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蒙古通辽市传染病医院肿瘤科 内蒙古 通辽 028000)
(2内蒙古民族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内蒙古 通辽 028000)
【摘要】 目的:探讨针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本院接受介入治疗的102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后1d与3d的VAS评分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期间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不但能够显著缓解疼痛程度,对治疗相关并发症均具积极抑制作用,具有确切应用价值。
【关键词】 肝癌;介入治疗;临床护理路径;疼痛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2-0220-02
在人们生活方式与社会环境逐渐变化的影响下,肝癌的发生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态势,相关流行病学报道显示肝癌已成为诱发死亡时间的第三大恶性肿瘤疾病[1]。目前,外科手术仍为早期肝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但大部分患者一经确诊便已进入中晚期,致使手术最佳时机发生延误。肝动脉灌注化疗介入栓塞术对中晚期肝癌患者具有良好治疗作用,但治疗期间经常伴随较为严重的疼痛等并发症情况[2]。我院自2013年3月起针对介入治疗肝癌患者采用了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获得满意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开展介入治疗的102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其纳入标准为:①符合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3];②疾病进展为中晚期;③无介入治疗禁忌证;④未接受肝癌手术治疗;⑤资源参加研究,并完成知情同意书签署。观察组患者中男31例,女20例,平均年龄(54.7±9.3)岁,首次介入治疗40例,再次介入治疗1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9例,女22例,平均年龄(55.1±9.1)岁,首次介入治疗39例,再次介入治疗1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式,由当班护理人员完成护理任务,配合医嘱要求进行治疗干预,持续监测并发症情况并行相应处置。观察组患者均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模式,经本科室护理人员共同讨论后建立临床护理路径表,要求临床护士严格履行表格流程要求,并由主任护师定期进行护理评估,具体护理内容如下。
1.2.1入院当日 ①详细介绍住院须知与相关医务人员,促使患者尽快融入院内环境中;②讲解肝癌的发病机制以及介入治疗的具体方法;③询问个人病史与家庭病史等情况,给予治疗前基础病情评估;④积极控制不良生活习惯,给予适合的饮食建议。
1.2.2入院第2d ①开展心理沟通,明确其情绪状态后给予情感支持;②辅助完成血常规、影像学及肝功能等相关检查。
1.2.3手术前1d ①完成备皮等常规术前准备工作;②控制饮食摄入;③辅助进行沐浴、更衣等个人准备,要求患者维持平稳的心理状态,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④根据医嘱要求行用药指导。
1.2.4手术日与术后 ①讲解治疗后身体不适感的主要诱因及注意事项;②督促患者增加日常饮水量,以促进排尿功能迅速恢复;③给予卧床体位指导,并宣教床上活动方法;④解释介入穿刺点包扎与下肢制动的目的与要求,讲解治疗后可能发生的不适情况与其应对方法;⑤遵医嘱给予临床用药。
1.2.5 出院前1d ①核对患者联络方式;②宣教出院后复查时间;③深入强化出院后的日常饮食与休息的注意事项;④辅助办理出院手续。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情况,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d与治疗后3d进行VAS疼痛评估,由0~10分依次表现不同的疼痛程度,要求患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取最适合评值,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值检验,计数资料行χ²检验,P<0.05表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组间治疗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目前,肝癌仍为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疾病,具有极高的致死几率[5],发病患者主要以外科手术与放化疗等作为常规治疗手段,但大部分病例在获得确诊后便已进展至中晚期阶段,导致手术治疗时机延误,只能采取其他治疗方案[6]。肝动脉灌注化疗介入栓塞术是当前临床广泛认可的非手术治疗方案[7],但治疗期间往往伴随严重的疼痛、头晕及胃肠道不良反应,受患者临床认知与恐惧情绪等影响,对治疗效果形成严重阻碍。传统临床护理中主要将围术期护理配合作为重点,在明确存在并发症表现后再行针对性措施,进而无法确保完善的护理质量,导致护理效果欠佳。本院针对肝癌介入治疗的特点,将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应用于发病患者中,组织院内护理人员完善临床路径表格,而后在不同治疗时机给予针对性预防性干预内容,最终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51例患者经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后,发生局部出血2例(3.9%),压疮1例(2.0%),腰背疼痛3例(5.9%),睡眠障碍3例(5.9%),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患者,表现临床护理路径对改善介入治疗并发症具有积极作用。同时,本组患者在治疗后1d与3d的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也明显优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该种护理模式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
综上所述,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期间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不但能够显著缓解疼痛程度,对治疗相关并发症均具积极抑制作用,具有确切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田贞.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介入治疗及护理体会[J].河北医学,2014,20(12):2116-2117.
[2]苏颖颖,于惠玲.综合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0(1):62-64.
[3]潘雪峰,郑国宝,邢红雨等.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伽玛刀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J].肿瘤学杂志,2015,0(4):311-315.
[4]柏利.医护人员与肝癌晚期患者对疼痛评价的调查研究[J].肝脏,2015,0(2):177-178.
[5]张华茹.护理干预在42例肝癌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4,23(10):115.
[6]梁晓红.肝动脉部分化疗栓塞介入治疗用于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护理分析[J].吉林医学,2015,36(2):331-332.
[7]李晔.护理干预对介入导管室中肝癌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临床护理,2015,7(2):109-111.
论文作者:赵玉荣1,包琳2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7
标签:患者论文; 肝癌论文; 介入治疗论文; 路径论文; 并发症论文; 疼痛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1月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