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增长和技术进步的贡献_投资论文

FDI对中国工业增长和技术进步的贡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技术进步论文,贡献论文,工业论文,FDI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80X(2002)07-0005-12

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以来,截至2001年底,已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90484户,合同外资金额达7459.09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3954.69亿美元。到21世纪初期,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经济中已经占据重要地位,在中国工业中的地位尤其重要。

一、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工业投资中的地位

截至2000年底,外商在工业领域的投资,占全部合同外资金额的60.87%。外商集中投资于工业领域,使外商直接投资占工业投资总额的比重明显高于其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2000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32917.73亿元,其中投向工业的比重为29.1%,金额为9579.06亿元;同年工业实际利用外资额为277.6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304,5亿元,由此计算,外商直接投资占工业投资总额的比重为24.06%。(注:全国固定资产总额引自《中国统计年览2001》,工业所占比重由国家统计局提供,工业实际利用外资额由外经贸部外资司提供。)

外商集中投资于工业领域,使得外商投资企业的资产已经在全部工业资产中占有一定的份额。2000年,外商投资企业的资产合计占全部工业资产的10.18%,而在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和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中,外商投资企业资产合计占全行业资产合计的比重已经超过1/3。表1是外商投资企业资产在全行业资产总额中所占比重最高的10个行业。

表1 2000年外商投资企业资产占全行业资产比重最高的10个工业行业

全行业资产 外商投资企业资产

外商投

资企业资产占 行业

合计(亿元) 合计(亿元)全行业资

产的份额(%)

全部工业

126211.24 12849.54 10.18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7518.79

2814.99 37.44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516.01178.98 34.69

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 939.10319.43 34.01

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1758.77

493.78 28.08

家具制造业 363.4897.25

26.76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984.52237.10 24.08

塑料制品业 2052.16

453.64 22.11

金属制品业 2545.63

547.88 21.52

食品制造业 1684.43

296.54 17.60

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 694.94121.17 17.44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1)》,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版。

二、外商投资企业对中国工业产出的贡献

外商持续较大规模对工业领域的投资,使外商投资企业的产出已经在全国工业产出中占有重要地位。2000年,外商投资企业的产出占全部工业产出的份额是:总产值占27.39%,工业增加值占23.98%、工业销售收入占26.79%,均已占到1/4甚至更高的比重。在一些外商投资比重较高的行业中,外商投资企业在产出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以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为例,外商投资企业在总产值、增加值和销售收入中所占份额已高达71.57%、65.39%和72.21%。在上述三项指标中所占份额均超过40%的行业还有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塑料制品业和家具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外商投资企业占全行业增加值的比重也超过了30%。下面表2、表3和表4,是分别以工业总产值计、以工业增加值计和以产品销售收入计,外商投资企业所占比重超过30%的工业行业。

表2 2000年外商投资企业工业总产值所占份额较高的工业行业

┌────────────────┬────────┬────────┬─────────────┐

││全行业 │ 外商投资企业 │ 外商投资企业工业总产值 │

│行业│││ │

││工业总产值(亿元)│工业总产值(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份额(%)│

├────────────────┼────────┼────────┼─────────────┤

│全部工业│85673.66│23464.55│27.39 │

├────────────────┼────────┼────────┼─────────────┤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7549.58 │5403.41 │71.57 │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617.94 │368.73 │59.67 │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867.91 │492.51 │56.75 │

│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 │1345.17 │759.40 │56.45 │

│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2291.16 │1112.06 │48.54 │

│家具制造业 │370.18 │166.17 │44.89 │

│塑料制品业 │1899.70 │828.86 │43.63 │

│食品制造业 │1442.52 │564.06 │39.10 │

│金属制品业 │2539.76 │964.98 │37.99 │

│橡胶制品业 │812.70 │286.75 │35.28 │

│化学纤维制造业 │1243.07 │436.46 │35.11 │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4834.68 │1603.06 │33.16 │

│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 │616.71 │198.21 │32.14 │

└────────────────┴────────┴────────┴─────────────┘

续表2

┌───────────────┬────────┬────────┬──────────────┐

│ │全行业 │ 外商投资企业 │ 外商投资企业工业总产值│

│行业 ││││

│ │工业总产值(亿元)│工业总产值(亿元)│占全行业工业总产值的份额(%)│

├───────────────┼────────┼────────┼──────────────┤

│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656.77 │207.76 │31.63

│造纸及纸制品业│1590.36 │502.23 │31.58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5364.83 │1624.85 │30.29

