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胆道结石的疗效观察论文_陈可舟

湘潭市湘钢医院 湖南湘潭 411101

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胆道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胆道结石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微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主要观察指标,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患者术后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价,记录患者围手术期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主要观察指标可见,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胆道结石的临床效果确切,且对患者的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时间短,患者承受的痛苦小,围术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胆道结石;临床效果

胆道结石是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有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两种类型[1]。临床上治疗胆道结石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手术取石治疗。本文就我院收治的胆道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胆道结石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经B超、术前均经 B 超、胰胆管造影或者计算机控制的体层摄影技术等检查并确诊。

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

对照组患者中,男23例,女17例,患者的年龄在25岁到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2±3.4)岁。患者的病程在2个月到7年之间,平均病程为(3.7±1.5)年。

观察组患者中,男24例,女16例,患者的年龄在25岁到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4±3.3)岁。患者的病程在3个月到8年之间,平均病程为(3.8±1.6)年。

两组患者均有黄疸、反复性胆绞痛等主要临床症状。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等方面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方式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进行治疗。患者取平卧位,并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采用腰桥将患者的腰部垫高,于、右肋缘下作入腹切口,长度在 15 cm左右。常规切除胆囊后,将胆总管分离暴露在视野下,纵行切开 10-20 mm,在胆道镜取石后放置T 管,同时另作一切口置管于 Winslow 孔引流。

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微创治疗。患者取仰卧位,经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后,在脐部采用四孔法建立压力在13mmHg到15mmHg之间的气腹,并将腹腔镜置入,直视下将其余主要套管置入腹腔,行常规腹腔探查,寻找解剖胆囊三角。找到之后用钛夹结扎切断胆囊动脉。将肝十二指肠带浆膜层分离并找到胆总管之后,于韧带前壁将浆膜切开,使胆总管前壁完全暴露。穿刺确认后为以电钩纵向切开,长度在0.5cm-2cm之间,将溢出胆汁完全吸净。以取石钳直接取出体积较大且质硬的结石,细小结石则需要用导尿管反复多次冲洗后从胆总管吸出。然后将胆道镜从剑突下套管内置入到胆管内,以取石网篮取出胆总管下端结石。取石结束后冲洗胆道并经剑突下主操作孔放置T 管套管。使用5-0 可吸收线对胆管切口进行间断缝合,从右锁骨中线肋缘下操作孔引出。后续操作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微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主要观察指标,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患者术后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价[2],分10个刻度,0分代表无痛,10分为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

同时记录比较患者围手术期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主要观察指标可见,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统计情况如表1。

3 讨论

本文比较了传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微创手术治疗治疗胆道结石的效果,结果可见,采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等指标均显著低于传统开腹手术,传统的开腹手术对患者有较大的创伤,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患者的接受程度较差,而随着微创治疗和纤维光学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的方法,不仅能够直观清晰地探查病变的位置、性质等[3],而且切口小,对患者的伤害小,够实现术后的快速恢复[],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仅为2.5%,大大低于开腹手术。

总之,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胆道结石的临床效果确切,且对患者的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时间短,患者承受的痛苦小,围术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金同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道结石疗效观察[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2,29(10):790-791.

[2]林贵海,林嘉瑜,罗育青.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4,14(1):89-90.

[3]刘世峰.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胆道结石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3,19(25):86-87.

[4]孙冰强,沈继荣.常规胆道探查术与纤维胆道镜治疗胆道结石的临床效果比较[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22(7):2473-2476.

论文作者:陈可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7

标签:;  ;  ;  ;  ;  ;  ;  ;  

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胆道结石的疗效观察论文_陈可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