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建筑的迅速发展,对建筑地基基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基基础和桩基础作为建筑工程的基础工程,其质量高低影响着整体的施工质量。必须对桩基础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科学的应用桩基础技术,才能保证建筑的整体质量。本文分析探讨了桩基础技术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过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土建施工;桩基础;施工技术;应用要点
引言
桩基础技术运用在土建施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实质性地提升工程项目施工的成效和施工质量。为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可靠,该项技术在项目开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保证了建筑物的质量和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这是中国建筑业的稳定发展的坚实后盾。
1建筑桩基础技术的特点及实际作用
1.1桩基技术的含义
项目施工期间岩土的应力可能出现改变,因为建筑荷载会导致基底下部出现形变,该处的岩土体我们通常叫地基。其是常见的深基础技术之一,它是由上部或是岩土内放置的桩基和桩顶衔接的一个承重台,如今少数桩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项目施工,其运用特别的手段把桩与桩之间连接组成的一个单桩基础,其拥有的优点包括有:沉陷水平低并且沉陷平衡再加上高承受力,能够真正的稳固地基,应用区域也相对来讲较为广泛,对每类地质环境与各种的工程项目以及相对的软弱的地基都适用。
1.2桩基础技术的特点
作为一种常用的深基础形式,桩基础可根据工程地质条件采用不同的类置于较深的土层,以达到上部结构的承载能力要求。它具有很高的抗倾覆稳定性,承载力和协调不均匀沉降的能力:有很多种类的桩适应不同的地质条件:同时桩基具有施工效率高,土方开挖量少,成本低的特点,因此桩基础技术得到了建筑界的认可和赞誉。随着桩基施工技术的日益先进和成熟,施工难度与原有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正因为如此,桩基础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
1.3桩基础技术的实际作用
桩基础技术可使软土层不足以承受上部荷载的部分,达到设计要求的承力。例如,将沙砾石桩放置在疏松的砂层中可以使桩周围的砂层挤压,使其空隙率更小,密度更高,从而增加砂层的承载能力。该桩基础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液化土层对土壤质量的不利影响。当桩通过液化土层并且桩尖位于硬质保持层上时,即使地震力导致桩体周围的液化土层发生液化,桩基仍然可以依靠桩端支承由桩尖提供的能力,以确保上部结构的稳定性,使建筑物不会发生较大的沉降和偏斜。
2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要点
2.1预制桩的施工技术
预制桩通常是说经过振动、打击、水冲以及静力压桩等手段把桩体打进正确位置中,几种预制桩的成桩手段的优点与缺点如表1。在对建筑进行桩基础施工期间,根据预制桩来讲,在实行静压入桩时,第一要正确的核实入桩的关键路线,从而确保入桩可以顺利完工,预防桩基础施工期间出现地基上溢或是桩基上溢等问题。在进行压桩的同时,也需要充分的保护桩基,预防压桩期间出现的偏移直接影响桩基下压流程,且需要注意要将、把下压的速度掌控在1m/min,从而确保桩基在往下压的期间可以接触到每一个土层,并在此期间释放出其自身形成的抗剪预应力。除此之外,在压桩的期间,的桩基下段钢筋要与预留孔完全对准,且确保上下节的桩基间的连接面为5~10mm。察看没有毛病以后,继续开展压桩施工,直到预制桩的压桩施工符合施工策划中的设计标准才算结束。
2.2灌注桩的施工技术
灌注桩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通常采用挖孔灌桩与沉管灌桩等技术。钻孔灌桩技术,通常是通过机械设备进行钻孔,来浇筑、保养桩基,在具体施工中,保护套必须要保持在与桩位中心50cm的偏差范围内,同时其回填密实度必须得到保证,以确保桩基施工质量。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其注浆方式多为分层进行,且必须保持各层厚度均为50-60cm的范围之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沉管灌注桩技术,则大多通过反插法、复打法或者单打法来完成,如果采用了反插法,则必须在每拔管0.5m时,就要下插管0.3m,并在拔出管道的过程中,重复的进行以上操作;若是采用复打法,则必须对同一位置进行连续击打;而通过单打法来操作拔管,则需要每拔0.5-1.0m,就进行5-10秒钟的振动,接着再拔出0.5m,并在拔出管道过程中,重复以上操作。
