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教师要想方设法鼓励学生全体参与,启发他的求知欲望,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增强自信心。
关键词:小学数学;培养;兴趣;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8-079-01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的把握,是人们生活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知识逻辑性强,学生学习起来往往无法提起学习兴趣,很容易对数学产生厌学心理,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给教学老师也带来不小的压力和困惑。
1 创设教学情景,让学习过程变被动为主动
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利用外部的事物给孩子以刺激,引起孩子心理上的兴趣或困惑,目的是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使智力达到最佳激活状态,吸引其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它是联系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纽带,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桥梁,能引起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需要。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强调数学教学应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这根主线逐步展开。教学情境的创设既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教师应创设恰当的教学情景来点燃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总是想方设法创设问题环境,引导学生主动进入学习过程中。例如:在教学《两位数的认识》时,课前将已经准备好的装有10~100粒不等黄豆的纸袋放在每个同学的桌上,学生会感到很好奇,于是我告}斥他们这节课要进行数黄豆比赛,看谁把袋子里的黄豆在桌子上摆好后能让老师一眼就可以看出你桌子上有多少粒黄豆。学生听了觉得很新鲜也很兴奋,在我的一声“开始”后很快就讨论和行动起来,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当我在学生中间巡视的时候看到有的学生以“十”为单位摆豆时,就马上告诉同学们老师知道这堆豆子有几粒,学生很惊讶,课堂一下就安静下来等待老师的答案,眼神里充满好奇。此时的学生很是不解,为什么老师能不要一粒一粒的数就能知道是多少粒呢?该怎么摆才能让老师一眼就可以看出黄豆粒数呢?这时我适时引出数量较多时以“十”为单位的摆法。这样很自然地就引导学生主动进入到了教学情境中,整个过程没有老师的指令,学生易于接受,教学效果也非常好。
2 给学生广阔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多种思维方法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鼓励学生别出心裁,提出新颖合理的思路和方法。例如:我在教学退位减法时,不拘泥于书中借十法,通过让学生摆树叶,小组讨论,让学生提出多种方法。我认为数学老师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算法多样化是计算教学中的一个亮点,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算法多样化,其目的是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创新,敢于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为出发点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让孩子学会自己读课本,培养学习独立性
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主要来源。在教学实践中,教学新内容前我会给学生指出学习的要点并提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根据要点和问题去阅读课本,让学生深入思考知识的内在联系,启发学生找出其它的解题思路。如在教学简单的百分数应用题时,我先出了下面两道题:①一条马路全长3000米,修完了3/5,修完了多少米?②一条马路修完了3/5.修完的马路长度是1800米,这条马路长多少米?我先让学生解答这两题,然后再出示例3:J条马路全长3000米,修完了60%,修完了多少米?例4:一条马路修完了整条马路的60%,修完路的长度是1800米,这条马路全长多长?因为例3和例4是在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来的,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就是把百分数(60%)转化成分数(3/5),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这种联系,让学生将这两题同原来的两题进行比较,既启迪了学法,也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4 适时准确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而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既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思维能力。作为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并把握课堂教学时机适时提问,根据教学计划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自然进入课堂教学过程。另外,教师在实施课堂提问时,还应具有机敏的应变能力,对课堂中出现的意外及时引导处理,灵活恰当的追问,可以联系相关教学知识,以达到复习或预习数学知识的目的,从而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5 运用多媒体解决学生思维困惑,把孩子们领进精彩的课堂
多媒体课件可以使学生置身于一种五彩斑斓,声像同步的教学环境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如能在学生思维困惑时介入电教媒体,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如:把一个棱长为5厘米的正方体表面涂上蓝色,然后将它切成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小块,可切多少块?其中一面、两面、三面有蓝色的各为几块?由于学生缺乏空间想象能力,解答起来是比较困难的。这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在屏幕上呈现“切割”“提取”等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这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教育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只能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因素和条件,并加以灵活运用,用兴趣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好奇中探索,在快乐中学习,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主动自觉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情趣和能力,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德勤.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有效运用的原则[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08.
[2]尹增润.如何在小学数学中给予学生乐趣[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30.
[3]孙国元,孙国勋,朱素娟.数学课程标准核心理念解读[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5.04.
[4]李畅.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直觉思维[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09.
论文作者:田景星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8月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2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马路论文; 思维论文; 老师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8月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