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五省区境内外旅游客源市场开发对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境内外论文,客源论文,省区论文,市场开发论文,对策研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丝绸之路自古以来作为一条连接东西和平往来的友谊之路、经济贸易的桥梁和文化联系的纽带,被誉为是具有影响历史发展的世界通道。丝绸之路横贯亚洲,联通欧亚大陆,全长7000多km,在中国境内,始于河南洛阳,穿越西北五省,为促进西北各省区社会经济发展及科技进步,加强西北各省区与国内外商业贸易往来,文化交流与沟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西北丝绸之路区因为拥有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奇特的自然景观,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商务考察。在旅游资源及其丰富的西北丝绸之路区拓宽区域旅游客源市场,发展特色旅游显得格外重要。西北丝绸之路旅游的发展得到了国家及各省区重视,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各省区联合开发丝绸之路旅游,使得西北区旅游发展进入到一个全新阶段,文中将对西北丝绸之路旅游客源市场开发进行深入的探讨。
1 西北丝绸之路旅游区客源市场概况分析
在1998年-2007年的10年间,丝绸之路五省区共接待入境游客1337万人次,从1998年的84.6万人次,增加到2007年的206万人次。虽然有“非典”和禽流感等因素的影响,10年间入境旅游接待人数的年均增幅还是达到了14%以上。根据2008年国家旅游局的有关数据汇总统计,2007年的丝绸之路沿线五省区共接待入境游客205.9万人次,2005-2006年,除日本客源市场下降27%,还有东南亚的泰马菲和澳大利亚略有下降外,其他客源国尤其是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等国来丝绸之路的人数均比上年有大幅增长。
1.1 丝绸之路五省区入境旅游发展状况(表1、表2)
1.2 丝绸之路五省区国内旅游发展状况(表3、表4)
在“十五”期间,丝绸之路沿线五省区国内旅游持续保持增长,国内旅游人数从2001年的5688万人次,2007年丝绸之路沿线五省区共接待国内游客1.42亿人次,增长了25.%。占全国国内游客总数的8.9%。由于“非典”下滑后的恢复与增长叠加的影响,2004年国内旅游出游率增长了21%,创下历史新高,2005年比上年又增长了35%。“十五”期间国内旅游人数(除2003年外)的绝对量保持稳步持续增长,年平均增幅达15%以上,高于全国的平均增速。
2 西北五省各省区入境旅游市场发展状况分析
2.1 陕西入境客源市场概况与分析
“十五”期间,陕西省的入境旅游主要以日本、西欧、美国、韩国、港澳台地区和澳新市场这六大主要目标市场作为一级主开发客源市场。在入境旅游市场方面,根据陕西省的特点,以欧美和亚洲为主要目标市场,巩固和发展包括日本、韩国、港澳台地区在内的周边市场和东南亚市场;加强对北美、欧洲远程市场的促销和开发;深化同俄罗斯、希腊、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旅游合作。日本和韩国一直是陕西旅游的传统客源大国,近年来,日本、韩国入境游市场走势渐渐降低,西欧和北美作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客源输出地,这一市场的稳定性将支撑着陕西省入境市场的发展。陕西客源国前十名的国家依次是美国、日本、韩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西班牙、意大利。
2.2 新疆入境客源市场概况与分析
据统计,“十五”期间新疆全区累计接待入境游客136.6万人次,与“九五”期间相比,入境游客人数增长24.4%。外国旅游者人数排在前5名的依次是俄罗斯、日本、韩国、美国和巴基斯坦。新疆的客源市场应大力巩固俄罗斯、日韩、欧美、港澳台等传统市场,积极拓展东南亚及阿拉伯穆斯林国家的新兴市场,重点开发中亚、澳洲、加拿大、北欧等潜力市场,与地州市政府加强联系,推动边境口岸旅游的健康发展。
图1 1999-2009年陕西、新疆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及外汇收入
2.3 甘肃入境客源市场概况与分析
