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研究论文_龙全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研究论文_龙全丽

贵州省册亨县民族中学 龙全丽

【摘 要】“学困生”即是“学习困难学生”的简称,具体表现为对学习缺乏兴趣,基础比较差,学习信心不足,行为习惯和学习方法上存在明显的缺陷。近年来,高中数学的“学困生”逐年增加,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升入普通高中后,数学内容增加及其难度加深,导致部分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跟不上教学节拍,逐步丧失了数学学习兴趣,沦落为了数学“学困生”。该文主要分析了“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及其转化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困生;转化

高中数学“学困生”,是指那些在高中数学知识、能力、方法、技巧等要素及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比例相应地增多,特别是在高中大面积扩招的今天尤为突出。在提倡素质教育,重视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高中数学“学困生”已日渐成为制约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当更新观念,重视“学困生”,研究“学困生”,有针对性地指导和帮助“学困生”。只有这样,我们的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才会落在实处,也才能提高高中数学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一、形成学困生的相关因素

1.自身因素

导致成为学困生的自身因素主要有非智力因素以及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和认识意识,智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学生的数学成绩,通过调查研究,学生在记忆、想象、观察以及思维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智力的开发.非智力因素就是指学生后天在学习中出现的学习障碍,比如,态度不端正、学习兴趣差、厌学,上述情况都会直接影响学生高中数学的学习效果.

2.外在因素

外在因素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合理,教学方法偏难、偏高、偏深,学生不能充分理解教师讲述的知识点.高中数学同初中数学有较大区别,灵活性以及抽象性都明显提高,学生如果不能转变思维,就无法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从而慢慢成为了学困生.?

二、因材施教,引导培养学困生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

由于学生的学习知识和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差距,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的差别,在高中数学教学时应当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定制不同的教学方法,不能单一的根据优等学生或者基础较差学生的学习进度掌控教学课堂的节奏,对于数学基础较低的学生可适当降低学习起点。非厌学型的学困生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大部分原因是由于学习的方法不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数学的学习策略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使两者相互渗透和融合,使学生能够获得大量解决问题的学习策略,从而改变学困生的学习状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适合学困生

首先,教师应当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对于学困生而言,兴趣不仅是最好的老师,而且还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强大推动力。在人教版版数学教材实践中可以看到,高中数学教学阶段,通常会涉及到很多定义、定理和公式,这些枯燥乏味的抽象式理论,容易使学困生感到厌烦,产生抵触心理。针对类似的教学问题,建议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将原本比较抽象的数学公式变得生动有趣形象,从而充分调动学困生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来激发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构建高效课堂。

其次,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将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有序的结合在一起。比如统计知识教学过程中,可让学困生将零花钱进行有效分配,这样可以使学生比较轻松地学会统计知识,同时也可以对日常生活中的零用钱进行合理分配。知识引入过程中,以生活实例为引子,这样可有效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同时,还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多样化的变形,可凝聚学困生注意力,对于培养学困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尊重学生,消除自卑心理

进入高中阶段后,学生的心理有了明显变化,学生的自尊心意识明显增强。在班级的群体中,数学学困生由于他们的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和周围的同学比较,有些同学学习没有他们用功,数学成绩反而比他们好,于是从心里觉得自己不如人家,产生自卑心理。“学困生”会受到老师的责怪、同学的挖苦和嘲笑,甚至是冷眼相待。一旦“学困生”具有自卑感,他们就会时常处于戒备状态,以防老师、同学对他们的伤害,其精神上高度紧张,心理压力特别大,所以,他们对学习数学有严重的恐惧感,对学习数学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结合“学困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应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理解和信任,我们都知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要想帮助“学困生”,必须首先尊重他们。对“学困生”我们一定不要讽刺和挖苦他们,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要关心爱护他们,捕捉学困生的闪光点,每个“学困生”身上都有闪光点,都有长处。要给学生创造“闪光”的机会。比如课堂提问要适应“学困生”的最近发展要求,课常板演也要让“学困生”一显身手,课堂巡视要让“学困生”感到学有靠山。对于“学困生”的闪光点,我们要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积极情感积累有助于在心理上形成良性循环,增强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从而增强学习进取心、竞争力。?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将日程生活融入实践,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中得到数学答案,以此来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同时拥有良好的班风、学风,是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另一大重要原因,良好的班风会使学生主动去学习,主动地去进行讨论,时间久了将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讨论,这将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袁孔珍.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困生的教育[J]. 理科考试研究:高中版, 2016(4).

[2]王耀庆. 一枝一叶总关情——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J]. 考试周刊, 2016(15).

[3]胡成娟.浅谈初中数学中的转化策略[J].初中数学教与学, 2013(2).

论文作者:龙全丽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31

标签:;  ;  ;  ;  ;  ;  ;  ;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研究论文_龙全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