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受其深刻影响。文章通过讲述对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对古典园林的布局、特征、造景手法等一一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古典园林;发展;造景;布局
引言
中国园林源远流长, 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其意境之丰富、格调之高雅、手法之多样、理论之充实、作品之繁盛都可以说是世界园林体系当中独树一帜的。中国园林的特征是:依山傍水,贵树名花,综合艺术;追求立意,概括提炼,力求神似;造景含蓄,耐人寻味,一点方悟;动态布局,犹如画卷,百看不厌;以情写景,以景寓情,情景交融;南北园林,互为融合,和谐统一等。中国园林的取法自然、营造自然山水意象的思想,也正是东方造园体系的思想基础。
1.中国古典园林发展概述
我国远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利用自然山水或者摹仿自然山水作为园林造景的主题, 这比西方18世纪兴起的英国“风景式”园林大约要早两千多年。帝王的苑、囿是早期中国园林的主流,规模虽然很大,但内容都比较粗放;到两晋南北朝,人们开始崇尚隐逸、向往自然、寄情山水,东南一带的秀丽风景相继开发出来,人们对自然美的鉴赏能力提高了,这些都给予园林以很大的潜移默化。身居庙堂的官僚士大夫们并不满足于一时的游山玩水,他们要求长期享受、占有大自然的山林野趣, 风景式园林正好能够适应这种要求,于是官僚们纷纷造园,私家园林便应运兴盛起来,至明、清时期已臻于十分成熟的境地。人所共知的苏州园林和北京的颐和园分别是这时期的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的代表作品,它们集中地展示了中国园林的两种主要形式———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在造园艺术和技术方面的造诣与成就。
2.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
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中华民族传统中从来都是统一和谐的,这样的思想基础决定了中国传统园林环境与天地自然必然有着天然亲和的关联,主要体现在园林艺术中对自然山川之美的欣赏、重视与表现,体现在组成园林的物质材料犹如真正的大自然一样包罗万象———山、水、林木、花草、禽兽、洞壑溪涧等。 在园林的建构中, 人们舍弃了自然山水大体量的特点,将自然美在领悟的基础上进行提炼,然后集中表现在园林环境中。中国古典园林在园景上主要是模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达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所以,园林中除大量的建筑物外,还要凿池开山、栽花种树,用人工仿照自然山水风景,或利用古代山水画为蓝本,参以诗词的情调,构成许多如诗如画的景。所以, 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 除了满足居住上的享乐需要外,更重要的是追求幽美的山林景色,当人们徜徉在柳暗花明、小桥流水的园林胜景中,生出有若自然的感受,宛如正流连于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中。
3.中国古典园林的特征
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物被覆作为装点。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中国古典园林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 这在平地起造的人工山水园的叠山、理水、植物配置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 人工艺术模仿自然景色
中国园林的造景一方面是自然风景的提炼、概括、典型化,另一方面又参悟于绘画的理论和技法而以山、水、花木和建筑创为三度空间的立体布局。如果说,中国的山水画是自然风景的升华,那么园林则把升华了的自然山水风景又再现到现实生活中来。例如: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其规模宏大,设计精细,施工要求高,是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综合体现了中国园林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融合。
3.2 写意的山水艺术思想
“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作为创作方法,中国风景式园林历经长时期的发展所形成的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相融糅、诗情画意的传统,应该加以继承和借鉴,把我国源远流长的园林艺术在新的形势下发扬光大起来。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 “人间天堂、园林之城”的美称,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苏州园林既有湖光山色、烟波浩淼的气势,又有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的诗韵,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誉。苏州园林是时间的艺术、历史的艺术,其重要特色之一,在于其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 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园林中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各式摆件等,无一不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无不蕴含着中国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4.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
园林造景是园林设计的主要内容。所谓造景主要是指在满足工程技术要求和遵循园林艺术法则的前提下,运用各种造景手法,合理组织各种造园要素,使之成为若干具有审美价值的景观和空间环境,同时又巧妙利用原有的各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创作行为。在具体造景创作中需要用到许多方法,即造景手法。主景或主景区是风景园林的构图中心,处理好主配景关系,就取得了提纲挈领的效果。没有层次就没有景深,中国园林无论是建筑围墙,还是树木花草、山石水景、景区空间等,都喜欢用丰富的层次变化来增加景观深度。园林植物的配植,常利用片状混交、立体栽植、群落组合、季相搭配等方法,取得较好的景深效果。有时为了突出主景简洁、壮观的效果,也可以不要前后层次。借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手法。一座园林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 为了丰富游赏的内容,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除了运用多样统一、迂回曲折等造园手法外,还常常运用借景的手法,收无限于有限之中。在风景园林空间布局中,除了主景定位外,与主景和主景区有视线直接和间接联系的部位, 如山顶、山脊、山坡、山谷、水中、岸边、瀑侧、泉旁、溪源以及凡在风景视线而又处于视线控制地位或景区转折点上,经常利用山石、植物、建筑和雕塑等景物作为景点,以打破空间的单调感,从而增加了意趣,起到了点景作用。另外,中国园林善于抓住每一景观特点,根据其性质、用途,结合空间环境的景象和历史进行高度概括,常做出形象化、诗意浓、意境深的园林题咏。
5.结语
中国古典园林于自然山水中悟得, 师法自然,有若自然。采用“小中见大”的方法获得更丰富的景色,以少胜多,是写意山水园的意匠之首。山水兼具形态美、氛围美、律动美等多重美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诗、山水画深刻表达了人们寄情于山水之间、追求超脱、与协调共生的思想。随着人们对自然的审美认识的加深, 将不断地在园林中模仿自然的山水景色,营造自然的山水意境。
参考文献
[1]马雪梅,李殿生.浅析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美学[J].建筑与预算,2006(1)
[2]夏惠.园林艺术[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7.
[3]孙筱祥.生境•画境•意境———文人写意山水园林的艺术境界及其表现手法[J].风景园林,2013(6):26-33.
[4]楼庆西.中国园林[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3.
论文作者:王旭兵,曹春和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6
标签:园林论文; 山水论文; 中国论文; 自然论文; 中国古典论文; 造景论文; 艺术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