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与效率和谐是教育发展的永恒追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公平论文,效率论文,和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对教育公平的呼唤始终处于一种理想与困惑的状态。从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到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文艺复兴时期维多里诺、近代杜威等倡导的“和谐教育”、“儿童中心主义”等,都是一种理想的教育公平。时至今日,虽然教育发展的水平提高了,但公平与效率的和谐问题,仍是教育发展面临的两难问题。
一、公平是人类的一种社会理想,公平与效率和谐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追求
公平与效率和谐,是近代思想家和政治家普遍关心的重要理论问题,是世界各国在发展进程中无法回避又需要处理的两难问题。人类自阶级社会以来,因私有制、剥削和压迫的存在,人与人之间产生了极大的不平等。在人类对未来社会的设想中,始终贯穿着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向往。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对社会公平和正义问题进行过思考,提出:“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表现出追求公平社会的强烈愿望。古希腊的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就提出过公平和正义的问题,强调公平即和谐。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等书中,认为公平就是公正、平等,强调公正是一切德性的总汇。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欧文分别提出了“实业制度”、“和谐制度”、“共产主义公社”等设想,主张在消灭私有制的基础上,消除各种奴役及不平等,使人人都有平等的劳动机会、获得劳动成果的权利、享受的权利和受教育权利。
效率与公平是现代社会的两难问题,能否处理好两者关系,直接关系到统治者的权力和地位。当今世界不乏统治者因为没有处理好两者间的关系而丧失政权的例证。如单独连续执政长达71年的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在任期间整个国家经济实力有了显著增长,1999年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但是,由于社会分配严重不均,地区间发展不平衡,贫富反差日益扩大,贫困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5%,结果该党丧失了民心,在2000年的大选中惨遭失败。同样,印度人民党执政8年中,GDP年均增长达6%,因过大贫富差距,80%的民众没有得到经济发展的实惠,3.5亿人口仍然生活在贫困线下,最终该党也难逃厄运。因此,效率与公平和谐是世界各国统治者极为关注的问题,各国统治者都试图在效率与公平之间寻找平衡。教育不公平会导致社会的不公平,是因为社会成员的收入水平以及社会地位直接取决于其受教育的程度。这样就会加剧社会贫富的分化,穷的越穷,富的越富。教育的不公平危害到社会的安定,国家的安全。
由于教育的不公平会激起人们的极大愤慨和不满,从而激发各种矛盾,引发各种冲突,危害着国家的安全。基于此,瑞典社会民主党在2000年度的预算报告中指出:“教育是公正和工作的关键。为了纠正现存的分配不公平,更公平地分配受教育的机会和知识,比事后对财富进行再分配更有效。”为此,社会民主党政府在加大教育投入的同时,尽可能地公平分配受教育机会。我们强调,教育不应把社会不公平作为借口不作为放任教育不公平,而应积极缩小其不公平因素。因为教育的不公平会加剧社会的不公平,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国家以及社会必须加快推行教育公平的进程。以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在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适时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基于国情的实际出发,把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重要目标,着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公平和正义的理念、规则和实施体系。教育公平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词,保持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和谐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石。
二、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最伟大的工具”,公平与效率和谐是教育发展的永恒追求
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最伟大的工具”。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和谐,是教育家和政治家普遍关心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它既关系到教育公平和民主,又关系到教育投资的效率等问题。对此问题的认识直接影响着政府的决策,同时也反映在推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教育发展必须以经济发展为依托,因此说保持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和谐,是教育发展的两难问题。
在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和谐理论上,有三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从实现社会公平的理想出发,教育发展必须以公平为最高原则。这种观点主张:社会应当把受教育看成全社会成员的权利,全体学龄儿童必须有完全平等的教育机会。为实现此目标,社会应当不遗余力地扩大教育机会,增加教育投资总量,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绝对平等地分摊到所有学龄人口身上,从而实现教育机会的完全平等。这种观点被人们认为是带有强烈的平等主义倾向。第二种认为,必须以效率为最高原则,教育机会的公平程度应绝对服从经济效率的需求。这种观点主张,只有生产力得到了高速度的发展,教育公平才能有保障,否则就没有解决公平问题的物质基础。第三种观点认为,公平与效率并重、互相兼顾。其观点主张:效率是改善社会公平状况的物质保证。反之,公平又是提高经济效益的社会保证。没有效率就难有真正的公平,没有公平也就不会有真正的效率。二者相互制约、互相依存。
