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发、输、变、配、用电组成的统一体称为电力系统,倒闸操作的主要对象是指接通和开断电路(一次系统、二次系统)的电气部件,如:断路器、隔离开关、负荷开关、熔断器等。目前延用的倒闸操作模式:操作人员接到任务后,根据模拟系统图,填写操作票,经电气值班长及调度值长审批后,操作人员执行“唱、诵制”,对各设备的开关状态进行一步一步操作、确认,如出现误操作,很可能会造成电气系统故障,给人身安全带来威胁。随着自动化、通讯、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建立智能化的电力系统提供了基础。构建智能操作系统是各项倒闸操作任务按照制定好的控制程序操作,操作人员只需通过现场监控及集控计算机采集到的信号及数据进行观测分析,确认操作无误。
关键词:倒闸操作;智能化;电力系统
随着智能自动化技术在各个领域的逐渐普及,不得不承认给各企业带来了很多的便捷之处。电力系统中,倒闸操作是变配电站运行人员进行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工作,构建智能倒闸操作系统,能自动生成操作票,自动完成倒闸操作各项任务,使各种倒闸操作实现规范化,安全化、程序化,从而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节省时间,减少误操作几率,保障电力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1倒闸操作误操作的原因分析
变电运行倒闸操作错误的出现,与相关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态度有关。在变电运行倒闸作业操作过程中,一些工作人员为了能快速完成工作任务,不按照规定的工作流程进行变电操作,以一种放松懒散的心态进行工作,不仅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还为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带来了安全隐患。变电运行倒闸操作的工作人员技术水平与实际的工作状态不相符,工作人员的操作方式方法也没有进行过规范的指导与培训,从而使变电运行倒闸操作的错误率不断增高。另外,一些操作人员综合素质较差,在需要由团队合作才能完成的工作任务中,表现出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阻碍了整体工作效率的提升,提高了操作错误的概率。同时,相关操作人员的违章违规操作也是导致变电运行倒闸作业错误率高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在变电运行倒闸操作出现事故后,要恢复正常运行,但是工作人员没有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不使用操作票就进行送电操作。二是在进行正式操作过程前,工作人员没有进行相应的模拟操作,从而导致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错误操作问题。三是工作人员在变电运行倒闸操作前,没有对相关工具进行安全检查,或是由于不认真,使用了不符合要求的工具,从而导致了错误操作的出现。四是工作人员在操作时没有按照规定的要求使用操作票,即多带或少带操作票,这种不好的习惯也会提高错误率。五是一些操作人员在进行操作过程中,没有根据相关监管人员的口令进行合适的操作,而是盲目地凭借自己的主观想法,擅自操作或是操作无关设备,影响电力正常输送。六是在操作过程中会出现需要进行逐个放电的设备,比如电容器或是电缆设备等,但是相关管理人员没有对其进行充分放电,导致某些设备中还有存留的电,导致后续操作事故和安全事故的出现,给变电运行造成严重影响。七是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操作时,由于不仔细等原因,出现操作流程的遗漏项或是将操作流程的顺序记串,导致操作错误的出现。
2断路器开关的智能化操作
货物自动分拣系统、配送系统作为物联网时代的产物之一,基本实现了物流业的无人化,时效性等。目前我们的断路器自动化操作:①通过集控计算机的远程遥控“合”、“分”断路器开关,并进行现场断路器的“合位”、“分位”指示;②断路器开关的自动“摇入”、“摇出”,仅仅这些远远不能满足倒闸操作的智能化系统的构建。(1)抛弃现在机械式的手推式断路器转运小车,转变为智能转运车,集控计算机下达操作指令后,智能转运小车接收到指令后,根据指令进行搜索定位,自动找到并锁定目标,进行目标对接,当开关柜和开关小车同时确认位置信号后,智能开关自动进入或退出,转运小车任务完成后,根据操作任务,决策自动返回原地或待命。(2)断路器的开关状态包括运行、热备用、冷备用、检修四种状态,开关位置包括工作位置、试验位置、检修位置,智能化断路器操作需要对断路器的各种状态进行检测和确认后,并实时传送给集控计算机,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操作,而它的实现需要通过各种传感器来完成。(3)断路器开关的“合”、“分”操作,集控计算机通过采集断路器开关的各种数据,满足“合”、“分”条件后,进行自动操作,并将操作后,实时状态信息及数据(时间、电压、电流等)反馈给集控室,供操作人员记录查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隔离开关的智能化操作
