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空间计量经济理论体系的结合空间联系分析个体的经济分析法也在社会中得以发挥其特色作用。区别于计量经济学个体独立性,空间计量经济理论体系的分析关键在于因子间的空间相关性。空间计量经济理论体系的解析主要从空间模型的建立、估算、检验三个步骤来实现,通过这三个步骤可对空间变量进行精确的空间结构的参数化分析,但由于其空间的多维性,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定难度。
关键词:空间计量经济;解析;展望
空间计量经济体系最先出现在美国,最初其只是对计量经济做出完善,认为个体的独立并非是客观的,随后,直到20世纪末,经济学家将数学中的贝叶斯估计、矩估计引进空间计量经济的估计中,空间计量经济体系才得以日益发展起来,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空间计量经济体系的解析。本文将从空间计量经济理论体系分析的三个步骤出发简要谈谈其未来发展方向。
1空间计量经济理论的建模
空间计量经济理论的模型分析可从空间横截面、空间面板数据、离散变量三种空间特性进行分析。空间横截面数据模型考虑因素仅包括空间,包括空间滞后、空间误差等两种数据模型。以空间滞后数据模型为例,其主要应用在空间个体因数在变量的变化趋势的分析中存在不足的情况,其回归模型可表示为:
2空间计量经济理论体系的估算
模型的建立是空间计量经济体系的第一步,根据不同情况建立模型是空间计量经济理论体系解析的第一步。在建立空间计量经济理论体系模型之后,便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在空间计量经济体系的估算方法主要包括2种:1)极大似然估计方法;2)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极大似然估计方法是针对于空间横截面数据模型中的空间滞后型模型及空间误差型模型的估算,结合回归模型的正态多元特性,以空间相关性的双向性为理论基础进行模型的一个估算,但在估算中要求对矩阵进行一个逆从运算,从而增大了估算的难度导致其在大样本数据分析时并不适用,并且其因要求数据误差呈正态型对称分布,则缩小了其应用范围。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的估计方法对空间进行矩估计的操作,其突破了极大似然估计方法在样本上的限制[2]。但在分析样本中,其分析的有效性却不必极大似然估计方法。最小二乘法的估计方法关键技术在于空间权重的向量的工具参数要符合条件期望,利用估计模型估算除残差项从而对经济计量空间模型进行探讨。
3空间计量经济体系的检验
空间计量经济理论体系的检验是在建立模型并对其估算之后对分析结果进行的一个校检。目前,在空间计量经济体系的检验中主要运用Moran I检验及LM/RS检验。Moran I检验方法优势在在于能较为精准的对残差的空间相关性进行检验。其检验前提是做出一个假设:模型不存在空间相关性,从而建立两个方向的分析,假设其成立或者不成立,在不成立的情况下,顺而构造一个Moran’s因子,进行一个反向分析,对空间模型进行检验。但其存在一个缺陷就是无法确定经济模型形式,只能对其空间相关性进行一个检验。而LM/RS弥补了这个不足,其在检验过程中只对主导模型进行检验,进行一个统计量的分析,并适用于空间横截面数据及空间面板数据两种模型的检验。
4计量空间经济理论体系的展望
计量空间经济理论体系对空间中的个体进行了空间的相关性及异质性两个方面的解释,通过区别建立数据模型对不同社会经济结构进行分析,在经济分析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在其操作过程中,部分模型的建立需要过于繁复的计算,在弥补了及计算困难的不足又影响了数据分析的有效性,对于计量空间模型的估算方法也存在缺陷,缺少一个全面发展的估算系统[3]。因而计量空间经济理论体系应当朝着数据简化分析的方向发展,从经济模型构建工具出发,突破因子估计及核估计的限制,从而让计量空间经济理论体系能对空间效应进行一个更加清晰的结构解释。
结语
世界中的各个个体都存在一定的空间联系,通过引入计量空间理论对社会经济形式进行一个分析,能更加直接的对经济个体间的联系做出数据化的解释。但由于目前的计量空间理论体系尚且处于发展阶段,在实际应用中缺少成熟的体系构架。因而为了能完善计量空间经济理论体系,应当对此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探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姜磊.论LM检验的无效性与空间计量模型的选择——以中国空气质量指数社会经济影响因素为例[J].财经理论研究,2018(05):37-50.
[2]吴燕.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及其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7.
[3]姜磊.空间回归模型选择的反思[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6,31(10):10-16.
论文作者:胡美君 徐怡菲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空间论文; 经济论文; 模型论文; 理论体系论文; 横截面论文; 体系论文; 相关性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9月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