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究竟要求孩子什么?——关于家庭教育的自我反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家庭教育论文,自我论文,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去年,亲戚家的孩子南南考上了北大,全家人都十分欣喜。从此,考上北大的南南就成了我们兄弟姊妹教育和激励自己孩子的榜样。
寒假期间,上北大的南南回来了。亲戚间互相拜年时,女儿向我提出,不想去南南姐姐家。我问为什么,她说她知道大人们到一起要说些什么。
我们还是去了南南家。19岁的女孩子,正是花儿一般的年龄,可南南清秀的面庞黄黄的,有些轻微的浮肿。眼睛早已近视,背也有一点驼。
大人间的话题不知不觉就扯到了孩子的学习,我不失时机地教育女儿:“看人家南南,多争气!你现在的状态可不行啊,别说考上北大了,就连……”女儿刚满14岁,离考大学还有几年时间。
南南的爸爸妈妈也借题发挥:“南南有这样好的学习环境,更要努力学习,考研究生,考托福出国。”
女儿早已背过身去,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荧屏上,李娜正在引吭高歌《青藏高原》。
南南端过来一盘糖果,幽幽地说了一句:“是不是在你们大人的心里,我们除了学习就再没有别的事儿了?”
我们一时语塞……
南南的话让我心有所动。一向自以为“特别关心女儿成长”的我竟不由自主地对自己惯常的家教方式和家教行为生出一种自省。
是的,我们总以为自己是最爱孩子的。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总是认为自己所说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孩子好,孩子自然应该接受。可是,如果我们站在孩子的立场想想就会发现,家长、学校乃至整个社会所要求孩子的,竟是如此矛盾百出。
在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的当代中国,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成绩优秀。于是,学校和家庭都一齐把目光盯在孩子的考分上。老师和家长为孩子的排名靠前而欣慰,为孩子的成绩不如人意而沮丧。在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下,孩子成了“夹心饼干”,失去了独立的意志,失去了个人的兴趣爱好。在学校,他们面对的是功课、作业;回到家,他们面对的仍是作业、功课。这样的生活对孩子来说,已毫无乐趣可言。可是,又有哪一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又有哪一个学校不是在高呼“向素质教育转轨”,不是在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现代社会是知识爆炸的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令人瞠目结舌。无论每门科目的教学大纲制订得多么完善,无论教师教授的知识体系编织得多么严密,我们的孩子在走出校门后,仍然会遇到他们所不懂和不熟悉的新知识、新情境、新问题。他们在学校里学到的相对稳定、静态的知识,与社会生活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之间,将拉开很大的距离。可是,我们所借以考查孩子的唯一手段——分数,却只能体现他们对现成的知识掌握程度以及通过演算习题而实现的对这些知识的表达。那么,他们怎么会在这样单调而被动的学习过程中生长出智慧、意志和才能?怎么会有独立性、灵活性和生机勃勃的创造力?
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多元化的社会,孩子们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所看到的种种现状,在阅读、看电视、听广播中所获得的种种信息与他们在学校接受的某些训导之间形成了尖锐的冲突。我们有理由怀疑,孩子们所学习和背诵的远离社会真实生活实际的价值观念和信条,能引导他们以开放、稳定的心态走向这个不断变革、发展的新世纪吗?
……
可是,面对这一切,我们又能做些什么?
家长们都知道孩子的课业负担重,都知道不应该再给孩子增加压力。
学校也十分清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素质教育所倡导的,绝不仅仅是教会孩子一些现成的知识和技能。
可只要现行的升学考试制度不从根本上改革,这一切就不可能有根本的改变。
于是,努力学习考上大学,这一目标既成了问题的起点也成了问题的终点,一切讨论又回到了开始的地方。无论是孩子,还是学校和家长,好像怎样都走不出这个怪圈。
我知道,我还会一如既往地督促孩子学习,陪她一起起早,与她一起熬夜,和她一样在考试之后提心吊胆等待老师公布成绩排名次。但我将更加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更加关注如何使孩子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获得主动的、多方面的发展。
我会记住南南的话:“是不是……我们除了学习就再没别的事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