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创新,探索长效机制,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开创新局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长效机制论文,总结经验论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论文,工作论文,开创新局面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关系家庭幸福、社会和谐,关系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一定要从赢得青少年、赢得未来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进一步认清肩负责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战略工程和希望工程,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创新,探索长效机制,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做好各项工作,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创新的局面。
清醒把握形势,进一步提高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2004年以来,中央专门下发文件、召开会议,组织专项督查和“回头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有力推进,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形成了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良好局面。一是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措施有力。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中央部署,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上重要日程,制定实施意见,落实责任分工,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不少地方设立专门工作机构、增加相应编制经费,许多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取得突破性进展。集中力量办了一批作用大、影响大、深受未成年人欢迎的好事实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公益性文化设施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整治网吧、打击网络淫秽色情、净化校园及周边环境等文化环保工程强力推进,少儿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和推介力度不断加大,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落地覆盖和地方电视台少儿频道开办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留守儿童教育管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人学等问题正在得到有效解决。三是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基本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初步形成。制定颁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推动了工作机制的不断完善。四是未成年人精神面貌出现可喜变化。随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推进,广大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文明礼仪素养不断提升。特别是在今年重大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面前,青少年表现出令人惊叹的责任与担当,我们的孩子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可贵的爱心,有关部门表彰的“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广大青少年热心公益、奉献社会,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实践充分表明,中央的决策部署完全正确,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卓有成效。可以说,这四年是社会各方面对未成年人关心最大、办实事最多的四年,是未成年人成长环境不断优化、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升的四年,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同时要清醒看到,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着不少新情况新问题。一方面,社会思想意识更加纷繁复杂,各种价值观念相互交织、相互碰撞、相互影响,一些人思想困惑、信仰淡漠,一些领域诚信缺失、道德失范,黄赌毒等丑恶现象屡禁不止;另一方面,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趋频繁,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中国的政治图谋没有改变,他们始终把我国青少年作为渗透、争夺的重点。这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未成年人的成长,给我们的工作增加了难度、带来了挑战。还要清醒看到,我们工作中仍有不少薄弱环节,一些地方和学校“重智轻德”现象依然存在,社会文化环境特别是网络文化环境还需要进一步净化,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公益性文化设施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还需要进一步推进,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薄弱状况还没有根本扭转。所有这些都告诉我们,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只能大大加强、不能有丝毫松懈,只能继续推进、不能止步不前。
紧紧抓住根本,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寓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之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思想道德建设的灵魂和根本。青少年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推进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要紧紧围绕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来部署任务、安排活动、开展工作,引导未成年人增强爱国情感、树立远大志向、养成文明习惯,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弘扬者、实践者。
一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要把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渗透到中小学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推动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按照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充实思想品德课和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做好教材修改编写工作,研究探索核心价值体系与青少年思想实际相对接、与青少年心理特点相适应的表达方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使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具体化、通俗化,让青少年易于理解、乐于接受。要把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体现到学校各项制度建设之中,充分发挥升国旗仪式、成人仪式、入党入团入队仪式的教育功能,发挥学生守则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引导作用,形成有利于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浓厚校园氛围和良好育人环境。
