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体系安全观的基本框架_新现实主义论文

国际体系安全观的基本框架_新现实主义论文

国际体系中安全观的基本框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框架论文,体系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国际政治中,安全总是一定关系的产物。说得确切些,行为体只有在同其它行为体 或国际体系发生关系时,才会发生安全问题。倘若行为体之间不存在任何互动,则根本 无所谓安全或不安全。因此,在任何情况下,安全都是相对其它行为体或国际体系而言 ,总要涉及各种各样的互动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安全关系。在安全研究中,安全关系 是一个基本的概念,也是一个基本的框架。

安全关系作为一个范畴,概括的是国际行为体在安全事务中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这种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可能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它可能是国家行为体之间的关系 ,也可能是国家行为体与其它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关系;可能是双边的关系,也可能是 多边的关系;可能是信任的关系,也可能是猜疑的关系;可能是紧张的关系,也可能是 融洽的关系;可能是合作的关系,也可能是对抗的关系;可能是政治—军事关系,也可 能是经济或其它关系;可能是物质的关系,也可能是观念或话语的关系。举例来说,战 争是一种对抗,而和谈则是一种合作。美苏削减核武器,反映的是双边关系,而建立不 扩散核武器的国际体制,则反映的是多边关系。在亚太,美日之间是一种信任的关系, 而二战期间遭受过日本侵略的国家对于日本右翼否认侵略历史,则抱有强烈的不信任态 度。

在国际政治中,互动的行为体通常会构成错综复杂的安全关系。例如,任何一个国家 都会和国际政治中的各种行为体构成安全关系。外交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安全关 系。国家间即使不存在外交关系,也可能存在安全关系,比如战争的关系。行为体处于 复杂的安全关系之中,表明该行为体的安全现状或心态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其它行为体乃 至整个国际体系的强有力影响。在安全研究中,如何看待和解释这种安全关系的构成和 属性,如何解释安全关系对于行为体的影响,是决定研究者安全观的最基本的问题。事 实上,恰恰因为不同的研究者对安全关系做出的解释不同,才导致他们形成了不同的安 全观念和不同的研究范式。

在安全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传统的安全观,包括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 制度主义等。此外,还有一些新近崛起的、尚处于非主流地位的观念与流派,诸如建构 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以及文化主义理论等。

现实主义安全观

现实主义是安全研究中长期居支配地位的理论范式。实际上,安全研究首先是伴随着 现实主义学说的发展而发展的,因为现实主义所关注的中心问题,就是国家的安全。

按照现实主义的观点,国家是国际关系中的主要行为体,是安全的指示物。国家作为 拥有主权的行为体,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求享有对内的最高政治权威和对外的平等自主。 这种本质属性决定国家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以维护自身最大利益为最高原则。它 的一切决策和行为都以自己的意愿为转移;除非迫不得已,它不接受任何外来的指挥、 干涉和支配。主权国家的这种本质特点,使得它先天具有某种“不相容”性。显而易见 ,如果每个主权国家都以自身的最高权威来维护自身的最大利益,都以别国无权过问的 方式提出利益要求,并且都按自己的意志自由地处理国际事务,那么主权国家之间的冲 突就是不可避免的,并且是结构性的。

由于在主权国家之上不存在一个“世界政府”,因此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体系,在 本质上只能是一种无政府状态。国家要维持生存,就必须自己照料自己的利益。由于国 家间总是存在着利益的差异、竞争与冲突,因此在国际体系中任何一个主权国家的存在 对别国来说都是一种本质上的不安全。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现实主义所设想的安全关 系就是由主权国家构成的无政府状态,而这种状态的本质就是不安全。

在国际无政府状态下,由于国家间的冲突与不安全是普遍现象,因此国家存在的根本 目标就是加强安全。在任何情况下,国家都必须保证自己的居民、领土和政权不受侵犯 ,保证自己能得到充足的生存资源,并持续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国家最重 要的职责是要在国际体系中保持自己的主权地位。

通常,国家为保卫安全是可以采取各种非常措施的。例如,当遭受外来侵略的时候, 国家可以进入战时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公民的财产可能被征用,公民的人身自由可能 受到限制。任何国家的公民,只有在这种非常的情况下,才会允许国家在资源使用上自 由行事,并且愿意接受对自身权利必要的约束和限制。

按照现实主义的观点,国家能否实现安全,或者说能否消除别国的存在所带来的威胁 ,最终取决于国家相对其它国家而言的权力或能力,而这种权力或能力的最重要体现就 是国家的军事力量。因此,国家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尽可能大地增加自己的能力 ,特别是军事能力。这一职能构成了国家存在的最根本的理由。

