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其他经济转轨国家居民收入差距变化的比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收入差距论文,居民论文,与其他论文,国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90年代中国与其他经济转轨国家在投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等方面都发生了极大 的变化,学者们已就其中的诸多问题进行了研究,(注:参见冯舜华等.经济转轨的国际比较[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但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结果发生了何种 变化却鲜有研究。本文拟对90年代中国与其他经济转轨国家(本文所指经济转轨国家仅限实 行市场化改革的欧亚原公有制计划经济国家)的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进行初步的比较。限于 资料,本文主要对经济转轨国家居民整体收入差距的变化进行比较。这种比较有助于我们对 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与现状做出理性的判断,并做出正确的政策选择。
一、90年代经济转轨国家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
为了对中国与其他经济转轨国家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进行比较,我们首先说明中国以外的 其他经济转轨国家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需要说明的是,经济转轨国家除了转轨以前实行的 都是计划经济体制以外,在其他各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既包括人口只有1百万的国家 ,也包括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既包括国土面积不过2万平方公里的小国,也包括 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既包括上中等收入国家、下中等收入国家,也包括低 收入国家,还包括高收入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超过9265美元的国家——斯洛文尼亚; 人均GNP最低的吉尔吉斯共和国的人均GNP仅为斯洛文尼亚人均GNP的30.3%),(注:世界银行1999年的分类标准是:人均GNP为755美元及以下的国家为低收入国家,人均GNP 在756—9265美元之间的国家为中等收入国家(其中人均GNP在756—2995美元之间的国家为下 中等收入国家,人均GNP在2996—9265美元之间的国家为上中等收入国家),人均GNP为9266 美元及以上的国家为高收入国家。
)既包括已经 完成了工业化的国家,也包括工业化水平很低的国家(参见表1)。各国所面临的周边环境、 国 际经济与政治环境等等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换言之,所谓经济转轨国家包括了一组具有多 方面差异的国家。这一点预示着,经济转轨国家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以后,收入差距将可能 呈现 出不同的变化。
表1
1999年经济转轨国家的人口、国土面积、人均GNP与城市化水平
人口数量 国土面积人均GNP
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
国家 (百万) (千平方公里) (美元)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俄罗斯147 17057
2270
77
保加利亚8111
1380
69
捷克共和国 10 79
5060
75
匈牙利 10 93
4650
64
波兰
39323
3960
65
斯洛文尼亚 2 20
9890
50
爱沙尼亚
1 45
3480
69
吉尔吉斯共和国 5 199
300
34
立陶宛 4 65
2620
68
哈萨克斯坦152717
1230
56
罗马尼亚 22 238
1520
56
拉脱维亚
2 65
2470
69
乌克兰50 604750
68
土库曼斯担 5 488660
45
白俄罗斯 10 208
2630
71
蒙古
31567350
63
越南 78 332370
20
中国 1250 9597780
32
低收入国家 …
… 410
31
中等收入国家
…
… 2000
50
下中等收入国家 …
… 1200
43
上中等收入国家 …
… 4900
76
中低收入国家
…
… 1240
41
高收入国家 …
…25730
77
世界
…
… 4890
46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2000/2001年世界发展报告》,中文版,278-281页,北京,中国 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为了便于说明经济转轨国家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我们列出了表2和表3。表2列出了各国的 基尼系数,同时列出了各国90年代的经济增长率。表3列出了各组人口在收入(或消费)中所 占比例变化的情况,作为对表2的补充。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1997/1999 /2000/2001)。
资料来源:同表2。
根据表1、表2、表3,对20世纪90年代经济转轨国家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我们可得出以下 分析 结论:
1.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是经济转轨国家的普遍特征。在表2所列17个国家中,在20世纪90年 代,有3个国家(保加利亚、捷克、立陶宛)的基尼系数是下降的,基尼系数基本不变的国家 有 两个(爱沙尼亚、白俄罗斯),不过,同80年代末相比,这5个国家90年代的基尼系数都上升 了,其他国家的基尼系数也都呈上升之势。(注:根据世界银行的测算,中东欧(CEE)国家(包括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捷克 共和国、匈牙利、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波兰、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共和国及斯洛文尼 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1989年的基尼系数是0.26,除俄罗斯外 新独立的前苏联共和国(NIS)(包括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白俄罗斯、爱沙尼亚、格鲁吉亚、 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共和国、拉脱维亚、立陶宛、摩尔多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 乌克兰及乌兹别克斯坦)和蒙古1989年的基尼系数是0.27。见世界银行:1996年世界发展报 告[M].中文版,2页,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表3显示,几乎在所有国家,高收入者占有的 收入份额都呈上升之势。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即收入差距的扩大是经济转轨国家的普 遍特征。
2.经济转轨国家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速度大都较快、幅度大都较大,但不同国家的差别较 大。世界银行1996年年度报告称中东欧(CEE—Central and Eastem Europe)国家1989年的基 尼 系数为0.26,俄罗斯及其他新独立的前苏联共和国(NIS—Newly independent states)和蒙 古 的1989年的基尼系数为0.24,同年低收入国家(不包括中国和印度)平均为0.46,中等收入国 家为0.45,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ration and Deve l opment)国家平均为0.33,(注:世界银行.1996年世界发展报告[M],中文版,2页,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
)经济转轨国家的基尼系数不仅大大低于低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 国家(CEE国家比低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分别低20个百分点和19个百分点)(参见表4),显 而易见在1989年,经济转轨国家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要比非计划经济国家低。实际上,直 到90年代中期,经济转轨国家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都是世界各类国家中最小的。但到90年代 中期,这些国家的基尼系数多已超过OECD国家,有的已经超过低收入国家的平均值,而这只 不过 经历了5、6年时间。按90年代最近年份的基尼系数,基尼系数(G)超过0.4>0.4)的国家有3 个,占表列国家数的17.6%,处于0.3~0.4之间(0.3≤G<0.4)的国家有9个,占表列国家数 的52.9%,处于0.25~0.3之间(0.25≤G<0.3)的国家有4个,占表列国家数的23.5%,处于0.25以下(G<0.25)的国家有1个,占表列国家数的5.9%。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共享增长的收入: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 济出版社,1998,中文版,2页;世界银行:《1996年世界发展报告:从计划到市场》,北 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中文版,2页。
从各国来看,收入差距扩大的速度之所以相当快,既有基于生产率的差别所导致的本应存 在的收入差别被释放这一因素的作用,也具有转型期的特点,也就是说,由于寻租、设租、 腐败等加剧了收入差距的扩大(注:无论是采取渐进式经济改革方式,还是采取激进式经济改革方式,都不能避免少数人依 靠寻租、设租、腐败等牟取收入、聚敛财富,侵吞公有财产而致暴富。(参见注释①著作所 列资料)改革方式的不同只能影响少数人暴富的速度,因为渐进式、激进式经济改革方式主 要只是涉及市场化改革速度的快慢,其本身并不涉及改革的权利分配,都不可能避免出现制 度缺位。)。
不过,虽然总体上来看,经济转轨国家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速度快、幅度大,但国家间的 差别也是比较大的。其主要特点是:(1)NIS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速度和幅度远大于CEE国家 。这是最突出的特点。90年代最近年份,基尼系数超过0.33的国家(共7个)除两个亚洲国家( 蒙古、越南)外都是NIS中,俄罗斯和中亚国家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速度和幅度远大于波罗地 海沿 岸国家。基尼系数超过0.35的国家基本上都是中亚国家和俄罗斯,而且俄罗斯和中亚两个经 济转轨国家(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共和国)的基尼系数超过了0.4。
