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高效矿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高产高效矿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刘娜[1]2016年在《煤矿综合竞争力结构模型构建及测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煤炭作为重要的一次能源,是支撑全球经济发展的基础。伴随着各国愈演愈烈的能源争夺战,提高能源安全、增强煤炭产业竞争力变得至关重要。煤矿企业作为煤炭产业的核心部分,其竞争力的全面提高,本质上就是我国煤炭产业竞争力水平的提高。随着人们对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的重视,传统的粗放型开采方式日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安全、高效、低碳化生产模式。煤矿综合竞争力的研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该研究诣在全面挖掘煤矿综合竞争力的影响要素,并分析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为煤炭行业研究人员和煤炭生产企业提供参考依据,并通过测度研究考核自身水平、了解不足,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创新性地集成了模糊集理论、CFCS和DEMATEL方法,构建了煤矿综合竞争力结构要素模型,并利用SEM模型对煤矿综合竞争力结构要素路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明确各维度建设内容及重点后,设计了煤矿综合竞争力测度指标体系,并选择德尔菲法、AHP-Entropy Weight耦合权重法、隶属度函数、功效系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作为测度分析工具,构建了煤矿综合竞争力测度模型。最后,以神东集团下属11个煤矿为例,进行了煤矿综合竞争力测度评价,并提出了改进意见。通过本论文的研究,主要得出了以下成果和结论:(1)第一章,绪论。对当前煤炭资源的分布、消耗、生产等基本情况进行了概括性分析,阐述了本选题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梳理了国内外关于煤矿综合竞争力的研究进展及现状,提出了目前研究成果中存在的不足,确定了本文的研究路线、方法和主要研究内容。(2)第二章,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明确界定了论文研究对象——煤矿、综合竞争力及测度的定义及研究范围,并对研究中涉及到的系统学理论、事故致因理论、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理论、智能矿山建设理论、生态矿山建设理论、煤矿科技创新理论和和谐矿区理论进行了梳理。(3)第叁章,煤矿综合竞争力结构要素模型构建。本章全面分析了煤矿综合竞争力的相关影响因素,通过建立要素识别模型,首先利用UCINET复杂网络分析对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明确,进而利用模糊集理论和CFCS方法对专家语言评估标度进行转化和融合,借助DEMATEL决策试验与实验评估法对各要素的原因度和中心度进行分析,最终确定了以安全、高效、智能、绿色、创新、和谐为关键要素的六维度煤矿综合竞争力结构要素模型。(4)第四章,煤矿综合竞争力结构关系模型研究。本章利用结构方程原理、以AMOS为分析工具,对煤矿综合竞争力安全、高效、智能、绿色、创新、和谐六个维度的潜在变量和结构路径关系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对六维度研究内容的分析,归纳出了各维度的影响因素并设计调查问卷,其次对问卷进行描述性统计、信度、效度分析。进而以结构效度提取的15个主成分为观测变量,对煤矿综合竞争力进行路径假设,以模型拟合参数及路径系数为基准对模型进行验证和修正,最终验证了原假设13条路径中的11条路径关系的正确性。最后,将结构关系模型与煤矿生产实际相结合,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验证了结构模型的合理性。(5)第五章,煤矿综合竞争力测度模型研究。本章根据煤矿综合竞争力结构模型,以高效、绿色、安全、智能、创新、和谐六个维度为目标层,建立了煤矿综合竞争力测度指标体系,并对各指标的选取依据、含义及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说明。进而,以ahp-entropyweight耦合权重法为测度指标体系赋予权重,通过界定煤矿综合竞争力及其指标体系分级原则,应用隶属度函数及功效系数原理确定单指标评价隶属度函数,最后借助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实现了煤矿综合竞争力测度模型构建。(6)第六章,实证研究:神东煤矿综合竞争力测度分析与提升。为验证煤矿综合竞争力测度模型的可操作性和实际应用价值,本章选取神东集团下属的11家煤矿作为评价对象,根据煤矿综合竞争力测度模型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大柳塔矿、补连塔矿、榆家梁矿达到了国际先进煤矿水平。在此基础上,根据煤矿综合竞争力测度结果,以乌兰木伦矿、保德矿、寸草塔二矿为例,分析了各矿的薄弱环节和发展短板,并提出了改进建议。(7)第七章,结论与展望。对研究成果及创新点进行了总结概括,并对未来煤矿综合竞争力相关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如下:(1)本文创新性地集成了模糊集理论、cfcs和dematel方法,构建了煤矿综合竞争力结构要素模型,科学地确定了其关键影响要素。首先通过建立煤矿综合竞争力要素识别模型,借助文献研究、问卷调查、专家论证等方法确定原始分析数据,利用模糊集理论和cfcs方法对专家语言评估标度进行转化和融合,进而对所有要素网络关系进行初步探究,并创新性地对dematel方法进行改进,分析了各要素的原因度和中心度并区分原因因素和结果因素,最终通过笛卡尔坐标系确定了以安全、高效、智能、绿色、创新、和谐为关键影响因素的煤矿综合竞争力结构要素模型。(2)本文利用sem模型明确了煤矿综合竞争力各要素之间的结构路径关系。研究中开发了煤矿综合竞争力结构方程模型的测量问卷,以spss和amos为分析工具,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煤矿综合竞争力安全、高效、智能、绿色、创新、和谐六个维度的潜在变量、要素间的模型拟合参数、路径系数进行了分析,最终确定了各维度间结构路径关系,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模型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3)本文构建了煤矿综合竞争力测度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煤矿综合竞争力的提升途径。研究中建立了以安全、高效、智能、绿色、创新、和谐六维度为目标层的煤矿综合竞争力测度指标体系,进而利用AHP-Entropy Weight法、功效系数法、隶属度函数、模糊综合评价构建了煤矿综合竞争力测度模型。在此基础上,选取了11家煤矿进行了实证研究,利用雷达图分析测度结果,找出短板并提出改进措施。