据统计,“十五”期间,甘肃省累计接待入境游客108.61万人次,年均增长9.8%。甘肃省境外旅游市场的开拓:坚持修复日本市场、巩固东南亚市场、扩大港澳台市场、开拓欧美市场的方针,以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东南亚、德国等市场为重点促销目标,同时巩固和提高日本、韩国、欧美等其他市场的份额。针对中远程入境旅游市场,以敦煌、嘉峪关、酒泉、张掖、武威、兰州、天水和平凉8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丝绸之路主干线,重点主推“丝绸之路精品游”主题产品,主打敦煌艺术、嘉峪关长城和平凉宗教、天水人文品牌,带动游客在敦煌、兰州和天水的停留和顺访。甘肃入境旅游市场的特征是以台港澳和日本一级客源,台港澳客源市场已成为甘肃省最大的入境客源市场。越来越多的中国台湾游客踏上“丝绸之路”的旅程,年接待量已经从1981年的4000多人次,上升到2006年的62559人次,增加了15倍之多,占全省接待入境人数25%,成为甘肃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第一大客源市场。
图2 1999-2009年甘肃、青海、宁夏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及外汇收入
2.4 宁夏入境客源市场概况与分析
“十五”期间,全区接待入境旅游者3.3万人次,同比增长2.4%;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美国、德国、法国和新加坡等成为宁夏入境旅游主要客源地。从海外旅游市场看,其中外国人占80%多,在外国游客中,虽在亚太、欧美各地都有分布,但还是以日本游客为主,占25.8%。宁夏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存在的问题是与全国一级丝绸之路沿线其他省区客源市场的错位。日本和韩国市场要突出丝绸之路和西夏王陵等文物古迹的内容;欧美市场要突出民族特色和体育竞技探险等旅游内容;港澳台和东南亚市场要大打“大漠风光”和黄河、长城牌,突出地域特色和“差异旅游”;重点向阿拉伯穆斯林市场推介具备高知名度和现实吸引力的“塞上伊斯兰”的旅游产品形象。
2.5 青海入境客源市场概况与分析
青藏铁路的开通,使青海旅游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红火局面。入境外国游客主要来自亚洲、欧洲和美洲地区,客源所占比例分别为:亚洲占40%,同比增长68.7%;欧洲占30.6%,同比增长57.5%;美洲占21.3%,同比增长157.2%,2007年,全省接待入境游客超过5万人次,同比增长18.5%。根据有关统计资料,“十五”末的2005年来青海最多的入境外国人客源国是美国,其次是日本和法国等国家,青海省海外旅游市场的开拓应瞄准国际旅游客源市场新动向,把日本、美国、韩国以及法国、德国、英国等欧洲市场作为旅游主攻的一级客源地目标市场,同时积极开发澳洲和东南亚客源市场,形成全方位、多元化、分层次的旅游客源市场体系。
3 西北五省各省区国内客源市场发展状况分析
3.1 陕西国内客源市场概况与分析
“十五”的五年间陕西共接待国内游客达2亿多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超过改革开放以来至“九五”末22年的总和,达到945亿元。游客由省际间旅游者、省内旅游者(含公众节假日休旅游者)构成,散客所占比例较大。调查显示,陕西对国内游客的吸引力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排名第7,具有显著优势。陕西国内旅游的一级目标市场是省内及国内沿海发达地区和周边省份的主要城市,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北京地区及环渤海经济带是陕西省的主要客源市场,陕西潜在客源地区是中部地区和东北、西南地区。
图3 1999-2009年陕西、新疆接待国内旅游者人数及国内旅游收入
3.2 新疆国内客源市场概况与分析
“十五”期间新疆全区累计接待国内游客5484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478.44亿人民币,与“九五”期间相比,国内游客人数增长71.4%,国内旅游收入增长149.8%。新疆主要以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四大客源市场为核心,重点开拓京津、长三角、珠三角和陕西及周边省区客源市场,前三大区域经济文化发展水平高,人口基数大,居民出游意识强,来疆的游客数逐年迅猛增长。
3.3 甘肃国内客源市场概况与分析
