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各地区之间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各地区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环境保护论文,西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国家高度重视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战略重点向西推进的今天,西部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与此同时,西部地区自身存在的一些矛盾也日渐显露:西部要发展,必须摆脱狭小的局部利己意识,从区域经济的全局出发,实现资源共享与环境协调,以促进西部整体可持续发展。这不仅关系到西部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利益,也与西部的整体利益,乃至整个国家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密切相关。所以说,解决好西部各地区之间的环境利益矛盾,是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环境全局意识与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国家要加大对西部的支持力度”、“中西部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和开发、发挥资源优势、发展优势产业。”
在未来的经济发展战略中,西部是一个整体。西部各地区在经济基础、生产力水平、社会环境甚至人文观念等诸多方面,都有许多相同相近之处。若从全国的经济发展格局来看,我国的西部地区,在向现代化战略目标迈进中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搭着同一班车起步的。这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因此要求西部各地区必须拥有一个共同的发展理念及整体的经济意识与环境意识,以促进西部的全面进步与可持续发展。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历史上的客观原因、地方观念的差异以及行政区划分的割裂,使我国西部各地区在寻求共同发展目标的认识上差别较大,缺乏全局意识,导致利益冲突,特别是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上,以及整体的可持续性方面出现许多矛盾。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西北地区的环境恶化是有目共睹的。1993年5月发生的一起沙尘暴,使甘肃、宁夏和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盟严重受灾,沙尘暴给各地的工农牧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在阿拉善盟1993-1995年的三次沙尘暴危害面积达到24万平方公里,阿拉善仅存的9万平方公里草场全部受损,重灾区被刮走表土达10多厘米厚,使阿拉善草原原本十分瘠薄的土地更加贫瘠。1998年4月,沙尘暴从阿拉善境内刮起,再次席卷宁夏、山西等省区,甚至使首都北京受到“泥雨”的危害。据环境专家分析,近年沙尘暴频发与我国西北地区的环境破坏有直接关系。特别是河西走廊无节制的垦荒,使这一地区土地严重沙漠化,加之阿拉善境内有大面积的戈壁沙漠,为沙尘暴的发生准备了条件。阿拉善盟境内近年人为的环境破坏更为严重,每年春秋两季,宁夏同心、盐池;甘肃金塔、民勤等县有大批农民进入毗邻的阿拉善地区采搂发菜。据阿拉善盟草原监理部门提供的资料报告,每年进入阿拉善草原违法作业的人数均在8-10万人次之间,对当地草场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采搂发菜不仅直接损伤植物根系,将柔弱底草连根拔起,而且作业人员在草原上生活居住、肆意砍割灌草、挖洞炊饮、车辆倾轧,使荒漠草原不堪重负遭受严重损害。据《宁夏日报》报道,在宁夏同心等地有大批农民长期以此为生计,同心县有发菜加工企业百余家,以至形成了发菜生产、加工、销售的产业体系,“成为同心县新的经济增长点”,每年创产值数百万元。一方面是地方经济的繁荣,另一方面却是资源、草场的破坏,由此造成区域之间严重的利益冲突,破坏社会安定并引发多起流血案件。如将一个地区的经济繁荣建立在毗邻地区环境资源损坏的基础上,只从局部利益出发,放弃全面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目标,长此下去,必将影响全局利益乃至自身的长远利益。位居内蒙古最西部的额济纳旗,作为我国西北地区重要天然绿洲,是河西走廊的北部屏障,也是我国西北地区生态平衡的重要筹码。然而,就是这样一块具有重要生态意义的绿洲,近40年来,其面积却在急剧缩减,森林面积减少了85万亩,原有130多种可食性牧草减少到10余种,境内最大的淡水湖居延海已完全干涸,目前,沙漠正在以每年2万亩的速度向这一地区推进。本世纪六七十年代,黑河水每年还有11.2亿立方米注入居延海,进入80年代,黑河下泄量减至5亿立方米,而1992年,再减少到1.83亿立方米,此后黑河下游完全新流,烟波浩淼,宋朝末年尚有300余平方公里的居延海在1992年前后彻底干涸。19
92年,黑河中游曾发生两次大洪水,过闸量达400立方米/秒,但位于下游的额济纳旗滴水未得,其原因是中游地区无节制的农业开发将河水截留。目前,黑河中游已筑起百万立方米水库30多座,仅张掖正义峡以下地区就建起中型水库14座。上游蓄水灌溉,目的是开发农业,加快经济发展速度,但下游的额济纳旗却因为失去水源而引发严重的生态危机,给该地区人民生活和农牧业生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而这块生态绿洲一旦真正失去,不但河西走廊地区要受到殃祸,对整个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都是致命的危害。同时,还要引起社会危机和民族矛盾,后果不可想象。
二、建立资源共享和利益共同体概念