白景宏[2]2004年在《高产高效矿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指出高产高效矿井建设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矿井的生产布局、生产系统、技术装备、灾害处理、信息传输等诸多专业领域,而且还涉及到矿井生产管理和经营等问题。 为深入了解矿井高产高效的内涵和本质,需要对其产量和效益进行科学的量化分解。因此,本论文从矿井生产的各个环节出发,运用灰色系统分析法、层次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法、模糊综合评价等方法,建立一套综合评价矿井高产高效的指标体系,并通过量化的指标值来全面评价矿井赋存、生产、技术、管理、绩效、安全、环境等环节。对矿井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的深入了解,成为建设高产高效矿井和有的放矢地制定矿井宏观调控与管理政策的先决条件,也为进一步制定高产高效矿井发展战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从微观来看,通过对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高产高效矿井的科学定量评估,可以使各矿井的优势、劣势一目了然,为各矿的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也可以在不同矿井之间进行比较,系统、综合、直观地评价各矿井的综合实力,从而确定该矿井的相对地位和相对差异。 高产高效矿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由煤层赋存评价指标、矿井生产效率评价指标、技术评价指标、企业绩效评价指标、安全评价指标、环境评价指标和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七大体系组成。在此基础上,又选取一系列子指标来进行综合评价。

芮雪琴[3]2004年在《高产高效矿井预警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顺应世界潮流,建设高产高效矿井,已成为我国煤矿的发展方向。建设高产高效矿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矿井的生产布局、生产系统、技术装备、灾害处理、信息传输等诸多专业领域。高产高效矿井建设在从理论讨论到实践的过程中,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制定合理的、有效的矿井指标体系。以定量化的指标、可操作的系统测定矿井的高产高效性,并且能进行检测预警。矿井高产高效的预警研究不但有其理论的必要性,而且有其实践的迫切性。本文通过对影响矿井高产高效的因素进行分析,构建了矿井高产高效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本文借助预警理论,依次对矿井警源、矿井警情、矿井警兆进行了分析。本文主要采用指标预警系统,通过对矿井生产能力和吨煤折算费用等的预警探讨,力图设计一个高产高效矿井预警系统。高产高效矿井预警系统在高产高效矿井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煤矿企业可以通过实施此系统对矿井的警情进行预报,力求保证矿井的高产高效性:监控矿井的变化,预测其发展趋势,洞悉警情。以便煤矿企业有问题、有偏差,及时采取措施,及时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掌握主动权,使煤矿企业能在预警之后及时做出反应,提前或适时进行变革,为指导矿井进一步的发展,建立科学的依据。

