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茂军 平度职教中心 266700
为推行畜牧兽医专业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培养更多技能型人才,加强本专业对当地畜牧业的示范、带动和社会服务,平度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合作,在崔召教学区内建成了养殖教学实验场,把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生产任务、生产过程和经营管理搬到校园内,实现了"引场入校",使学校与社会生产进行有效对接,既利于专业发展,又便于社会服务,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育人效益的三丰收。
一、学校教学与社会生产服务相结合的背景
1.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业快速发展。当地原有畜禽品种生长速度慢,料肉比高,已经制约了养殖业的发展;养殖户的思想观念较为落后,饲养管理和疫病防制力量不足,也对养殖业的发展构成了威胁。
2.与德国合作,我校畜牧兽医专业,双元制办学多年,师资技术力量雄厚,实验实训设施完善。然而实验实训材料相对缺乏,尤其是兽医方面的实际病料,师生实践机会较少。
二、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服务于社会,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
1.校内实训基地,利用与德国合作的技术优势,引进国际上猪的三个优良品种的原种猪(杜洛克、大约克和长白猪)繁育种猪,育成以后,提供给周边的养殖场和较大的养殖户,帮助他们改良猪的品种结构。利用品种优势,制备优良的精液,供给社会养殖规模较少的养殖户,帮助他们改善猪的品种。
2.开放学校的实验室,为当地的养殖场和养殖户提供服务。利用技术优势,开设宠物门诊、血液分析室和外科手术室,向学校周边养殖户提供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服务。开放微生物实验室,为周边养殖业户进行ND、AI抗体检测及药敏试验等化验项目的服务。
3.根据当地饲养和疫病流行情况,组织专业教师和学生走访当地养殖业户,帮助他们规划养殖场,设计饲养管理方案;诊断疾病,设计疫病防治方案。专业教师都与周边的养殖场户建立了相应的联系,进行定期的技术咨询和服务,为当地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专业的发展创造条件
1.结合课程进展,根据学生学习需要,学校经常组织专业教师利用课余时间、休息日带领学生到周围的养殖场户进行技术服务,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更快地适应社会。以专业技能服务社会,解决在畜牧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满足了学生的迫切希望。
2.根据课程需要,社会服务,可以为专业实验室提供丰富的实验材料。社会实践中有许多典型病例,可以为微生物、解剖、病理等实验室取回丰富的畜禽实例;抗体检测服务,为血液分析实验室提供了丰富的血样;药敏试验服务,也为药理实验的开设提供了充足的材料。
3.学校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走进社会,让教师接触更多的行业人员,了解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动态,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
四、学校专业发展与社会生产服务相结合的效果
1.校内实训基地——原种猪场。在完成学生实训任务的前提下,每年可向社会提供纯种的一元杜洛克、大约克和长白公猪、母猪200头,二元母猪500余头,优良种猪精液近5000头份,为当地猪的品种改良做出了贡献。辐射范围可达烟台的蓬莱、招远、莱阳,潍坊的昌邑等县市。
2.专业师生的技术服务和实验室的社会服务,对当地养殖业做出了有力的支持。养殖户降低了成本投入,提高了养殖效益。仅药敏试验,每年给周边养殖场户提供服务近千次,减少了盲目投药,为养殖场户节约药费100多万元。
3.社会服务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丰富了专业师生的实践机会。教师的专业水平迅速提高,根据社会养殖需求,畜牧兽医教师编写了相应的校本教材《解剖生理》和《家畜养殖实训》。通过深入的社会实践,教师实践能力大幅提高,21名专业教师全部获取了《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学生通过实地观察、现场剖检,提高了学习兴趣,巩固了专业知识。学生的学习效果大幅度提高,毕业时全部考取了国家《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4.社会服务为校内的实验实训提供了大量的实验材料,保障实验实训课的顺利开设,丰富了学校实验实训课的内容。我校牧医专业实验开出率达到了98%以上。
经过多年的双元制教学实践,结合职业学校注重实践的特点,发挥畜牧兽医专业的技术优势,利用学校先进的实验实训设施,帮助当地养殖业户解决了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这样做,既能创造社会效益,扩大学校的影响,又能及时了解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动态,为教学内容的调整提供依据,还可以提供充足的实验实训材料,保障实验实训课的顺利开设,促进了学校的专业发展。
论文作者:窦茂军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2月总第18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3
标签:专业论文; 社会论文; 实训论文; 学校论文; 养殖户论文; 教师论文; 养殖场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6年2月总第18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