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能实施素质教育?_素质教育论文

为什么不能实施素质教育?_素质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为何落不到实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处论文,素质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3年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但时至今日,“应试教育”的趋势仍然有增无减。其中最明显的问题莫过于学生课业负担太重。无论是刚刚启蒙入学的小学生,还是初高中各年级的学生,都普遍感到课业负担太重的巨大压力。据调查,相当部分的在校学生不能保证必需的休息、娱乐时间,北京市的一些小学一年级学生,竟紧张得课间上厕所的功夫都没有;而大多数的初一、初二学生,每天的功课都要做到夜里10点以后。

更惨的要数面临高考冲刺的高三学生了。作不完的习题,过不完的考试关,他们一个个被折磨得精疲力竭。

学生功课多负担重,问题由来已久,但造成这一现状的根本原因何在?

也许人们会把指责的目光投向学校。不错,很多中小学校,出于方方面面的原因,不惜采用一切手段给学生加压补课,搞题海战术,疲劳轰炸,强化训练……而这一切做法的终极目的,都是为了越过高考这一关。

按说,与高考有直接关系的只是高三学生。可是,高考冲刺的连锁反应,却直接地波及到小学、初中等每一个教育环节。由于教育现实的不平衡,重点校与非重点校、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较大差异,而受教育者及其社会各方面的期望、目标普遍单一化,致使高考指挥棒下的恶性竞争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了。这种竞争的结果,是使孩子们过早地失去了童年和童趣。许许多多的孩子,几乎是从他们背上书包的那一天起,就再没有轻松的日子。

(二)

与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相对应的是:几乎所有中小学校的教师负担都超重。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教好每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出息,是他们的义务和责任。而用今天的社会标准来衡量,“教好”、“有出息”的唯一标志就是:小学生是否考上了重点初中,初中生是否考上了重点高中,高中生是否考上了大学或重点大学。

考试、升学,使学校与学校、地区与地区、教师与教师之间,形成了激烈而永无休止的竞争。为了竞争,无论是重点、还是一般学校,教师们都使出浑身解数,全力以赴帮学生应付考试,绞尽脑汁为学生出题、猜题、琢磨题。使本来就负担不轻的教师如牛负重。

教师们辛辛苦苦的结果是什么呢?严峻的教育现实表明:应试教育造成了为数不少的学生智育发展不全,除了书本知识和应付考试的能力,其他如创造性思维、动手能力、应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其他方面的素质都十分欠缺,尤其是不能适应社会劳动生产的需要,六七十年代为人们所批评的青年学生“肩不能挑,手不能提”、“韭麦不分,五谷不认”的情况如今更为普遍。北京一位著名的中学校长颇有感慨地说:“我们实际上是在辛辛苦苦地摧残学生。”

(三)

多年来,应试教育把学生和老师都搞得疲惫不堪,以致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强烈反响。但为什么素质教育却迟迟难以落到实处呢?

北京市四中校长邱济隆说:现在一些地方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用学生的考试分数作为检验学生、老师的唯一标准,甚至以此作为奖励学校、老师的唯一标准,这些做法是极端错误的。邱济隆认为,当前的教育改革、最重要的,是各级行政领导、校长、老师的观念要转变。要秉着对学生终生负责、对学生未来负责的态度,从分数的桎梏下解放出来。现代教育的最大弱点,是一点学校、老师只对学生的分数负责,这类问题大量存在,而且很严重。

北京朝阳区一位重点中学的校长说,围着高考的指挥棒转,有些实在是出于无奈。像我们学校,除了校办厂补贴一些,还差100多万,就靠择校生这一块的钱补贴。择校生怎么来?就是靠学校的升学率;如果没有升学率,我们的生源哪里来?没有择校生,钱从哪里来?没有钱,教师的工资怎么办?我们的生员本来就不如市重点,要保持升学率,就只能加重学生负担,所以说,现在我们校长与老师,拼命苦干,不完全是为了荣誉,根本问题是为了生存。当然,这实际上是一个恶性循环……想必这位校长的苦衷有一定代表性。

北京市八中副校长郑忠斌认为:高中教育应该是双重侧重,一个侧重升学,一个侧重就业,但现在大家都只奔一个路子,这条路会越走越死。

北师大附中校长魏义钧说,现在教育的失误是:成功者是少数,大多数都是失败者,因为它唯一的标准是出很难的题考学生,不能考上大学就意味着失败。魏校长呼吁,不能用同一个模式要求学生,要承认学生的差异,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是成功者,因为每个人的发展都是不一样的。

那么,如何改变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状?

国家教委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郝克明指出:九年义务教育的质量,就是国民素质的质量。因此,义务教育九年是人一生发展打基础最关键的时期。

郝克明同时指出:当前教育思想的转变特别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中小学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而不是选拔教育,不能只为少数上大学的人服务。二是要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应试教育是片面的教育,学生的“智”是被扭曲的、畸型的,它的德、智、体、美、劳都处于薄弱状态;如果不注意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很难适应经济发展对劳动者和人才的要求。三是要打破学校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思想,提倡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不至于单纯成为分数的奴隶和考试工具。

在谈到如何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时,郝克明提出:要进行课程、教学的整体改革。同时要改革考试制度,特别是升学考试制度要改。要进一步调整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构筑教育立交桥而不是独木桥。随着科学技术的分展,教育手段也应多样化。

郝克明特别谈到,教育改革一定要与国家的劳动人事制度、工资制度的改革结合起来。她认为,过去为什么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一直进展不大,很深刻的原因就是:我们很多地区把劳动就业、提升、晋级,都与学历挂钩,各行各业都看重学历,过分强调文凭的作用而忽视了劳动者的其他因素,这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根本原因。咱们的人事制度鼓励什么,看重什么,与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教育改革如果不与人事、劳动、工资、奖励制度同步进行,学历的指挥棒问题就永远改变不了。

标签:;  ;  

为什么不能实施素质教育?_素质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