陈鹏君[4]2014年在《鄂尔多斯盆地矿区煤炭资源安全绿色高效开采评价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鄂尔多斯盆地各矿区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但生态环境脆弱。如何做到安全、绿色、高效开采,事关该盆地区域经济、环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要做到此,必须有一套适合该盆地实际的煤炭资源安全绿色高效开采评价方法,目前对此方法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系统,没有成熟的成果可以借鉴。为此,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系统综述的基础上,通过文献分析、理论分析和实地调研,综合运用安全管理学、环境、生态学、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法等理论和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矿区煤炭资源安全绿色高效开采评价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矿区煤炭资源安全开采评价模型。基于本质安全视角,从人、机器设备、作业环境、管理四方面建立了包括4个一级评价指标、11个二级评价指标、38个叁级评价指标的煤炭资源安全开采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HP方法计算出了各指标权重;据此,建立了煤炭资源安全开采评价模型,并给出了煤炭资源安全开采评价等级划分标准。(2)建立了基于环境承载力的鄂尔多斯盆地矿区煤炭资源绿色开采评价模型。在分析鄂尔多斯盆地矿区煤炭资源开采对环境影响的主要因素之基础上,用环境承载力作为衡量绿色的重要标志,选取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率模型作为环境承载力测算方法,构建了包括2个一级评价指标和5个二级评价指标的煤炭资源绿色开采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HP方法计算出了各指标权重;据此,建立了煤炭资源绿色开采评价模型,并给出了煤炭资源绿色开采评价等级划分标准。(3)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矿区煤炭资源高效开采评价模型。给予“高效”以新的涵义,即“高效率”和“高采出率”,并结合煤炭工业安全高效矿井评审办法,建立了包括2个一级评价指标、10个二级评价指标的煤炭资源高效开采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HP方法计算出了各指标权重;据此,建立了煤炭资源高效开采评价模型,并给出了煤炭资源高效开采评价等级划分标准。(4)在安全、绿色、高效开采评价模型基础上,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矿区煤炭资源安全绿色高效开采综合评价模型,并对陕西省榆林市某矿区进行了评价,得出了有意义的结论。本文的研究将对鄂尔多斯盆地各矿区煤炭资源安全绿色高效开采评价及相关技术与管理政策的制定具有较重要的指导价值。

张喜武[5]2003年在《神东矿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其保障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国内外关于矿区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矿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和宏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两个方面。论文在总结目前已有的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新兴的大型能源基地——神东煤炭责任有限公司的实际,系统研究了神东矿区可持续发展评价、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增长等问题,建立了神东矿区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神东矿区发展现状分析及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2) 神东矿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可持续发展途径研究 (3) 神东矿区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保障体系研究 (4) 神东矿区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保障体系研究 (5) 神东矿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障体系研究 本文在利用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十年来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指出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和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并取得如下研究成果。 1) 论文在分析评述现有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矿区可持续发展保障系统的概念,并从矿区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保障体系、矿区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保障体系和矿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障体系叁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初步建立了神东矿区可持续发展评价及能力增长的保障系统。 2) 论文在分析和研究神东矿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神东矿区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神东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评估。 3) 根据神华集团中长期发展目标,研究提出了神东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实现该战略的途径与措施。 4) 系统总结了神东矿区近年来技术创新的成果,结合矿区实际,从开拓开采方案的调整、工作面开采参数选择及设备选型优化、矿井生产工艺改革和河东矿区开发建设规划等方面研究提出了确保神东发展目标实现的技术措施,建立了矿区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保障体系。 5) 根据国内外矿山企业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最新成果,结合近年来神东矿区管理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从矿区企业管理的理念、模式和手段等 叁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矿区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保障体系。 。6)根据神东矿区所处地域的特点,提出了神东矿区及其周边地区环境 保护与生态建设的主要措施,对矿区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了全面分析,从 减少井下出肝量、井下粉尘治理、井下废气污染治理等方面研究了矿山洁 净开采技术,建立了神东矿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障体系。