教育公平与效率和谐是一个复杂的关系,既互相统一又相互矛盾。只有追求教育上合理的公平和长远的整体效率,才能使教育公平与效率和谐起来。在资源有限的背景下,究竟是不遗余力地普及和扩大教育,使更多的人受到必要和基本相同的教育好呢,还是牺牲多数人的教育公平而保证少数人接受尽可能高的教育好?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要求我们对此有明确的答案:一方面,我们必须加大教育投入,争取有更多的财政支持,为实现高水平的教育公平提供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在投入有限的前提下,我们必须从教育公平的角度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重点抓好教育的薄弱环节。要按照统筹城乡的要求,加大对农村教育特别是山区教育的投入,增加对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教学条件薄弱学校的投入。加大对特困生资助的政策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和措施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让每一个学生接受相对公平的教育。这种起点的公平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前提和基础。
三、教育公平是教育发展的核心,追求教育公平与效率和谐是教育发展的时代特征
教育公平是教育发展的核心,是各国政府改革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和共同目标。它始终左右着教育发展的方向并最终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成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虽然在教育的实际发展水平上存在巨大差异,但谁都不敢妄言教育公平问题已经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仍然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教育公平问题是自阶级社会产生以来,一直存在并始终制约和影响着教育发展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教育公平作为一种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对最根本的经济关系的一种直接反映,体现着政治性的必然要求,并因此丰富和展现人权思想的基本内涵。综观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无论是经济利益的推动,还是政治利益的驱使,不管是人权运动的要求,还是国家民族利益的体现,都无法回避教育公平问题。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教育改革在不断地深化、变革和发展着人们教育公平的观念和理想。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物质产品极大丰富以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条件下,其教育改革的观念、目标和要求在不断地更新、发展,而教育公平问题却一直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问题,贯穿于整个教育发展过程的始终,使他们不断地产生着教育公平的历史幻觉,并在教育民主化的口号下,时时弥漫着教育公平的现实困惑。因此时至今日,“保证教育机会均等,提高教育质量”仍作为美国教育部工作的座右铭镶嵌在教育部总部的大理石墙壁上。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二战以后经历了长期的争取教育普及化、大众化的努力,并取得了巨大成就。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掀起了新一轮教育改革浪潮,与以往追求教育普及化、大众化的改革相对应,这次教育改革的主题则集中体现为追求教育的高质量。以美国为例,早在1983年《国家处在危机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这份报告中就明确表示将“提高教育质量”置于教育改革的核心地位。1994年3月,美国颁布了震惊世界的《2000年教育目标》,把教育目标定位在世界最高水平上,期望以世界水平的教育培养出世界水平的劳动者。按人们通常的理解,教育的普及化、大众化与教育公平之间似乎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而“高质量与教育公平能否兼得”以及“向所有人提出高质量吗?(Hight Standards For All? )”,已成为目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教育改革中最令人关注的问题。在追求教育普及化、大众化的过程中,在实现教育普及化、大众化的基础上,追求教育的高质量,培养高水平的建设人才,同样是我国目前教育改革最具代表性的时代特征。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公平与效率和谐问题已经越加尖锐地呈现。近年来,教育不公成为我国民众关注热点。从2005年4月30日新华网发布的调查中发现,76.5%的城镇居民和88.2%的农村居民认为,教育不公是目前教育发展的最大瓶颈。调查显示,面对这种不平等,92.1%的民众认为,应该依靠政府,进一步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有72.4%的民众认为,应加强社会监督,杜绝教育腐败,同时有78.5%的受访者要求合理配置有限的教育资源。因此,国家今后应着力处理好教育发展和公平之间的统筹协调。
四、教育公平是个人和政府的共同愿望,是我国教育发展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
我国教育不公平状况是社会分层现实的反映。从历史上看,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是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在东部的沿海地区讨论发展知识经济的时候,西部农村还处在前工业时期。中国国民收入分配的差距已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而教育竟面临着这样一种不公平状况,必然会受到这种社会分层的现实影响——这使得在地区、人群之间存在着教育供给的不平衡,尤其存在着高层次、高质量的教育供给与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之间的尖锐矛盾。教育公平,主要是教育机会平等,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主流价值追求。因此,对地球人来说,接受公平的教育,不仅是一种个人的追求,而且是政府为减少失业救济、贫困补助等财政性支出采取的战略措施。美国智囊机构兰德(Rand)公司1999年教育研究报告Closing the Education Gap:Benefits and costs的主要结论是:教育公平能够给政府创造巨额的财政收入,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这也许是个人、社会和政府关注教育公平的根本原因之一。