二是在校外活动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校外活动,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载体。要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设施和各类校外活动场所的作用,积极开展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活动,生动形象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精心组织红色旅游、夏令营、冬令营及各种参观、考察活动,突出思想内涵,使未成年人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要充分利用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纪念日,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弘扬主流价值观念,不断增强广大青少年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三是在道德实践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一种价值观念要在人们心中牢牢扎根,既要靠教育灌输,也要靠实践养成。要按照知行统一和实践育人的要求,重实践、重行动,以践行核心价值体系为基本要求,组织开展内容多样、形式新颖、吸引未成年人广泛参与的实践活动,帮助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要遵循简单易行、就近就便、力所能及的原则,继续深化“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活动,引导未成年人从身边事情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在家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在社会奉献爱心。青少年最容易受榜样和“偶像”的影响,有关部门举办的全国道德模范和“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评选表彰活动,在青少年中产生了强烈共鸣。要进一步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深入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活动,让更多道德模范、先进人物走进校园、走近青少年,引导和激励未成年人崇尚美德、见贤思齐、奋发有为。
坚持以文化人,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
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对未成年人心灵的塑造、价值观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着眼于满足未成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多创作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产品,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多提供优质便利的文化服务,为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快乐成长营造良好社会文化环境。
二是努力提供更多更好适合未成年人的精神食粮。近年来,我国少儿文化产品在规模和数量上有了很大提高,但总体看,改编的多、原创的少,质量一般的多、叫得响传得开的少。要认真组织实施少儿文艺出版精品工程,合理调控文化产品结构,加大少儿题材在影视剧制作、舞台艺术生产、书刊和音像制品出版规划中的比重,实行重点倾斜、专项资助。要加强对优秀少儿精神文化产品的宣传推介,通过影评书评、少儿书展、影视展演、动漫博览等多种形式,使更多的优秀文化产品为孩子们所了解、所喜爱。要重视解决地方少儿频道节目不足问题,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探索建立全国少儿电视节目协作机制,丰富地方少儿频道的节目源。
二是深入持久地推进社会文化环境净化工程。这几年,各地各部门坚持综合治理、依法打击、规范管理,在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不良文化现象易反复、难根除,仍然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当前,要突出抓好网络视听节目管理,严厉打击网络淫秽色情活动;突出抓好网吧整治,依法取缔“黑网吧”,坚决查处网吧接纳未成年人行为;突出抓好荧屏、声频净化工作,清理不良广告,抵制广播电视节目低俗之风;突出抓好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加强市场监管,扫除色情、暴力等有害出版物。各地各部门特别是公安、工信、教育、外宣、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部门,要认真贯彻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切实履行职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三是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管理和使用。校外活动场所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阵地。要认真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的意见》,坚持公益性原则,完善馆校联系制度,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组织开展经常性、大众化、参与面广的各类活动,使校外活动场所真正成为青少年培养兴趣爱好、陶冶道德情操的课外乐园。要继续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公益性文化设施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落实分级负责的财政保障政策,确保免费开放工作落到实处。要大力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依托学校、社区和文化馆、图书馆等开办公益性、规范化的电子阅览室,引导中小学生文明上网、健康上网。
突出重点难点,尽快扭转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薄弱状况
我国有3亿多未成年人,农村占多数。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这既为我们加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也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难得机遇。要紧紧抓住有利时机,把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与培育新农民、建设新农村紧密结合起来,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取得新突破。
一是按照有阵地、有场所的要求,着力改善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条件。相对城市来说,我国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条件较差,设施偏少、投入不足,严重制约着工作的开展。要高度重视农村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把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到农村,为农村未成年人就近、就便参加校外活动创造条件。要充分利用现有各种资源,探索农村青少年文化活动场所建设的新路子。要坚持以城带乡、城乡共建,广泛开展送演出、送电影、送图书到农村活动,为农村未成年人提供优质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中央文明委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阵地建设、资金投入和政策保障等方面的优势,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二是按照有人管、有人做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稳定的农村未成年人工作队伍。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薄弱,人员不够、力量不足是一个重要方面。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未成年人工作队伍建设的新办法,在充分发挥教师骨干作用的同时,动员“五老”人员、乡村干部、文化能人等参与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的工作队伍。要广泛开展面向农村未成年人的志愿服务,鼓励大学生、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员工到农村支教助学,为推动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贡献力量。
三是按照特殊人群特别关照的要求,切实做好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思想道德教育。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值得关注的是,他们的子女有的留在家乡成为留守儿童,有的跟随父母进城但教育却难以得到保证。我们要把这一特殊群体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以特殊的感情关心他们、关爱他们,妥善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受到良好教育、得到健康成长。各地要从本地实际出发,积极拓宽渠道,运用农村寄宿学校、代理家长、结对帮扶等多种办法,不断改善留守儿童的学习成长环境。要积极推广一些城市公办学校接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地入学的经验,切实解决好就学费用、接收渠道、学籍管理等方面问题,加快建立流出地与流入地沟通协调机制,确保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能够上学、安心上学。
继续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吸引力感染力