郝秀强, 赵怡晴[6]2015年在《基于综合评价指数法的安全高效绿色井工矿评价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总结不同时期对井工矿评价的发展历程及要求的基础上,根据"高产高效矿井"、"安全高效矿井"和"绿色开采"基本概念和内涵,研究了"安全高效绿色"井工矿的内涵,据此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不同约束条件下"安全高效绿色"井工矿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综合评价指数法结合上湾煤矿实际数据进行了应用,从而为"安全高效绿色"井工矿评价提供了基础和依据。

张存建[7]2015年在《塔山煤矿矿井建设项目后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项目后评价是建设项目管理中的最后环节,成功的后评价不仅可以全面认识项目的决策、工程的实施和管理的正确性,还能提高新项目的决策质量。后评价引入我国时间较晚,但发展较快。然而,在前些年煤炭市场的巨大利润下,煤炭行业忽视了后评价工作的必要性,仅有的后评价内容也局限于对环境的后评价。面对当下煤炭市场的低迷,总结矿山建设中的经验教训,提高矿山建设的投资效率成了煤炭企业追求的目标。塔山矿井于2009年6月达产,是目前全国煤炭行业建成的第一个规划最完整、建设速度最快、效果体现最明显的塔山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的龙头企业,也是我国十一五期间建设的第一个千万吨级矿井。对于这样一座矿井进行后评价,具有典型的示范效应。本文从技术和经济后评价、生产系统安全后评价和社会及环境后评价四个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客观评价。本文用到了灰色聚类法、多层次灰色评价法、模糊数学等方法。全文的结构为:第一章为前言;第二章为矿井建设经济后评价研究,研究内容包括矿井建设的基本财务状况后评价、基于建设过程的财务后评价以及矿井建设国民经济后评价,提出适合塔山矿井的经济后评价指标,并对塔山矿井进行了实证的经济后评价分析;第叁章为矿井建设技术后评价,对塔山矿主要技术进行了“叁性”——可靠性、适用性、先进性后评价研究;第四章为矿井建设安全后评价综合研究,研究内容包括煤矿安全事故致因理论、煤矿安全评价研究内容、安全评价的分类、安全后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塔山矿矿井建设安全后评价具体内容、安全后评价方法介绍;第五章为塔山矿井建设安全后评价实证研究,包括巷道工程的灰色定权聚类研究、通风系统的安全后评价、排水系统的安全后评价、供电系统的安全后评价;第六章为塔山矿井建设社会后评价,包括煤矿建设社会后评价的机理分析、煤矿项目社会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塔山煤矿社会后评价实证分析;第七章为塔山矿井建设环境影响后评价,研究内容包括煤矿环境影响评价概述、工程分析及环保措施有效性分析、塔山矿环境影响后评价;第八章为结论与展望。详细的研究内容及观点如下:第一章绪论。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述评国内外项目后评价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发展,同时也介绍了国内煤炭行业后评价的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之上,明确了本文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二章矿井建设经济后评价。将矿井建设项目经济后评价分为矿井建设财务后评价和矿井建设国民经济后评价。评价结果为:从基本财务指标的对比分析看,塔山矿井实现了预期效果,财务内部收益率为21.3%,说明矿井的盈利能力比较强。实际投资回收期虽然比前期预估的回收期要长些,但偏差较小,对投资效益的影响并不大。实际投资利润率及投资利税率均大于预测值,表明塔山矿井达到了预期的投资获利能力,对国家积累的贡献水平达到了行业的平均水平。在提取国民经济后评价指标时,选用了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投资净效益率两个基本的国民经济后评价指标,选取煤炭资源回采率这个指标来衡量矿井对整个国家的煤炭资源的利用或浪费的状况。评价结果为:经济内部收益率远高于行业水平,说明塔山矿井建设项目是可以接受的,而且还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抗风险能力,通过对经济投资净效益率指标对比,塔山矿井的投资效益也是可行的。塔山矿井工作面煤炭资源回采率达到了85%的水平,而一般高产高效矿井的煤炭资源回采率要求达到75%,说明塔山矿井煤炭资源采出率高,煤炭资源利用率高。第叁章矿井建设技术后评价。介绍了建设项目的技术后评价内容,并对塔山矿井建设项目从可靠性、先进性以及适用性叁个方面进行了技术后评价。具体而言,通过提取塔山矿井技术的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塔山矿井的主副平硐立井掘进、运输系统、掘进系统、采煤工艺及设备、供电系统等进行“叁性”后评价分析。第四章矿井建设安全后评价综合研究。探讨了导致煤矿安全事故的轨迹交叉论,认为具有危害能量的物体(或人)的运动轨迹与人(或物体)的运动轨迹的交叉诱发了事故;能量转移论认为异常的或不希望出现的能量转移是伤亡事故的致因;骨牌理论的意义在于移除位于“中间位置”的事故,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人因事故理论介绍了威格里沃思的事故模型和瑟利事故模型。本章还介绍了塔山矿巷道工程、供电系统、排水系统以及通风系统的概况,建立了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最后介绍了用于安全后评价的灰色聚类和多层次灰色评价法。