“十五”期间,甘肃省全省国内旅游人数累计为5086.82万人次,年均增长10%,与“九五”期间相比增长84%,国内旅游业已成为甘肃旅游产业的主力军。
甘肃国内旅游主要集中在周边省区以及泛珠三角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和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地区,将其作为国内远程入省游的三大客源地。但以数量来计算,则主要集中在周边省区,以邻省区、陕西为最多,位居省外市场之首,比例达到16.1%。甘肃针对中远程入省游市场,重点主推“丝绸之路甘肃精品游”主题产品;积极推广“黄河风情线”和“唐藩古道线”产品;针对省内市场,应提升和主推农家乐和乡村农业观光旅游产品。
3.4 宁夏国内客源市场概况与分析
“十五”期间,宁夏全区接待国内游客1763万人次,比“九五”增长84.4%。根据2007年的区域旅游局抽样调查数据整理,国内游客的客源分布和来源日趋多元化。来自华北地区的游客占国内游客的13.41%,来自华东地区的游客占国内游客的9.1%,来自华中地区的游客占国内游客的3.68%,来自华南地区的游客占国内游客的2.6%,来自西南地区的游客占国内游客的3.63%,来自西北地区(除宁夏)的游客占国内游客的22.51%。
3.5 青海国内客源市场概况与分析
青藏铁路的全线通车,给青藏高原的社会经济和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青海要针对青海旅游资源特点和市场需求,大力开发周边省区为重点的近程市场,有重点的开拓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以北京为中心点环渤海地区为主的东部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大中城市客源市场。
图4 1999-2009年甘肃、青海、宁夏接待国内旅游者人数及国内旅游收入
4 西北丝绸之路旅游区客源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根据以上数据资料分析显示,西北旅游区客源市场开发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一些问题。旅游景点分散,旅游线路漫长,旅游区硬件服务设施差,导致接待游客能力不强,服务人员素质不高等因素,西北五省沿线各方加强合作,努力解决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深入调查,找到问题的根源,然后对症下药,进行合理规划,准确定位,遵循科学发展规律,大胆的打破常规思维,进行科学合理的开拓客源市场。使西北丝绸之路旅游客源市场早日迈向一个新的台阶。其问题、原因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4.1 西北丝绸之路游线长,尚未形成整体旅游产品,外界干扰因素影响大
丝绸之路全长7000多km,西北五省境内有3500多公里,牵涉到的城市有几十个,沿线景点众多,不乏世界级与国家级景点,分散且离主要客源市场距离比较远。西北主要的旅游客源市场在中国东南部(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地区)、像日本、韩国和俄罗斯、美国这些入境客源市场地区到西北丝绸之路空间距离均比较远,而且民用航空不是很发达。有关统计数据表明,西北丝绸之路旅游沿线各省区的客源流失比例高达40%-70%,而真正完成全线丝路产品的购买者不足总数的20%。区域内沿线各省区在资源互补背景下缺少深层次的相互合作,游客所购买的旅游产品是松散性的景点组合,而不是有机结合为整体的丝路旅游线路产品。西北各省区开展的丝绸之路旅游线路全线贯穿旅游时间长,需要一般旅游者投入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在当前中国各地区和周边国家对西北旅游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情况下,其竞争力不够强大。旅游具有敏感性,脆弱性等特点,特别是在气候条件恶劣,自然灾害时常发生的西北旅游区,表现尤为明显,说明西北丝绸之路旅游业发展的脆弱性和不确定性。
4.2 区域经济基础差,基础设施有待完善,交通成为制约旅游业发展瓶颈