西部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在国家的未来经济发展蓝图上,西部是一个开发整体,要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这就要求西部各地区,在发展中要相互照顾、相互支持,一切从全局利益出发,以求更快、更好地协调发展。
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一部分,西部各地区将有其各自的发展规划和目标。但西部各地之间又有许多相同之处,如地域广大、人口稀少、资源丰富,这是共同的优势;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低、人才、技术、资金缺乏,这是西部共同面对的困难和劣势。因而就使西部各地区具有共同的条件、愿望和目标。从资源来看,西部的九个省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面积达538万平方公里,拥有占全国陆地资源总量43.9%的石油和78.8%的天然气。全国5万亿吨煤炭储量中89%集中在西部,44%的宜农荒地分布在西部,并且还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从人口构成和民族成份来看,截至96年底,我国约有1亿多少数民族人口大部分分布在西部。全国有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分布在西部的就有27个。这表明西部既有整体的资源优势,又是少数民族较集中的不发达地区,这种特点和优势是不能用简单的行政区划加以分割的,这也正是它吸引东部和国外投资的共同财富。所以西部应该走资源共享、共同开发之路。而且从西部的人才、技术力量来看,实行集中连片开发,发挥资本联合的优势,才是明智的选择。利用共同的资源,在毗邻地区建立统一的市场类型也有利于共同发展。比如,宁夏有全国闻名的枸杞,其市场广阔,产业化程度较高。但从资源分布来看,与宁夏毗邻的内蒙古阿拉善地区有大面积适宜枸杞生长的沙土地,其所产枸杞品质甚至优于宁夏品种,这里是种植生产枸杞的良好基地。若在阿拉善盟大量种植枸杞,并将其作为宁夏枸杞的产业基地,产品汇同宁夏枸杞进入市场,双方互惠互利,将为推动双方的经济发展起到较好作用。贺兰山是宁夏与阿拉善盟的分水岭,也是我国西北地区水土保持重点保护区之一。作为银川平原天然的生态屏障,保护好这片森林,对双方均具有重要意义。保护的同时,可走资源共享、共同开发、合理利用之路。如著名的贺兰山太西煤的开采、旅游业的开发,这是双方共同关注也必将相互影响的项目。近年来,宁夏银川与内蒙阿拉善盟两地开展了多项技术合作与开发项目,共同开发资源、共同开拓市场,通过资本联合、技术合作谋求互惠互利,是不同行政区划内毗邻地区友好协作的典范。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因为片面强调本地区利益,各地方之间争夺既得得益,相互争夺资源、市场和人才;因为利益分割、市场竞争而引发对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的掠夺性开发,从而造成资源浪费和破坏的例子并不鲜见。这种将局部利益建立在破坏周边甚至危及全局*
益的基础上,甚至出现少数人“越境”违法偷猎、盗采、盗伐的现象,是不利于西部的共同发展目标的。
在加强经贸合作过程中,利益共同体仅靠友好合作是不够的,双方必须加强监督和自我约束,建立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公约,从转变行为到转变观念,方能实现共同发展。
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思路
西部发展必须树立长远的合作目标,实现整体的可持续发展。而这个目标的实现,我认为必须落实具体的责任目标。
首先,要把握住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重点西移的机遇,加强内外联合,广泛开展同东部地区的技术合作。东西部在经济发展上各有优势,并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东部地区改革开放起步早,经济发展水平高,人才、技术、资金相对雄厚,但其资源不及西部。西部不仅有丰富的资源,且拥有强烈的发展愿望,较大的环境空间和廉价人力资源,因此要充分利用好国家政策,打破区域界线,“借东风”寻求多方面、多层次的合作。
其次,在西部各地区之间,也要开展广泛合作,眼光向内、积极寻求合作伙伴、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缩小东西差距,既要靠国家政策,也要靠东部对西部的帮助和合作,但主要靠西部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加快自身发展。各地有各地的资源优势、各地有各地的优势产业,要充分利用西部各地之间资源品种相同、产业结构接近的特点合作开发产品和产品市场,甘肃金昌市化工总公司对内蒙古雅布赖盐场湖盐资源的利用,酒泉钢铁公司投资阿拉善盟希日哈达铁矿开发,通过合作开发、技术合作,实现互惠互利、资源共享。通过打破区划的界线,积极开展边界经贸合作,建立长期、稳定、全面的合作伙伴关系。
第三,合作发展必须走协调、持续、稳定的发展之路。西部各地区在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过程中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以破坏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代价。不同行政区划内的毗邻地区,在资源的共同开发、环境资源的保护利用上要从大局出发,搞好协调、谋求共同发展。决不能哄抢资源,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的生态建设,由此造成地区之间、民族之间的矛盾,破坏团结稳定的大局。
在西部地区向现代化建设目标推进的过程中,资源与环境问题是一个大问题,也是一个各方面都看重和敏感的问题。在战略开发和产业发展中,必须先解决好这些问题,尤其要处理好不同地区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做到资源合理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并进,这既是一个现实问题,也是一个必须解决好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