霍布斯(Thomas Hobbes)指出,国家的建立就是为了捍卫人民“免遭外来者的侵略和彼 此间的伤害”。他认为,由于最高主权者具有独立地位,因此始终是互相猜忌的,并保 持着斗剑的状态和姿势,他们的武器指向对方,他们的目光互相注视。①(注:转引自P eter Mangold,National Security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London and New Yo rk:Routledge,1990,pp.1—2;另见[英]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等译),96页,商 务印书馆,1996。)显然,如果国家不能履行维护安全的职责,那它所声称的合法性以 及公众对它的忠诚就不复存在了。

对于现实主义者来说,暴力因素始终是安全中最重要的因素,其它因素只有在同军事 因素的发展相关连的时候,才是重要的。例如,强有力的经济力量是决定一个国家能建 立并维持怎样的军事能力的因素;地理环境是决定一个国家有多少可用于军事能力的自 然资源,以及国家是否具有军事脆弱性的因素;政府形式是决定国家是否具有军事动员 能力的因素;政治领导是决定国家能否适当与明智地使用军事力量的因素。总之,现实 主义安全观的中心就是国家怎样使用军事力量,以及国家应怎样应对军事竞争所导致的 不安全的基本来源。②(注:Terry Terriff,Stuart Croft,Lucy James,Patrick M.Mor gan,Security Studies Today(Cambridge:Polity Press,1999),pp.63—64.)

新现实主义与安全合作

在安全问题上,新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是有所不同的。如果说现实主义把权力视为目 的本身而致力于积累越来越多的权力,那么新现实主义则认为权力只是手段,国家拥有 的权力太小或太大都会有风险。对新现实主义来说,国家最终关心的不是权力而是安全 ,因此,如果追求更大的权力可能冒不安全的风险,国家就可能选择谈判而不是战斗。 ③(注:[美]肯尼思·沃尔兹:《国际政治理论》(胡少华等译),2页,中国人民公安大 学出版社,1992。)以发展的眼光来看,新现实主义实际上为合作打开了一个小门。对 于新现实主义者来说,国际政治的特征未必就是无休止的冲突与战争,在国家之间是存 在受制于安全竞争逻辑的有限合作的。④(注:John Baylis and Steve Smith,eds.,Th e Globalization of World Politics(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p.197 .)

对于合作的结果和影响,新现实主义最关心的是相对所得的问题。按照新现实主义的 观点,国家在合作中最担心的是合作者进行欺骗,以及通过欺骗获得更大的相对收益。 例如,在军控问题上就是如此。如果合作中的一方进行欺骗,原有的力量平衡就可能被 迅速打破,从而使另一方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在这里,绝对所得(即各方从合作中都 有所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各方的相对所得。任何国家都担心对方从合作中所得更多 ,从而使自己处于不利的地位。

显然,新现实主义尽管向合作迈出了一小步,但与现实主义一样,仍然认为在国际体 系中缺乏信任感,并且充满了误解。按照现实主义对安全关系的看法,由于国家都不知 道自己的“邻居们”的真正意图,因此只能处于一种持续的紧张状态。在这种情况下, 国家不知道自己为安全采取行动的后果是什么。国家为安全采取行动通常可以有两种选 择,一是增强自己的力量,二是削弱自己的力量。国家增强自身力量如果对别国产生了 威慑作用,使之减少了敌意,那就会使自己更安全;但如果产生了挑衅作用,使之增加 了敌意,则会使自己更不安全。与此相类似,国家削弱自己的力量如果产生和解作用, 使对方减少敌意,就会使自己更安全;相反,如果产生引诱作用,使对方增加敌意,那 就会使自己更不安全。所以,不论国家采取何种战略,都要冒某种风险。

国家在安全问题上的两难抉择,就是所谓的“安全困境”。“安全困境”的概念是20 世纪50年代由赫茨(John Herz)提出来的。他认为,安全困境是一个结构性观念,按照 这种观念,国家追求自身安全的意图会增大其它国家的不安全感,因为每一方都把自己 的措施解释为防御性,而把另一方的措施解释为可能的威胁。⑤(注:John Herz,“Ide alist Internationalism and the Security Dilemma,”World Politics,2(2)1950;另 见The Globalization of World Politics,p.197.)在这里,核心的问题是国家间的恐 惧感和不信任感。巴特菲尔德(Herbert Butterfield)把这叫做“霍布斯主义的恐惧” 。他指出,在这样一种局面下,你会对其它国家有现实的恐惧感,别国也会对你有同样 的恐惧。也许你对别国根本无伤害之意,做的只是一些平常的事情,但你无法使别国真 正相信你的意图。你无法理解别国为什么会如此的神经质。反之亦然。在这种情况下, 双方都以为对方是有敌意的,无理性的,不肯做出可使大家都获得安全的保证。军备竞 赛的不断升级,就是这种状态的产物。⑥(注:Herbert Butterfield,History and Hum an Relation(London:Collins,1951),p.21.)

