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是孰非:聚焦“异地养老”——对“异地养老”的概念及其实践活动的质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异地论文,孰是孰非论文,实践活动论文,概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异地养老是指老年人离开原来的生活地到另外的地方生活的养老方式。目前,异地养老的概念使用上存在一定的混乱和不清楚的问题。“异地”应该以行政区划为界限,即离开县级以上的地区为标志,因为只有离开行政区的范围才能对原来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是退休金领取、医疗费报销以及社会福利待遇等等会产生影响。时间界限应该是持续生活一定时间,发生了主要的生活事件,如果是三五天参观访问式的逗留,则不应该算作异地养老。异地养老应该是一个集合概念,它是把移动式养老方式如:旅游养老、候鸟式养老、度假式养老等方式接合起来。①同时,投亲靠友,投奔子女,回归故里的老人也是异地养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条件的改善和老年人经济文化生活需求的增加,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方式,异地养老将会有较大的发展。
异地养老的生活方式源自于国外,如美国、荷兰等国家候鸟式老人占老年人口的比例非常高,日本移居泰国、新加坡等其他国家养老的老人也成为一种趋势。老龄问题世界大会曾认为老年人的移居往往由于他们一生中的关键事件,例如退休、配偶死亡或无能力独立和自主的生活所决定。②英国的一项基于1991年的普查资料对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及其迁移居住模式的研究(Al-Hamad,Flowerdew & Hayes,1997)显示,英国老年人迁移主要是为了与子女共同居住,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处于丧偶状态。③很多研究利用普查数据,探讨了老年人在地域间永久性迁移的生命周期模式(the life-cycle pattern),即60岁左右的老年人伴随着其退休的决定,往往会发生迁移行为,在美国,这一迁移的方向通常是从北部各州移往南部的阳光地带(the Sunbelt)。在这些移民的生命周期后期,面临着身体的残疾或配偶的死亡,他们又会回迁,返回到北部的原来居住地以便靠近能够对其提供照料的家人。随着健康状况的恶化,有些老年人还会再次发生迁移,选择养老机构并在其中度过晚年。这种两次或三次迁移构成了老年期迁移行为的整个周期(Litwak & Longino,1987; Longino,1979; Serow,1978)。④
在我国,成年子女仍然是老年人晚年所需服务的主要提供者;靠近成年子女的居住地是老年人省际迁移的主要原因,反过来成年子女的迁移也带动老年父母的迁移;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居住地类型是影响老年人省际迁移的重要因素(齐明珠,2002)。⑤迁入或流入的老年人的人口学特征表现为以迁入到家庭户为主;以非户籍流入为主;以户主的父母或岳父母等“被抚养类关系”为主,这种关系还反映了他们的迁移或流动动机,即希望与子女同住,得到子女的照顾(周皓,2002)。⑥⑦
我国一种特定类型的异地养老实践发轫于2003年大连同泰老年休养服务中心。大连同泰老年休养服务中心设置老年休养床位180张,至2004年就接待了来自国内外休养老人360多人。⑧大连的做法是以机构联网的方式发展异地养老,把异地养老作为一个“产品”来开发,建立了“异地互动养老”网站,为需要服务的人们提供各种相关的服务。⑨显然,这是一种机构服务式的异地养老,带有休闲旅游短期异地生活的特点,还不代表完全意义上的异地养老。异地养老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转变,是一种新型的养老方式,也有人称之为新派老人的时尚。北京市老龄委办公室新近的一项调查显示:21.3%的老年人表示愿意“异地养老”。⑩
针对异地养老这种新型的养老方式,有大量支持的声音和持乐观态度的言论,也有认为可行但目前存在很多问题的观点。如毛晋阳认为,异地养老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安全问题,进入养老院的老人大多年事已高,多多少少会有一些病痛,异地养老需要长途跋涉,老人的身体本就不好,很难承受。这也是子女们普遍担忧的问题。老人到了异地由于水土不服而产生生理病痛或者由于其他非自然的原因而发生某些意外时,便存在一个法律责任由谁来负的问题,因此,“异地养老”面临着一定的法律责任风险。(11)贾钢成认为,各地落实国家的养老政策不尽一致,如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的公用设施对老年人是免费的,不管是当地老人还是外地老人,凭身份证就可以享受,但在其他一些城市就不一定是这样。有的城市需要办理本地优待证,才能享受这些老年待遇,一些异地养老的老人对此感到极大的不方便。(12)不论从老年人自身,还是从家庭,抑或是从政府管理的角度来看,可以提倡有条件的老年人异地养老,但不能全面推行,主要理由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老年人改变生活环境需要有一系列的文化、心理、社会关系和生活习惯的适应,即再社会化的过程。很多人长期生活在一个环境中,所谓“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再到一个新的环境中生活,很容易出现不适应和“融入困难”的问题。“故土难离”,很多老年人是依靠老朋友、老邻居的人际关系生活的,如果改变了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的重建对于老年人来说将是十分困难的,由此造成的生活、心理诸方面的障碍是必须充分考虑的。
第二,经济和社会保障以及社会福利方面的困难也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从经济条件上来看,我国老年人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在我国,获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需要是当地户籍人口,而且要经常进行财产认定,如果到外地生活就难以保证这项待遇。目前我国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医疗保险管理是按照工作单位属地化管理的,如果退休人员到外地生活,那么退休金的领取、医疗费的报销将会极为不方便,社会保障部门要经常核对退休人员的情况,工作管理上的障碍很多。