目前所用隔离开关操作大部为机械式,费力费时,易故障,如有误操作发生,易对工作人员人身安全带来威胁。目前隔离开关的电动化操作大多用于110kV电压等级以上。隔离开关由电动操作机构驱动本体进行“合”、“分”,分闸后形成明显的电路断开点,便于鉴别电气设备是否与电源完全断开。智能化操作系统通过条件判定,在电动化操作机构的基础上,实现隔离开关的自动电动化合、分操作。
4二次系统的智能化操作
二次设备是指对一次设备进行控制、保护、监察和测量的设备。二次系统作为倒闸操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各类电气设备及控制、继电保护装置、直流操作电源等,形象的描述它为电力系统中的神经系统。(1)通过采用先进的传感器、通讯、控制、智能等技术,二次系统通过完成对设备状态数据的检测,进行信息数据的收集、分析、控制和整理,实现自动控制和保护控制协同化。(2)全国各地智能变配电站已陆续建设、投产运行,悄然取代传统变配电站。智能变配电站内二次系统设备与传统变配电站不同,因此做好其二次系统的调试工作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需要全面深入了解智能化变配电站的结构,把智能变配电站的优势通过二次系统的智能化全面发挥出来,使得智能变配电站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加协调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
5变电站倒闸操作提高效率的具体措施
5.1强化倒闸操作组织管理
组织管理工作,对整个变电站倒闸操作的作用显著。这就需要变电站提高对倒闸操作的重视程度,将每一次操作作为一项集体工作,协调组织以及团队的内在价值与凝聚力,提高团队的合作意识,优化整个作业流程。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对倒闸操作工作的流程进行细化处理,增强其中的安全点,为效率的提高奠定基础保障。
5.2实现理论与操作相结合
变电站是一个整套的电力系统,其中涉及的电力设备众多,不同电气设备的倒闸操作也存在一定差异。基于此,应该实现知识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工作,使其掌握正确的操作手段。不单单优化电力系统倒闸操作效率,也最大程度上减少损失的产生。在这一过程中,对操作过程所产生的异常事故进行处理与演练,增强操作人员的应变能力。
5.3优化倒闸操作流程
相关电力企业需要依据倒闸操作流程,编制相关规范。运用规范化的标准对操作流程进行约束,为倒闸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础保障。同时,对操作人员的各项操作流程也需要进行规范,包括操作人员的前期准备工作及对操作流程的掌握状况,在多方符合基本要求的情况下,开展倒闸操作。
5.4健全倒闸操作规章制度
健全倒闸操作规章制度,需要变电站及相应电力系统提出具体要求,积极落实各项措施,确保执行操作过程标准化、制度化。同时,引导电力部门积极接受新的思想与新的操作观念。同时,重视现有的电力环境及先进的技术形态,树立大电网、大营销的新型观念。
5.5树立倒闸操作时间观念
运行人员开展倒闸操作,通常仅仅将关注重点放在操作规范与操作流程方面,缺乏倒闸操作时间方面的紧迫性。基于此,应该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变电站倒闸操作过程中,遵守一定的时间流程,按部就班完成工作。
结语
智能化操作系统作为电力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应用会使电气设备倒闸操作从复杂、危险、繁重转变为由计算机通过信息分析自动控制完成。
参考文献:
[1]李文杰.变电运行倒闸作业误操作的防范和预控措施分析[J].电源技术应用,2017,(01):245.
[2]陈晓鹏.变电运行倒闸作业误操作原因分析及防范[J].中国电教育,2017,(48):111.
论文作者:樊荣1 李林2 郭大鹏3
论文发表刊物:《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6
标签:操作论文; 断路器论文; 人员论文; 电力系统论文; 智能论文; 系统论文; 工作人员论文; 《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