└───────────────┴────────┴────────┴──────────────┘

资料来源:同表1。

表3 2000年外商投资企业工业增加值所占份额较高的工业行为

┌────────────────┬────────┬────────┬──────────────┐

││全行业 │ 外商投资企业 │ 外商投资企业工业增加值│

│行业││││

││工业增加值(亿元)│工业增加值(亿元)│占全行业工业增加值的份额(%)│

├────────────────┼────────┼────────┼──────────────┤

│全部工业│25394.80│6090.35 │23.98

├────────────────┼────────┼────────┼──────────────┤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1824.31 │1192.97 │65.39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155.30 │92.34

│59.46

│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 │323.62 │176.77 │54.62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214.26 │105.88 │49.39

│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592.02 │289.07 │48.83

│塑料制品业 │464.43 │205.84 │44.32

│家具制造业 │94.86

│41.62

│43.88

│化学纤维制造业 │295.78 │116.17 │39.28

│橡胶制品业 │218.98 │77.92

│35.58

│金属制品业 │609.46 │212.24 │34.82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231.50 │421.69 │34.24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1323.61 │408.25 │30.84

└────────────────┴────────┴────────┴──────────────┘

资料来源:同表1。

表4 2000年外商投资企业销售收入所占份额较高的工业行业

┌────────────────┬────────┬────────┬─────────────┐

││全行业 │ 外商投资企业 │ 外商投资企业销售收入占 │

│行业│││ │

││ 销售收人(亿元)│ 销售收入(亿元)│ 全行业销售收入的淤额(%)│

├────────────────┼────────┼────────┼─────────────┤

│ 全部工业 │84151.75│22545.74│26.79 │

├────────────────┼────────┼────────┼─────────────┤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7363.27 │5317.06 │72.21 │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588.09 │355.58 │60.46 │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849.59 │488.35 │57.48 │

│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 │1238.19 │708.98 │57.26 │

│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2133.01 │1046.25 │49.05 │

│家具制造业 │3d4.59 │158.38 │45.96 │

│塑料制品业 │1799.73 │791.66 │43.99 │

│食品制造业 │1353.07 │552.17 │40.81 │

│金属制品业 │2369.79 │930.72 │39.27 │

│橡胶制品业 │731.78 │261.77 │35.77 │

│化学纤维制造业 │1192.80│423.39 │35.50 │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4527.29│1532.97 │33.86 │

│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 │621.00 │203.47 │32.76 │

│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 │588.00 │191.21 │32.52 │

│造纸及纸制品业 │1503.09│473.74 │31.52 │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5229.58│1613.32 │30.85 │

└────────────────┴────────┴────────┴─────────────┘

资料来源:同表1。

三、外商投资企业对工业利税的贡献

外商投资企业对利润的贡献份额,高于对工业产出的贡献份额,表明外商投资企业的总体效益好于全国工业的总体水平。表5是2000年外商投资企业利润占全行业利润总额比重超过30%的工业行业。以全部工业计,外商投资企业利润所占比重为29.19%,高于其占销售收入26.79%的比重;外商投资企业利润比重超过30%的行业有19个,销售收入比重超过30%行业为16个。

表5 2000年外商投资企业利润总额占全行业利润总额比重较高的行业

┌────────────────┬────────┬────────┬─────────────┐

││全行业 │ 外商投资企业 │ 外商投资企业利润总额占 │

│行业│││ │

││ 利润总额(亿元)│ 利润总额(亿元)│ 全行业利润总额的份额(%)│

├────────────────┼────────┼────────┼─────────────┤

│ 全部工业 │4393.48 │1282.48 │29.19 │

├────────────────┼────────┼────────┼─────────────┤

│石油加工及炼焦业│2.38│7.22│303.36│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497.13 │350.23 │70.45 │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38.21

│25.67

│67.18 │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194.76 │127.85 │65.64 │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22.79

