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策略论文_邱剑波

试析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策略论文_邱剑波

摘要:社会责任感就是在一个特定社会里,个人感觉对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个体责任感的形成是社会生活提供的外在因素与主体需要的相互作用逐步实现的。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不仅要从个人对责任感的认识、驱动、内化到习惯去思考,还要从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探索对中学生进行责任感的培养,更要认识责任感培养内容与培养环境的联系。从而使责任感培养的主体,既达到个人责任感内涵的沉淀,成为一个具有责任情感的行为主体,又能通过集体的影响,强化对社会责任感的认知,形成对社会责任感的认同。而作为中学生责任感培养的引导者,只有真正认识到对责任感的内在需求和社会需求,才能更好地引导中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和形成。

关键词:社会责任感;中学生;培养;策略

就社会而言,个体责任感的形成是社会生活提供的外在因素与主体需要的相互作用逐步实现的。因此,我们不仅要从个人对责任感的认识、驱动、内化到习惯去思考对中学生进行责任感的培养,还要从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探索对中学生进行责任感的培养,更要认识责任感培养内容与培养环境的联系。从而使责任感培养的主体,既达到个人责任感内涵的沉淀,成为一个具有责任情感的行为主体,又能通过集体的影响,强化对社会责任感的认知,形成对社会责任感的认同。而作为中学生责任感培养的引导者,只有真正认识到对责任感的内在需求和社会需求,才能更好地引导中学生进行责任感的培养和形成。

一、通过自身内在的需要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感

就个体而言,随着中学生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人格的逐步形成,他们就更看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想要努力展示自我,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中学生在其成长发展过程中,必将意识到社会责任感的实践是一种善的行为,也会将这种善的行为变成一贯的生活方式。同时,他们也将认识到责任感这一道德情感的存在以及履行责任的必须性,并在履行责任中获得对自己有利的影响,从而产生对履行责任的一种内在需求。

从社会的意义而言,一个人不能只为自己而活,责任感使人的生活变得崇高而富有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为他人乃至为国家承担责任,不仅意味对自我的信心,还意味着因为责任感带来的自豪的喜悦、快乐的。它将点燃真正的生命之火,在那燃烧的火焰中,对追求真善美的中学生而言,以社会责任感为己任,如永恒的希望在夜空中闪耀。

二、通过集体的影响,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感

1.从家庭中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意识是他们未来责任感的基础

(1)家庭情感教育是责任感教育一个很好的切入口。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的责任心是父母责任心的折射。我们常说“身教重于言教”,父母富于责任心的语言、行为会被孩子模仿和内化,从而对其责任感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了解到电视公益广告中一个小朋友为妈妈打来洗脚水,这是源于他妈妈平时的影响,孩子在模仿中逐渐就会感悟到自己生活的意义,看到自己的行为能为他人带来影响,感到自己是有用的,从此而生的自豪感和责任心。

(2)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要从家里的事情做起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要从家庭的小事做起。在孩子充当一些有意义的角色时,他们就会感到自己的行为对周围的人和事产生的重要作用。家长可以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一方面把学校里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另一方面使孩子树立起家庭的责任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做好功课后,有责任整理好学习用品;起床后,要有整理床上用品的责任,有收拾自己房间的责任;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责任。

(3)加强情感交流激发孩子的责任感

家长能够向孩子多敞开一些交流的大门,向他们讲一讲成年人的苦恼、家事的繁琐、工作的困惑,使孩子从小就懂得父母的不易,生活的艰辛,他们自然会产生为父母分担忧虑的念头。而父母应捕捉住孩子的心愿,对他们的理解分忧的愿望表示欣赏,并且为有这样懂事的孩子感到骄傲,聆听他们的意见,采纳他们任何帮助父母的举动,这些都能激发孩子的责任感。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与社会接触面的扩大,这种责任心与自豪感的内容也会增长、扩大。

2.通过集体的影响,强化对社会责任感的认知,形成对社会责任感的认同

(1)创设良好的责任感教育环境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性格、意志、个性及道德品质是在个体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形成的,环境是构成教育条件与过程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学习生活的各方面都不可避免接受到环境的影响与熏陶,他们的思想、观点、习惯等无不打上环境的烙印。尤其是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不成熟,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更是一种客观的巨大的教育力量。因此,创设良好的责任感教育环境是推进学生责任感培养必不可少的工作。

(2)发挥集体的促进作用是增强中学生责任感的重要手段

在学校里,经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班风学风好的班级学生往往在学业等各个方面责任心强烈。如:原来学习品质不好的插班生也会被逐渐同化而进步;班风学风不好的班级学生往往在很多方面的责任心表现较差,而且人数在不断增加。这是因为集体对人的影响和教育作用,何况中学生正处于可塑性极大的时期。因此,我们尤其要重视良好班风学风的建设,以强烈的集体责任感去感染每一个学生。在班集体中,责任感教育的既可以通过课堂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也可以组织有意义的教育活动达到“刻骨铭心”“终生难忘”的教育效果。

三、典范感召是增强中学生责任感的有效捷径

在实施责任感教育的过程中,榜样的作用在个体性格形成过程中的影响极大。榜样是青少年模仿的对象,教师应当重视运用榜样的作用,卓有成效地帮助学生提高社会责任感。需要注意的是中学生正处于心理过渡期,是非观念还不很明确,容易出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情况。因此,在教育引导中应发挥好教师本身的示范作用,伟人名人的楷模作用,学生群体中先进分子的辐射作用。特别是朝夕相处的先进同学具有更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更容易被他们领会和接受。

四、激励机制强化中学生的责任行为

责任感教育也离不开评价。只有对勇于负责的行为及时进行肯定鼓励,才能使学生勇于负责、乐于负责的行为得到巩固。教师可利用班会、集会、各种奖励来鼓励学生,激发他们负责任生活的愿望。同时,结合“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采取学生自评、他评的量化考评方式,引导、鼓励学生履行责任,以使他们能实践其高度负责的行为,提高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是现代文明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责任感是学生将来贡献社会的重要保证。当代社会,公民社会责任感的强弱程度也反映了社会文明的状况。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时代的需要。认识到位,行动才会到位,中学生责任感的培养从策略到方法,多种多样,从内容到形式上各有侧重,通过多渠道全方位渗透,一定会培养出中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作者单位:陕西省岚皋县城关中学 725400)

论文作者:邱剑波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年3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0

标签:;  ;  ;  ;  ;  ;  ;  ;  

试析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策略论文_邱剑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