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泽民的“十二关系论”到毛泽东的“十关系论”的发展_论十大关系论文

从江泽民的“十二关系论”到毛泽东的“十关系论”的发展_论十大关系论文

试论江泽民“论十二大关系”对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关系论文,十大论文,试论论文,论十二大论文,江泽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于1995年9 月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闭幕时所作《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以下简称“论十二大关系”)讲话,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了毛泽东同志1956年4 月所作《论十大关系》讲话的思想,为毛泽东思想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认识的新飞跃。

(一)“论十二大关系”从总体上发展了《论十大关系》的思想。

首先,从两篇讲话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来看,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讲话时,我国正处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高潮中,我国社会即将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大规模的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任务已经提到日程上来。这时,鉴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以及我国在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已经取得的实践经验,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就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毛泽东的讲话,规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并涉及到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试图突破苏联社会主义的模式,走中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但是,所有这些都仅仅是开始,无论是当时的认识,还是后来的实践,都没能够从根本上摆脱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甚至也没有完全突破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框架。

江泽民的“论十二大关系”讲话,是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后,经历几十年的发展,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产生的。这时,中国共产党已经找到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这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且已经逐步认识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因此,江泽民的讲话,是要解决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出现的一些新的重大问题,特别是要处理好若干带有全局性的重大关系,处理好新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的认识。“论十二大关系”就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生动实践和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所有这些,都比《论十大关系》阐述的深刻、具体和明确。

其次,从两篇讲话的前提和目的看,《论十大关系》提出和要解决的是在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的条件下遇到的一些问题。毛泽东指出:“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1〕尽管目的明确,但是,在我国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毛泽东的讲话尚未根本解决达到目的的方法和途径。特别是由于情况的变化,《论十大关系》提出的一些正确思想,在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没有贯彻到底,在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过程中走了弯路。

“论十二大关系”提出和要解决的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遇到的涉及全局的新矛盾和新问题。目的也更为明确和具体。江泽民指出,正确处理这些重大关系要贯彻一个总的思想,“就是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目的是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努力把握客观规律,统一全党认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在这里“论十二大关系”对《论十大关系》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江泽民提出的十二个重大关系,都与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密切联系着,离开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问题,一切问题都无从谈起。其二,江泽民提出了正确处理十二大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这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科学决策和重要保证。

可见,“论十二大关系”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方面,比《论十大关系》更进了一步,实现了一个新的飞跃。

(二)“论十二大关系”中的若干内容,是《论十大关系》未涉及到的,这是重要的发展。

首先,江泽民一开始就强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关系,这是十二大关系中最根本的,起着总揽全局的作用。江泽民指出:“实现今后15年的奋斗目标和战略任务,必须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3〕改革、发展、 稳定三者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发展是硬道理。国民经济的发展靠改革,发展需要改革,改革才能发展。江泽民说:“它的决定性作用不仅在于解决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推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还要为下世纪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4〕社会稳定是改革、发展的重要保证。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改革、发展就会一事无成。实践证明,三者关系处理得当,就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处理不当,就会吃苦头,付出代价。因此,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三者的内在关系,做到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其次,江泽民论述了发展速度和效益的关系问题。指出:要实现现代化,“关键在于要走出一条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国家经济发展路子。”〔5〕这就要求更新发展思路,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切实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还要重视科技和教育,认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要使我国经济富有活力和效率,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为此,江泽民提出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问题。他说“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6〕这两者缺一不可,绝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 甚至对立起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但它不同于过去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要使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必须处理好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为此,政府职能应该尽快转变,实行政企分开,加快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步伐。

江泽民还论述了经济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要求坚持实行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大力提高人口质量;合理利用资源,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注意环境保护,加强污染治理。

第三,江泽民着重讲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问题。强调既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把物质文明建设好,又要建设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要象邓小平同志一贯教导的那样,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应该是两个文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

第四,江泽民还阐述了正确处理公有制经济和其它经济成分的关系的方针、原则和政策。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讲话时,中国正在加紧消灭私有制经济,即将完成从多种经济成分向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的过渡。后来的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有些过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情况发生根本变化。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成为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方针。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江泽民指出:“只有坚持这种方针,才能使我国经济充满生机和活力,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7〕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江泽民明确指出了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必须把握好的四条重要原则,即:其一,在社会总资产中要保持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资产占优势;其二,国有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部门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其三,国有经济对整个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其四,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企业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发展和壮大自己。当然,在积极促进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应允许和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和发展,以为搞好公有制经济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和市场环境。

上述各个方面的发展,集中起来主要有几点:一是强调发展社会生产力;二是注重国情,一切都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三是围绕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有强烈的时代性,又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三)“论十二大关系”中的某些内容,《论十大关系》曾有论述,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但具体内容和侧重点不同,在新形势下有新的概括、丰富和发展。

首先,江泽民讲的“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关系”、“收入分配中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关系”,除了跟毛泽东讲的“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在具体含义上不完全相同外,主要有两点新的发展。其一是坚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同时,要采取得力措施,积极朝着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方向努力;要把调节个人收入分配、防止两极分化,作为全局的大事来抓。其二是重申了党对经济特区的政策,以及它们应发挥的作用。

其次,对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等问题,江泽民根据改革开放以来实行权力下放,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上出现的新情况,指出:“我们既不允许存在损害国家全局利益的地方利益,也不允许存在损害国家全局利益的部门利益。”〔8〕并强调, 总的原则应当是:既要有体现全局利益的统一性,又要有统一指导下兼顾局部利益的灵活性;既要有维护国家宏观调控权的集中,又要在集中指导下赋予地方必要的权力。要更好地坚持发挥中央的统一领导,维护中央权威。这里的侧重点,不同于《论十大关系》,毛泽东强调的是,要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因为当时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要转变国防建设的指导思想,由立足于临战状态转变到和平时期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上来。江泽民强调,要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并反映时代特征的国防现代化建设道路。

第三,江泽民在阐述要正确处理好第一、二、三产业的关系时,明确指出,加强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加强农业也就是支持工业,继续加强基础工业,这些与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讲的“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有连续性。当然江泽民讲的农业、工业,都经过了十六、七年的改革。除这些之外,江泽民着重提出了第三产业的问题。强调“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9〕发展第三产业既有利于缓解资金、资源供求矛盾和就业压力,优化产业结构,又有利于提高整个经济的效益,促进市场的发育。为此必须加强对第三产业的规范和管理,逐步形成同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一、二、三产业的合理结构。这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新问题,是毛泽东没有论及的。

第四,江泽民提出要正确处理对外开放和坚持自力更生的关系,这与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讲的“中国和外国的关系”,在思想上是相通的。这就是都主张向外国学习,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不能盲目地学,不能机械地照抄照搬。但在毛泽东时代还没有对外开放。江泽民在这里着重讲的是对外开放问题,强调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扩大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这已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所证明。江泽民提出要以国家的法律和政策为依据,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把对外开放工作做得更好。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注释:

〔1〕《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267页

〔2〕见《新华文摘》1995年第12期,第1页

〔3〕见《新华文摘》1995年第12期,第1页

〔4〕见《新华文摘》1995年第12期,第1页

〔5〕见《新华文摘》1995年第12期,第1页

〔6〕见《新华文摘》1995年第12期,第3页

〔7〕见《新华文摘》1995年第12期,第3页

〔8〕见《新华文摘》1995年第12期,第4页

〔9〕见《新华文摘》1995年第12期,第2页

标签:;  ;  ;  ;  ;  ;  ;  ;  ;  

从江泽民的“十二关系论”到毛泽东的“十关系论”的发展_论十大关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