第五章塔山矿井建设安全后评价实证研究巷道工程安全后评价:选取塔山煤矿10条主要巷道,设计调查问卷,通过专家调查法获得原始数据,利用ahp法和熵权法获得指标权重,确定灰类个数和灰色白化权函数,采用灰色聚类法,分辨出最安全的巷道,并将10条巷道根据安全程度进行了分类,其中属于“安全”灰类的有5条,“较安全”的有5条,同时还确定了各个指标对巷道安全性的影响程度;通风系统安全后评价:ahp法获得指标权重,构造评价矩阵及白化权函数,由计算获得各级指标的综合评价值。研究认为影响塔山通风系统的5个一级指标中,通风网络合理性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对其安全影响程度占38.63%,设计因素次之;二级指标中,通风方式方法对通风安全最为关键。设计因素、矿井风流稳定性和通风设施安全性的综合评价值均大于4.0,属于最高等级的灰类,即“安全”的灰类。认为这叁个因素的质量对实现通风系统的高度安全具有直接的积极作用;而巷道因素属于安全度“较高”的灰类,通风网络合理性属于“较低”安全度的灰类。通风系统综合评价值为4.05。根据上述结果,本文认为塔山矿通风系统属于“高度”安全的灰类;通过ahp法得到排水系统2个一级指标及9个二级指标对排水系统安全性的影响程度权重,多层次灰色评价法的结果认为,自然因素和防治水工程的综合评价值均大于4.0,属于“高度”安全灰类。整个排水系统的综合评价值也是大于4.0,认为塔山矿通风系统属于安全性高的灰类;供电系统的综合评价值大于4.0,属于“高度”安全的灰类,其中,供电系统施工质量和管理水平属于“高度”安全的灰类,而供电设备的安全性属于“中等”安全的灰类。第六章塔山矿社会后评价。定义了煤矿建设社会后评价的概念,探讨了煤矿社会后评价的特点,将煤矿社会后评价的内容概括为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对项目所在地居民及弱势群体的影响、对区域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的影响、对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影响。接着,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塔山矿矿井建设项目进行了社会后评价,本文认为塔山矿井建设项目提高了矿区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了国土开发利用效益,但对大气、水资源、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有着一定的破坏,然而对社会经济的正面影响是巨大的,项目促进了当地就业率,提高了居民的收入水平,拉动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对社会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正面的影响,在社会环境影响方面,项目对当地政府和管理机构的影响较大,其它方面影响力一般;项目对文化教育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力也一般。第七章塔山煤矿矿井建设环境影响后评价。给出了环境影响后评价的程序和范围,以生态环境、水环境、声环境、环境空气以及清洁生产作为调查因子对工程运行期大气污染进行调查分析,包括锅炉污染源监测与分析、无组织排放检测与分析、工业场地周围环境空气质量检测与分析;环境噪声的评价结果为,杨家窑村(工业场地南侧50m)环境噪声昼夜间可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i类标准。厂区噪声的评价结果为,塔山矿井工业场地和盘道风井场地昼夜间厂界噪声全部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中的iii类标准;对矿井生活污水、矿井水和地下水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塔山矿井建设对当地生态影响主要表现在受井下采煤形成地表沉陷的影响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引发水土流失的影响,对上覆煤层的沉陷治理情况和塔山井田沉陷区治理情况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对矸石场、工业场地及风井场地的水土流失情况进行了分析评价;塔山矿井建设工程较好地体现了清洁开采、清洁利用、全过程治理的清洁生产思想。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叁方面:(1)本文将技术后评价作为矿井建设后评价的一个单独的研究内容,从技术的可靠性、先进性、适用性叁方面对塔山矿井建设项目运输系统、采掘系统以及辅助生产系统叁个方面技术进行评价分析,建立了塔山矿井技术后评价“叁性”后评价模型,采用基于专家打分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实现了对塔山矿井技术的综合评价。研究认为塔山矿井建设项目的技术后评价效果为“优良”,其中二级指标运输系统工程属于“优良”评价等级的隶属度最高。(2)煤炭项目的社会影响具有多层次性,间接影响和间接效益多。本论文针对煤矿的社会效益与影响以及与社会的互适性展开分析与研究,不单单研究煤矿对当地经济带来的效益,将社会环境、科教、当地居民的生活也纳入到了后评价的范畴,构建出一个多层次性的社会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模型实现了对塔山矿矿井建设的社会影响后评价。(3)本文创新性地将安全后评价纳入矿井建设项目后评价中,鉴于煤矿生产系统信息的灰色特征,借助灰色理论模型实现了对塔山矿达产后生产系统安全性的综合评价,研究认为作为一级指标的塔山矿通风系统、供电系统和排水系统均属于“高度”安全的灰类,但有部分二级指标属于“较高”、“中等”或“较低”安全灰类,对10条主要巷道按照安全程度进行了分类,其中5条属于“安全”灰类,5条属于“较安全”巷道。