│12.85

│56.38 │

│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86.44

│43.54

│50.37 │

│塑料制品业 │70.82

│34.32

│48.46 │

│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 │34.86

│16.17

│46.39 │

│化学纤维制造业 │63.53

│29.15

│45.88 │

│食品制造业 │54.79

│24.04

│43.88 │

│普通机械制造业 │96.76

│42.05

│43.46 │

│家具制造业 │15.96

│6.86│42.98 │

│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 │47.31

│20.33

│42.97 │

│煤炭采选业 │0.50│0.21│42.00 │

│金属制品业 │71.65

│29.63

│41.35 │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95.40 │80.74

│41.32 │

│造纸及纸制品业 │59.52

│22.96

│38.58 │

│专用设备制造业 │60.89

│22.18

│36.43 │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70.95 │56.62

│33.12 │

└────────────────┴────────┴────────┴─────────────┘

资料来源:同表1。

截至2000年,外商投资企业应交增值税占全行业应交增值税的比重低于其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2000年,以全部工业计,外商投资企业工业增加值所占的比重为23.98%,增值税所占的比重为20.05%,表明外商投资企业享受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不过,外商投资企业在全行业增值税中所占的份额,仅略低于其在工业增加值中所占的份额,表明优惠的幅度并不大。表6是外商投资企业应交增值税占全行业应交增值税的比重超过30%的工业行业。

表6 2000年外商投资企业应交增值税占全行业应交增值税比重较高的行业

┌─────────────┬───────┬────────┬───────────────┐

│ │全行业本年应交│外商投资企业本年│外商投资企业本年应交增值税占全│

│行业 │ ││ │

│ │增值税(亿元) │应交增值税(亿元)│ 行业本年应交增值税的份额(%)│

├─────────────┼───────┼────────┼───────────────┤

│全部工业 │3685.20

│738.88 │20.05 │

├─────────────┼───────┼────────┼───────────────┤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179.69│103.30 │57.49 │

│食品制造业│64.34 │32.24

│50.11 │

│家具制造业│9.89 │4.55│46.00 │

│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26.40 │11.98

│45.38 │

│化学纤维制造业│42.16 │17.67

│41.91 │

└─────────────┴───────┴────────┴───────────────┘

续表 6

┌────────────────┬───────┬────────┬───────────────┐

││全行业本年应交│外商投资企业本年│外商投资企业本年应交增值税占全│

│行业│ ││ │

││ 增值税(亿元)│应交增值税(亿元)│ 行业本年应交增值税的份额(%)│

├────────────────┼───────┼────────┼───────────────┤

│ 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 │55.11 │22.53

│40.88 │

│ 塑料制品业│50.46 │20.15

│39.93 │

│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02.50│78.45

│38.74 │

│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23.89 │9.02│37.76 │

│ 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20.83 │7.41│35.57 │

│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13.05 │4.60│35.25 │

│ 橡胶制品业│26.97 │9.08│33.67 │

│ 饮料制造业│108.06│33.93

│31.40 │

│ 金属制品业│68.50 │21.48

│31.36 │

└────────────────┴───────┴────────┴───────────────┘

资料来源:同表1。

四、外商投资企业与国内产业的关联度

在我国利用外资的较早时期,外商主要将中国作为一个低成本的加工组装基地,零部件主要靠进口,在中国制造和增殖的比重较低,表明外商投资企业与国内产业的关联度较低。这种状况并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在与跨国投资相关的研究中,东道国的产业与外商投资企业融合度较低的问题,是一个长期被关注的问题。我国以往存在这个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跨国公司在战略定位上,将中国定位为加工组装基地;二是国内产业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合格配套产品的能力较低;三是外商投资企业在海外的配套企业进入我国的较少,即跟随性配套投资较少。然而,上述问题在近几年有明显改善。近几年,国内产业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配套产品的能力不断提高,外商投资企业与我国国内产业的关联度明显提高。据笔者对127户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的调研,在华配套率超过50%的企业已占4%。(注:2000年到2001年,笔者主持了一个系列的调研项目,对北京、上海、深圳、苏州127家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研,其中当面访谈的企业有67户,占全部调研企业的一半以上。)例如,1992年,日资企业在我国国内的配套率仅为20%左右,到2000年,日资企业在我国的配套率已上升为57.3%。过去几年外商投资企业增加国内配套率,加强与我国产业的关联程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国内产业的配套能力增强

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国内有相当一批企业在市场激烈竞争的推动下,通过技术创新和引进技术,产品的技术档次和质量水平迅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提升很快,形成了一大批能够为国内外知名品牌产品配套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寻求国内配套企业的努力,也促进了国内企业为外商投资企业产品配套能力的提高。例如,摩托罗拉在中国已有700多家供应商,其中400多家是国内企业。2000年,摩托罗拉国内配套产业的产值已达75亿元人民币以上。

