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的“三农”问题及对策
李春芝
(山东寿光市委党校,山东 寿光 262700)
摘 要 :“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高度关注的首要问题之一,在决胜全面小康背景下,“三农”发展存在农业基础地位薄弱、发展前景堪忧与农村治理难等问题,要解放发展生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推动制度变革,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使“三农”问题能够在决胜全面小康背景进一步发展,促进农业、农村的发展,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
关键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问题;对策
“三农”问题就是农业、农村、农民三大问题,即农民生存状态的改善、农业产业化以及社会教育普及、社会民主法制化的问题[1],“三农”问题长期以来制约着社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三农”发展格局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原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背景下的分散性农业发展格局已经不适应农田规模化、农业机械化、农业综合治理的新要求,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与飞速发展的城镇化相比形成巨大反差。农村生产力要素流失严重,土地的资源配置效率更低,严重影响了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发展,也影响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必须认真研究这一问题,补齐这块“短板”。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的“三农”发展问题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又规划了新的“三步走”战略,特别是提出到2020 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鼓舞人心,困难不容忽视,尤其是在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的农村,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面临的难题依然较多。
1、农业基础地位薄弱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农业的基础地位依然薄弱,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农业边缘化问题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趋于边缘化,地位持续下降。中国社科院相关研究数据显示,2013 年全国农民的工资性收入首次超过家庭经营纯收入;到2018 年,全国农业生产总产值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2%,并且农业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速度明显滞后于二、三产业,并有不断下降的趋势[2]。由此可见,农业生产收入在当前农民收入中属于次要地位,这必将影响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2)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1)推动土地流转改革,释放农业活力
农民主要面临的发展问题,一是人口老龄化问题。中国农业大学相关调查显示,2018 年全国农村65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率为17.3%[3],远远超过联合国对人口老龄化的衡量标准。2018 年,全国农村留守人口达到697 万,外出务工的年轻人还在不断增加,加上农村人口不断老龄化,这意味着农村劳动力水平不断下降,对农业、农村的发展极为不利。
2、农民发展前景堪忧
3.活动之间相融合—在活动过程中体现“1+N”的融合。运用绘本教学的“1+N”模式,在教学方案设计过程中要使两个部分自然融合在一起,很自然地再现读本的内容,又能对新领域的目标有所达成与落实,如何将两部分很自然的融合在一起是我们实践中不断在探究的问题。
农村土地流转的矛盾也加剧了农村的治理难度。当前,全国农村土地流转非市场化明显,农民无法依靠土地获得稳定收入,加上全国人口老龄化严重,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随之而来,农村居民矛盾也随之增加,个别地区甚至出现暴力问题。农村青壮年人口的流失还会导致家庭矛盾,离婚率增高;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引发未成年人犯罪;农村居民精神娱乐生活贫乏,赌博之风盛行。
(3)核心模块构建。进行基础数据模块、财务管理模块、电子报表模块、预算管理模块、网上报销模块、网上报销大众版、工资管理模块、手机App、其他薪资管理模块(试用)、合同管理模块(试用)、资产管理模块。
3、农村治理面临难题
随着城镇化水平提高,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进城务工,懂经营、会管理、头脑灵活的“乡村能人”不断减少,农村管理人才流失严重;加之当前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结构日趋复杂多变,不稳定因素居多,造成乡村缺乏治理的攻坚力量。
二是农民工市民化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就业岗位不断增加,大量农民进城务工,但是无法享受到城市居民的待遇,农民工生活在城市,保留着农村居民的户籍,不能平等地与城市居民享受公共资源,从而产生的劳动就业、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诸多问题伤害了农民工的尊严,影响了农民工的生活水平。
(2)某大学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效果。对实现高校内部控制目标发挥的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果。本文调查了学生对内部制度起到的作用以及其效果的评价。作用的效果分为非常大、大、一般、不大、没有关系五个选项,分别赋予的权重分值为 5,4,3,2,1。
我们所说的新材料是指传统的材料改良后性能显著提高或者产生新功能的一些材料,或者是具有特殊功能或优异性能的新发现的材料。新世纪以来,新材料在各领域的应用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如:新型的建筑材料创造了美观且舒适的居住条件;合成纤维使得纺织品和服装更加丰富多彩;新材料在交通运输方面的应用使得交通工具更加快捷;新的生物材料创新了医疗手段;信息材料的发展更大的方便了人类的通信手段和通信体验;新兴材料加快了我们探索航空航天事业的步伐。进入21世纪 伴随新科技制造产业的法制,新材料产业更是展现了它的光明前景。