高杰[8]2016年在《基于科学产能的薄煤层可采性评价及工艺决策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当前国家严控煤炭产能、提倡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储量丰富的薄煤层能否开采首先应看其能否实现科学产能。本文从提高薄煤层科学产能的角度入手,采用采矿学、技术经济学、系统动力学以及层次分析法等手段,研究了基于科学产能的薄煤层可采性评价及工艺决策系统,得出了以下结论:1.基于科学产能对生产机械化的要求,采用层次分析法研究确定了薄煤层地质赋存条件对滚筒采煤机、刨煤机的影响因素和权重,并开发了地质可采性判断及工艺选择系统、实现了输入地质参数即可得出其是否可以进行机械化开采、采用何种采煤工艺更佳的判断;2.基于科学产能对的完全成本概念,分析和量化了薄煤层开采对资源环境的影响以及其完全成本构成,根据开采成本尤其是环境成本的动态演变性、采用系统动力学原理建模研究,得出了薄煤层经济性可采的判断条件,即煤价在保证“产出≧投入”时能实现薄煤层的经济性可采;同时开发了相应的决策支持系统;3.基于科学产能的内涵要求,构建了薄煤层科学产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在对薄煤层能否实现科学产能进行判断的基础上,给出其提高科学产能的建议与方向;开发的评价体系在南屯煤矿薄煤层开采中进行了实证应用,得出该矿已采的3602薄煤层工作面在当时条件下的科学产能评分为78分,实现了科学产能,待采的3605薄煤层工作面技术上采用滚筒采煤机开采,但在现阶段不能实现科学产能;4.基于科学产能生产机械化度、生产安全度、生产绿色度的3个内涵,提出了薄煤层提高科学产能的技术路线图,构建了基于快速过断层理论、“跟底接顶”过煤厚变化起伏区以及沿空留巷技术应用等为主的薄煤层提高科学产能的关键技术体系,并分别在淮北矿业集团祁南煤矿7122薄煤层工作面、平煤集团平禹煤矿五222120薄煤层工作面及兖矿集团南屯煤矿3601薄煤层工作面取得成功应用,提高了薄煤层工作面的科学产能。