2.配套型外商投资增加

外商进入中国,往往从某个产品、单个工序开始,在运营良好一段时间、对中国的发展前景继续看好后,就会进行新的配套投资。例如日本东芝公司,最初在华投资电子零部件项目,如东芝大连有限公司,生产电视机的零部件,运营一段时间后,又建立上海新芝电子有限公司、无锡华芝半导体有限公司、上海金芝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完整的彩色电视机零部件供应系统,之后,东芝在大连建立了东芝大连电视有限公司,生产彩色电视机,至此东芝在华形成了完整的配套生产体系。

上述情形是同一跨国公司不断扩大在华投资范围、形成自身配套生产能力的方式,另一种提高国内配套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其他外商投资企业的跟随性配套投资。跟随性配套投资,是指一家来华投资的跨国公司,以往在国外有大量的配套企业为其提供中间产品和相关服务,这些配套企业为了保证继续为客户企业提供最有竞争力的配套产品,会进行跟随性投资,即跟随这些企业来我国投资。这种跟随性投资在各个国家都大量存在,但在发展中东道国表现得尤为明显。由于发展中东道国缺乏高水平中间产品和相关服务的提供者,那些已经前来投资的跨国公司会引导、鼓励、支持其原先在海外的配套企业前来投资。我国的情况很典型。例如,为了给上海大众汽车公司配套,德国大众在全球的配套企业中已有100多家前来我国投资。再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上海投资伊始,就吸引了44个相关的汽车零部件配套项目前来投资,投资总额高达22.3亿美元。再如重庆与五十铃公司合资建立了庆铃汽车公司后,吸引了其原有的国外配套企业来重庆投资,配套投资的数量和比例都很可观。目前,全球最大的50家汽车零部件厂商超过一半在华建立了合资企业,给在华生产整车的合资企业配套。

五、外商投资企业对工业技术进步的贡献

根据一项大样本调研,外商投资企业对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的贡献突出。(注:由日本朋友今井键一先生和大谷次郎先生提供数据,一并致谢。)

1.绝大多数跨国公司提供了母公司的先进和比较先进的技术

以外方母公司为参照系,我们将外商投资企业使用的技术划分为母公司先进技术、母公司比较先进技术和母公司一般技术。为了避免在判断技术先进性时产生歧义,我们以技术和产品投入使用的时间作为判断标准。母公司的先进技术,指在母国企业使用不足三年的技术或投放市场不足三年的产品;母公司比较先进的技术,指虽然在母国使用时间已达三年以上,但至今仍然在使用的技术或生产的产品;母公司的一般技术,指在母国已经不使用的技术或不生产的产品。如果企业同时使用两种或三种技术,以其主要产品为主;如果几种技术水平的产品销售额大致相等,就以其水平最高的技术为准。调研发现,外商投资企业中,使用母公司比较先进技术的企业最多,57户;使用母公司先进技术的企业次之,53户;使用一般技术的最少,仅有17户。

2.相当一部分跨国公司提供了填补国内空白的技术

当以国内企业作参照时,外商投资企业的技术被划分为填补国内空白技术(指国内没有使用过此类技术或生产过此类产品)、国内先进技术(指居国内先进水平、但已有国内企业使用同类技术和生产同类产品)和国内一般技术(指在国内已经不属于先进水平的技术)。与前面类似,如果企业同时使用两种或三种技术,以其主要产品为主;如果几种技术水平的产品销售额大致相等,就以其水平最高的技术为准。被调研企业中,使用国内空白技术的企业共83家,占样本企业的65%;其余为使用先进技术的企业44家,占总样本的35%;没有企业使用国内一般技术。由此可见,多数外资企业的技术填补了国内的技术空白。其他一些调研也得出类似结论。一项对33家著名跨国公司在华投资项目的研究表明,有17家企业提供了填补空白的技术,占被调研企业的52%。另有一项对日本在华40家企业的调研表明,这40家企业绝大多数技术先进,产品有竞争力,如果将新技术、填补空白技术和先进技术三种类型的企业加在一起,共有39家,占全部调查企业的95%以上。(注:两项调研均由王志乐先生组织,第一项调研见王志乐主编《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版;第二项调研见王志乐主编《日本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上述结果表明,跨国公司在华企业使用的技术不仅普遍高于我国同类企业的水平,而且有相当比例的跨国公司使用母公司的先进技术,并填补了我国的技术空白。

