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外一科)
摘要:目的 分析讨论对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使用电解可脱卸弹簧圈和显微手术夹闭治疗的具体效果和实际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68例,根据入院先后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34例,1组为对照组,使用显微手术夹闭治疗;2组为观察组,使用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依次为26.47%和44.12%,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依次为79.41%和76.47%,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无差异,P>0.05。结论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和显微手术夹闭治疗整体效果乐观,而且电解可脱卸弹簧圈相比于显微手术夹闭治疗,并发症发病率更低,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关键词: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显微手术夹闭;颅内破裂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是一般出现在颅内动脉管壁上,未能得到及时治疗则会导致其破裂,引发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瘤囊内血流动力学呈现复杂状态,而且出现动脉瘤破裂的血管壁所承受压力要远高于未破裂动脉瘤,导致出血概率再次增加[1]。所以及时处理动脉瘤意义重大,随着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技术的应用,传统显微手术夹闭治疗受到一定影响。我院对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使用电解可脱卸弹簧圈和显微手术夹闭治疗,现将研究成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其于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根据入院先后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34例,1组为对照组,2组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男女比例20/14,年龄41-68岁,平均年龄(53.2±8.4)岁;观察组男女比例22/12,年龄42-66岁,平均年龄(53.0±8.5)岁,两组患者在基础信息上无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1.2.1对照组 使用显微手术夹闭治疗。对患者进行器官插管麻醉,从Yasargil翼点入路,通过显微镜帮助,剪开患者蛛网膜开放侧裂池、颈动脉池,排出患者脑脊液。从颈动脉进行逆行解剖,暴露载瘤动脉,分离并夹闭,置入细硅胶管,使用罂粟碱溶液,反复冲洗。术后进行颅内降压,防止痉挛。
1.2.2观察组 使用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治疗。对患者进行器官插管麻醉,术前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定动脉瘤相关信息,制定合理手术方案。从股动脉置入6F FasGUIDE导引导管至脊椎C2水平,微导管在微导丝导引下置于动脉瘤体内,选择合适弹簧圈进行栓塞。当弹簧圈完全置于动脉瘤体内时,采用电解方式解脱弹簧圈。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2]:常见并发症有血管痉挛、脑积水和穿刺部位血肿。总有效率[3]:显效:能够进行正常生活,且动脉瘤基本消除。有效:基本能进行正常生活,且动脉瘤好转明显。无效:不能进行正常生活,且动脉瘤体积无变化或是增大。
1.4统计学方法 将SPSS18.0统计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并用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并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依次为26.47%和44.12%,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下表1:
3 讨论
在栓塞治疗发展之前,显微手术夹闭治疗一直是治疗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案,但该方法弊端明显,不仅对人体损伤较大,而且会大大增加并发症发生率[4]。当栓塞治疗技术不断成熟,显微手术夹闭治疗使用率有所下降,相比于显微手术夹闭治疗,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有如下优点[5]:(1)开颅手术会激发人体应激性;(2)在进行术中外侧裂分离时,可能会加重脑组织损伤;(3)开颅手术本身恢复时间较长,而且肺部感染以及尿路感染率会有所上升;(4)在操作过程中,显微手术夹闭对脑血管刺激较大,会使脑细胞出现痉挛。但随着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技术的使用,会完全规避上述风险,但不代表该项治疗方案无任何缺点。通过技能培训,以及球囊、支架等辅助能够大大减小其风险发生,在减少并发症出现的同时,使患者能够在短时间恢复,并提升生活质量。
动脉瘤具有很高的致死率,通过尽早发现和及时治疗可以确保患者生存率。据相关文献资料研究显示[6],随着血管栓塞技术的不断进步,电解可脱卸弹簧圈已经成为栓塞治疗的代表,该手术方法主要为了应对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开颅手术的高风险,以及一些不宜进行开颅手术的患者,该方法创伤较小,而且操作方法简单,介入部位较为精准,能很好地消除颅内动脉瘤。本文研究表明: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依次为26.47%和44.12%,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无需进行开颅,避免激发人体应激性,而且本身恢复较快,减少了感染发生的风险。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依次为79.41%和76.47%,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无差异,P>0.05,两种手术方法均能使患者得到有效治疗,而且预后较好,在短期内疗效无差异。与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电解可脱卸弹簧圈和显微手术夹闭治疗整体效果乐观,而且电解可脱卸弹簧圈相比于显微手术夹闭治疗,并发症发病率更低,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裴士文,方兴根,徐善水等.颅内破裂动脉瘤介入与显微开颅夹闭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4,33(6):504-507.
[2]何巍,刘荣耀.不同时机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手术治疗病例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15):2529-2531.
[3]苘辉斌,毕伟平.60岁以上前循环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手术疗效[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2):66-67.
[4]王志锁,于金录,徐宁等.老年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外科夹闭治疗[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7):1685-1686.
[5]廉英明.显微手术夹闭联合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11):1402-1403.
[6]肖仕和,刘仲海,陈晓光等.血管内弹簧圈栓塞与显微外科手术夹闭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6,24(1):34-38.
论文作者:高亚宏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0
标签:动脉瘤论文; 弹簧论文; 手术论文; 患者论文; 颅内论文; 并发症论文; 发生率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