这些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之所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成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各地各部门在实践中大力改革创新。进一步解决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新问题,根本出路还在于改革创新。要坚持“三贴近”原则,解放思想、开阔思路、大胆实践,充分运用好这几年表彰的创新案例,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在改革创新中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是推动内容创新,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现在未成年人所处的环境与过去有了很大不同,他们接受信息多、自主意识强,做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既要发扬优良传统,又要倡导新思想、新观念。要针对社会思想意识多样、多元、多变给未成年人带来的影响,切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更好地引导青少年把个人理想与社会进步结合起来,把自己成长与国家富强联系起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针对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给未成年人带来的影响,切实加强社会责任教育,更好地引导青少年树立劳动意识、创造意识,培养进取精神、团队精神,增强法制观念、诚信观念。要针对复杂现实生活给未成年人带来的挑战,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提高自立能力、自律能力和承受压力的能力,使他们成长为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公民。今年的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和“神舟七号”飞天,不仅在中华文明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而且给我们留下了更为持久、更为宝贵的精神遗产,为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极为生动、极为鲜活的教材。要抓住有利契机,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人民军队好、人民群众好、伟大祖国好的时代主旋律,引导和激励未成年人奋发向上、健康成长。
二是推动方法创新,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更容易为青少年所欢迎、所接受。方法决定工作效果,方法对头,事半功倍。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必须遵循未成年人的成长规律和身心特点,采取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充分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要善于从青少年关心的事、喜欢的事入手,多设计一些富于时代气息和青春活力的活动,把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寓教于乐,让他们感兴趣、愿参与。要充分尊重未成年人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多听取他们的想法和意见,俯下身子,真诚沟通,在平等交流中实现引导。要积极开展体验教育,在德育课程中增加体验环节,把社会实践列入教学计划,作为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综合考评的依据,引导他们在实践中感悟生活、提高素养。
三是推动手段创新,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覆盖更广、影响更大。广播电视是青少年接触最多的大众传媒,对他们成长的影响不可低估。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的作用,用好用足少儿频率、少儿频道、科教频道,把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渗透到各类广播电视节目之中。互联网、手机越来越普及,极大地改变了未成年人的交往方式、娱乐方式,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辟了新途径。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手机等现代传媒,通过网络讲座、网上论坛、博客播客、网络视听、手机短信等形式,开展生动活泼的思想道德教育,主动占领新阵地。去年以来,教育部和中央文明办利用远程教育网开设“形势教育大课堂”,全国42万所中小学同时收看,使许多偏远地区中小学生和城市孩子一起享受到了高水平的德育课。要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充分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网,整合优质资源,开展远程教育,进一步扩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覆盖面、影响力。
完善工作机制,努力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机制管长远,机制建设是根本性建设。近年来,各地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创造了不少好的经验。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最重要的就是要不断积累经验,努力把这些经验转化为有效的机制,保障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
一是着力形成制度化的领导机制。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关键在领导,而加强领导的关键是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各地要结合实际,把中央提出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落实到位,使之能够高效运转、切实发挥作用。各级文明委要发挥应有的协调作用,加强统筹、加强督查,推动各方面共同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二是着力形成科学化的考评机制。在总结近几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中央文明委制定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这实际上就是一个考评机制。这个体系包含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各方面内容,操作性比较强,通过今年的测评实践,已得到有关专家、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的肯定。要根据测评实践,进一步修改完善,调整充实有关指标内容,把它作为指导评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基本依据,更好发挥《测评体系》的导向作用。各地要依照《测评体系》,研究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具体考核办法,定期进行测评。‘要在科学测评的基础上,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监督机制,使测评的过程成为深化认识、改进工作的过程,成为推动创新、提高水平的过程,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三是着力形成社会化的共建机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不是哪一个部门、哪一个单位的事情,必须有一个社会化的共建机制,让所有的部门、所有的单位、所有的家庭和方方面面力量都参与进来。学校、家庭、社区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三个重要环节,要明确各自职责,把三方面力量有效整合起来、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教育整体。学校要认真贯彻“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要求,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渠道作用,并注意把学校德育工作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要切实发挥家庭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办好家长学校,引导广大家长为孩子作表率,提高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社区要着力抓好区内设施、人才资源的整合,配合有关部门加强社会文化环境整治,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营造和谐、健康、文明的社区环境。总之,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坚持重在建设、求真务实,以更得力的措施,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作出积极贡献。
(本文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2008年11月2日在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