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背景下解决“三农”问题,就要找准问题症结所在,尽锐出战,久久为功,走出一条强农业、富农民、美农村的可行之路。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由水库、堤防、蓄滞洪区组成的防洪工程体系,已经形成基本框架,但是这一体系尚不完善,体系运用中还存在一些建设、政策等方面的问题。部分流域还没有采取工程措施控制,这些地区产生的洪水依然威胁下游地区的防洪安全。堤防的防洪能力难以满足生态经济区建设要求,还需要继续提高。蓄滞洪区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加上蓄滞洪区经费投入不足、标准低,安全设施少等原因,启用蓄滞洪区难度大,损失严重。现有的防洪体系与生态经济区内的经济发展需求不相适应。
1、解放发展生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
为了追求农业高产,人们大量使用化学制剂,导致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以化肥使用为例: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农民过度使用化肥,使土地污染日益严重。截至2018 年,全国年化肥使用量占世界的35%,这不仅影响着农产品安全,还严重影响了农业的生产条件,破坏了生态环境,制约着农业的长远发展。
“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以及任务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需要推动土地流转改革,推动土地经营规模化,提高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率、单位面积产出率,推动农业转变发展方式。这就需要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各级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应当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相关部门要进行明确的权责划分,做好土地流转登记、备案等工作。发挥土地流转政策的引导作用,积极搭建统一的城乡土地流转交易平台,支持建设涉农土地保险、流转咨询、资产评估、土地信托等有关土地流转的中介组织,帮助农民了解土地流转的有关内容,建立健全土地流转体系,确保农村土地流转顺利开展。
(2)农业生态环境不容乐观
实现农业现代化,就要紧紧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为基础,加大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增加财政对农业生态保护的投入力度,采用财政和村集体补贴、社会资本、农户付费的多元化投入运营机制,进行垃圾集中清运以及农村污水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畜禽粪便和秸秆的综合利用,推广沼气发电等新技术,积极引导农户使用绿色新能源,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此外,还要改进农业生产技术,大力实施测土配方,不断提升化肥、农药的使用效率,严格管控农药、化肥的使用。加强对农资市场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监管,禁止超标产品在市场上售卖,保护农业耕地安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城乡发展不平衡影响着全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要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改变农村落后的发展面貌,破除城乡壁垒,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城乡关系。要统筹城乡区域一体化,城乡产业一体化,城乡公共资源配置均等化,调整城乡行政区域划分,建立中心城区、重点村(居)等有机结合、设施共享的城乡空间发展体系。要推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构建城乡经济一体化体系,调整优化城乡经济结构,加快产业紧密联系,将城乡资源深度整合,实现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发展新格局。要统筹公共资源配置,打破城乡壁垒,统筹规划城乡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一体化。
学生渴望打破传统的班级授课制,选修课可以利用自身特点,适应学生的心理期望,打破课堂限制,走向社会,融入自然。当学生徜徉在校园和玄武湖的时候,真有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感觉。学生的心情和情绪绝不是在课堂可以产生的,他们才思敏捷,确实让我惊讶。
3、推动制度变革,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通过多种途径着力构建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长效机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实现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就要推动相关制度变革。要以户籍制度改革为切入点,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有序推进。逐步淡化城乡户籍界限,本地城乡户籍统一登记,完善外来人口登记制度,加快城镇人口服务管理的转变,逐步由以户籍人口为主转向以常住人口为主,推动解决农民工的各项问题。
同时,要千方百计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要改变城乡之间就业不平等、劳动报酬不平等的状况,建立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保障农民获得平等的土地要素交换权益以及资金要素权益。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使金融机构将吸收的农民存款主要用于农村农业的发展,并积极鼓励、引导城市的人才、资金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
三、结语
“三农”问题是制约全国现代化发展重要因素之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全国农业基础地位依然薄弱,农民发展道路仍然崎岖,农村治理形势依然严峻。要以2019 年“中央一号”文件为指引,切实解决“三农”问题,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大制度变革力度,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1]谭钧泽.解决“三农”问题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J].农业发展与金融,2017(8):23-24.
[2]邓家富.全面建设小康背景下的“三农”问题新探[J].管理观察,2017(10):97-100.
[3]吉飞跃,吴锦程.新时代“三农”工作队伍培育对策探究[J].台湾农业探索,2018,155(06):69-73.
李春芝.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三农”问题及对策[J].农业工程技术,2019,39(26):9+11.
DOI: 10.16815/j.cnki.11-5436/s.2019.26.010
作者简介: 李春芝(1970、11-),男,山东省寿光市,山东省委党校研究生,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党史、社会科学、经济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