西北五省区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发展不平衡。当地基础设施较差,旅游服务设施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基础设施制约直接影响了丝,路旅游业的规模和效益,成为丝绸之路旅游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西北区的可进入性相对较差,交通不便成为制约西北区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像陕西等城市经济发展相对较快,而甘肃、青海、新疆等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仍然较低,游客流量得到了限制。西北地区由于区位的原因,本身就远离国内沿海地区的主要旅游客源地,机场、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输设施不足,在旅游旺季、旅游热线交通不便的现象尤为突出。旅游受交通的影响十分敏感,目前西北丝绸之路区交通运输还未形成现代化立体网络,旅游旺季难进难出。
4.3 旅游促销力度不够,知名度较低,旅游投资环境不佳
丝路沿线有许多达到国家级甚至世界级的高品位旅游资源还不为世人所知,西北地区整体旅游促销资金不足,力度不够,宣传的总体形象不够鲜明、鲜活、生动,各种宣传口号未能突出激发大众来西北地区旅游的理念和着力点,旅游形象定位不明确,导致游客对西北丝路旅游信息了解不够,需要一个鲜明而有说服力和吸引力的旅游形象介绍给大众。西北区旅游业由于缺乏统一规划与协调,没有形成区域旅游资源的整体优势和综合功能,降低了开发利用程度,特别是跨省区旅游项目开发、促销与综合服务网络尚未形成,加强西北丝绸之路旅游区宣传促销工作是当务之急。丝绸之路旅游业投资环境不佳,旅游市场规模小且发展缓慢、人才缺乏等硬性制约因素,在景区开发、旅游设施建设上没有长期的、全局的规划,破坏性开发或不合理建设屡见不鲜,导致旅游开发和建设资金短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从而阻碍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旅游经济效益的发挥。
4.4 西北区旅游季节性明显,淡旺季差异大,环境容量与游客数量之间矛盾突出
由于丝路沿线各地所处的纬度及地形等因素,受气候等自然条件和旅游资源结构的影响,西北丝绸之路区旅游业淡旺季十分明显,旺季时旅游供给不足、应接不暇,淡季时又相对过剩,旺季可集中80%游客,集中指数过高,旅游产品经营者经营能力不足,造成人满为患的现象,而淡季旅游产品又无法售出,影响了旅游经济效益。丝路沿线大部分旅游景点只有4-5个月旅游时间。淡旺季冲击波,既降低了旺季时的旅游服务质量,又抑制了淡季时的旅游经济效益。西北地区缺乏针对冬季旅游的创新产品,没有推出适合当地的冬季旅游品牌。丝绸之路五省区旅游部门和企业要从旅游产品、旅游设施服务和旅游宣传促销等方面,把淡旺季客源市场差距巨大的难题作为重点来解决,把淡旺季旅游变为四季旅游。
4.5 散客旅游市场有待开发,客源市场分布不均匀,影响整体市场发展
我国散客旅游的比例已占我国旅游客源市场的50%以上,丝绸之路地区的入境散客旅游比例只占20%多。加强和完善与散客旅游相适应的设施和服务,尤其要加强旅游信息与旅游解说系统的开发建设,以满足日益个性化发展的游客需求。丝绸之路沿线各省区的入境游客主要集中在省区首府的大城市中,如陕西国际客源人数的80%集中在西安一地;青海全省入境接待量的67%集中在西宁市;全区接待量的70%集中在银川市;新疆全区接待量的51%集中在乌鲁木齐市。从整个丝绸之路地区来看,主要的景区、旅游饭店和旅行社都集中在西安、乌鲁木齐、敦煌等中心城市或旅游地区,导致了丝绸之路旅游客源市场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在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方面“几枝独秀”,三城市的总量占到全丝绸之路地区入境旅游接待量的80%以上。
5 西北丝绸之路区旅游客源市场开发对策及建议
5.1 合理定位国际国内以及潜在客源市场
西北丝绸之路的旅游价值有目共睹,特别是近十年来,这一线路日益成为中外游客的关注点。重点调查和分析客源市场,西北丝绸之路旅游整体形象及产品的客观定位和消费潜力,根据不同目标市场和细分市场,确定不同的主打产品、旅游形象、标识口号、节庆活动和现场促销方式。合理定位国际国内客源市场,有针对性地开发旅游资源优势,构筑多层次、多功能立体型旅游产品格局,明确并选择合理的客源市场目标层,实施分级开发,坚持以“一级市场为核心,二级市场为主导,机会市场为辅助”的原则。建立“丝绸之路旅游共同体”共同开发国际国内客源市场,形成跨省区的旅游线路,共同推出“唐蕃古道旅游线”、“青藏铁路旅游线”、“黄河风情旅游线”、“少数民族风情体验旅游线”等特色旅游线路,把西北五省区建成无障碍旅游区。
