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一丁[1]2013年在《新世纪以来中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分析及建设路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和信息全球化的发展,多元的价值体系、文化冲突深刻地影响着我国中学教师的生活环境与工作环境。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处在复杂多变的社会转型期,中学教师的职业道德发展面临着各种危机,这些危机不仅会影响到中学教师的职业发展和教师个体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会影响到受教育者未来的发展。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每一名中学教师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中学教师职业道德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与重视。本论文在以往的研究基础上,对中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出中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的数据,深入挖掘中学教师职业道德出现问题的原因,并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影响中学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因。结合中学教师职业的特点和教育对象的特点,试图找出中学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实现途径,并针对提升中学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袁书琪[2]2000年在《发展面向中学素质教育的高师素质教育》文中指出高师教育质量 ,直接关系到中学素质教育水平。中国中学素质教育的总体走向是坚持“三个面向”,体现“两个全面”,融合“三个导向”,保证持续发展。中学素质教育的改革包括办学体制 ,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 ,教材教法等方面的改革。高师的师德教育与中学教育事业 ,育人能力与中学教养职能 ,创新能力与中学教研职能 ,知识面与中学教学职能等存在着矛盾和差距。中学素质教育要求高师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师资 ,培训在职教师 ,指导中学教改。发展高师素质教育的总体思路是坚定办学方向 ,明确培养目标 ,以课程改革为核心 ,以教学改革为途径 ,服务中学教育 ,指导中学教改。发展高师素质教育 ,应在制度、政策、措施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和建设工作
孔祥圣, 马朝霞[3]2014年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中学教育探讨》文中认为以如何推进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中学教育为主线展开论述,提出了若干建议,以期为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力推行中学素质教育提供些许参考。
朱坤[4]2014年在《我国中学思想政治教师素质优化研究》文中认为提高实效性、增强吸引力是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诉求和趋势,也是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思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整体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关键一环,业界对其关注较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本身是一个宏观工程,提高其实效和水平,关键在于中学思想政治教师。高素养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笔者以中学思想政治教师素质优化为切入点探讨此话题,展示中学思想政治素质的现状,通过一线调查、问卷等形式,勾勒出我国当下中学思想政治教师素质的轮廓,对成效与问题客观描述,接着分析造成问题之成因,力图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呈现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提高其实效性尽微薄之力。
刘宗佳[5]2014年在《高考职能与高考功能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辨析职能与功能、考试职能与考试功能的基础上,明确了高考职能与高考功能的内涵、关系以及研究的切入点。首先,围绕着高考科目设置和基于会考基础之上的高考改革,梳理高考结构的形成、演变的历程。然后,从高考与高等学校生源的选择、中学素质教育的实施、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等三个方面的关系入手,解读高考职能。接着,具体探究“文理二分”、“会考+高考”、“3+X”三种不同模式的高考结构的功能。最后,着重探讨教育、政治、经济、社会阶层等四个方面的环境对高考的作用。研究认为,高考改革呈现出由高等教育主导向基础教育主导转变的特征。当社会环境赋予了高考为高等学校选择生源的职能之时,随即也赋予了高考分配社会优质资源的角色。高考分配社会优质资源的角色,始终贯穿于高考整个教育活动中,是明确高考在教育领域中的职能与功能的关键。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阶段步入大众化阶段,高考选才职能受到质疑,但是,社会优质资源与高等教育资源紧密衔接,高考分配社会优质资源的角色越来越突出,这使得为高等学校选择生源依旧是高考可行职能,同时也给中学教育和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造成负面功能,然而,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以及高等学校扩大办学自主权并非高考合理之职能。诚然,高考所背负的分配社会优质资源的角色,是高考负面功能的根源,但是,高考负面功能的的产生,也有它自身结构的不完善性和外部良性环境条件缺失的原因。高考职能的履行与高考负面功能的解决,一方面应进一步完善高考结构,另一方面应为高考营造出健康的外部条件与环境。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等环境是高考职能诉求的主要来源;政治对高考的创建、废止、恢复等起着关键的作用,现今仍占主导地位,经济则于改革开放之后逐步显示出它对高考的基础性作用;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是高考背负社会角色的根源。然而,总体而言,当前我国社会环境并不利于高考职能的履行和良性功能的发挥。
容树明[6]2016年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中学教育改革》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不断的发展和壮大,所以对人才的需要的有了新的要求,这也对我国的教育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学的教育,在我国整体的教育中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都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中学教育的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中学教育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中学素质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