此外,各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过程也有不同。就基尼系数来看,有的国家基尼系数大幅 度快速上升,有的国家基尼系数小幅度慢速上升,有的国家基尼系数的变化则有波动,即有 的 年份下降,有的年份上升。不过从总体上来看,处于大幅快升的国家居多。
3.居民收入差距的大小与国家的大小和城市化水平的高低等密切相关。比较表1与表2我们 发 现,基尼系数的大小与国土面积的大小、人口的多少和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呈现出以下规律性 的联系:(1)国家(国土面积)越大,基尼系数一般越高;国土面积越小,基尼系数一般越小 。显示出居民收入差距的大小与国家面积的大小呈正相关关系。(2)人口规模越大,基尼系 数一般越高;人口规模越小,基尼系数一般越小。人口规模的大小与基尼系数的大小呈正相 关关系。(3)城市化水平越高,基尼系数一般越小;城市化水平越低,基尼系数一般越大。 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与基尼系数的大小呈负相关关系。因此,一个国家的面积越大、人口越多 、城 市化水平越低,其基尼系数会越大,居民收入差距越大,反之,居民收入差距越小。(4 )人均GNP最低的国家,基尼系数偏大;人均GNP最高的国家,基尼系数偏小,但其他国家的 基尼系数的大小与人均GNP的高低无关。吉尔吉斯共和国、蒙古、越南、土库曼斯坦、乌克 兰的人均GNP都不到755美元,是表列17个国家中最低的4个国家,而这4个国家的基尼系数则 分居第2、3、5、7位;斯洛文尼亚、捷克共和国、匈牙利人均GNP最高,其基尼系数分居第1 5 、16、12位,其他国家基尼系数的大小则无规律可寻。90年代经济转轨国家所出现的上述现 象 并不是新的现象,而是市场经济国家的一般现象。经济转轨国家在90年代才出现上述现象, 乃是因为市场化改革提供了这一现象表现出来的必要条件。
4.经济转轨国家收入差距扩大的经济增长背景不同,但大多数国家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是 在 经济负增长的条件下出现的。按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可将经济转轨国家 划分为四大类:A类:经济正增长与收入差距缩小并存;B类:经济负增长与收入差距缩小并 存;C类:经济负增长与收入差距扩大并存;D类:经济正增长与收入差距扩大并存。当然这 几种类型又可根据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异与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程度的差异做进一步的细致的 分类,如D类可以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异划分为经济高速增长与收入差距扩大并存、经济中速 增长与收入差距扩大并存、经济低速增长与收入差距扩大并存等几种类型。据表2,属于A类 的国家有捷克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属于B类的国家有保加利亚、爱沙尼亚;属于C类的国家 有俄罗斯、吉尔吉斯共和国、哈萨克斯坦、罗马尼亚、拉脱维亚、乌克兰、土库曼斯坦、白 俄罗斯;属于D类的国家有匈牙利、波兰、蒙西、越南。若同80年代末相比,爱沙尼亚、保 加利亚应该归入C类,捷克共和国、斯洛尼亚应该归入D类。这样就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属于A 类。由此来看,C类国家居多,共有10个,占全部国家数的59%。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 结论,即大多数经济转轨国家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所伴随的是经济的负增长。
5.大多数国家在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同时,贫困急剧增加。除越南等少数国家外,大部分 经济转轨国家在90年代贫困都急剧地增加了。据世界银行资料,1987—1998年间,欧洲和中 亚的经济转轨国家日均生活费用不足1美元的穷人数量增加了20倍,1987年,日均生活费用 不足1 美元的穷人不过100多万人,1998年增至2400多万人,日均生活费用不足1美元的穷人在总人 口中的比重也由80年代末的1%左右增至90年代末的5%左右,其中NIS贫困的加剧尤为严重。 如土库曼斯坦,1993年日均生活费用不足1美元的穷人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为20.9%,俄罗斯19 98年占到7.1%;日均生活费用不足2美元的穷人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占到59.0%,乌克兰1996年 占到23.7%,俄罗斯1998年占到25.1%;哈萨克斯坦1996年占到15.3%,吉尔吉斯坦达49.0%, 塔吉克斯坦高达68.0%。在这些国家,不仅贫困加剧了,而且贫困长期化了,一方面,在经 济转轨中,“老穷人”的贫困加剧了,另一方面,又产生了大量的“新穷人”,长期贫困人 口在许多国家所占的比例呈上升之势。
二、20世纪90年代中国与其他经济转轨国家居民收入差距变化的比较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早于欧亚大多数经济转轨国家,由于中国采取的是渐进式改革方式, 经 济体制改革持续的时间要比采取激进式改革方式的国家长得多。但在90年代,经济体制的改 革大大加快了,经济市场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改变了就业制度 、收入分配制度、投资制度;等等,中国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同其他经济转轨国家一样也随 经济体制改革而发生了变化。中国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的变化既有与其他经济转轨国家共同 的方面,也有与其他经济转轨国家不同的方面(参见表5)。这里仅就不同之处而言,主要表 现在如下方面:
