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诊断特殊部位脑出血的临床观察论文_彭旭萍

CT诊断特殊部位脑出血的临床观察论文_彭旭萍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人民医院 165000

【摘 要】目的:分析CT诊断特殊部位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4月间入院接受治疗的32例特殊部位脑出血患者作为此次调查研究对象,所有病患均接受CT检查,并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32例患者中19例为外伤性出血、13例为自发性出血。出血部位:12例为小脑、10例为脑干、4例为单纯脑室内出血、3例鞍区损伤、3例为胼胝体损伤。依据患者发病情况以及CT影像分析结果对患者进行相应治疗,32例患者中29例得到有效治疗,3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0.6%。结论:对特殊部位脑出血患者实施CT检查可得到准确的诊断结果,能够监测血肿动态变化情况,有利于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应依据,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CT;特殊部位脑出血;临床效果

脑出血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病情进展较快,临床致死率以及致残率较高[1-2]。该疾病多因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引发。脑出血的治疗关键在于及时、准确诊断,并尽早进行治疗。CT是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方法,为分析CT诊断特殊部位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此次研究将选择2017年2月-2019年4月间入我院接受治疗的32例特殊部位脑出血患者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并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选择2017年2月-2019年4月间入我院接受治疗的32例特殊部位脑出血患者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其中男性病患21例,女性病患11例。患者年龄52-83岁,平均年龄为(68.8±4.2)岁。既往病史:13例存在高血压病史、14例存在糖尿病病史、10例有外伤史、6例有脑动脉硬化史、18例有吸烟史、11例有饮酒史(存在一例病患有2种或2种以上病史的情况)。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CT检查,电流设定为200mA,电压设定为130KV,扫描层距设定为8-10mm,层厚设定为8-10mm,由眶耳线为基线向头顶部进行扫描。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对患者进行CT复查,检查内容包括血肿位置、血肿量、周围水肿以及占位效应。

2结果

CT表现为片团状、不规则条状稍高密度、混杂密度影,边界可见,存在一定的占位效应,存在相邻脑实质受压、水肿征象、中线移位征象。32例患者中19例为外伤性出血、13例为自发性出血。出血部位:12例为小脑、10例为脑干、4例为单纯脑室内出血、3例鞍区损伤、3例为胼胝体损伤。依据患者发病情况以及CT影像分析结果对患者进行相应治疗,32例患者中29例得到有效治疗,3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0.6%。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讨论

脑出血是较为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致残率以及致死率相对较高,尽早对该疾病进行诊断以及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提高该疾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CT检查可对脑出血的病变过程、严重程度进行有效观察[3-4],能够显示出血部位以及出血量多少,观察是否破入脑室、脑中线以及水肿是否发生移位,也可依据CT检查结果为患者进行治疗。在此次研究中发现32例患者中19例为外伤性出血、13例为自发性出血。出血部位:12例为小脑、10例为脑干、4例为单纯脑室内出血、3例鞍区损伤、3例为胼胝体损伤。依据患者发病情况以及CT影像分析结果对患者进行相应治疗,32例患者中29例得到有效治疗,3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0.6%。脑干脑出血约占脑出血的3%左右,多因高血压动脉硬化所引发。出血多为桥脑穿支动脉,血肿部位多位于桥脑被盖基底部位,该部位脑出血可能会向脑室内扩张,患者预后康复效果相对较差。脑干出血的临床表现较为多样。CT检查影像会出现脑干区域片团状稍高密度影。曾有调查研究发现血肿直径超过脑干横径50%,或血肿直径超过2cm时预后效果较差。此次研究中有1例患者血肿直径超过2.5cm,导致治疗无效。因为受到后颅凹伪影干扰,CT检查时可能会对显示效果产生一定影响。脑干出血的预后康复情况与出血部位以及出血量存在较大关系。CT检查可对出血进行定位定量,为临床治疗提供必要依据。小脑出血多见于齿状核部位,该部位存在的血管向脑干供血,因此小脑出血病患多伴有脑干血供障碍。CT对急性出血十分敏感,在发病24h内对患者进行CT检查即可出现高密度病灶,迅速诊断出血部位、出血量以及与脑干的关系。但是需要注意CT诊断也可能会受到相关因素的影响,当病患起病较缓,出血已经变化为等密度或低密度时,需要将其与脑梗死、胶质瘤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外伤原发性单纯脑室内出血临床较为罕见,此次研究中的脑室出血病患临床症状相对较轻,仅有1例病患昏迷。CT检查存在容积效应,故应与基底节区小灶性出血破入脑室进行鉴别诊断。胼胝体损伤位置较为特殊,该疾病变较为少见,其多与其他类型颅脑损伤合并出现。因为胼胝体损伤多为非出血性损伤,进行CT检查时影像表现多缺乏敏感性。CT检测的优势在于可发现小灶出血,但胼胝体损伤会导致病灶体积不稳定,影响检查结果,因此对此类病患使用MRI进行诊断的效果更为理想,更利于医生了解病灶情况。鞍区损伤多见复合型颅脑损伤,CT横断面并不易显示下丘脑,但可能会出现鞍区骨质断裂,鞍上池以及环池消失的表现,针对该情况应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及时诊治。对头部外伤病患除了接受影像学检查外也应重视内分泌检查,以便及时诊断疾病并进行治疗。此次研究中的特殊部位脑出血病患多数伴有颅内复合型损伤,均为重症,CT检查较为方便快捷,可尽早对出血进行定位定量,为临床治疗提供必要参考。

综上所述,对特殊部位脑出血患者实施CT检查可得到有效准确的结果,能够观察血肿动态变化情况,也有利于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应依据,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林宗荣.特殊部位脑出血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J].特别健康,2017,34(21):60-60.

[2]云清,李艳荣,王琳.脑出血CT影像诊断与治疗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9):42-44.

[3]高先锋,黄亚兰.急性脑出血患者CT特征以及诊断价值[J].健康大视野,2019,32(20):216-217.

[4]王道仁.CT在脑出血中的诊断价值及影像学特征[J].饮食保健,2019,6(38):256-257.

论文作者:彭旭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5

标签:;  ;  ;  ;  ;  ;  ;  ;  

CT诊断特殊部位脑出血的临床观察论文_彭旭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