张寒梅[7]2004年在《中学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素质教育的难点在中学,搞好中学阶段的素质教育,提高当代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在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等政策导向的指引下,对现阶段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并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关于加强中学素质教育的思考.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中学实施素质的含义和重要意义。该部分在现有的关于素质、素质教育研究理论成果基础上,首先对什么是素质、素质教育进行了探讨,为下面的研究作了理论铺垫,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关于中学素质教育的概念解释,并在对素质教育相关理论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现状分析。该部分首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了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着重阐述了中学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次,该部分还分析研究了现阶段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所存在的问题的原因,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阻碍中学顺利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因包括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四个方面的因素,这四个因素既独立发挥作用,又密切联系,相互配合,共同构成实施素质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第三部分:进一步加强中学素质教育的思考。该部分主要针对第二部分对素质教育问题和原因的分析,从观念、实践以及社会保障支持等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关于加强中学阶段素质教育的相应措施的思考,为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理论导向,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潘雪梅[8]2010年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中学教育改革》文中认为当今国际间的竞争正演变成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基础教育的中学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关键,而我国当前的中学教育并不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需求,如何改革我国中学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中学教育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了中学素质教育改革的措施。
朱兴兴[9]2013年在《超大规模高中组团空间结构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一体化的推行,教育事业日益受到重视。高中教育作为向高等教育输送优秀人才的重要中转站,其人数规模日渐庞大,现阶段普通高级中学规模在24——48班之间,平均每班人数50人左右,然而随着人数的增长,学校内空间环境形成紧张的局面,这对学校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环境均形成不利影响,与现阶段人们对教育日趋重视的局面不相符合。基于上述的原因,很多学校进行了加建或者扩建,与普通高中相比,其在多方面存在差异性,甚至达到了大学的规模,由于这种情况的产生,原有普通高中校园建筑空间设计与现阶段大规模高中校园建筑空间设计有诸多差异之处,完全遵从以前普通高中设计经验是不科学的。今天学校的功能则不仅仅是提供一个物质空间,它还应为育人提供专门的物质空间和精神环境。在超大规模办学模式下,探讨学生在教学空间组团,生活空间组团等校园功能组团之间的转换过程,以时间为轴线,对学生在校生活学习流线进行研究。在新课改提出的前提下,学生学习,以及老师的教学都更加灵活,这种新的大环境对各组团空间提出了更多要求。以更好满足学生使用为目标,超大规模高中组团空间结构模式这个研究课题,庞大的在校人数是其研究的直接对象,如何为其提供更高效、合理的、舒适的组团空间结构空间是值得研究的。从具体的学校校园规划及学校建筑的设计角度来说,首先建筑师应充分研究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行为发展等因素,笔者试图通过对现状超大规模高中内学生活动行为的调研分析,结合超大规模高中校园建设现状,收集数据、图纸、问卷资料,重点研究校内各组团空间的布局、位置关系、组合原则、组合方法、组合形式、组合理念等,寻找超大规模高中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及与普通高中的不同之处,以期创造合理有序的超大规模高中校园组团空间结构,创造丰富的多层次的功能空间,以满足使用者各种活动的需要,最后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提出优化参考方法,以便于为以后的超大规模高中设计提供微薄的参考建议。
张荣贤[10]2013年在《谈中学素质教育改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现代化社会建设的不断深入,为了适应人们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文化素质也要相应提高,跟随时代的发展。这就要从中学素质教育改革抓起,增强全国人民的整体素质和人才的培养,从而国民经济才能又快又好地发展。本文针对我国中学教育的现状与问题,探讨了中学素质教育如何改革,并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
参考文献:
[1]. 新世纪以来中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分析及建设路径研究[D]. 陶一丁.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3
[2]. 发展面向中学素质教育的高师素质教育[J]. 袁书琪.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00
[3].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中学教育探讨[J]. 孔祥圣, 马朝霞. 新课程(中). 2014
[4]. 我国中学思想政治教师素质优化研究[D]. 朱坤.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4
[5]. 高考职能与高考功能关系研究[D]. 刘宗佳. 南昌大学. 2014
[6].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中学教育改革[J]. 容树明. 长江丛刊. 2016
[7]. 中学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 张寒梅. 西南师范大学. 2004
[8].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中学教育改革[J]. 潘雪梅. 河南科技. 2010
[9]. 超大规模高中组团空间结构模式研究[D]. 朱兴兴.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10]. 谈中学素质教育改革[J]. 张荣贤. 中学时代.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