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育华学校 山东 潍坊 261000
摘 要:长期以来,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存在着片面性,一说健康就认为是医学上的事,只重视生理的、躯体的健康,而忽视了心理的健康。故尔,一有头疼脑热就往医院跑,而有了严重的心理疾患却自觉不自觉地掩盖了;平时只注重身体锻炼,而不重视培养健康的心理。据美国权威部门调查表明,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的患者占门诊病人总数的60%~70%。众多的科学实践研究也说明,在人类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人们因为经受各种冲击,导致紧张焦虑,心理压力增大,心理疾病的发病率将会大幅度提高。《世界卫生组织宪章》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健康乃是一种在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因为心理健康是完整健康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人都离不开心理健康的良好境界。
一、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矛盾分析
这一阶段,他们表现为有一定的独立性,但依赖性更甚;人格个性自尊但心理自卑;富有理智感又充斥着冲动性;求知欲强,但识别能力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问题行为表现主要有:厌学、逃学、说谎、偷窃、打群架、抽烟、酗酒、泡网吧、谈恋爱、焦虑、恐惧……听课不认真,课后不复习,不做作业,缺乏学习动机;要么学习方法不当,非常用功努力,但成绩上不去,效率低下,知识断裂;伴随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有时忧心忡忡,愁眉不展,将一切过失和失败都归咎于无能、愚笨,干任何事都没有精神,且贪图享受;怕与陌生人交谈,丧失自信,敏感多疑,与师长敌对,不信任教师,心胸狭窄,自己又无责任心;性格怪异,思维奇特,过分关注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
二、青春期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治理对策
1.健康的标准。人的躯体健康与否,正随着科学的发展,运用各种先进的手段,予以比较准确、客观、具体的测定。而心理健康与否,没有一个公认的一致的标准。但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明确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志是: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能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宽容;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2.对策。学生群体不是孤立的单元,而是社会有机系统的一部分,也是一个小社会,一个心理系统。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针对如此情况,我们各类学校是否可以:(1)设立心理健康普查制度。随着老师良好的心理辅导,要让学生找到自信心,让其内心潜力迸发而奇效出;对于学校班主任,对班级每个学生要填写学生个人的个性、智力、心理的度量表,登记每个学生的心理档案,全程跟踪学生心理发展。(2)设立心理健康的课程。要有专门的师资,专门的专业教材而非政治课教育,这样才能受到重视。(3)开设心理咨询室。要有经培训的专业人员长期开展此项工作,通过面对面的关爱,为学生设计人生,解疑答惑,进行健康咨询、心理疏导。(4)开展积极向上的课余活动。学校课余生活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时代气息,这是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的的重要场所之一。如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为以后进入社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参加各种兴趣小组,充分发挥潜能,增强动手动脑能力,增强其成就感;参加琴棋书画、体育锻炼、郊游等活动,以陶冶情操,锻炼意志,扩大交友范围,形成开朗乐观的性格,释放紧张和多余的能量。事实证明,多才多艺的学生极少出现心理障碍。
3.青春期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疏导。(1)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记得上个世纪末国内有一家企业,在招聘时挂出的横幅上写着“北大清华学生免谈”,他们认为北大清华的学生知识好,优越的心理不尽健康,未必能很好地适应当今复杂的工作环境。故此要求学生要正确地认识现实,辩证地对待现实,了解自己,悦纳自己,既不能高高在上,也不能瞧不起自己;在行为上要承认现实,而不要逃避现实,要明白人生活在现实中,现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能认识、适应和改造客观现实,要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在自身的成长中,有时身处逆境是难免的,要坦然接纳之。(2)强化承受挫折的能力。要相信一句古语:“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接受老师的指导、教导,提升自己的抗挫折能力,要经常接受磨难教育,从不切实际的幻想中逃离出来,跟上当今时代发展的步伐。(3)增强自我调节的能力。心理健康的人能适度控制纯粹的私人欲望和非理性冲动,有集体观念;能主动调节自己的心理冲突,保持开朗的性格、乐观的心境,忧不自毙,胜不骄,败不馁,谦而不卑,自尊自爱;有自我成长、发展的意识,在自身特长的领域内实现较高水平的目标。要正确认识真诚与友谊,不要走入“派对”“帮伙”的误区,在学校群体生活中形成制度化的活动规律,相互学习、相互关照、相互促进,建立良好的班风校风。(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接纳他人,善待他人,要乐于与人交往,真诚地认可他人存在的价值和重要性;能用尊重、信任、友爱、宽容、理解的态度与他人相处,能分享、接受、给予他人以爱和友谊,善于合作,帮助他人,先人后己。不能为满足自己的需要而苛求他人,也不要一味自我中心或一味利己主义而损害他人。
参考文献
[1]走出青春的沼泽地——青春期女生心理疏导案例.《湖南教育》。
[2]青春期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及疏导方法.《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6。
论文作者:侯美香 王静 韩思越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11月总第24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3
标签:学生论文; 心理健康论文; 心理论文; 自己的论文; 健康论文; 青春期论文; 能力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11月总第24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