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改革:深水区的展望_重庆国企改革论文

国有企业改革:深水区的展望_重庆国企改革论文

国企改革:期待涉过“深水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企改革论文,深水论文,期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的国企改革,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但自改革开放之后,国企改革才正式进入到了市场化改革阶段。

      1978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重庆钢铁公司、成都无缝钢管厂、宁江机床厂、四川化工厂、新都县氮肥厂和南充丝绸厂等6家地方国营工业企业率先进行了“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四川的试点,被广泛看做是我国国企改革乃至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起步的标志。

      从1978年到2016年,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届五中全会,从第五个五年计划到刚开始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国企改革一直是块“难啃的骨头”,被翻来覆去啃了30多年。最初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试错,现在则是要跨越“深水区”。

      摸了这么多年石头,依然过不了河

      国企改革,历经反复。围绕“国退民进”,还是“国进民退”的改革争论,似乎从来都没有休止过。

      2003年,国资委成立。此后,有着天然垄断优势的国有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革和上市融资等方式,走上了快速扩张的道路。与此同时,存在于国企和民企之间的不平等竞争愈演愈烈。“资源垄断”、“楚河汉界”、“玻璃门现象”,这些名词的背后是民企不断被挤出诸多竞争性领域的现实无奈。

      2006年,民营企业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仑曾在文章《跨越历史的河流》里写道:“民营资本从来都是国有资本的附属或补充,因此,最好的自保之道是远离国有资本的垄断领域,偏安一隅,做点小买卖,积极行善,修路架桥。面对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只有始终坚持合作而不竞争、补充而不替代、附属而不僭越的立场,才能进退裕如,持续发展。”由此可见,迫于生计的民营企业的委曲求全。

      但是,弱小的民营企业却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开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13年的数据显示,我国民营经济对GDP的贡献超过60%,全国至少有19个省级行政区超过50%,广东甚至超过80%。此外,在就业、出口、电子商务、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等领域,民企比国企都更有效率和活力。

      也正是从2013年开始,地方国企的效益开始明显下降。最新的数据显示,2015年1~10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总额18806.6亿元,同比下降9.8%。央企下降了11.3%,地方国有企业下降了6%。但它们的财务费用却分别增长了9.5%、9.4%和9.7%。

      煤炭、钢铁、有色等行业的亏损状况更惊人。去年前10个月,煤炭行业的亏损面超过80%;大中型钢铁企业的主营业务亏损高达720亿元,行业亏损面为47.5%。

      有观点认为,新世纪头10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更多是由民营企业拉动的,而不是国有企业。国企的平均股本回报率甚至要比民企低约10个百分点。

      国企的垄断和民企的窘境、国企的亏损和民企的贡献、国企的死板和民企的活力,让国企改革的呼声更加不绝于耳。

      谁都知道国企改革是非改不可,但如何改,从哪里入手,重点落在何处,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是什么,争论同样不绝于耳。要不然,也不会摸了这么多年石头,依然过不了河。

      顶层设计方案开启新一轮国企改革

      2015年9月13日,《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正式公布。随着这只大众期待已久的“靴子”的落地,新一轮的国企改革也正式开启。

      人们本以为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方案会迅速出台,熟料它却让人们足足等待了22个月。2013年上半年,顶层设计方案初稿完成。本计划于2014年9月出台的正式文本,在相继传出2014年11月初、2014年12月底、2015年1月等多个时间表,并经过10多次修改之后,才“千呼万唤始出来”。如此曲折,也印证了国企改革进入到“深水区”之后的步履艰难。

      如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季晓南所说,《指导意见》出台经历的时间较长,主要是涉及各方利益,需要统筹考虑,多方征求意见。“这说明国企改革不是简单的企业自身的改革,也不仅仅是一项经济改革,而是牵一发动全身,关系到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方向,正是此轮国企改革的目标,也是之前分歧最大的地方。此外,对国有企业进行的商业类和公益类的分类,对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要“实现以管企业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的转变”,以及对混合所有制发展的推进,也都是此次改革的亮点和突破。

      顶层设计方案出台之后,国企改革开始提速。据悉,到目前为止国资委已经出台了9个配套文件,并有10个文件将于近期发布。

      与此同时,关于央企并购重组的新闻不断传出。仅就2015年的最后一个月而言,12月8日,中国五矿集团与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宣布实施战略重组,中冶整体并入五矿,实现纵向的产业链整合;12月11日,中远集团与中海集团两家航运业巨头重组获批,在行业内进行横向整合;招商局与中外运长航的重组还在酝酿中。

      整个2015年,重组的央企达10家,这是近5年来的最高值。而2003年以来的189家央企,也已降至现在的107家。据说,将来要缩减至30至50家,才是“符合未来新常态下中央企业高效运营监管的实际的”。

      当然,不是少就意味着好。不论是并购,还是重组,真正的目的在于形成规模经济和竞争效率兼有的市场结构,化解巨大的产能过剩。

      要知道,央企在石油石化、运输、矿业、冶金、机械制造等八大行业约占据了80%的资产份额。而在行业周期性走弱的境况下,产能过剩的行业无疑将会面临更加艰难的生存困境和压力。

      知名财经评论人叶檀认为,国企改革最终大多数还是会通过并购、重组、上市的方式进行。国务院也明确,要对持续亏损三年以上且不符合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采取资产重组、产权转让、关闭破产等方式予以“出清”,清理处置“僵尸企业”。

      以前的央企重组要么追求大而全,要么追求小而全。在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看来,以往是从微观上考虑,现在是从宏观的大局势变化来考虑。“现在的央企重组不是简单的兼并合并和清理退出,而是以市场配置资源和产业链条提升为主,保持中高速增长和中高级链条水平,效益的追求更加明显,这两个‘中高’是我们供给侧改革和国企改革的目标。”

      为“十三五”寻找新动力

      在不久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近期出现的高频词汇,也再次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而供给侧改革的最大难点就是国企。

      我国国企体量大,但不够强壮。据统计,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有15万家。从数量上来看,地方国企占比70%;从营业收入来看,央企大概占60%,地方国企占40%。更重要的是,它们面临着产能过剩、大幅亏损、效益不高等一系列亟待解决而又长时间未曾解决的严重问题。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业界也将这一年看做是国企改革的“大年”。李锦认为,这一轮的国企改革是在为“十三五”寻找新动力,也是为“中国号”巨轮安装了一个巨大的发动机。“保6.5%以上增长的硬任务,国企是当仁不让的主力军。”

      这一切的前提,仍然是要有效推进国企改革。改革的重点将是国资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混合所有制、完善国企薪酬激励体系、加快国企兼并重组等,每一项都是硬任务,都需要创新突破。

      目前,电力、油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重要领域已经开始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示范,电力、石油等竞争性环节也将很快放开,其中诸如石油、天然气、盐业等重要行业的改革方案也将迅速出台。正如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所说,国有企业和重要行业改革都将跨越深水区。

      方案的陆续出台、政策的有序实施、央企并购重组的加速、地方国企改革的快步跟上,种种迹象都表明改革正在全面提速,已经刻不容缓。所以,不论是对于国企改革,还是“十三五”规划,2016年都将会是重要的一年。

      来自瑞士《新苏黎世报》的文章认为,这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所主导的第一份五年规划,它将成为其改革意愿的量尺。

      而作为改革“重头戏”的国企改革,能否成功跨越深水区,也将会是这把“量尺”的一个关键刻度。

标签:;  ;  ;  ;  

国有企业改革:深水区的展望_重庆国企改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