人与时空的融合:可穿戴设备时代的青年通信_穿戴设备论文

人与时空的融合:可穿戴设备时代的青年通信_穿戴设备论文

人与时空的融合:可穿戴设备时代的青年交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穿戴论文,人与论文,时空论文,青年论文,时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可穿戴设备是经过便携化设计,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具有独立智能操作系统的人机交互计算设备。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移动智能设备的广泛普及,过去只有在《007》电影里才具有的高度便捷性的移动设备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从Google眼镜、苹果手表、耐克智能运动鞋,到各种智能书包、配饰、服饰等,可穿戴设备已经悄然渗入我们的生活中,对人们的感知和交往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对信息技术与新兴网络产品具有高度敏感性的青年,更是可穿戴设备的重要消费群体,可穿戴设备在休闲、时尚、健康等方面为青年营造了新的消费和社交模式。本文将从媒介环境发展与青年社会交往的角度,来分析可穿戴设备营造的社交沟通环境,青年在这个环境中的社交特点,未来可穿戴设备将会把青年的社会交往导向何方等问题。

       一、可穿戴设备:流动社会与网络化交往

       可穿戴设备源于“互联网化”浪潮的推动,这个浪潮声称互联网让生活变得更加智能和便捷。互联技术的发展也号称,个人计算机,除非和个人、社会以及文化自我能更深度结合,否则就不能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人”机器。可穿戴设备早有雏形,但由于移动网络还没有普及,又受到处理器性能以及材料工艺等硬性限制,可穿戴设备的制作成本高昂,因而得不到众人的关注。但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技术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融入生活当中的技术慢慢地走向大众化、商品化,人们早已适应各种技术化的产品,也习惯了在自己的身上携带越来越多的便携式、个人化电子设备。可穿戴设备正是在这一时刻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可穿戴设备得到青睐,一方面是流动社会和都市生活的需求。流动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深,人、物以及观念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进行流动,呈现出复杂的互动关系。个人的物理流动和社会流动已经变得十分普遍,而与之相伴而生的媒介,也根据人类“游走”的状态,铺设了虚拟信息流动的空间,让流动的人能够更好地管理各种生活内容。都市生活是流动社会的一个重要缩影,特征是瞬息万变,“流动”是变化的动因,而流动带来的沟通交往需求则引发了媒介的一次次变革。正是为了应对社会变化和人类的需求,不断升级换代的信息技术和产品步步渗入我们的生活,可穿戴设备成为一种倡导适应流动生活方式的产品,让它们对我们的个人生活进行更深层次的渗透。它所具有的时尚感和科技范,吸引了众多青年的关注。

       可穿戴设备得到青睐,另一方面和整个社会交往的网络化有密切关系。当前,受到社会流动和技术变迁的影响,整个社会变得更为网络化。先是互联网技术让人们在网络虚拟空间连接,社会交往和社会关系在其中绽放出新的图景;社交网络技术和服务的出现,让虚拟关系和现实关系得到了互相呼应;而移动互联网络的普及,使得更多的信息、数据得以跨越边界,更为开放地集聚起来。当前,社交网络、电子商务、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应用的兴起,打破了原有围墙和边界,人们使用信息技术资源的成本与壁垒都在逐渐降低,汇聚、存储、组合数据并进行再分析的能力超过以往。所有的这些都预示着人类社会和网络社会的相互交融,而在应用层面上则是人类社会交往的网络化程度更深,而技术的痕迹则更加隐退但更为精细。可穿戴设备,尽管目前还处在兴起阶段,但是它的愿景隐含着对网络化生活的概念化:通过科技空前地挖掘、释放关于个体的信息,获得机器及他人的反馈,形成网络化的知识,引导我们更快地做出更好的选择,引向更为便捷的生活。

       由此,可穿戴设备为我们的生活搭建了新的行动和社交场景:个体化的设备成为一种时尚选择,人们会更多地从设备的展示性、社交性来采纳它们;身体变成我们和外部世界接触的界面;信息技术隐退幕后,成为能够识别不同场景、反馈不同信息的桥梁,协助人们的社会生活。对于青年群体来说,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健康的选择,还是一种昂扬向上,迎接变幻莫测生活的态度。在众多可穿戴设备的广告中,我们看到置入加速传感器、陀螺仪、蓝牙等的运动鞋,记录青年人跑步向前的各类信息,指引青年人奔向美好的前方;装上光伏薄膜带吸收太阳光为手机充电的外套,显示青年人不一样的选择……形形色色,五花八门。可穿戴设备不仅是一种技术,而且是一种概念和生活场景的建构。