西北丝绸之路区的入境旅游市场重点应是在巩固日本、稳定美国和港澳台等核心市场基础上,主攻韩国和东南亚以及欧洲、澳新等主导市场、拓展俄罗斯、印度、中东和南美等辅助市场,以形成市场多元化而又重点突出的旅游格局。国内旅游的核心市场应是本省区市场和紧邻省区市场;中远程市场应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以北京为中心的京三角和中部地区市场;机会市场为远程的东北、西南及西藏等地区市场;华中地区的西部和西南地区的北部是西北区潜力最大的市场,应重点加以开发。
5.2 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将西北丝绸之路建成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带
如何根据当地旅游资源潜力,将西北丝绸之路建成具有竞争力的旅游带,各级政府应从以下方面加以考虑:
5.2.1 旅游规划,服务设施一体化
西北各省区应共同编制跨界跨省区的,科学的、具有前瞻性的整体旅游规划,加强西北区的旅游服务合作。对旅游硬件服务设施的布局与开发进行统一规划和合理设计,实现最佳的旅游资源配置,有利于发挥各地的旅游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建设各自的特色旅游服务设施项目。各级政府应加大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形成公路、铁路和航空三维立体交通来支撑西北丝绸之路旅游,进一步减少旅游者在交通过程中的时间耗费。早日实现快速构建无障碍交通网络的目标。各级政府还应严格按照,制定旅游行业标准,如饭店星级标准、导游规程、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标准、旅游购物退税制度及其程序、旅游投诉处理程序等,切实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5.2.2 旅游要素配置、市场机制一体化
统筹西北区域内旅游资源,进行精品线路组合。如统一进行的旅游网络建设,把各地的旅游产品链结成统一的旅游产品网络。各省区要建立和完善旅游产品的促销手段,制造出内容新颖、丰富的旅游产品,增加吸引力。各级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以此建立安全、文明、诚信的市场运行机制,共同营造健康的旅游一体化运行环境。
5.3 加强西北丝路旅游宣传、营销,提高知名度
5.3.1 全面推进和实施沿丝路旅游业发展的营销战略
根据游客需要,围绕新、齐、特、险、乐等主题,不断开发仿制、改进、换代、全新的旅游新产品,并同时促进沿线景区、产品配置、产业与交通体系的发展;实现营销一体化,分别以旅游产品、旅游目标市场、旅游客源市场为中心,走改革化、综合化、集团化经营道路。西北旅游,实现国际化、多元化、集团化;强化旅游整体形象宣传,拓宽客源市场。
5.3.2 树立多样化、多层次的西北丝路旅游业的良好形象
利用媒体、海外旅行商、因特网及人员促销等媒介,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海内外促销网络,积极参加国际上重大的旅游交易会,举办外向型旅游节庆和会展活动;旅游产品的宣传、促销方式多种多样。展销会(节)、展销团、庆典(节庆)、媒体广告(报刊、杂志、广播、电视、标牌)、网络、出版推销、旅游者口头推销等多种形式。丝路区域应在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共同构筑的宣传中,在充分策划的基础上确定宣传、促销主题,加强沿线关联区域之间的对外联合宣传、促销,特别注意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驻华机构联手,将所在国家和地区作为客源市场。软环境建设方面,抓好旅游信息化工程建设,积极推进旅游网络促销、旅游电子商务、旅游远程教育的步伐,积极挖掘新兴境内外客源国家的市场潜力,综合运用广告、公关、会展等整合营销手段,积极构筑以西安、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等城市为信息枢纽及扩散源的覆盖西北五省的综合旅游信息网,实现信息一体化服务,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的销售渠道,要尽快建立方便国际游客的旅游信息咨询和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在散客促销方面,要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电台和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增加人们接触信息的频度和密度;加快旅游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尽快培养一批掌握现代科学技术、通晓国际事务和海外营销业务、工作能力强、外语水平高、政治素质好的旅游营销人才。
