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鲜活农产品物流水平评价与开发模式选择_农产品论文

西部地区生鲜农产品物流水平评价和发展模式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鲜论文,西部地区论文,农产品论文,水平论文,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西部地区①面积约占全国的72%,人口占全国的28%,是我国生鲜农产品的主要产地。根据生鲜农产品定义的范围,选择蔬菜、水果、肉类、奶和水产品五类生鲜农产品作为研究对象。西部地区幅员辽阔、生鲜农产品产量规模巨大,而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发展生鲜农产品物流,选择合理的农产品物流模式,对于适应西部地区农产品大规模流通、降低流通环节损耗,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具有积极意义。

最早对农产品物流研究的是美国学者J.E.Growell,他在《农产品流通产业委员会报告》中第一次论述了影响农产品配送成本的各种因素[1]。国外已形成较为完备的农产品物流模式,亚洲日本等国主要以批发市场为主渠道,以拍卖为手段。美国、加拿大形成了农工商联合体的物流模式。与北美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特点相比,欧盟的农业生产规模相对较小,农场主倾向于市场化经营,建立了垂直合作一体化的市场运行体系[2~6]。

国内,吴珂提出建设江西特色农产品物流“绿色通道”[7];黄宇红分析了我国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存在的问题[8]。张倩等、黄福华等和王道平等分析了农产品物流的几种模式:自营配送、农户加企业的配送模式、农产品批发商主导型模式、大型零售商主导型模式、农产品共同配送和第三方配送[9~11]。朱鹂等通过分析物流模式对物流成本的影响,提出了降低物流成本的直线—矩阵复合型物流模式[12]。李平指出了生鲜产品采用连锁经营的优势,分析了生鲜连锁物流与供应链的模式,基于生鲜产品的特点,以冷冻肉、真空预冷蔬菜、冷冻水产品为例构建了生鲜三品冷链模式[13]。

总体而言,生鲜农产品物流研究已经是国内外关注的热点,但结合地区实际,从西部地区生鲜农产品供给和需求角度出发,进行物流发展模式选择的研究文献不多。另外,不同类别生鲜农产品需要不同的物流发展模式,现有对于生鲜农产品物流模式选择的研究过于笼统,区分不同种类生鲜农产品的物流发展模式选择的研究不足。因此,本文从供求两方面分析入手,定量分析西部地区主要生鲜农产品供求关系,并提出相应发展模式。

1 西部地区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现状与供需分析

1.1 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现状

西部地区生鲜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偏少、冷链产品加工规模较小,冷链物流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生鲜农产品物流模式的主要特点表现为:一是形成了以批发市场为主体,农超对接、农产品连锁超市参与的多种模式。物流企业在农产品销售模式作用不显著,尚未形成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模式。二是缺乏以生鲜农产品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物流企业,本土物流企业缺失,导致农产品物流模式服务主体弱、竞争力低。三是农产品仓储、运输及车辆设施投资不足、技术落后,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未成为农产品物流模式的有效支撑。

1.2 生鲜农产品供需失衡程度分析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标准,我国居民平均每天需要消耗肉类50~75克、水产品50~100克、蔬菜300~500克、水果200~400克、奶类300克。以此测算出居民对几种生鲜农产品的需求量,整理2003~2012年西部各省(市、区)对应生鲜农产品的总产量,用总产量表示供给量,供求差/需求量来表示各生鲜农产品的供需失衡程度,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西部地区五种生鲜农产品的总量供求失衡程度逐年增加,表现为供大于求的态势。其中,肉类和蔬菜的供需失衡比均逐年增加,供需失衡比为正,蔬菜的数值呈均匀上升趋势,而肉类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水产品和鲜奶的供求失衡比的变动幅度较小,且均为负,表明水产品和鲜奶的供给小于需求。水果的供需失衡比由负转正,表明西部地区的水果先由供不应求转为供过于求,且这种供大于求的程度有不断加大的趋势。

2 西部地区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评价

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借鉴国内外物流发展水平评价指标的构建方法[14],结合生鲜农产品的特点及对物流服务的要求,从基础设施、企业水平、供需状况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四个方面,构建西部地区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如图2所示。考虑到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评价的指标由定量和定性两部分构成,而且部分指标有一定的不确定和模糊性,为实现评价指标的量化计算,选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价。

图1 西部地区主要生鲜农产品的供求失衡比随时间变化关系

图2 西部地区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2.2 权重确定

通过问卷调查及专家打分,得出各个层次指标的权重系数。对各层次指标进行一致性检验:检验系数CR=CI/RI,其中RI为成对比较矩阵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见表1),CR均小于0.1,认为权重系数的判断矩阵一致性可以接受,各层次指标权重系数见表2。

2.3 评价结果分析

对原始指标数据利用极大值法进行标准化处理,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到西部各省(市、区)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四川、内蒙古两地的冷链物流发展水平较高,广西、陕西、云南、重庆和新疆五地的冷链物流发展水平较为接近,得分仅次于四川和内蒙古,而西藏、宁夏和青海的物流发展水平排序相对靠后。

3 西部地区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选择

西部地区地域辽阔,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环境复杂,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特色各异,需要找出相互间的共性规律,才有利于模式的确定和选用。聚类分析方法的目的是在相似的基础上将数据进行分类。将一组研究对象分为相对同质的群组的统计分析技术,聚类分析也称分类分析或数值分类。把样品以指标看作为一类,再依据样品(或指标)间的亲疏程度进行分类合并。聚类分析的结论有助于分类指导不同类别地区选择差别化的发展模式。为此,作者运用聚类分析法对西部地区各省(市)进行分类。