       二、青年利用可穿戴设备交往的特点

       在艾瑞咨询集团的调查中显示,社交应用的主体为30岁以下的青年人群[1]。在其他相关调查中,也显示了青年群体是新兴技术和产品的早期采纳者和重要消费者。可穿戴设备作为社交应用的一个延伸,很自然地将青年作为重要的潜在消费者进行市场定位和营销。从众多的媒体宣传和个人使用的情况来看,青年利用可穿戴设备交往有如下两个特点:

       1.可穿戴设备:流动中的量化反馈

       凯文·凯利和加里·沃尔夫2007年提出“量化自我”(Quantified Self)这一概念,指的是用实时测量或记录数据的方法,记录个人生活中诸如饮食、运动、睡眠等体征数据。目前,“量化自我”的概念与当下炙手可热、日趋流行的可穿戴设备结合起来,同时依托强大的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等工具,为评估、考量用户的阅读效率和成绩提供了切实可靠的指标[2]。

       可穿戴设备的出现使得自我量化逐渐成为一种趋势,特别对于青年群体来说,日常生活的休闲、娱乐及运动都可以产生一系列的数据,将生活的常态变得更为系统化和可视化。像fitbit(一款智能生活手环)就重构了人们的生活概念,以往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的喝咖啡等生活休闲活动,现在由各种健身数据所替代,Nike+(一款智能跑步鞋)重建了人们的生活标准,使得人们可以有趣地把不同运动和不同的朋友进行对比,激励自己更好地运动,使得运动日益成为新的生活质量标准,Jawbone(生产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公司)则重组了人们的生活功能,它通过对人们健康的无缝接入,了解人们的睡眠时间、深浅,以及醒来时间,还可以扫码、拍照,同时他可以进行数据的可视化,反馈的同时也在管理着自我的生活功能,帮助使用者做出更好更有利的选择。这种量化反馈不仅对生活进行了有效管理,同时也符合人们需要展示和分享的需求,进一步改变着人们交往的形式与内容。

       2.可穿戴设备:流动中的自我展示

       因此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社会交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变化之一是双向互动交流的程度增强。以往人们的交流建立在一个稳固的自我展示和面对面交流的基础之上,而网络时代的社交则更注重动态的自我展示和中介化的交流。如今的青年群体的交流方式非常丰富,中介化的交流占据了生活中的很大部分,可穿戴设备让技术化的身体变成了一种新型的交流界面,身体重新作为一种可展示的内容的出现,与其相配合的关键词包括:足迹、痕迹、位置等技术化的术语。这些俨然已经成为自我形象管理当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青年是流动中的大军,越是流动越有展示的冲动。青年群体热衷于流动与展示,同时,基于可穿戴设备的各种服务让青年群体的自我展示走向立体化,例如可穿戴设备能展示睡眠质量、跑步里程、身体机能,等等,健康数据成为青年群体交往的重要展示元素。另外,可穿戴设备还注入了诸如游戏、即时通信等社交娱乐因素,使得青年群体的社会交往更加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例如基于位置服务的游戏就可植入可穿戴设备中,这种移动游戏是通过与周围环境互动而进行的,它通过与周围玩家共同协作而完成在城市空间的流行与探索,因此通过不同的服务可以体验到不同的城市空间,这种多变性更加符合当下青年群体的心态。

       三、可穿戴设备与青年群体交往的展望

       目前可穿戴设备还只停留在初期阶段,青年群体在这些具有位置感知的设备中的交往形式还只单纯停留在简单的信息分享、接收、寻找具有共同特征和兴趣的群体上,而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这种流动性的社会逻辑的促使下,未来青年群体在可穿戴设备上的交往形式将呈现如下三点趋势与特征:

       1.未来交往的方式:身体的可视化

       目前青年群体的交往信息的接收方式已经主要由其他感官慢慢集中在以看为主的视觉化信息中,而这种视觉化的信息目前还大多以文字性、图片以及短小视频为主,内容上还主要从人体之外的各种环境信息、人际关系出发与外界进行交流与互动,诸如微信、微博等移动社交平台所展现的那样。

