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隐秘而伟大》中的“他者”形象论文_李泓臻

论《隐秘而伟大》中的“他者”形象论文_李泓臻

李泓臻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

【摘 要】韩国电影异军突起,成为各国称颂的“汉江奇迹”,其中有关南北间谍战题材的电影广泛受到关注。除了《生死谍变》、《共同警备区》、《欢迎来到东莫村》等较为久远的电影,近几年的韩影中仍然在构筑对朝鲜的想象,本文从《隐秘而伟大》分析韩国视域下的朝鲜形象,以“他者”的形象表现韩国期盼朝鲜回归统一的愿景。

【关键词】间谍战;《隐秘而伟大》;朝鲜形象

一部改编自同名网络漫画的电影《隐秘而伟大》,横扫韩国影坛。凭借“死前必看的漫画”人气、三名当红偶像的明星效应和电影的深远寓意成为本年度韩国影坛的话题之作。韩国人一方面渴望南北统一,但充满暴力的冷战文化和极端主义又控制着民众头脑。在2013年的《隐秘而伟大》中,依然呈现了这种思维模式,三名来自北朝鲜的间谍在韩国伪装成平凡人,逐渐融入了韩国生活,而一条自杀命令让韩国的“异乡人”在经历挣扎后走向了死亡的末路。结尾依然悲观但为观众尤其是年轻的一代韩国人提供了南北统一未来的想象,发挥了一定的政治力量。

日本学者丸川哲史指出,冷战在东亚没有完全结束,尤其是韩国战争还没有正式终结,冷战体制的持续是非常明确的。在朝鲜内部的冷战环境下,韩国人的内心有着强烈的排他暴力性、利己主义、地域主义和男性中心主义,而在韩国的主流话语中被认为是强烈的爱国主义,戴锦华教授也指出,20世纪历史的记忆因而碎裂纷扬。如同历史始终是“胜利者的清单”一样,可言说的必定不是关于失败的记忆。①韩国电影拒绝完整的书写南北的历史,从胜利者的目光审视南北关系,在影视作品中强调其优越性,凸现韩国的主流意识形态。电影《隐秘而伟大》在自杀任务到来之前穿插着喜剧性的情节,如元流焕一本正经地装作傻瓜,遵守着可笑的扮演任务;政治哲学教授滑稽地扭动肥胖的身躯跳着Sistar女团的舞蹈。电影极大地隐藏了地域主义和男性中心主义,无论是偏僻村落的农村人还是企图用微薄力量挽救“叛北者”的韩国组长都展示了韩国对南北关系极大的包容性。

“我和他者之间不能存在灰色区。他者就是不我,不一样就是在差别的根据的机制下,解题境界线,过境界线的呐喊很可能受“你就是天真”,“人道主义者”式的批评。但“理所当然”的民族国家大义、名分不会吸收的国内的国外他者的存在,而他们的存在就证明民族国家话语包含的排他性以及暴力性。”②虽然韩国南北题材的电影从开始的敌我对立互相刺探军情到最近几年表现的“敌对观念”逐渐消退,但潜意识中的“他者”意识和对分与合的矛盾性情绪结构依然存在,如影片中丑化、矮化朝鲜人的情节和形象设计。

当自杀人任务降临在这些年轻人的身上,电影走向了阴郁感伤的基调,由于不同的政治体制或者说是因为北朝鲜的冷酷残暴致使无辜的生命个体处于悲哀境地,让观众在韩国对话语权的掌控之下体悟到了民族分裂的悲剧,感受到涌流在朝鲜韩国每一个身体上的血缘亲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伟大而隐秘》准确地掌握了间谋作为"中间者”、“异邦人”、“内部它者”的矛盾性定位,把间谋的视角作为想象北韩的窗口与反思南韩现实的镜子。影片通过北韩间谍与南韩最底层的居民发生的琐碎小事勾勒出朝鲜形象。元流焕用饼干罐积攒了475多万韩元,打算带回到北韩做富翁,折射了朝鲜的贫穷现状;元流焕对于衣着暴露的女人目不转睛却认为这种行为十分不齿,在朝鲜会被枪毙,反映朝鲜的封闭保守;金日成大学教授在韩国“sistar”粉丝团被选为总务高兴地手舞足蹈、红光满面;李海浪的任务是进入演艺公司当上艺人,而李海浪自认为不错的吉它技巧在观众的眼中看起来是如此稚嫩,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朝鲜精神生活的贫乏;间谍严格遵守的搞笑的行动纲领更是展现了韩国至上主义和民族优越感。朝鲜训练军人,让他们成为没有恐惧和残忍感知的机器,对于拼了性命成为组长并前往南韩的同志不信任,甚至在腹部装上定位器,要求他们对祖国的命令无条件遵守。影片最后,淳朴憨厚的大叔竟然是金日成大学反对5446部队的政治哲学教授,朝鲜被以南韩视角审视和刻画。5446部队总教官脸上带有刀疤,金日成大学教授肥胖笨拙,贪生怕死的形象明显带有丑化色彩。

电影中三个来自朝鲜的组长来到韩国完成任务,韩国乡村居民的家庭中都只有一位妈妈。这种意味深长的安排被赋予了政治文化学的深意,尤其是在韩国,父亲在伦理秩序和政治生活中拥有着绝对的支配和主导权利,父亲存在的合理性才会有子存在的合理性,只有在不断反抗父亲权威的过程中,才能逐步“确认”自己,并最终完成“自我确认”。电影大多以朝鲜父亲的缺失来否认朝鲜存在的合理,“不在场”的父亲无法对“在场”的子(朝鲜)产生影响,这就形成了朝鲜的非理性——残暴、无序。《隐秘而伟大》多次出现了“母亲”,自称是爵士音乐家的徐点兰在交换秘密时说自己十八岁生的孩子,至今七年没有见面,在元流焕的帮助和劝说下,她终于去寻找孩子;元流焕的生存信念就是见到母亲,在《临津江》悲伤的歌声中,元流焕给“不在场”的母亲写信,最后在韩国找到了他的母亲;女性作为不完整的、受损伤的民族能指,担当了韩国期盼朝鲜回归统一的实体角色。朝韩关系常以“共同体”如“兄弟”、“接吻鱼”意象出现,而父亲的缺席则是“集体的创伤”,是朝鲜半岛几十年留给他们的历史的背影,韩国对重新建构的“理想父亲”形象充满了迷茫和未知,韩国探索半岛统一的过程也是一段“寻父”的过程。

注释:

①王炎:《美国往事:好莱坞镜像与历史记忆》,三联书店,2010年,第5页

②金基玉:《南北韩间谍片中的冷战文化》

参考文献:

[1]戴锦华.电影理论与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电影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2]梁守得.冷战后国际关系中的“彼”与“己”[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年.

[3]白乐晴.全球化时代的文学与人—分裂体制下韩国的视角 [M]. 金正浩、郑仁甲译. 北京: 中国文学出版社,1998年.

作者简介:李泓臻(1991——),女,汉,江苏徐州人,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汉语言文学13级硕士生,研究方向为外国文学。

论文作者:李泓臻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5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5

标签:;  ;  ;  ;  ;  ;  ;  ;  

论《隐秘而伟大》中的“他者”形象论文_李泓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