六、外商投资企业对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的贡献

跨国公司所具有的竞争优势无法脱离其人力资源而完全物化在设备和技术上,因此跨国公司在我国的投资项目要有效地运转,必定要和我国人力资源的开发结合在一起。我们的研究表明:一是几乎所有在华有较大型投资项目的跨国公司,都在我国设立了培训基地。许多企业为其在华雇员提供的培训机会和培训设施,与母国公司的雇员相差无几。二是跨国公司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支出要远远超出我国国内同类企业,在我国投资项目的技术水平愈高,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投入就愈大。三是跨国公司遍布全球的生产与经营网络以及庞大的全球信息系统,使其人力资源的开发能力和效率很高,其在华投资企业的雇员,有些到公司总部受训,有些到其他海外子公司受训,还可以利用公司内部的教育、培训中心进行系统学习。四是对许多跨国公司投资企业来说,选拔在华雇员到总部或其他子公司接受培训,既是公司人力资源开发计划的内容,也是激励我国雇员努力工作的有效措施。更为重要的是,跨国公司对我国人力资源的开发,在帮助当地管理与技术人员提高对商业机会的把握能力以及判断知识、技能优先性的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今世界,知识与信息呈现爆炸性增长,国内外正规教育提供的知识,往往远离开发商业机会和适应市场需求等实用性目标,国内企业提供的培训,又缺乏对全球趋势的理解和把握。对学习者来说,通过上述两种类型的学习和培训,难以判断各种可供选择的知识在增强其商业能力方面的重要性。跨国公司由于其产品、技术和管理体现着本行业的发展趋势,能够保证其培训计划与员工自身发展需求的高度一致性。跨国公司对其雇员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也可以为我国企业培训员工提供示范作用。具体分析,跨国公司投资对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积极影响,主要通过以下形式来实现。

1.与中国科技人员进行合作研究和技术开发

一些视中国为重要战略性市场、在中国进行多个技术密集型项目投资的跨国公司,出于利用中国丰富的科技人才资源、树立公司在华多方面的良好形象、培养中国高级科技人才对其技术与产品的认可态度等多方面的战略目的,采取与我国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建立研究中心、实验室和管理学院的方法,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或者在企业内部设立技术开发部门。跨国公司的这种行为在为其战略目标服务的同时,也为我国培养了许多专门人才。通过合作研究,我国一些有较强研究能力、但将成果产业化、市场化能力较弱的科技人员的潜能得到极大发挥,培养出一批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高水平科技人才。

2.为在华企业培养本土化的高级管理人才

几乎所有较大规模的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对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都普遍采取送往公司总部或全球性培训中心进行培训的方法。一些在华运营时间较长的企业,已经对中层以上的技术和管理人员普遍进行过海外培训。通过这种培训,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经营理念、技术要求、管理特点、营销方式等被这些高级技术及管理人才所了解和掌握,使他们开阔了眼界,掌握了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管理和技术知识。以摩托罗拉公司为例,2000年底摩托罗拉在华企业的中高级管理人员中,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已经占到72%,而在1994年企业刚刚开始运转时,这个比例仅为12%。

3.在企业内部对员工进行多层次的培训

跨国公司在华企业普遍对其内部员工进行多层次有针对性的培训。这种培训可以分为对各级管理人员的培训,对各类专业人员如财务、营销、生产、质管、人事等人员的专业培训,对普通员工的培训等多个层面,针对性很强。尤其在财务、管理、营销、质量控制等方面,由于这些专门领域的业务不能分解,不可能将“高水平”的业务留在母公司而只将“中低水平”的业务转移给在华企业,因此在上述方面,所有的管理理念、专有知识和诀窍都要向子公司传递。

4.为本土企业培训人才提供支持

有些跨国公司还为中国本土企业提供培训服务。摩托罗拉公司与国家计委合作成立了企业优化中心,向国有企业提供各种培训手段、方法和适用的规章制度。到2001年末,摩托罗拉已经为400多家企业培训了1400多名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七、计量分析:FDI与分行业增长速度

1.高速增长行业的相关性

如果仅看几个增长较快的行业,增长速度与外商投资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表7和图1是20

世纪90年代增长最快的几个工业行业及这些行业中外商投资企业在工业增加值中所占的比重。

可以看出,除个别行业如普通机械行业外,外商投资企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较高的行业,增长速度也相对较快。