       而我们应该看到,随着可穿戴设备的不断发展,这种嵌入式或随身携带的便携设备将会与人的身体无缝接入,它可以完全检测到关于人们身体当中的各种数据,同时这种数据还可以实现分享与展示。通过这种连接,人们的身体被发现和激活,这种对于身体的展示功能使得群体交往又呈现了一种新的方式,内容上是一种身体化的表达,形式上是一种身体被重新视觉化后的呈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交往由外转向了内,自己本身也变成了一种表达工具,身体元素也随着可视化丰富起来。

       2.未来交往的依托:自我监控与他人监控

       由于青年处于一个乐于分享、希望通过他人的认同而塑造自我的群体的时刻,因此在使用可穿戴设备时,更在意自我形象和他人评价,由于可穿戴设备能发送出大量的相关信息,收到大量的反馈,因而会形成一个自我监控与他人监控并存的生存状态。

       我们每个人可以被看成一个与可穿戴设备相结合的硬件界面,并组合成了城市空间的界面,通过可穿戴设备每个使用者与整个城市空间、与他人保持时刻关联的状态,同时接受着来自各方的监督和控制。在未来,各种媒介会慢慢融合为一种可便携的设备,可穿戴设备也许会成为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在这种信息流中主要包括自我监控与他人监控的数据,人们每天的交往要依托于自我与他人的监控,这种自我的监控主要是可穿戴设备会对自我的身体进行量化式的反馈,这种反馈有时会刺激自己交往与展示的欲望和动机,比如自己跑步的里程、各种生活指数以及各种自我身体的反应等等,但同时他人的监控也是交往要考虑的前提之一,这种监控可能来自政府、企业与周围的群体和个人。每个人作为一个界面生存在这个大空间的界面中,彼此的联系是由这些监控和控制所联系的,失去这些监控就失去信息与数据,自我也会缺失于大环境中,就像定位系统出了故障,位置从地图上消失了一样,自我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自我监控与他人监控是个人保有存在感的前提。

       3.未来交往的担忧:过度暴露下的隐私泄露

       基于位置服务的可穿戴设备迅速占领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随之而来的便是这种技术所带来的隐私问题。隐私事实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怎样在具有位置感知的移动界面的背景环境下定义隐私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们需要强调的是这种位置隐私问题与传统万维网上所存在的隐私问题是不同的,因为这种具有位置感知的设备同时作为通向互联网与公共空间的界面,拥有传统互联网所没有的因素——位置信息,而这种位置信息所携带来的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监控与监督的问题,目前存在于具有位置感知的移动设备当中的监控问题主要有三类:政府的监控、企业的监控,以及人际间的监控。Frith把前两项监控定义为自上而下的控制,第三项可以表达为平级间或附属的监控[3]。

       由于可穿戴设备强化了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且可穿戴设备对个人数据的收集能力也较其他智能设备更为强大。当到处印刻着个人健康指数、行为习惯、生活偏好和工作履历痕迹的时候,个人隐私泄露的危险大大增加。毫无疑问,可以获得的个人数据量越多,其中的隐私信息量就越大。只要拥有了足够多的数据,我们甚至可能发现有关于一个人的一切。因此当青年群体进行交往时,必然会受到各方的监控,随之而来的就是隐私的泄露。可穿戴设备的使用不仅会影响人们对于位置隐私和社会规范的思考,也同时会影响到对公共空间的掌控的管理,在这二者中很难找到一个平衡点,因为这其中涉及了基于可穿戴设备情景下另一种对控制的理解,那就是隐藏在设备之外的权利,权利的不对等,使得监控与隐私问题很难实现对等的解决途径。所以可穿戴设备放大了个人隐私与科技之间的矛盾,如何处理好这些矛盾是社会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可穿戴设备驱动下,青年交往首先会呈现身体、技术与时空的交融;在身体即媒介的人机合一状态下,技术对社会交往的影响更有系统性和隐蔽性,既记录了精确的交往数据,又不为人所感知。由此,可穿戴设备会既有助于一种青年个人化信息平台的建构,也会以无数个身体界面影响着同辈群体,影响青年群体的交流和社群的构建方式。我们可以展望,随着技术的发展,可穿戴设备会更加贴近人体,贴近青年一代更深层次的需求。从人体延伸到外部的环境,从可穿戴设备之间的沟通交流延展到人与物、群体及城市空间的沟通,青年在可穿戴设备环境中所寻求的个人与他人及社会的联结将会有更生动的景象。

标签:;  ;  ;  ;  ;  

人与时空的融合:可穿戴设备时代的青年通信_穿戴设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