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施工建设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张胜阳

土建施工建设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张胜阳

中国机械工业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四川德阳 618000

摘要:在土建施工建设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中应有如下要求。第一,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要有足够的重视,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制作与施工的各工序,保证工作强度符合设计的要求。第二,工程设计者要参考资料及结合自己在施工过程中积累的经验,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制定合理的方案。在技术发展中应坚持如下发展方向。第一,要与同行进行交流,为土建工程的质量奠定好的基础,以确保土建工程的质量和进度,要提高工程的整体效率。第二,加强几种关键技术的联系,着重研究各个技术中的重要技术环节和关键施工要素,带动经济效益。

关键词:土建施工;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

1 混凝土材料方面实施的质量控制

1.1 水质量的控制。在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不能使用没有经过处理的污水、沼泽水以及工业废水,若是在预应力或钢筋混凝土工程中,禁止使用海水。

1.2 水泥质量的控制。众所周知,水泥是混凝土施工中必不可少的材料,所以在水泥材料的选择上要严格把关。针对不同的工程项目,水泥的选择也不尽相同,例如;道路工程、房屋工程、交通工程以及水务工程等等。这就要选择符合相应工程需要的水泥标准。但是,在选择的基础上,水泥的质量必须是首要考虑条件,其次就是水泥价格。绝不能贪图经济效益而忽视水泥质量把关,结果给整个工程项目埋下巨大隐患。水泥材料的选择要在保障质量的基础上,使土建施工建设成本能够有效降低。

1.3 骨料质量的控制。混凝土建设施工中,骨料也是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在混凝土成分组成中,骨料占据相当大的部分,一般是每立方米混凝土需要 1.5立方米骨料。所以,混凝土进行施工时,骨料的选择就非常重要。通常情况下,骨料的选择类型很多,无论是在路桥施工还是房屋建设施工上都可以使用天然骨料和人工骨料。这就使得在骨料的选择上范围更广泛,资源面更宽。

2 混凝土运输过程中要注意的细节分析

在土建施工建设中,混凝土都是通过运输过程前往施工场地,所以企业就要严格预防在运输过程中遇到的混凝土质量破坏的问题。由于混凝土极易受到时间、温度以及湿度的影响。所以在运输过程中就要尽量减少运输路程,注意运输过程的保温、保湿工作,保证预先搅拌的混凝土质量。

3 做好混凝土的浇筑工作

3.1 混凝土浇筑前检查

混凝土浇筑前应该对重点部位进行检查,特别对于钢筋笼结构、垫块分布、模板结构等重点环节要加强检查,要避免模板、支架、钢筋、垫块出现位置移动,防止混凝土结构出现挪位、扭曲和变形,以此来确保浇筑过程的速度与质量。

3.2 混凝土浇筑前处理

应该在混凝土浇筑前做好底部的处理,一般是在浇筑面试验铺筑与混凝土相匹配的砂浆,以此来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同时,对混凝土存在的毛边、凹凸部位进行处理,以便提高混凝土浇筑后的稳定性。

3.3 混凝土浇筑的关键环节

混凝土浇筑要以形成整体性的混凝土结构为出发点,因此,尽量确保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如果出现必要的间歇,则应该在尽量缩短间歇时间的基础上,确保先后浇筑混凝土结构的连续性。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应该根据设计采用预定的方式进行振捣,要控制振捣点的分布形式和振捣强度,避免过度振捣而产生离析问题。当采用分层下料进行浇筑时,应该根据设计进行严格的分层振捣,要将浇筑厚度和振捣强度控制于设计的范围内,不要出现厚度超标或振捣不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4 混凝土浇筑的技术监督

应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设置专门的技术人员辅助检查和监督,要重点对模板、支架进行强度和外观检验,经常敲打混凝土浇筑部位的模板,以便能够对浇筑的过程和质量有严密4 混凝土的后期养护