注:表中数据的说明参见注释(注:关于表5的说明:(a)A栏资料来源:1978、1983年数据来源:阿尔德曼、桑丁:《中国的 经济政策和收入分配》,载雷朴实、吴敬琏:《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北京,经济 科 学出版社,1988;带*者资料来源:世界银行《共享增长的收入: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研究》 编写组:《共享增长的收入: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研究》,中文版,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 社,1998;带**者资料来源:世界银行:《1996年世界发展报告:从计划到市场》,中文版 ,198页,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带***者资料来源:李强:《中国的贫富差距 与市场转型》,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1999(6);带****者资料来源:世界银行: 《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中文版,222页,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 社,1997;带*****者资料来源:世界银行:《2000/2001年世界发展报告:与贫困作斗争》 ,中文版,286页,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带******者资料来源:《如何看 待中国基尼系数?》,引自《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http://www.macrochina.com.cn),200 1 -06-29。(b)其他各栏资料来源:带*者数据来源于:李强:《中国的贫富差距与市场转型》 , 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1999(6);带**者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九五”城 镇居民生活达到小康》,引自《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http://www.macrochina.com.cn), 2000-03-28;带***者数据来源于:吴群芳:《经济体制转型中居民收入分化及对策研究》 ,载《教学与研究》,2001(2);带****者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九五”农村经济 和社会发展分析报告》,载《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http://www.macrochina.com.cn),20 00-03-27。(c)各基尼系数栏无标记者数据来源于:赵人伟、李实、卡尔.李思勤:《中 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d)收入份额资料来源:世 界银行:《1995年世界发展报告》,中文版,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5;世界银行 :《 1996年世界发展报告》,中文版,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世界银行:《2000/2 001年世界发展报告》,中文版,278-281页,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1、中国90年代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是80年代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扩大的延续。由于中国的改 革从70年代末就开始了,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因素从这时起就开始逐渐发挥作用,居民之间 的收入差距就已经在开始扩大。1989年与1979年相比,全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上升了 1.9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上升0.19个百分点,与1981年相比,基尼系数上升了6.1个百分点,平 均每年上升0.7625个百分点;城市居民的基尼系数1989年比1979年上升了7个百分点,平均 每年上升0.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的基尼系数1989年比1979年上升了6.3个百分点,平均每年 上升0.63个百分点。从基尼系数的变化来看,中国在80年代,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并非在 90年代才开始,也并非在90年代速度才加快,幅度才变大。但其他大多数经济转轨国家居民 收入差距只是在90年代才迅速扩大。由于这些国家大多数采取激进式改革方式,导致收入差 距扩大的因素在很短的时期内一起集中发挥作用,导致居民收入差距在短时期内以极快的速 度和极大的幅度扩大。
