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及其故障处理策略论文_商英武

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及其故障处理策略论文_商英武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汝南县供电公司 河南驻马店 463300)

摘要:电力企业为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用电需求,使带电力系统实现了配电自动化,有效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加强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强大,其中结合了设备管理技术、远程监控技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能够 24小时对配电工作进行实时监控,配电线路的运行情况利用计算机进行分析,准确的计算出电能输送中产生的损耗,如果电力系统出现故障,也会通过配电自动化系统发出警报,利用科学的方法对故障进行处理,快速使电力系统恢复正常运行。

关键词: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故障处理

在城市中,配电系统发展迅速,其技术、规模正在不断的扩大,使得传统配电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生产、生活的用电需求,因此需要引进全新的技术。为了能够更好的应用、发挥配电自动化的价值,在应用时需要制定具体的方案与计划,并将其落实在具体工作中,避免工作中发生故障,进而顺应时代的发展。

1 配电自动化定义

电力系统自动化中,配电自动化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应用配电自动化,能够保证电力系统配电工作的效率,提高配电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安全故障,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电力企业的经济损失。配电自动化系统包括现场监控层、通讯接口层和系统管理层,现场监控层就是能够监视和测量配电现场的各类设备,例如,火灾探测器、功率控制器、电容器、测控仪表等;通讯接口层能够传输现场监控层与系统管理层的数据信息,通过通讯电缆、光缆、太网交换机、光线转换器等,实现数据信息的交换和传输功能;系统管理层有两种形式,一种为单主机系统,另一种为多主机系统,两者都是由一个服务器构成,主要的区别在于是否存在多个客户端,系统管理层的主要功能就是将各项指令下达给配电系统,对配电工作进行控制。

2 具体内容

(1)馈电线路自动化。整个配电系统中馈电线路自动化的实现,可以让其自动检测馈电线路,控制线路的运行,并诊断出现的故障,处理故障,监测系统的运行情况,同时也会使用远程控制、遥感技术,智能控制,用计算机智能分析出现的故障类型,一旦发生故障即可远程隔离。

(2)系统管理自动化。以往的配电系统运行时,有时会用人工收集信息处理并分析传输到主机,而电力系统配电系统自动化的实现,会用自动化技术管理系统自主搜集信息,并把信息传输到控制中心实用信息分析技术处理,同时,也可以监控系统的运行情况远程操作。自动化管理会使用通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提高了智能化处理的水平。

首先,安全管理自动化是为了及时应对系统运行时出现的问题做好预案把风险降到最低。提高系统的安全管理水平,能够为系统顺利运行提供保障提升运行的效率。配电系统运行时,可能出现永久性的故障,可以利用安全管理分析出现的原因重新构建。

其次,信息管理自动化是系统基本的功能之一,其会实时监控系统的运行,搜集信息并传输及时得到反馈,或是把反馈传回动态管理信息及时更新,保证信息的时效性。

3 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的故障及处理

3.1 故障

1)不同区域业务水平差距较大

第一,不同区域对于配电管理没有统一的界定。某些区域认为配电系统中的配电管理就是简单地对线路通道进行清理以及巡视,某些区域认为配电系统中的配电管理也包括相关试验、问题检测、缺陷处理、故障抢修等内容。不同的配电管理决定就造成了不同的管理规范,无法统一进行管理。第二,没有明确责任主体以及设备管理界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区域的不同决定了管理界面的划分不同,某些区域按照电压等级进行划分,某些区域按照管理区域进行划分,某些区域按照设备类型进行划分,区域性差距较大,缺少统一的标准。另外,在确定责任主体时,不同区域对于职能人员、设备责任人等划定也不同。

2)缺少信息化建设

第一,存在较多信息孤岛。从目前情况来看,很多的系统(例如调度系统、配电自动化、故障抢修管理等)功能存在差异,不但有重叠的部分,也存在着交叉的区域,这就造成了系统之间很难兼容,存在着很多信息孤岛,资源利用率较低。第二,数据平台没有统一。因为缺少统一的自动化设备以及数据平台,造成配网设备转型过程中缺少必要的接口。

3)框架保护动作故障

框架保护动作引起配电自动化故障的现象,主要表现在电流型框架保护。一方面EP-1框架泄露设备自身的保护动作,导致直流进线开关、交流进线开关发生跳闸现象,而直流馈线的开关则不会发生跳闸现象,接触网通过直流母线实现越区供电;另一方面,EP-2框架泄露了保护动作,直流馈线开关、直流进线开关、整流变交流开关以及邻所直流馈线开关全部发生跳闸,进而导致配电自动化发生故障,影响供电情况。

3.2 处理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故障的措施

1)实现管理系统和实时系统的统一

配电管理系统具有非常复杂的结构,会涉及到很多的内容,所用设备也都是最先进的,因此在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时会投入较多的资金,这就决定了无法对所有的配电系统自动化进行有效管理,而需要重点针对那些比较重要的配网系统进行管理。但是可以将GIS/FM/AM等广泛应用在配网系统中,这样就能够实现管理系统和实时系统的统一。所谓管理系统和实时系统的统一就是指将GIS和中心系统数据处理平台进行有效结合,从而将配电自动化系统管理数据和GIS进行统一,进一步提升配电系统的处理速度以及管理效率,这样就能够有效解决自动化系统方面的不足。

2)科学进行配电网架规划以及建设

从目前情况来看,在配电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配电网架结构主要包括如下种类:环网状、放射状、树状以及网状等。最为常用的配网结构为环网状,此种网架结构能够对10kV馈线进行有效处理,同时能够采用更为科学的方式处理不同线路的使用需要。在出现故障问题时,环网状网架结构可以对绝大多数的负荷实施转移,能够对主干线进行有效保护。在进行配电网架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配电运输方式的影响,要科学合理地选择配电方式(主要包括光纤、有线两种),要按照施工区域的具体情况实施配电网架的规划,确保配电运输的效率以及稳定性。

3)对框架保护的处理

对框架保护的处理主要以电流型框架为主,如果框架内的整流器出现故障,会启动EP-1的保护装置,因为其交流或直流上的开关会跳闸,馈线不会受到任何影响,从其他区域调动电量让接触网继续供电。而如果EP-2的电流元件泄露,整个线路内的交流与直流上的开关都会闭合。其提供电量的四个接触网会分区失电,对此,可以用跨区开关控制消除故障导致的联跳信号,恢复接触网的单边供电。

综上所述,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的实现,能够解决供电的各个矛盾与供电问题,满足当下人们对电力的需求,促进电力行业发展。而对电力系统中故障的处理,要求人们必须全面分析,根据实际情况找到出现故障的具体位置,及时隔离、处理,只有如此,才可以提高配网自动化的技术水平,让其进一步发展与时代发展情况相符进入另一个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 刘代勇.基于电力系统及其配电线路自动化运行[J].低碳世界,2016(35):87-88.

[2] 方伟中.浅谈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及其对故障的处理[J].山东工业技术,2016(19):145.

[3] 夏应婷.配电网自动化主站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华东理工大学,2016.

论文作者:商英武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4

标签:;  ;  ;  ;  ;  ;  ;  ;  

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及其故障处理策略论文_商英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