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全军战创伤中心,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2)
关键词 护理风险 影响因素 应对策略
医院工作中临床护理是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临床护理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有助于患者的身体康复,但是在实际临床护理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护理风险,因此对提高医疗护理风险事件的认识,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培养,培养护士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是很重要的。
一、护理风险的概念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并且护理风险是一种职业风险,即从事医疗护理服务职业,具有一定的发生频率并由该职业者承受的风险、包括经济风险、法律风险、人身安全风险等。
二、 护理风险相关因素
护理工作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疾病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以及医学技术的局限性,是得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职能的拓展和新技术新业务的推广应用,使护理风险越来越大。
三、临床护理风险的三因素
(一)社会因素。由于全民法律意识提高快,自我保护意识普遍上升。新闻媒体跟踪炒作、制造轰动效应,误导患者和家属,致使在护理过程中的风险不断上升。现在的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使患者自付药费比例增高,社会上怨声载道。另外,对差错、事故的鉴定处理仍没有一个使医患双方都信赖满意的机制。社会、媒体对医疗机构、人员尚缺乏公正的评价,医院生存的环境堪忧。
(二)医院因素。在医院系统中,医疗设备运行及医疗服务实践是一个动态过程,所有人员、设备、服务都存在着风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不强,体现在护理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掌握不够,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护理人员专科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应急处理能力不足,工作态度不够严谨等;护理人员在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不到位现象,管理者出现思想麻痹、风险意识淡薄、管理环节上未形成相应的应对风险计划和措施,风险来临时,协调能力不够,不能迅速有效地处理危机,引发纠纷。
(三)患者因素。护理操作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护理活动的正常进行有赖于患者密切配合和支持。患者对医学知识缺乏了解,对医疗机构期望值过高,护理过程的风险将会上升。另外患者的压力转嫁,对护理工作的不满意以及患者和家属无理取闹都容易引发纠纷,使护理过程风险加大。
四、临床护理风险的应对策略
降低临床护理风险的发生是今后护理工作的重点,下面对护理风险提出应对策略
(一)提高医护人员的操作规范性。医护人员是护理工作的关键,因此护理人员要提高护理工作的规范性,加强给药、抽血、压疮等护理工作,保证三项重要的护理工作不出现差错,同时要严格遵守医生的医嘱,规范患者自身的护理习惯,提高工作责任感,保证患者能够遵从护理要求。
(二)合理搭配护理人员。科室要合理的进行护理人员的分配,通过科学的安排,明确各个护理人员的工作范围和时间,在保证护理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地分配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同时科室要注重护理人员的能力水平,对经验较少的护理人员,要提高其护理抢救的能力,发挥有经验的护理人员的传帮带作用,提高其独自护理的能力。另外要为护理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减轻其工作压力。科室的护理人员工作配置,给予其足够的休息时间,有助于其保持良好的注意力,提高护理工作的有效性。
(三)加强关键患者的护理。危重患者、手术患者、疑难患者、新入院及转科患者接受各种检查的患者、有纠纷苗头的患者、情绪波动的患者,这些患者病情相对复杂、变化快,易出现纰漏。应加强管理,严密观察、主动沟通、认真交接。
(四)加强医院风险管理和法律知识培训。护士要正确认识患者的权利和护士的义务,加强风险意识、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规范护理行为,开展护理核心制度学习,结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让护士充分意识到遵守规章制度,遵守护理规范是对自己的保护。这可以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帮助护士树立安全意识,认识到护理安全的重要性。
(五)风险管理纳入病房的目标管理。护士长采取科学管理病房的方法,进行恰当的人力资源管理,既要保证护理人员充足又要避免护士长期处于紧张,疲劳状态而发生差错事故。当使用新的医疗仪器或开展新治疗、新检查时,组织全体护士认真学习以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科室建立交接班前的自查制度,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
五、总结
总之,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同时容易激发医患冲突,因此科室应当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规范性,合理搭配护理资源,加强关键患者的护理,完善建立一套制度和流程,积累更多经验,保证护理工作安全实施。
参考文献
(1)徐月红,徐月圆,李珍香。浅谈护理安全管理和防范(J).中国保健,2012(23):1031-1032
论文作者:陈家琳 刘明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9
标签:风险论文; 患者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护理工作论文; 护士论文; 科室论文; 因素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