2、中国在90年代以前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要比其他经济转轨国家大得多。1989年全国居民 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就已经达到0.349,高出CEE国家8.9个百分点,高出俄罗斯及其他NIS 和蒙古10.9个百分点,即便是按1988年的低值,中国的基尼系数也要高出CEE国家、NIS和蒙 古2.2个百分点、4.2个百分点。若同其中的单个国家比,高出的百分点更大。从表5中,我 们看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其他经济转轨国家大是不足为奇的。
3、在中国伴随着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是经济的高速增长。90年代,大多数经济转轨国家的 经 济处在负增长状态,而中国却取得了在世界各国中最高速度的经济增长。1990—1999年,中 国GDP年均增长率达10.7%,而欧洲和中亚经济转轨国家GDP年均增长率却为-2.7%,只有越南 可以与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相比。但从越南的基尼系数来看,其在90年代,居民收入差距的 变化很小,尽管其经济增长很快。这样,居民收入差距以较大的幅度扩大与经济高速增长并 存的国家就只有中国了。
4、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与贫困的减轻并存。虽然在90年代,中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了 ,但同时贫困也显著地减轻了。据世界银行资料,1990—1998年间,中国的贫困人口由3.6 亿减 至2.1亿,贫困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持续下降,由于中国贫困人口比率的下降使得世界 贫困人口的比率下降了2~3个百分点。这反映出在中国一方面收入更加集中在少数高收入者 手中,而另一方面低收入居民的收入也增加了。与中国情况相似的国家只有越南。前面已经 说明,90年代,在CEE国家和NIS,贫困不是减轻,而是加剧了。应该说,贫困的加剧是这些 国家长期的经济负增长或低增长的必然结果。中国贫困的减轻从根本上讲,正是中国经济 长期高速增长的结果。
三、几点启示
通过对中国及其他经济转轨国家居民收入差距在20世纪90年代的变化的分析,应该说给了 我们很多启示。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值得强调的。
1、应承认和允许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的存在。由于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存在着差别,实际的劳 动贡献会因为各种原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差别,承认收入的差别,就应该允许人们自由支 配其收入,从而也就应该承认人们的财产权利,允许人们积累、占有、支配其财产,允许人 们凭借财产获取收入,当然也应该允许人们向他人转让自己的财产和收入。居民之间的劳动 收入、资产收入、转移性收入出现差别也就不可避免。社会应该承认和允许这种差别的存在 ,而不应该采取各种形式予以剥夺,人为地消除这种差距。这是刺激经济活动、提高经济效 率的必要条件。经济转轨国家在放松和取消经济管制以后,居民收入差距普遍地迅速地扩大 ,说明其传统的计划经济人为地限制了经济中本应存在的收入差距。经济转轨国家在经济转 轨以前居民收入差距的长期稳定和低水平是政府管制的结果,虽然公平一直被当作政府实施 这种管制的理由,但实际上这种做法恰恰损害了公平,毕竟最重要的公平是权利的公平,其 结果是对经济形成了普遍的负的激励,不仅导致经济动力的不断衰减,而且导致经济效率的 不断下降,使经济发展步入绝境。经济转轨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使得基于劳动能力与贡献等 的差异而应该有的收入差距得以展现,90年代经济转轨国家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具有“恢复 性”,允许这种收入差距的存在将会给经济发展提供正的激励。中国等经济转轨国家90年代 经 济的高速增长得益于这种正的激励机制。在计划经济中,政府在短期内还可靠强制和精神来 动员经济资源,在市场经济中,政府不可能依靠强制和精神动员来动员经济资源,而只能依 靠,也只需要依靠经济体系本身存在的经济激励机制来动员经济资源,而依靠经济体系本身 存在经济激励机制来动员经济资源就必须承认和允许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的存在,因为追求 经济利益是市场经济中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根本动力。
2、解决由转型造成的收入差距既是经济转轨国家解决当前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重点,也是 解决当前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难点。在放松、取消经济管制制度和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主 要是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在各种经济转轨国家都出现了寻租、设租、腐败等 问 题,少数人在转型过程中获取了大量的收入或财产。应该说这是社会失序的表现,的确在经 济转轨国家,由于所进行的是经济体制的根本性的全面改革,制度的缺位(旧制度要摒弃, 新制度又未建立起来)不可避免,各国在立法、执法、司法等方面都存在广泛的缺位,非法 收入与财产转移、灰色收入与灰色财产转移由此大量出现,造成居民收入差距迅速扩大,极 少数高收入者收入和财产的暴增所依靠的就是非法收入与财产转移、灰色收入与灰色财产转 移(改革越激进,短期内制度缺位会越严重,获取非法收入与财产转移、灰色收入与灰色财 产转移的机会越多,暴富者收入与财产增长得会越快,收入差距扩大的速度会越快,NIS 正好提供了这样的例证)。引起公众强烈不满的正是由此引起的收入差距,这也是对社会稳 定最具威胁的经济因素。因此,解决由转型造成的收入差距应该作为经济转轨国家解决当前 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重点。转型期的收入差距虽然无法避免,但不能让这种收入差距固化和 扩大化。由于非法收入与财产转移、灰色收入与灰色财产转移一般具有很强的隐蔽性,而且 这部分收入和财产往往被占有者迅速地转移和转化,所以查证极为困难,而且其分类、认定 也存在着困难,所以解决由转型造成的收入差距也是经济转轨国家解决当前居民收入差距问 题的难点,但不管有多难,政府都应该尽其所能来解决。
