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商学院)
摘要:传统农业生产着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但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及信息资源的不对称导致无法在市场上充分流通。而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信息在网络世界飞速流通,这也为传统农业的升级改造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如何利用互联网的信息便捷优势,发展新时代的农业?如何发挥自媒体的口碑效应,打造农产品的口碑营销?本文通过对互联网的优势分析,新农业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探讨,旨在找出适合的互联网改造农业的方式,推动农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传统农业;互联网;改造
一、传统农业基本认识
传统农业的一个怪象:越是偏远的地方,环境越好,产品质量越有保障,但恰恰越便宜,农民因此越穷;而,越是在大城市,环境越糟糕,产品越贵,但恰恰没有很好的质量保障。传统农业的生产水平很初级、信息化程度和生产效率很低级,生产方式很粗放,决定了传统农业中有很多看不懂的困境。
二、互联网对于农业改造的优势
1 促进农业生产的标准化
农产品生产无法标准化,一直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互联网+”理念可以从生产环节彻底改造农业,使农业自动化、精准化、实现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
2 创建廉价且高效的营销入口
互联网的专长是营销。对农业来说,各类社会化媒体及通讯工具可以为农产品提供便利的营销入口,成本极低。传统农业没有品牌,导致农产品附加值低、农民无利可图。褚橙、柳桃等知名度大就是因为互联网的强大营销能力。
3 树立农产品安全健康的品牌形象
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农产品发展最大的瓶颈。要让消费者重拾信任,通过互联网创造透明的供应链体系,是最直接的方法。从食品领域延伸出来的可追溯系统,目的是解决食品安全和食品信誉问题。通过一个二维码,消费者就可以在手机扫描后看到这个产品的追溯信息,哪里耕种、何时采摘、谁来采摘、包装日期等一应俱全。而这些都需要互联网及云计算等技术的支持。
4 促进农产品销售模式的升级
由于农业的季节性、区域性明显,又很容易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加之我国的小户经营体制难以与大市场有效对接,农产品经常发生“卖难”现象和丰收而导致的“谷贱伤农”悖论。依托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可以拉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使农产品不再因为地域原因而滞销。更重要的是,互联网渠道可以从根本上改变生产和销售的关系,运用大数据分析定位消费者的需求,按照消费者的需求去组织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从而实现农产品的零库存,如乐视的生态农业就是采取了这种C2B 思路。
三、互联网新农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1 互联网农业基础设施不足,信息平台缺乏
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基础建设水平还较低,一些农村地处偏远,准备好了物品却找不到物流公司。此外,由于生产技术依旧不够成熟,极大地阻碍了生鲜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如保鲜技术、储存能力、配送力量等方面依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影响了农业产业链的成熟。
2 网络农业营销物流平台滞后,物流信息化水平不高
对于互联网新农业来说,物流确实是其发展过程中的劣势。一是物流产业链不成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电商的发展和成熟。二是信息化程度较低,在无形之中就降低了营销渠道的技术性。农业物流信息不完善,很多农产品找不到合适的物流途径,影响了产品的销售,导致产品因出售不及时而贬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网络从业人员专业素质较低,缺乏互联网技术人才
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部分地区的农业从业人员并没有用上互联网技术,甚至不了解互联网技术的意义和作用。农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普遍较低,接受新事物的速度相对较慢,无法将先进的农业生产知识和生产技术应用于实践,影响了农业产业链的发展和进步。
四、互联网改造传统农业的方式
1 推进网络农业平台建设,加强基础设施
第一,创造新的流通方式,农产品借助互联网整合流通的方式主要有两个:其一,农产品商务流通电子化。通过网络卖农产品的多数是小规模经营者,多数也是在淘宝开个C店。另外一种通过微信和微博进行叫卖,通过微信和微博私信进行沟通。其二,农产品电子商务化流通。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主要是指各大平台电商、B2C企业、专业TP商等
第二,创造新的营销入口,农产品营销不一定投入很多资本,可以巧借社会化媒体资源,从营销手段上另辟蹊径,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这几年有三个果子被人流传:褚橙、柳桃、潘果。
2 构建互联网农业的推广机制。
①构建“现代农业园区———新型经营主体———农户”互联网农业传导机制。以现代农业园区为核心平台,通过物联网技术研发、制造与应用,取得经验,为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发挥示范服务作用,带动成千上万的农户应用,形成紧密的互联网农业推广机制。②建立全方位服务网络。制订“互联网+ 农业”行动计划,突出农业领域“物联网”以及“云计算”等核心技术研发和应用。
3 培养互联网农业技术人才,推动知识型农业发展
加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建设,免费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培训教学环境,实现农民身份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根据他们的特点来为他们进行不同的职业规划,比如生产经营型、职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等; 积极推动智慧农民云平台建设,打造出集在线课堂、互动课堂、认证考试于一体的教育平台,从根本上实现农民教育的移动化、智能化。
4 培育市场主体,打造新农业示范园区
首先,大力引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标准化示范基地、规模化养殖小区等市场主体,加快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大力推广有机、绿色及无公害技术,从而来从根本上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其次,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追溯体系。积极落实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项目,搭建农村科技创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引导科技人才、科技成果、科技资源、科技知识等现代科技要素向农村流动。
总结
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在较大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的转型和发展,在农业生产、营销、服务和金融等各个环节几乎都离不开互联网的存在,这在很大程度上为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无限的可能。实现大数据在“三农”领域的运用,为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盈利模式和竞争格局,加速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型,提升了我国农业的核心竞争力,这将使我国农业进入前所未有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1]李沛伟, 喻珍. 互联网改造传统农业的趋势研究[J]. 河南农业, 2018(11).
[2]彭光细. 用互联网+农业改造传统农业提升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J].时代农机, 2017, 44(2):151-152.
[3]高华阳, 何宇馨, 崔文. 互联网+农业改造与发展研究[J]. 科技经济导刊, 2016(6):5-6.
[4]周永刚. "互联网+"背景下生态农庄的精准营销模式探析[J]. 农业经济, 2015(10):128-129.
作者简介:兰姣,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本科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农村与区域发展。
论文作者:兰姣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互联网论文; 农业论文; 农产品论文; 传统论文; 农民论文; 较低论文; 物流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