5.4 深度开发西北丝绸之路旅游产品
培育特色产业经济,将西北区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产业优势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北丝绸之路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是一个关键着力点。西北丝绸之路旅游发展滞后的一个深层次原因是围绕产品线路的区域合作机制还不够完善,面对潜在的合作利益空间,缺少进行整体规划与开发的行为主体。要依靠沿线各省区政府及企业联合进行开发投入。在丝绸之路产品形象定位中应该突出个性,做到整体定位和分段定位相结合,整体形象应以其厚重的人文精神为基调,分段定位要突出区域特征,构建成资源互补、相得益彰并极具市场吸引力的旅游线路产品。开发旅游客源市场既要寻找新的客源,开发新的市场,又要对老客源市场进行再开发。应充分发掘西北丝绸之路区旅游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文化旅游精品。只有打破常规的旅游产品开发模式,铸造特色文化旅游精品,西北丝绸之路旅游产品才会焕发持久而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吸引广阔的客源市场。
5.5 寻求多元开放的国内、国际组织支持
成立沿线五省区和城市组成的丝绸之路旅游合作开发组织,西北丝绸之路沿线旅游要健康发展,必须以合作为先,每年或每两年召开一次丝路旅游合作论坛,推动启动各国旅游合作开发的国家级发展计划。虽然丝绸之路连接起来的西北各省区已达成初步共识,但整体促销的战略方针和信息平台建设至今还没有实质性突破。加强区际合作,打破行政界限与周围省区合作,构筑西北旅游大板块,实现区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积极寻求区域内外的协作与联合。利用国家对西部倾斜的优惠政策,积极吸引外商对丝路沿线旅游的投入。加强与国内旅游发达省份的沟通,结成旅游协作城市。每年集中财力、人力、物力,采取有重点、分区域的方式,将丝绸之路作为整体进行包装,把沿线各地的旅游资源进行很好的组合,向外推出和展示。积极促进丝路各地旅游企业之间的友好协作,丝路沿线旅游协作城市的旅行社可直接带本地国内旅游团队到对方城市旅游,享受与当地旅行社同等待遇。积极引导并鼓励本地投资者采取各种融资渠道,联合开发各地旅游资源和旅游纪念品。
(2)寻求丝绸之路旅游合作多元开放的组织支持,上海合作组织是西北丝绸之路旅游合作的良好背景,依托这一背景争取获得联合国亚太理事会,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和世界旅游组织的大力支持,包括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国际组织的资金支援,同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西北丝绸之路领域。非物理障碍也是制约丝路旅游合作发展的重要因素,要从合作制度、通关约定、服务质量、旅游安全等方面入手,建立丝路旅游合作开发双边、多边国家间良好的旅游软通道,有力促进丝路旅游的繁荣,努力实现西北旅游协作区无障碍旅游。
6 结语
西北丝绸之路旅游区旅游业的发展空间巨大,潜力无限。要想大力发展西北旅游业就必须尽一切可能开发该区域的客源市场,目前西北丝绸之路区域客源市场开发还存在种种“瓶颈”,国家旅游局20多年来一直将丝绸之路旅游线作为国家的旅游精品线路向国际旅游市场予以推介,并取得较好的成绩,对于丝路旅游的联合开发给与了鼎力支持和帮助。西北丝绸之路旅游既能成为国际性的著名旅游品牌,也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通过分析西北丝绸之路客源市场发展总体概况,可看出西北丝绸之路旅游业发展所取得的进步,离不开国家政府的重视及各省区初步形成的联合开发机制。
标签:丝绸之路论文; 中欧关系论文; 陕西旅游论文; 新疆历史论文; 旅游开发论文; 陕西经济论文; 新疆生活论文; 韩国旅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