根据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承担的联合国人口基金“中国流动老年人口问题”课题研究结果,流动老年人口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流动老年人容易面对在原住地和单位一些福利待遇的损失。如体检问题,是许多流动老年人关注的首要问题。在原籍,他们都可以享受到单位一年一度的体检,但到另外的地方这种待遇也就自然失去了。(2)退休金的异地领取、医疗费的异地报销问题。目前退休金的领取由于许多银行已经全国联网,因此多数老年人在北京也可以支取到自己的离退休金。但由于医疗保险以及各单位的医药报销还是地区分割的政策,因此多数老年人在北京看病只能回去报销,尤其是许多单位还规定必须本人亲自回去报销,这给老年人报销增添了许多麻烦,许多人因此也就根本不回去报销了。在原住地投保的老人一般必须到当地的指定医院看病才能报销,这也使得许多流动的老年人不能享受到自己的医疗保险。(3)能否享受到流入地社会福利待遇问题。目前各地对老年人乘车、看病、公园门票、看电影都相应有一定的优惠政策,没有户口的流动老年人口能否享受到流入地的相应优惠政策,可以看出流入地对流入老年人口的接纳态度。本调查了解到,北京市对老年人的优惠政策多数需要有北京市的老年证才能获取,外地的老年人享受不到这些优惠。(13)
第三,政府对异地养老人员在老龄工作上难以覆盖。我国的老龄工作还是按照户籍行政区划来管理的,外来的老年人还不能被纳入到这个管理系统。2003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关于积极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明确要求企业退休人员全部实行属地社区管理,职工办理退休手续后,采取管理服务工作与原企业分离,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人员移交城市街道和社区实行属地管理,由社区服务组织提供相应管理服务。
第四,异地养老很容易给老年人日常生活造成很多麻烦和不方便。根据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中国流动老年人口问题”课题研究,流动老年人在换取身份证、出国办护照等问题上也都存在同样问题。该课题调查中的一位老人有三个孩子都在北京,她的原籍在湘西。但她办出国护照必须回到湘西。目前的身份证换代,流动的老年人也都必须回到原籍办理。因此,选择长期异地养老的老年人应该慎重考虑应对各方面的困难。
第五,作为减轻大城市人口措施的异地养老政策是更加不可行的。今年两会期间,在探讨北京市人口膨胀及其控制措施时,有观点提出通过鼓励老年人迁出北京生活以缓解人口压力。作为政策来提出,这是不可行的。因为,政府的政策需要兼顾各个人口群体的利益,其他群体需要在北京生活,老年人群体也同样有自己的选择,不能违背他们的意愿来推行社会政策。如前所述,老年人需要有社会保障,需要方便的医疗服务和社会服务,这些又是与户籍以及原工作地点紧密相连。同时,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都是影响老年人生活的重要方面。
如果作为一项社会政策来推行,异地养老措施也会有年龄歧视之嫌,甚至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因为城市老年人的社会心理问题较多,与老年人有关的政策的敏感性很强。北京的老年人是否生活在北京以外的地方,应该是个人的自愿选择,而不应该作为一项政策来推行。
我们也应该看到,北京市的人口膨胀主要不是因为老年人增加造成的,而是行业、产业结构过于集中,城市规划设计过于中心化造成的,因此必然导致大量的流动中青年人口集中工作和生活在北京城区的局面。针对于此,需要转移北京的机构和产业设置,精简办事机构和办事程序,下放权利,该由地方管的事要由地方管;更多地依靠法律手段管理;在适当时候将行政重心迁出中心城区;鼓励地方教育的发展,将大学迁往外地,带动地方的发展;加强周边地区的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建设好周边卫星城,发展城市公交系统,特别是轨道交通建设要以民为本,真正为居民生活方便着想,有利于疏散城区的人口,从治本措施上缓解北京市城区人口过于集中的局面。
鉴于以上情况,异地养老作为一种养老方式转变的实践,在我国目前情况下不宜大范围推广,作为一种政策措施也不宜推行,需要解决一系列配套政策之后方可实行;作为老年人个人也应谨慎对待,不应盲目效仿。
注释:
①贾钢成(大连同泰老年休养服务中心).开辟异地养老市场,拓宽养老服务领域.http://www.mca.gov.cn/artical/content/20049195066/200491143807.html
②中国老龄委.老龄问题研究—老龄问题世界大会资料辑录.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3
③中国老龄委.Al-Hamad,A.,Flowerdew,R.,& Hayes,L.(1997)."Migration of elderly people to join existing households:some evidence from the 1991 Household Sample of Anonymised Records",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H.W.Wilson-SSA],29,1243
④Litwak,Eugene & Longino,Charles F.Jr.(1987).Migration Patterns Among the Elderly: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The Gerontologist,27,266-272
⑤齐明珠.中国老年人口省际迁移特征及动因研究.博士论文,2002
⑥周皓.省际人口迁移中的老年人口.中国人口科学,2002;2
⑦宋健.流迁老年人口研究:国外文献评述.人口学刊,2005;1
⑧贾钢成.开辟异地养老市场,拓宽养老服务领域.http://www.mca.gov.cn/artical/content/20049195066/200491143807.html
⑨http://www.china-ydyl.com/layout/introduction/aboutus.htm,2006-6-20
⑩杜丁,王尧.调查显示北京两成老年人愿意异地养老,2006年2月20日北京娱乐信报
(11)赵华.“异地养老”面临法律责任风险,专家建议量力而行.www.XINHUANET.com 2004年08月18日11:21:38
(12)赵华.“异地养老”面临法律责任风险,专家建议量力而行.www.XINHUANET.com 2004年08月18日11:21:38
(13)孟向京,姜向群,宋健.北京市流动老年人口特征及动因分析.人口研究,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