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学生就业是就业问题的核心,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解决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利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意识能动等多个方面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进行分析,从而能够更好的针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本文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如何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等方面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大学生;就业问题
引言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党的十七大将就业提到民生之本的高度,强调加强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但是,部分大学生在就业观方面存在一定的错误认识,比如,择业不切实际、个人主义等,这些认识直接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所以,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正确引导大学生对就业观的认识,树立科学、合理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更好的实现就业,在岗位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
1.1学生择业观念不切实际
整个世界都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一切都在运动、变化、生成和消逝,这就启示我们要用发展及联系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情,不要将事物看作是静止的,应该明确它们是处于变化发展的状态。在实际生活中,部分大学生对待就业问题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不能够真正的运用发展与联系的思维思考择业问题。比如,有些大学生毕业后想从事餐饮行业,只一心想进入餐饮行业高层进行工作,却忽视了从基层干起,并对洗盘子等基础工作嗤之以鼻。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也应该随着发展,而不是止步不前。
1.2学生个人主义倾向严重
现阶段,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所以,市场经济鼓励竞争、张扬个性,在这种背景下,目前的大学生都比较以自我为中心,在择业方面的表现主要是严重的个人主义倾向。就业本身就是大学生与用人企业之间双向选择的过程,部分大学生只是单纯的考虑自身的需求,过多的考虑了自己能从单位得到什么,单位能为自己提供什么条件和待遇,而很少去考虑自己能为单位创造什么价值,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表现到底应该得到怎样的报酬适应怎样的岗位,又该如何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这种个人主义的就业观,一方面限制了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大学生长远的职业发展。
1.3学生功利主义倾向严重
在市场经济趋利性特征的冲击下,大学生的就业观存在严重的功利主义倾向。很多大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过多的考虑经济收入方面的因素,将薪酬待遇、社会地位等作为自己择业的衡量标准。这种功利主义直接误导了学生的择业观,大学生很少根据自身的能力、兴趣、职业发展前景及社会发展需求等进行职业的选择。如果用人企业不能够提供满意的薪酬,部分大学生甚至选择不就业,从而造成有业不就的状况,这极不利于实现人职匹配以及个人和职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大学生就业观的功利主义倾向具体表现为:在就业期望值上,对薪资期望过高;在岗位选择上,不愿从事收入较低的基层工作;在就业地区选择上,普遍希望在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就业,不愿意到中西部等欠发达地区;在对行业进行选择时,大学生们更倾向于稳定的事业单位、政府机构、大型国有企业等,而不太愿意进入私营企业工作。功利主义思想直接误导大学生的择业观念,部分大学生不顾职业的长久发展及用人单位的利益,进行频繁的违约及跳槽,这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如何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
2.1正确认识实践的作用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强调哲学的重要使命在于指导实践改造世界。有了正确的认识还不够,还应该将认识运用于实践中,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在进行择业过程中,相同学历与专业的两个人,有实践经验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就业优势,所以,可以看出用人企业对实践能力的重视程度。为了提高大学生自身的择业优势,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多种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同时,高校应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坚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培养将知识转化为动手实践的能力。
2.2注重意识的能动作用
物质决定人们的意识,因此,大学生有必要对自己进行全方面、多层次的了解,大学生在对职业选择时,应该掌握扬长避短的道理,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够更好的在职业生涯中发挥自我价值。为了更好的实现就业,大学生应该对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进行充分了解,同时,这也是进行职业选择的重要前提。
物质决定意识,但是意识对物质也有能动的反作用。首先,在对自己和自己所学专业有了客观的认识后,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做一个合理的职业规划,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自我期望值高与现实实现率低、对环境高要求与自身低奉献等不一致的现象,所以合理的职业规划对于大学生就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根据对马克思主义观点的分析,在现阶段社会中,劳动仍旧是人们谋生的手段,这是没有办法改变的客观现实情况,因此,大学生在进行择业时会以薪酬作为选择标准,但是却不能将其作为选择职业的唯一标准。马克思在《青年在职业选择时的考虑》中指出:“我们的使命不是要求得到一个最足以炫耀的职业,而是一种使我们长期从事而始终不会感到厌倦,始终不会松劲,始终不会情绪低落的职业。因此,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不仅重视自身价值的实现,而且重视社会价值的实现。
2.3结合实践开展职业生涯辅导
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的来源、基础与动机就是实践,同时,实践也是检验认识与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高校应该加强就业观教育中的实践与理论知识的有效结合。现在很多高校都很重视对学生的职前培训和职业生涯规划,但由于这种规划和培训必须结合一定的工作实践和经验才能获得相对理想的效果,学生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职场经历和体验才能够逐渐形成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思路。而高校的职业培训和规划一方面受到师资和相关资源的限制,还处在较初级的阶段;另一方面,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缺乏社会工作实践经验,这直接影响学生的职业规划水平,学生在对职业进行选择时会非常迷茫,大多数时候是凭借自己的主观认识对职业进行盲目选择。
高校应该立足专业建设,以校企合作作为突破口,以实习实践基地建设为生长点,以高技能实践型教师队伍建设为推动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一方面,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辅导,引导大学生探究自我、认识自我,开发自我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利用社会实践的锻炼,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激发自身潜能,培养创新能力,同时,在社会实践中加强对就业观的改进及完善,加强个人能力与职业需求的匹配程度,在职业发展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如何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的研究分析,明确了利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常亚琪.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探析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J].传承,2015,09:88-89.
[2]赵思尧.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看大学生社会适应问题[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2:61-62.
[3]尹慧.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和大学生就业观教育[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18:16-17.
论文作者:邓钧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7
标签:大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大学生就业论文; 就业观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