这种现实主义式的紧张状态,用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的话来形容,很像是同在一 个车厢里的陌生人之间的关系,每一个人都不间断地注视着其他人,当一个人把手放入 口袋的时候,他旁边的人也准备好自己的左轮枪,以便能够首先开火。研究冲突战略的 学者谢林生动地把这种局面称之为“神经质模式”。⑦(注:Thomas C.Schelling,The Strategy of Conflict(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0),pp.207-208.)

针对“安全困境”,一些新现实主义者主张进行新的思维。这些人与以沃尔兹为代表 的“标准现实主义”相比,对国际合作抱更为乐观的态度。他们通过批评“标准现实主 义”,提出了以合作求安全的观点。例如,格拉瑟(Charles Glaser)就是这样的新现实 主义者。他认为,在很多情况下,敌手可以通过合作性政策而不是竞争性政策来实现他 们的安全目标。他的理由是:第一,国际关系的自助特点并不一定意味着国家会受制于 可能导致战争的永久性竞争,在有些情况下,国家可能更喜欢合作,通过合作减少战争 危险和不稳定,对国家是有特别利益的;第二,国家追求合作所谋求的未必是相对利益 ,大体相等的所得往往是最好的情况;第三,合作中的“欺骗”会产生危险,但竞争同 样会产生危险,与其冒竞争的风险还不如冒合作的风险。⑧(注:Charles Glaser,“Re alists as Optimists:Cooperation as Self-Help,”International Security,vol.19 ,No.3,1994/5.)

有一些新现实主义者认为,通过更大的合作是可以改良“安全困境”的。布赞认为,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一种成熟的无政府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很多 “成熟的”国家认识到,出于安全的理由,在为自己制订政策的时候,也应该考虑邻居 的利益。这种认识表明国家已理解到安全是相互依赖的,过分强调“自我”的安全政策 最终会导致失败。布赞认为,北欧国家就是通过一个“成熟的过程”把军事竞赛转化成 了安全共同体。⑨(注:Barry Buzan,People,State and Fear(London:Harvester Whea tsheaf,1983),p.208.)

对于安全合作,有些学者提出了进一步的设想,即使之制度化。杰维斯(R.Jervis)认 为,“安全困境不能消除,而只能加以改良”,途径是寻求一种方法,对国家间的权力 斗争施加某种规范性限制,使相关国家组成为安全体制。在这个体制中,各个国家认同 一定的准则、规则、原则。这些规范性的东西可使加入其中的国家互惠互限。⑩(注:R obert Jervis,“Security Regimes,”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Vol.36,No.2,Spr ing 1982.)作为出自新现实主义者的设想,这种观点实际上已经非常接近新制度主义了 。

新自由主义安全观

新自由主义与新现实主义尽管同属理性主义理论,具有很多相同假定,但它自80年代 以来一直在国际关系理论领域同新现实主义进行争论。这种争论也表现在安全观念上。 与新现实主义相比,新自由主义一是更强调制度对于调节国际无政府状态下国家行为的 作用,二是更强调国家在安全合作中的绝对所得。

与现实主义强调自助的国家相比,新自由主义更多强调的是跨国的联系。在这个意义 上,新自由主义对安全关系的看法是有别于现实主义的。例如,新自由主义的主要代表 人物基欧汉(Robert O.Keohane)和约瑟夫·柰(Joseph Nye,Jr.)所提出的“复合相互依 赖”理论,从安全概念的角度来看,就是一种对于安全关系的描述。按照这一理论的假 定,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与一体化,以及各国经济利益的日益融合,国家间的相互联系 和相互依存会越来越深化,越来越普遍。这种日益发展的相互依存,深刻地改变了国际 关系的性质,使得在安全问题上的国际合作日益成为可能。

新自由主义认为,在一个受到国家权力和不同利益制约的世界里,发展国家间制度化 的合作,可以为实现更大范围的国际安全提供机遇。基欧汉和马丁(Martin)指出,制度 一般来说有利于进行互惠的操作,它能够提供信息,确定协调的焦点,降低交易成本, 并且能使承诺更可信。他们认为,尽管制度不能阻止战争的发生,但有助于减少对欺骗 的恐惧,并且能减轻因合作中所得不平等而产生的恐惧。总之,基于互惠基础运作的国 际制度,至少是可持续和平的重要组成部分。(11)(注:Keohane and Martin,“The Pr omise of Institutionalist Theory,”International Security,Vol.20,No.1,1995.)