龙如银, 陈红[9]1999年在《基于突变理论的高产高效矿井经济效益和效率的综合评价》文中指出1突变理论的基本原理突变理论是由法国数学家雷内·托姆(ReneThom)创立的一门研究突变现象的新兴学科,它是关于系统状态变量的特征对控制变量的依从关系的数学理论。其基本特点是根据一个系统的势函数将系统的临界点分类,研究分类临界点附近状态变化的特征,从而

李国英[10]2003年在《国有煤矿创新系统及其指标体系的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在研究创新理论、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区域经济理论等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我国国有煤矿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将国有煤矿的发展同创新理论有效地结合起来,提出了——国有煤矿创新系统及其指标体系的研究。 为深入地了解国有煤矿创新系统作用的内涵和本质,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的量化分解。因此,本论文试图给出一套评价国有煤矿创新系统能力的方法,建立一套评价国有煤矿创新系统能力的指标体系。这既是对我们提出的国有煤矿创新系统理论的补充和佐证,也是对国家创新系统理论的部分完善。评价国有煤矿创新系统能力是建设高产、高效的国有煤矿创新系统和有的放矢地制定国有煤矿创新战略的先决条件。通过对国有煤矿创新能力的科学定量评估,可以使国有煤矿创新的优势、劣势一目了然,为国有煤矿的决策层实施创新提供决策依据;可以检测国有煤矿创新系统运行情况,为下一步创新系统的建设指引方向;可以进行不同国有煤矿创新水平比较,系统、综合、直观地评价某个国有煤矿的创新能力。比较结果既是制定知识经济下国有煤矿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同时又确定了该国有煤矿的相对地位和相对差异,为进一步的宏观调控与管理提供有力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煤矿综合竞争力结构模型构建及测度研究[D]. 刘娜.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6

[2]. 高产高效矿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白景宏. 太原理工大学. 2004

[3]. 高产高效矿井预警系统研究[D]. 芮雪琴. 太原理工大学. 2004

[4]. 鄂尔多斯盆地矿区煤炭资源安全绿色高效开采评价方法研究[D]. 陈鹏君. 西安科技大学. 2014

[5]. 神东矿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其保障系统研究[D]. 张喜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3

[6]. 基于综合评价指数法的安全高效绿色井工矿评价方法研究[J]. 郝秀强, 赵怡晴. 煤炭工程. 2015

[7]. 塔山煤矿矿井建设项目后评价研究[D]. 张存建.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5

[8]. 基于科学产能的薄煤层可采性评价及工艺决策系统研究[D]. 高杰. 中国矿业大学. 2016

[9]. 基于突变理论的高产高效矿井经济效益和效率的综合评价[J]. 龙如银, 陈红.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1999

[10]. 国有煤矿创新系统及其指标体系的研究[D]. 李国英. 太原理工大学. 2003

标签:;  ;  ;  ;  ;  ;  ;  ;  ;  ;  ;  

高产高效矿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