表7 1991—2000年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及外商投资企业的增加值份额单位:%

┌────────────────┬────────┬───────────────────┐

│行业│年均增长速度│ 外企工业增加值占全行业工业增加值比重│

├────────────────┼────────┼───────────────────┤

│普通机械制造业 │25.18

│22.18 │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22.37

│65.39 │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18.61

│30.84 │

│石油加工及炼焦业│14.77

│5.70 │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13.59

│49.39 │

│专用设备制造业 │13.40

│14.92 │

│化学纤维制造业 │13.17

│39.28 │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2.29

│34.24 │

│饮料制造业 │12.21

│27.86 │

│医药制造业 │11.91

│24.56 │

└────────────────┴────────┴───────────────────┘

注:标*号的表示由于自1993年起行业划分方法改变而采用近7年的数据计算而得的行业平均增长速度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2、1994和2001年版提供的数据计算。

注:石油加工行业增长速度排名第4,但由于这个行业对外资开放有限,不具备比较的意义,因而剔除。

图1 增长速度与外商投资的相关性

2.全部行业的弱相关性

但是,如果不仅仅以几个增长最快的行业为对象,而是以全部工业行业为对象,则各个行业增长速度与这个行业中外商投资企业增加值所占比重的相关性并不显著。表8和表9是各个工业行

业增长速度以及相应行业中外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占全行业的比重,表8按行业增长速度排序,表9

按外商投资企业增加值比重排序。

表8 1991—2000年各个行业增长速度以及外商投资企业增加值的比重单位:%

┌────────────────┬────────┬───────────────────┐

│行业│年均增长速度│ 外企工业增加值占全行业工业增加值比重│

├────────────────┼────────┼───────────────────┤

│普通机械制造业 │25.18

│22.18 │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22.37

│65.39 │

│交通运辅设备制造业 │18.61

│30.84 │

│石油加工及炼焦业│14.77

│5.70 │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13.59

│49.39 │

│专用设备制造业 │13.40

│14.92 │

│化学纤维制造业 │13.17

│39.28 │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2.29

│34.24 │

│饮料制造业 │12.21

│27.86 │

│医药制造业 │11.91

│24.56 │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1.01

│4.71 │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0.18

│11.15 │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8.68│21.54 │

│煤炭采选业 │7.61│0.15 │

│造纸及纸制品业 │5.45│28.77 │

│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 │5.42│27.99 │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4.82│0.55 │

│塑料制品业 │4.55│44.32 │

│皮革、毛皮及其制品业│4.52│54.62 │

│橡胶制品业 │4.46│35.58 │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4.15│59.46 │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4.08│0.88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4.07│17.30 │

│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 │2.85│29.36 │

│金属制品业 │2.16│34.82 │

│非金属矿采选业 │1.94│4.13 │

│纺织业 │0.62│20.73 │

│食品制造业 │0.39│4.19 │

│食品加工业 │-2.96

│20.68 │

│家具制造业 │-3.80

│43.88 │

│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9.15

│48.83 │

└────────────────┴────────┴───────────────────┘

资料来源及注同表7。

表9 1991—2000年各个行业外商投资企业增加值的比重及增长速度单位:%

┌────────────────┬────────────────────┬────────┐

│行业│外企工业增加值占全行业工业增加值比重│年均增长速度│

├────────────────┼────────────────────┼────────┤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65.39

│22.37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59.46

│4.15│

│皮革、毛皮及其制品业│54.62

│4.52│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49.39

│13.59

│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48.83

│-9.15

│塑料制品业 │44.32

│4.55│

│家具制造业 │43.88

│-3.80

│化学纤维制造业 │39.28

│13.17

│橡胶制品业 │35.58

│4.46│

│金属制品业 │34.82

│2.16│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34.24

│12.29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30.84

│18.61

│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 │29.36

│2.85│

│造纸及纸制品业 │28.77

│5.45│

│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 │27.99

│5.42│

│饮料制造业 │27.86

│12.21

│医药制造业 │24.56

│11.91

│普通机械制造业 │22.18

│25.18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1.54

│8.68│

│纺织业 │20.73

│0.62│

│食品加工业 │20.68

│-2.96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7.30

│4.07│

│专用设备制造业 │14.92

│13.40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1.15

│10.18

│石油加工及炼焦业│5.70│14.77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4.71│11.01

│食品制造业 │4.19│0.39│

│非金属矿采选业 │4.13│1.94│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0.88│4.08│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0.55│4.82│