在合作所得的问题上,新自由主义认为,国家与其它国家合作时,确实是在意相对所 得的,但它们会问两个问题:第一,在什么情况下相对所得问题才有意义?第二,当相 对所得导致危险时,制度会有怎样的作用和影响?按照新自由主义的观点,相对所得的 重要性是由两个因素构成的:一个因素是体系中主要行为体的数量。如果体系中只有两 个利益冲突的国家,那么相对所得就极其重要,而且合作也极不容易。但是,如果体系 中有若干力量大体相等的小国,那么国家对相对所得就不那么紧张,因为它们有更多的 机会用结盟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第二个因素是国家在军事事务上的取向是攻击性的还是 防御性的。如果在安全关系中军事力量几乎不可能被用来解决争端,发生战争的可能极 小,那么有关相对所得的考虑就无关紧要,因为这种相对所得不会转变为军事优势。在 这种情况下,国家间的安全合作就比较容易实现。(12)(注:[美]大卫·A·鲍德温:《 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肖欢容译),172—208、209—233页,浙江人民出版社,20 01。)

对新自由主义者来说,为了解决在相对所得问题上的不和,国际制度可以提供一个合 作的框架。事实上,在任何可能的合作安排中,有关利益分配都存在着多样的选择,在 这种情况下,国家可以满足各种不同的偏好。通常,不同国家在不同问题上可能有不同 的相对所得,一个国家在此问题上相对所得较多,另一个国家则可能在彼问题上相对所 得较多。这样,通过制度所提供的协调机制,国家就可以通过交易与权衡而使整个合作 达到一种稳定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制度可以提供有关其它国家的信息。如果其它国 家得到了重要的和令人忧虑的相对所得,那么国家就可以得到警示,而且制度所确立的 合作机制也可以提供降低这种不平衡的手段。

其它非主流的安全观念

在安全研究中,除了上述几种居主流地位的安全观念之外,还存在许多非主流的观念 与学派。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特别是90年代,在安全研究中兴起了许多新的研究范式 ,其中就包括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和女性主义等。

在安全关系的问题上,建构主义强调的是社会建构对国家行为和国际关系的影响。在 建构主义者看来,在物质世界之外还存在一个意义与知识的世界,这个世界包含了行为 者对其周围世界的解释和理解。这个世界是一个主体间(意识相互联系的)世界,这个世 界是由共有的知识组成的。(13)(注:Matthew J.Hoffman,“Constructivism and Comp lexity Science:Theoretical Links and Empirical Justification,”paper for ISA meeting 1999.)所谓共有的知识,就是行为体共同具有的理解与期望。这种共有的理 解与期望能够建构行为体的认同(或身份)与利益。例如,在安全关系的问题上,如果行 为体之间的共同期望使行为体具有高度的猜疑,使它们总是对对方做出最坏的估计,那 么双方就会形成相互感到威胁的关系,这就是所谓的“安全困境”。相反,如果行为体 之间的共有知识使它们能够建立高度的相互信任,那么它们就会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它们 之间的问题,这就会形成所谓的安全共同体。按照建构主义的阐释,国际生活的特征取 决于国家之间相互存有怎样的信念和期望。

对建构主义者来说,如果在进行社会建构的过程中,行为体的观念发生变化,那么主 体间相互联系的意识(或共同知识)和利益就会发生变化,并因而会使结构,诸如无政府 状态,发生变化。例如,对于冷战的突然结束,用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都很难进行 解释,而用建构主义则可以解释为什么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接受“共同安全”思想, 改变苏联的外交政策,从而与西方建构了新型的关系。