3.1 西部地区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的聚类分析

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综合评价指标揭示了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水平高低,供需失衡程度指标则反应了西部地区生鲜农产品的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供需失衡程度和西部地区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是影响农产品物流模式选择的重要因素,是物流模式选择的重要依据和基础。为此,选择上述两个指标进行总量聚类与分产品类别聚类,具体结果如图3、图4所示。

图3 西部地区总体的聚类分析结果

由图3聚类分析的结果树状图可以看出,西部地区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内蒙古、新疆和宁夏。这三地最明显的特点是其生鲜农产品总量供给远远大于自身的消费需求,属于对外输出型。上述省份人口相对较少,但生鲜农产品的产量增长较快,导致供给大于需求,因此,属于对外输出型省份。

第二类:云南、贵州、青海和西藏。这四个地区的供需失衡程度较为相近,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一般,上述省份生鲜农产品显得有些供不应求,因此,总体上属于生鲜农产品输入型的省份。

第三类:四川、重庆、甘肃、广西和陕西。这五个地区的省内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都比较高,而且人口较多,生鲜农产品供给也大于自身的消费水平。因此,这五个地区同时属于内部消费主导型和对外输出型两种类型。

由图4可以看出:在肉类产品的聚类分析中,内蒙古和西藏属于第一类,这两个地区的肉类产品供应远大于需求;陕西、甘肃和宁夏属于第二类,肉类的生产供应能基本满足自身的需求;其余省(市、区)属于第三类,这些地区的肉类产品的供需失衡程度介于第一类和第二类之间。

在水产品的聚类分析中,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只有广西,其水产品生产供应丰富,是西部地区水产品唯一净输出的省份;其他省(市、区)则属于第二类,其水产品消费则需要从外部输入。

在蔬菜的聚类分析中,新疆和宁夏的蔬菜生产供应远远超过自身需求,供需失衡程度较大,属于第一类;西藏、云南、青海、陕西、贵州属于第二类,其蔬菜生产供应都超出自身消费需求,但供需失衡程度没有第一类明显;其他省(市、区)属于第三类,蔬菜生产供应均超过自身需求,供需失衡程度也介于第一类和第二类之间。

在水果聚类分析中,西部地区被分为三类,第一类包括宁夏、陕西和新疆,其水果生产供应远大于自身消费需求;第二类包括广西和甘肃,水果生产供应满足程度逊于第一类;其他省(市、区)属于第三类,水果生产供应略显不足。

在奶类的聚类分析中,西部地区总体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仅有内蒙古,属于牛奶生产大省,鲜奶产量远远大于自身消费需求;而其余省(市、区)属于第二类,但在第二类中又可分为两小类,宁夏单独属于一类,其鲜奶产量略微超过自身消费需求;其他十个省(市、区)属于一类,它们的鲜奶产量均不能满足自身需求。

3.2 物流发展模式选择

根据以上对西部地区生鲜农产品供需及聚类分析,可以看出西部地区生鲜农产品生产、消费呈多样化特征,差异性较明显。政府应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区生鲜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布局生鲜农产品物流,构建针对不同种类生鲜农产品的物流发展模式,并向物流企业推广该模式,培育相应的农产品物流企业。

3.2.1 基于农产品生产企业为主导的物流模式

从产业链的角度看,农产品加工是农产品销售链中的重要一环,它是连接初级农产品与消费者的重要桥梁[12]。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主导的模式有利于实现生鲜农产品向全国,乃至国外销售的规模经济、质量安全控制、品牌效应,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在西部地区重点发展以肉类和蔬菜为主的龙头加工企业物流、广西水产品龙头加工企业物流、内蒙古和宁夏的奶业龙头加工企业物流,以及宁夏、陕西和新疆等地以水果为主的龙头加工企业物流。

3.2.2 基于农产品销售企业为主导的物流模式

人口大省、城市群及特大城市是生鲜农产品的主消费区。在西部地区,人口大省主要有四川、广西、云南、陕西、贵州和重庆,人口总和占整个西部地区的75.8%。而主要的城市群和特大城市有成渝经济圈城市群和西北城市群,以及南宁、昆明等特大城市。在人口密集城市地区,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和消费需求都较高,这些地区要大力发展以肉类、蔬菜等各类生鲜农产品销售企业为主导的消费流通型物流模式,如大型连锁超市、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等主导物流模式。

图4 不同种类生鲜农产品聚类分析结果

3.2.3 基于农产品物流服务企业为主导的物流模式

对于需要从外省进口生鲜农产品的西部省份,包括需要从外省进口水产品的四川、云南、重庆和贵州等,需要从外省进口水果的重庆、云南、四川、青海和西藏等,以及需要进口鲜奶的除内蒙古、宁夏以外的其余西部十个省(市、区),则可以采用以农产品专业物流服务企业为主导的物流模式,例如第三方农产品物流企业。

具体选择结果如表4所示。

4 结论

西部地区各种生鲜农产品产量较大,增长速度较快,发展潜力巨大。通过现状及供需失衡程度分析,可以看出,农产品物流流入、流出及交换量巨大。考虑到西部地区生鲜农产品发展差异较大,总体水平不高,要实现物流模式的快速形成及合理运用,需要政府的大力推动以及相应政策的支撑,尤其是大型生鲜农产品生产、销售及物流服务企业的培养与壮大是西部地区生鲜农产品物流模式成熟与发展的重要基础。

注释:

①西部地区范围的划分依据我国经济区域划分标准,包括内蒙古、广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十二省(市、自治区)。

标签:;  ;  ;  ;  

西部地区鲜活农产品物流水平评价与开发模式选择_农产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