│煤炭采选业 │0.15│7.61│

└────────────────┴────────────────────┴────────┘

资料来源及注同表7。

表8和表9表明,各个行业的增长速度与行业中外商投资企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并没有显著的

相关性。表8按照工业各行业平均增长速度排序,除排名较前的几个行业外,其余行业的增长速度与外资增加值比重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如普通机械制造、专用设备制造等行业,增长速度较快而外商投资企业的比重并不高。表9按照外资企业在工业各行业增加值中所占的比重排序,同样可以看出,除电子、仪器行业等排名靠前的行业外,外资比重较高的行业增长速度未必快,如文教、服装、家具等行业,而外资比重较低的行业,如煤炭采选业、黑色冶金、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等,却表现出较快的增长速度。

下面部分,我们对工业各行业1990—2000年10年中的平均增长速度与外商投资企业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做横截面的相关性分析。在相关分析时,我们剔除了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木材几竹材采运业、烟草加工业、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煤气生产和供应业、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这6个行业,因为它们不对外资开放或开放很有限,作此相关分析没有意义。剔除上述几个行业后,将工业各行业的增长速度与外商投资企业增加值比重的数据使用最小二乘法直线拟合,进行线形回归分析,计算结果,两者相关系数为0.0285,仅微弱相关(r<0.3为微弱相关,r为相关系数),表明二者相关性较差。

3.弱相关性的原因分析

工业增长与外商投资企业比重的弱相关性,不完全符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的发展实绩。对其进行解释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提出的假设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存在进入壁垒。某些高速增长但外商投资企业产出比重低的行业,有可能存在外资进入壁垒,包括自然壁垒和政策壁垒两种。例如,石油加工行业增长速度较快,但外商投资企业在产出中的比重低,是因为这个行业对外资来说存在政策性进入壁垒:较长时期内,我国自然资源采掘业对外资不开放或实行有限开放,国内资源开采企业以大型国有企业为主,石油进口又基本上控制在政府手中,因此外商投资企业进入石油加工领域很困难,缺乏有竞争力的原油资源。煤炭行业和其他采掘业的情况与石油加工业相似。再如普通设备制造业,增长速度排名首位,但外商投资企业在产出中所占的比重并不高,是因为这个行业国内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在中低档产品层面,国内企业的产品有较强的竞争力。

(2)存在挤出效应。某些低速增长但外资比重高的行业,有可能存在挤出效应,即外资具有某种明显的竞争优势,它们的进入排挤了内资企业或排斥了国内新投资者,产生外资替代内资的结果,导致整个行业的较低增长速度。例如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增长速度并不快,但外商投资企业比重高,其原因有可能是这个行业的产品出口比例高,外商投资企业有品牌优势及国际营销网络,与内资企业相比有明显优势。

(3)某些行业跨国投资不活跃。总量上看,跨国投资在全球制造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各个行业的具体情况很不相同。一般而言,加工组装型制造业是跨国投资最活跃的行业,加工组装的特性,使跨国公司能够形成全球生产体系,一种产品多国制造。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等行业都是典型的加工组装型的制造业。然而在另一些行业中,跨国投资并不活跃,因此跨国投资在这些行业中的重要性,远远低于其在加工组装型制造业中的地位。冶金行业的情形就比较典型,这个行业中的跨国投资不够活跃,各国的冶金行业都以内资企业为主,大国中的冶金行业更是如此。过去10年,我国几个冶金类行业的增长速度不算低,外商投资企业在产出中的比例较低,可能与全球冶金行业跨国投资不够活跃这个大背景有关。

八、简短的概括

本文的分析表明,我国工业中的外商投资企业,资产合计仅占全部工业资产的10.18%,但其提供的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的27.39%、工业增加值占23.98%、工业销售收入占26.79%,工业利润总额占29.19%,应交增值税占20.05%。对比这一组数据可以看出,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产出效率明显高于我国工业部门的整体水平,外商投资企业以1/10的资产,创造出1/5的增值税,1/4的产值和销售收入,1/3的利润(见图2)。结论是,过去20年,外商直接投资作为外部资金来源,对中国工业的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更重要的是,外商直接投资提高了资金的配置效率,改善了资产形成的质量。

图2 外商投资企业对中国工业各项指标的贡献比较

标签:;  ;  ;  ;  ;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增长和技术进步的贡献_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