应用灌桩技术的施工流程为:清理场地——放线——确定桩位——放置桩机——钻孔——清孔——检查桩孔的质量——放置钢筋笼——浇筑混凝土。
确定桩基位置时,应该依据桩位的平面设计图,通过埋设护套,对桩孔的所在位置予以固定,避免出现塌孔。护筒多由4-8mm的钢板制成,其顶面往往比地面还要高出0.4-0.6m,埋设护筒时,应比黏土层的多出1m,比砂土层多出1.5m,其泥浆面要比地下水位高出至少1m。泥浆的制备,应依据具体的土质情况来予以确定。成孔时,往往采用回转方式进行钻孔,如果经检查成孔合格,则可进行下一步的清孔,保证在孔底附近500mm范围内,泥浆密度不大于1.25克/立方厘米;完成清孔工作后可吊放钢筋笼对混凝土进行浇筑,同时,确保混凝土具有超过35毫米的保护厚度。
2.3静压力桩的施工技术
该技术运用的设施是静力压桩设施,它是经过桩架配重与设施自重给预制桩造成一个反作用力将它压进土层中。静力压桩的技术有许多长处,比如不像其他的技术,它没有冲击力、噪音和震动,它的操作简捷且压桩的质量良好。该技术还有一个长处就是能节省混凝土与钢筋的运用量,如此就能减少部分施工成本。但静力压桩的技术应用也有一定的短处,像其在挤土桩压期间是十分容易破坏到土层,形成一个超空隙水压力。因此在施工期间,务必要持续作业,期间不能出现中途放弃。
2.4人工挖桩施工技术
人工挖桩施工技术在土建施工中的应用,大大降低了施工过程中的难度,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等建设成本,大大提高建筑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了房地产业的发展。目前,人工挖孔桩的施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旋挖钻机更容易渗入地下。同时,其施工速度远远高于传统钻机,且不需要反复使用泥浆,确保施工过程整洁,节约建材,有利于环境保护。②压力分层锚的应用,传统的螺栓承载力较小,大部分螺栓长度不符合施工要求,而压层式锚栓增加了锚固节点并使其均匀分布在螺栓上,分层设计功能分散施工压力,增加了整个螺栓的受力,使成孔工作更加容易,大大减少施工过程中的障碍,提高施工效率,节省建材用量,有效节约施工成本。这一技术是新建筑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
2.5振动沉桩施工技术。
该技术利用电动机对周围的土质进行振动,减少泥土颗粒间缝隙,让泥土粘结提高地基抗压力。通过电动机所产生的垂直力施加在地基上,大大提高地基土层的密实度和地基承受能力。使用振动沉桩施工技术先进行小距离轻度锤击,然后连续锤击将桩缓慢打入要求深度。该技术设备简单、施工效率和效果高,适用于粘土、松散砂土、黄土和软土沉桩的施工中。
结束语
建筑桩基是低承台桩的基础,其具备良好的稳定性与高承载力,并且在具体运用期间沉降量比较小,抗震效果与沉降的稳定性均较好,这也是桩基础在现阶段建筑项目中被广泛运用。尤其是在现在建筑的施工期间,因为深基坑的深度持续加深,把桩基础施工技术的优势凸显出来。所以在现场施工期间,需要准确把控桩基础的施工技术关键点,并严格把控施工中的各个环节,提高施工的质量,让建筑有一个稳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文奇.桩基础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居舍,2017,(23):42+72.
[2]余尔显.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桩基础技术的实际应用[J].江西建材,2017,(12):97+102.
[3]胡耀广,彭帅.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的桩基础技术浅谈[J].建筑知识,2016,(04):74.
[4]金丽佳.浅谈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J].居业,2016,(01):113+116.
论文作者:范东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0
标签:桩基论文; 技术论文; 桩基础论文; 土层论文; 建筑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地基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