建构主义的一个主要代表人物者温特(Alexander Wendt)认为,社会结构的形成与存在 都是行为体社会实践的结果,理性主义所讲的国际无政府状态,实际上并不是一种先验 与既定的因素,不是自然状态,而是国家的互动所建构的一种文化。国家互动的性质不 同,就会建构不同的无政府文化。温特论证了三种无政府文化:霍布斯无政府文化、洛 克无政府文化与康德无政府文化。这些文化是基于敌人、竞争对手或朋友的不同的角色 关系。说得确切些,如果国家间关系是以互为敌人为特征,那么就会建构一种霍布斯文 化;如果国家间关系是一种竞争者的关系,虽然有利益冲突,但能够共存,那就会建构 一种洛克文化;如果国家间关系是以朋友关系为特征,那就会建构一种非暴力和互助的 康德文化。温特认为,不同的无政府状态有不同的内涵,决定性因素是国家怎样通过自 己的行为进行文化建构。(14)(注:[美]亚历山大·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秦 亚青译),第6章,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后现代主义者在思考国际安全问题时,强调的是观念与话语——人们怎样谈论国际政 治与安全——的重要性,认为这些东西是构成国家行为的重要的驱动力。例如,阿什利 (Richard Ashley)认为,现实主义的重要性就在于它过去一直是在国际政治中居支配地 位的有关权力与法则的一种话语,这种话语鼓励国家为安全而竞争。瓦斯克斯(John Va squez)认为,权力政治是有关世界的一种想像,这种想像鼓励了有助于导致战争的行为 。对于许多后现代主义者来说,实现安全就要用强调和平与和谐的“公有制主义话语” 替代现实主义的话语。他们的想法是,一旦人们头脑中现实主义的“软件”程序被基于 公有制规范的“软件”程序所取代,个人、国家和地区就会学习相互合作,而全球政治 就会变得更加和平。(15)(注:The Globalization of World Politics,pp.205—206.)

女性主义者在思考安全问题时,一方面从性别的角度关注女性受压迫和在政治生活中 处于从属地位的不安全问题,另一方面也从更一般的意义上思考有关安全研究的问题。 女性主义者认为,安全问题应当涉及结构性暴力问题,因为这种暴力对于妇女和其他处 于从属地位的人群有特别的影响。如果人们忽视这一事实,就是忽视了这个星球上绝大 多数居民的安全。对女性主义者来说,以往的安全研究完全忽视了妇女,要改变这种状 况,就要提出新的安全观念。

以上这些观念,包括后现代主义的女性主义观念,具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特点,就是强 调非物质的因素,诸如社会建构、话语等。这样一种倾向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实际上, 不单是这几个学派,还有更多的学者也加入了这个潮流。其中,从文化主义的角度研究 安全问题就是一个重要现象。

一些战略文化主义者认为,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强调物质力量平衡的现实主义,是一种 被高估的理论,而强调观念因素的文化理论在解释世界如何运作方面要做得好得多,因 此文化理论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有些人甚至认为,在国际关系研究中,物 质结构的变量只具有第二位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文化主义是现实主义研究的补充还是将 取而代之的问题。(16)(注:有代表性的论著有:Peter J.Katzenstein,ed.,The Cultu re of National Security:Norms and Identity in World Politics(New York:Columb ia University Press,1996);Alastair Iain Johnston,“Thinking about Stragic Cu lture,”International Security,Vol.19,No.4,Spring 1995。)哈佛大学的德施(Mich ael C.Desch)认为,后冷战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文化主义浪潮,涉及了诸如军事学说、大 战略和外交决策等诸多领域,包括了各种不同的认识论(从实证主义到反实证主义),并 且应用了各种解释变量。支配这股文化浪潮的文化理论有四个分枝:组织理论、政治理 论、战略理论和全球理论。例如:勒格罗(Jeffrey Legro)认为,军队所有的不同组织 文化,会导致它们采取不同的战斗方式。基尔(Elizabeth Kier)认为,国内不同的政治 文化会采用不同的控制其军事力量的手段,这种控制是基于国内的政治考虑而不是外部 的战略利害。江忆恩(Alastair Iain Johnston)认为,对国家大战略作出最佳解释的是 国内战略文化而不是国际体系的规则。芬尼莫尔(Martha Finnemore)认为,是全球文化 规范而不是国家的内部利益决定大国干涉的模式。普赖斯(Richard Price)等认为,禁 止使用特定武器的全球文化规范,最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它们没有被使用。赫曼(Robert Herman)认为,苏联之所以退出冷战,是因为它受到西方的规范和文化的吸引。巴内特( Michael Barnett)认为,对联盟模式的最好解释不是共同面对的威胁,而是认同。(17) (注:Michael C.Desch:“Culture Clash,”Intrnational Security,Vol.23,No.1,Sum mer 1998,pp.142—143.)对战略文化的这些探讨,无疑为安全研究开辟了一个新角度。

从以上所综述的不同安全观念中可以看到,安全研究作为一个学科是具有多样性的。 实际上,这种多样性正是这个学科吸引人的地方。近年来,学术界对安全问题的探讨日 渐增多,增加一些对不同安全观念的了解,这种探讨才能进一步深入。

标签:;  ;  ;  ;  

国际体系安全观的基本框架_新现实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