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梗的临床疗效对比论文_陈莉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中医院 154600

【摘 要】目的 评价采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于急性心梗治疗所取得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7年4月到2018年10月收治的急性心梗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平均为52例。A组选择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B组患者采用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 A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4.62%(44/52),B组患者为98.08%(51/5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4/52),B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2%(5/52),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对于急性心梗患者在治疗时,选择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提升治疗效果,并且具有一定安全性,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梗;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atorvastatin with different doses 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Methods 104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7 to October 2018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 A and group B,with an average of 52 cases in each group.Group A was treated with low dose of atorvastatin,while group B was treated with high dose of atorvastatin.The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evaluated.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clinical treatment was 84.62%(44/52)in group A,98.08%(51/52)in group B and 7.69%(4/52)in group A,9.62%(5/52)in group B,P > 0.05,with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large doses of atorvastati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and has a certain degree of safety,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word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different doses;atorvastatin

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因高血压,心肌病和冠心病等相关病症,而导致的一种综合征,这种病情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名称具有较高的病死率[1]。所以在临床应重视对于这种病症的治疗,最近这几年采用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价值,他丁类药物属于一种HMG-CoA还原抑制酶类药物,在对患者治疗的过程中,能有效的通过自身竞争性,减少胆固醇的合成[2]。所以在临床治疗时,对心力衰竭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从本次治疗的过程中,本文主要选择采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梗进行治疗,并分析治疗的效果,现将主要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7年4月到2018年10月收治的急性心梗患者,选择104例按照随机方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平均为52例。A组患者当中有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4例,平均年龄(71.5±8.2)岁;B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5例,平均年龄(72.7±8.1)岁。患者均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均符合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标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两组患者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均进行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规治疗,为患者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患者选择采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以口服的方法给药,为患者推荐剂量选择75mg,每日患者进行一次给药。阿司匹林也为口服方法进行给药,每次给药剂量为50~150mg,每隔24小时为患者进行一次给药,对患者治疗两周作为一个疗程。保证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为患者进行相关的吸氧和心电图监护,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帮助患者进行扩充冠状动脉,并且选择极化液等进行常规的干预。患者选择尿激酶1500000U加入0.9%的氯化钠注射液100ml当中对患者进行快速静脉点滴,确保在半小时之内地主完成;溶栓以前为患者皮下肌肉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U,为患者口服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口服剂量为300mg。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选择镇痛药,可为患者使用硝酸酯类药物进行干预。在此基础上,A组患者选择小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选择10mg/次为患者给药,每日为患者进行一次治疗,B组患者选择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选择40mg/次,每日为患者进行一次治疗。两组患者均联合进行六个月的治疗。

1.3观察指标

评价并比较本文两组患者经过治疗以后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如果患者治疗之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到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电图检查正常,说明临床治疗显效;治疗以后,如果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均得到好转,心电图检查也基本恢复,说明患者临床治疗有效;如果经过治疗以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没有变化,甚至存在加重,则说明临床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显效率+治疗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文采用IBM SPSS25.0进行统计学检验,采用卡方值(?2)检验计数资料,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性采用P<0.05表示差异明显。

2.结果

A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4.62%(44/52),B组患者为98.08%(51/5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4/52),B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2%(5/52),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的治疗情况参见表1所示。

表1 本文两组经过普通治疗以后的临床效果比较(n/%)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内科十分危重的心血管病症,患者,在临床上病死率相对较高[3]。有临床研究认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机制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形成存在必然的联系,所以为患者干预的过程中,采用他汀类药物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病情发挥抗心肌梗死的作用,这种药物能够帮助患者进行内皮功能的改善,并发挥出抗炎的效果,可以稳定患者的斑块,所以临床治疗过程中对他汀类药物使用的频率相对较高,而阿托伐他汀又是一种常用的他汀类药物[4]。阿托伐他汀属于他汀类血脂调节药,属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本身无活性,口服吸收后的水解产物在体内竞争性地抑制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使胆固醇的合成减少,也使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合成增加,主要作用部位在肝脏,结果使血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中度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和增高血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由此对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防治产生作用[5]。药物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在大剂量给药的时候,不会导致严重的不良状况发生,本文的结果能够对此予以证实。综上所述,临床对于急性心梗患者在治疗时,选择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提升治疗效果,并且具有一定安全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郭桂荣,刘丽.急性心梗冠脉介入治疗术中并发症观察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7):341.

[2] 康忠俊,张全慧,黄琳,等.冠脉介入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预后结局与患者肌钙蛋白Ⅰ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医药前沿,2016,6(13):147-148.

[3] 刘丹,徐敏,李杰,等.经皮冠脉介入手术时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6):3942-3944.

[4] 夏玉东,孙万峰,顾行军,等.浅析Firehawk药物洗脱支架临床应用评价[J].辽宁医学杂志,2016,30(6):23-25.

[5] 张俊莹.斑点追踪技术对评价急性心梗患者 PCI术后左室功能恢复的临床应用价值[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27(5):581-582.

论文作者:陈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3月上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8

标签:;  ;  ;  ;  ;  ;  ;  ;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梗的临床疗效对比论文_陈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