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洪云
江苏省响水县人民医院 224600
摘要:目的 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偏头痛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 寻取我院确诊的10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使用常规护理与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的抑郁、焦虑程度与头痛发生天数。结果 实验组的汉密尔顿抑郁症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护理4周、12周后,头痛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偏头痛患者不良情绪有积极效果。
关键词:偏头痛;心理护理;不良情绪;影响
偏头痛是一种非器质性头痛,患者通常会出现胸闷、心悸、恶心等症状,该病临床上十分常见。除了出现上述生理反应,患者情绪上表现为暴躁、易怒、恐慌、焦虑、抑郁,相关研究表明,不良情绪会加重、延长患者偏头痛的持续时间,增加患者的痛苦,若不能及时安抚患者心理情绪,病情循环往复,易对药物疗效产生影响。护理干预是医疗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护理干预能够增强治疗效果,偏头痛患者往往存在生理与心理的双重痛苦,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护理干预,能够对病情有更好的治疗效果。本文选取100例偏头痛患者,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偏头痛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确诊的100例偏头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50例,男性15例,女性35例;年龄20~56(36.57±5.12)岁;病程0.4~11(4.65±0.67)年。对照组患者50例,男性14例,女性36例;年龄21~55(36.65±5.21)岁;病程0.5~11(4.54±0.78)年,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病情观察、用药指导等,并营造干净、舒适、安静、整洁的住院环境。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知识宣讲:患者入院后,分发医院自制的偏头痛知识普及宣传单,帮助患者了解偏头痛的病因、日常注意事项等,增加患者护理依从性。患者出院时,应叮嘱家属密切注意患者的情绪态度,日常多关心患者工作生活,帮助患者排解内心苦闷。
1.2.2症状评估:制作记录手册,将患者偏头痛的发作时间、类型记录在案,并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分,由医生提供护理建议,同时为医生进行针对性治疗提供依据;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患者的社会背景、家庭情况、文化程度、心理状态、性格习惯、偏头痛疾病史等,以便后续有针对地进行心理护理干预。
1.2.3休息与饮食:偏头痛治疗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与较高的睡眠质量,应戒除烟、酒、咖啡、浓茶等的摄入,保证睡眠不被外力因素影响,此外,医护人员应叮嘱患者按时休息,休息时应关闭灯光,若患者需要光源辅助入睡,可打开柔光灯。同时需注意饮食的健康,护理人员安排膳食应以口味清淡且易消化的食物为主,不摄入于病情有碍的食物,规律患者的饮食。
1.2.4病房环境:病房应保持地面整洁,护理人员应注意病房通风换气,使空气自然流通,保持适宜的湿度在60%左右,温度在25℃左右;同时护理人员应叮嘱家属勿携家带口探望,并注意探视次数,家属陪护时不应大声与患者聊天,以免影响其他患者,营造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
1.2.5心理疏导:病发时,患者易恐慌、失眠、抑郁、精神不振,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对患者的倾诉要保持耐心,表示理解,并适当进行引导,帮助患者走出心理困境。日常查房时,应多留意患者的精神状态,与患者多交流,针对不同学历、社会背景的患者,寻找相应的话题;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症结,请家属配合进行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应注意患者在发作前的行为改变,如失眠、发冷、兴奋、体温异常等,及时将其记录在册,并向医生做反馈。
1.3观察指标
使用汉密尔顿抑郁症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症程度、焦虑程度进行评分,HAMD>17为抑郁,HAMA>7为焦虑;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头痛发生天数。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行x²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行t检验。P<0.05表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HAMD、HAMA评分
在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症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相差不大,P>0.05。经过治疗后,实验组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伴随着越来越快的发展步伐,人们的工作压力、家庭压力、社会压力接踵而至,偏头痛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偏头痛的发病率为5~10%。偏头痛患者通常感到头部偏侧疼痛,并伴随眩晕、胸闷、恶心、呕吐、心悸、畏光感,对日常工作、生活产生较大影响,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疾病。偏头痛的发病机制较多,临床认为主要与遗传因素、精神压力、内分泌失调、血小板聚集异常、脑血管异常等有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提出,疾病是生物化学、心理、社会三个维度共同作用导致的,偏头痛的反复发作,除了生物学病因外,还可能与患者性格、情绪、社交等相关。这些外在因素可能影响患者神经系统的稳定,影响脑血管伸缩,使患者神经内分泌混乱,进而导致偏头痛的发生。临床对偏头痛一般使用药物治疗,治疗目标主要为降低患者的发作强度、缩短持续时长、减少患者偏头痛次数,力图减轻患者痛苦。患者服药应遵医嘱,不得过量服药,日常工作生活应保持身心愉悦,面对困难不要过分焦虑、紧张,否则易加重病情。
偏头痛,应将药物治疗与心理护理干预结合起来,帮助患者调节紧张快速的生活方式,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树立积极的人生信 与目标,让其以阳光、向上的生活态度消除生活中消极的态度,主动改善社交环境、积极融入社会。为保证疗效,护理人员应经过相关培训,具备扎实的心理学实践基础,在照顾患者的过程中,应细心观察患者病情发展,不断反馈给医生,调整用药,同时留意患者情绪,多与患者沟通,使患者保持愉悦的心理状态。
本研究数据显示,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HAMD、HAMA评分相差不大,P>0.05;经过护理后,实验组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4周、12周后,头痛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表明,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改善偏头痛患者的不良情绪、治疗效果具有显著的辅助作用,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杨小艳,石国霰,曾利等.天麻素对偏头痛患者外周血CGRP、NO和ET-1表达的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3(01):23-25.
[2]闫杨杨,戴京章,杨春霞等.159例德国偏头痛患者的中医证候规律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7,42(13):2599-2605.
[3]谢惠,张强,荐志洁等.偏头痛脑白质高信号与临床特征及右向左分流的相关分析[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7,30(03):166-170.
[4]魏韬,鲁凌云,孙路强等.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三叉神经血管机制研究新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17,28(11):2726-2729.
[5]李琴,叶涛,彭雪梅等.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在偏头痛患者中的应用及价值研究[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7,36(12):5040-5045.
作者简介:周洪云,女,1972.5,江苏响水,本科,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神经内科护理。
论文作者:周洪云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2
标签:患者论文; 偏头痛论文; 心理论文; 实验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焦虑论文; 评分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