我国产生教育发展的不公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一是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人们对其关注程度不断提高的影响。二是教育需要的大幅度扩展与国家财力有限、教育机会有限的矛盾。三是教育领域出现了许多现实问题,如“贵族”、重点学校等。四是一批介绍国外研究教育公平的著作和文章的出现,一方面引起了我国教育工作者对教育公平问题的关注,另一方面也促使人们对教育公平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五是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拉大,贫困阶层的子女沦为学校中的“贫困生”、“特困生”问题出现。六是教育腐败与教育选拔、高校收费与高教质量的矛盾。七是政府对改善人权现状和充分实现人权的重视,国民人权意识的觉醒和维权环境的改善。八是法制的健全,尤其是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逐步完善,为国家和国人依法维护教育公平提供了法律保障。九是对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教育公平与个人和社会发展关系认识的深入。十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环境的改善和教育形式的多元化,为教育公平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同时,知识经济的发展也要求教育,为其提供充裕的教育资源。
以上十个方面的问题,是促使我国教育公平问题日益受到公众关注的重要因素,也是我们研究和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的出发点。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决定了在教育公平问题上,必然体现着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展现着教育公平的更高理想。尤其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公平问题从理论到实践、从理想到现实之间的转化正在不断地反映在我国政府的教育改革举措之中。因此,牢固确立教育公平的观念并以此作为教育发展的核心理念,积极寻求在教育公平与效率和谐问题上的突破,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和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
五、教育公平是相对的,教育公平与效率是辩证的统一
教育公平是人类的教育理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内的反映。从教育发展史上来看,教育公平的提高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及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而不断促成的。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要保持公平与效率的和谐,在效率中求公平,在公平的基础上求效率。推进教育公平是政府的责任。政府是实施教育公平的主体,离开政府教育公平无从谈起。教育公平是教育发展逼近“公平”的过程,而不是教育发展的结果。我们所倡导的实现教育公平,只能说达到了公平的一种状态。需要强调的是,教育公平只是相对的,不能理想化,但又是必须为之长期奋斗的目标。逐步缩小差距,不断提高教育公平的程度,这是政府、社会和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同时,还值得注意的是:给每一个人平等的机会,并不是指名义上的平等……机会平等是要肯定人人都能受到适当的教育,而这种教育的进度和方法是适合个人特点的。也就是说,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并不是绝对按同样的教育模式来对待学生,也不是使他们都取得同样的学业成就,而是要充分了解并把握其特点,在“最近发展区内”获得学业成就。正如杰斐逊所言:“再没有比以相同的态度去对待不相同的人更不平等的了。”德国总统罗曼·赫尔佐克于1997年11月5日在柏林教育论坛上发表的讲话中指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天赋。否认这一点,就是一方面忘记了那些杰出的天才,他们往往受到我们教育制度的妨碍;另一方面忘记了那些天赋较差的人,我们的教育制度不让他们完成任何学业。”在我国现行教育中,如何重视天赋优异的学生得到适当的教育机会,这无可厚非,但因此而严重忽视天赋较差的学生,就显得不公平。
在谈到教育公平与效率和谐时,许多人有认识误区:认为教育的公平与效率共同构成了一架天平,增加了公平的砝码,会带来效率的下降,质量的滑坡,增加效率的砝码,又会产生教育的不平等。似乎教育公平与效率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其实,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看,效率决定公平的发生,只有当效率提高到剩余物品产生后,社会才出现公平的问题。公平的实现要以效率的提高做物质保证。公平对效率亦有制约作用,社会不公平显著增加时,就会引起社会的不满,甚至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这样势必会影响效率的提高。教育公平属社会的生产关系范畴。教育公平是有原则的相对的公平,教育公平是人类永恒追求的理念,是永恒发展的。教育公平的发展程度从根本上取决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取决于社会公平的实现程度。
然而,教育公平对社会公平并非无所作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公平可以改善处境不利群体的素质,进而提高其经济和社会地位。美国兰德(Rand)公司1999年教育研究报告认为,教育的公共效益远远超过了私人效益,如教育可以降低犯罪率、降低失业率,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提高社会生产率等。同时,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国民的收入随之攀升,国家财源越丰富。且更显著的是,随着个人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对社会和国家的依赖程度减少,如领取失业救济金、贫困补贴金、医疗补贴金等。可见,教育公平对个人发展、促进社会公平具有多重意义。总之,教育公平观念,既体现了社会公平、人人平等思想,又体现每个人都是社会最宝贵的资源的现代意识。教育机会均等对保障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具有特殊意义,对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