3、经济持续增长是减轻、消灭贫困和最终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必要条件。没有持续的经济 增长,便不可能减轻贫困,更不可能消灭贫困。没有持续的经济增长,也不可能最终缩小居 民收入差距,除非以牺牲效率和普遍的贫困为代价。如果经济增长与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不能 兼顾,宁可让经济的高增长与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并存。在前述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差距变 化 的组合中,最优的自然是A类组合,但如果不能实现A类组合,就应该选择D类组合。每个国 家都面临着其他国家的竞争,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这种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和具有威 胁性,没有经济增长,面临的只会是被奴役、被控制的结果。因此,中国始终必须把经济增 长作为优先目标,发展至上应该作为我们长期奉行的原则。
4、解决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速度偏快、扩大幅度偏大的问题是中国面临的重要问题。与其他 经济转轨国家相比,中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速度与幅度位居前列,而且中国居民整体的收 入 差距已经超过0.4,虽然与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目前的差距并不算大(发展中国家中居民收 入分配的基尼系数超过0.4的国家占50%以上),但若以90年代的速度与幅度继续扩大,居民 收入差距就可能逐渐超过目前收入差距比中国大的其他发展中国家。居民收入差距过大最终 会对社会稳定不利,从而对经济发展不利。因此,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抑制居民收入差距的扩 大。政府应该解决由转型造成的收入差距问题,除此之外,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和 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应该成为解决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速度偏快、扩大幅度偏大问题的重点。 因为城乡居民之间和地区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一直是导致全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 ,尤其是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即使城市居民之间、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不再 扩大,甚至缩小,只要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 距的扩大得不到控制,中国居民整体的收入差距仍会继续扩大,并且可能以更快的速度和幅 度扩大,如果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速度加快、幅度上升的话。居民整体收入差距的 缩小依赖于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的缩小和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要缩小城乡居民 之间的收入差距,必须消除城乡之间人口流动的壁垒,建立超开放的统一的具有高度竞争性 的劳动力市场,特别是要支持农村教育的发展,迅速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同时要通过均 衡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经济开放及建立和发展对经济落后地区的资源转移制度来缩小 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从而缩小不同地区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同时需要强调的是, 政府始终要努力增加低收入者的绝对收入,不断减少贫困人口的数量,不断降低贫困发生率 ,这既符合社会公平原则,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经济基础。
标签:收入差距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经济转型论文; 居民收入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贫困问题论文; 人口问题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