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是混凝土施工中一项十分关键的工作,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保持适宜的混凝土温度和湿度,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促进混凝土强度的正常发展,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和发展。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在短期内易失水,从而导致表面出现裂缝,进而在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色差,影响土建工程质量,所以需在混凝土浇筑后在其顶面及时加以覆盖,并经常检查覆保湿效果,以达到蓄水保温,防止表面水分快速蒸发,抵抗太阳辐射和刮风时温度骤变,保持内外温差稳定的效果。在云南省内的部分地区,如洱海盆地边缘地带的混凝土施工,受当地气候干燥、早晚温差大、风力较强等因素影响,混凝土表面极易因温度骤变、快速失水等原因产生裂纹,因此在上述地区混凝土施工后的养护工作就显得更为重要。

在混凝土的早期硬化养护工作上,温差控制、早期养护和常规养护是混凝土养护的三个4.1 温差控制

混凝土养护期间的温差控制措施相对成熟,根据混凝土截面构造特点选取不同的温控措施是混凝土养护的关键。其中常用的有冷却循环水管、蓄水养护等方法均可有效降低混凝土中心和表面的温差(≤20℃)。

4.2 早期养护

指在混凝土拆除侧模的一段时间内(14d)进行的全湿养护,全湿养护是为了防止因外界环境改变而导致混凝土内部结构改变而形成自然温差。为保证全湿养护的效果,其养护时间一般不少于14天。

5 加强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相关建议

5.1 尽量减少水泥水化时的放热对混凝土结构物的影响

水泥水化过程质量的好坏对混凝土浇筑有着严重的影响,为了保证水泥水化良好进行,要尽量降低水泥水化时放出的热量对水泥水化产生的不良影响。

5.2 注意混凝土的配制受施工条件的影响

在混凝土制作过程中,因混凝土的配制受施工条件的影响,所以对施工条件的控制是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有效途径。在施工中,混凝土原材料不合格、施工技术不规范等都会影响混凝土成型后质量。

5.3 混凝土浇筑成型质量与许多因素有关

要达到良好的混凝土浇筑效果,不仅要保证正确的混凝土运输方式、预埋件与模板贴合良好等施工技术要求。还要保证钢筋、预留孔等浇筑材料达到施工质量要求。

6其他注意事项

第一,一般来说,当混凝土入模的时候,不可以采用集中倾倒的方法来冲击钢筋骨架或者模板,当混凝土的浇筑高度低于2m的时候,需要利用串筒,此外,从出料管口到浇筑层的倾落高度要低于1.5m。第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必须限制在5h之内,最后确保两次浇筑时间之间的间隔小于1.5h,以防出现冷缝等质量问题,此外,需要不断地用振捣等不断搅动交界处。第三,实施浇筑过程中,确保振捣的时间长短,出现表面产浆、无下沉和气泡的时候为止。最好振捣器的插孔呈梅花形状,保证移位距离小于0.4m。第四,向建筑施工梁板浇筑混凝土的时候,首先从梁柱的节点处开始浇筑,确保各个部位振捣的紧密性。具体的浇筑过程中,遵循先高后低的原则,即先高标号后低标号为止。此外,确保高标号的混凝土的浇筑高度,增强钢筋的密实度,防止混凝土蜂窝等质量问题的发生等。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建筑工程建设的规模得到了明显扩大,数量也得到了明显的增加,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和质量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混凝土工程的不断发展,对施工技术和质量管理都有了新的要求。在新形势下,要不断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加强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与控制。建筑工程的质量决定着工程的使用寿命,而混凝土施工技术决定了工程的质量。因此,要重视对工程质量的管理,对施工技术进行优化,实现工程建筑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建筑业朝着安全、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钟辉.土建施工建设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门窗,2013,12:120 +123.

[2]包鹏杰.土建工程的混凝土施工技术[J].中华建设,2013,12:154-155.

[3]刘晓茹.浅谈土建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J].城市建筑,2013,02:81.

论文作者:张胜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4

标签:;  ;  ;  ;  ;  ;  ;  ;  

土建施工建设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张胜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