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阅读”在碎片化阅读生活中的设计应用
王梓伊
(中央美术学院,北京 100101)
摘要: 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与之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我们常常有着整块的工作时间,休息时间。随着进入到新媒体时代,生活的节奏随着互联网和智能生活的浸入,我们工作越来越方便快捷,信息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获取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同时随着我们生活的越来越便捷,但是工作与休息也重叠起来。我们整块的时间、资讯、知识、阅读、人际交往等生活中的很多方面的日益碎片化了被打碎了,然而碎片化的生活和工作生活也不断改变着人们的阅读方式,我们的阅读方式从过去的整块的时间进行文字的阅读改变成为更为直接的图像信息的提炼进行获取。阅读变得更易获取了,因此我们经常可以在路上看到越来越多的“低头族”—行走时、吃饭时、工作时都低头刷着信息。可以随时停止或者关掉手中的阅读设备。而这样的阅读方式也就会逐渐形成我们常说的“浅阅读”。“浅阅读”的普遍化时在当我们生活中最主要的阅读方式之一。而“浅阅读”却也会引发一些问题,例如:纸质书籍的购买量降低、对长篇的文字阅读失去耐心、阅读浮皮潦草不深入甚者会因阅读的浅层次影响到思考能力的下降。所以“浅阅读”既有在当前生活中存在的价值,又有其存在的问题,因此,笔者认为人们如何在生活合理有效地运用“浅阅读”,“浅阅读”的真正意义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浅阅读;碎片化;大众阅读习惯
1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我们生活的整块被打碎了,随之改变的就是我们的阅读的方式。互联网上图片、视频的迅速传播改变了人们阅读文字的传统方式;网络公共平台实时的更新方式、新闻标题推送的方式给人们带来了更大信息量,促使人们以浅阅读的方式获取信息。智能手机的普遍使用,资讯的快速传播,信息的实时更新,阅读渠道的多样化,人们在刷动手机的时候都会跳来跳去阅读各式各样的内容,滑动跳跃式阅读会抓取到一些只言片语,人们在看到这些文字时不会进行深层次地思考分析或是探究内容的真假,只会不停地进行手机的滑动阅读新的内容。对文字的阅读变得越来越焦虑,慢慢失去了阅读的耐心;所以,如果人们的碎片化生活之中里能够找到有效的“浅阅读”方式,在即满足人们阅读需求的同时又可以有益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也是对人们“在这个碎片化时间中如何阅读”这个问题的思考。
1.预期因素。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的大范围流动、信息大程度共享和信息及其便捷利用,使信息成为一种新资源,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农业消费一体化。因此“互联网+”背景下,大豆的价格的预期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改变。如果消费者预测他所需的大豆的价格会上涨,他可能会多买些大豆供以后消费,使大豆的短期需求增加。因为在“互联网+”这个背景下,消费者有更准确的信息,所以消费者可以更准确地利用大数据或互联网上的信息来预测大豆价格的变化,使大豆的需求量更大。
2 “浅阅读”的理念概述
2.1 “浅阅读”的普遍化
浅阅读是什么?它并没有一个很确切的定义,当下很多人对现在存在的“浅阅读”给己了以下特点的描述—浅显、直白、短小、娱乐性,笔者认为很多给其词进行描绘的时候的人都会有些许的片面。但“浅阅读”并不是一个在现在的新鲜事物出来之后才有的词汇;其实他是一种阅读方法,在1988年的《读书遍览》便有介绍,浅阅读的特点来自于循序渐进发、渗透法、发现式读书法、三部阅读泛读法、框架式阅读法、浏览阅读法、概念阅读法等阅读方式的结合。但浅阅读为何在现在这个社会会成为主要的阅读方式之一还是源于它的本身的特性是符合当今忙碌生活中的人们的快速节奏的,人们希望在工作中快速解决问题,搜索引擎的确要比读长篇文章来的更快。除了工作,我们的生活缓解疲劳也是需要一些娱乐化的,因此我们网络中的自媒体的文章或小视频给人们增添了很多快乐。但恰恰是人们对书籍文字的阅读失去疲惫感,这就是浅阅读在我们这个时代做被人们担心的问题。
2.2 相关案例探究分析
在2016年,亚马逊商城在阅读调查之中,数据显示有超过80%的调查者中每日都会超过半个小时的阅读的习惯。但是这种阅读的载体并不是单单来自于书籍,更多的是将阅读设备作为载体,因此人们的阅读时间是比之前有所提高,改变的则是阅读的载体。因此会有很多人将阅读如何与互联网或是电子设备相结合变成一种“浅阅读”的设计运用。
“单读”是一款受到大家欢迎的应用程序。它的主要目的是将阅读和视觉、听觉相结合的阅读应用程序全方位的阅读。从而可以将本来文字的阅读形式变的更被现当代忙碌中的人们所接受。而其线下同时存在一个阅读的实体空间—“单向空间”。线上程序在“视觉”方面是简单界面,每日一张与日历结合,在界面上除了有日期还有一句符合这个日期下的一句来自与书籍中的话语。而在第二界面中则会有一些书籍的几百字的阅读,如果感兴趣就会推动在线下“单项空间”进行阅读或购买。单“听觉”则是将文字“说”出来,这样比较合适疲惫了一天的人们可以不通过阅读,仅仅是听就可以一部分知识,同时又放松了神经。
从以上的实际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出“浅阅读”它有着可以替我们过滤掉很多海量信息的方式。同时它也是针对当今快节奏阅读的方式的一种具有对策性的阅读方法。我们可以得出它的极大合理性—第一,新,它通常可以用图片或者少儿精悍的文字将最新的信息进行发布;第二,快,它可以缩短人们的查找关键内容的时间;第三,小,保留其核心价值的内容。
3 结合“浅阅读”合理性的设计运用
而在欧美国家也有很多在探讨在信息获取中浅阅读方法的探究方式。例如英国的丢书活动(Books On The Underground)—创始人Hollie Belton,他发现在伦敦有很多人都在地铁上看书去消磨时间,因此她突然冒出了一个想法,可以大家在可以地铁上分享阅读,在书籍上贴上一个小标签写道—如果你对这本书感兴趣你可以阅读,读后可以将书放在地铁被更多人看到,继续进行阅读,这之后让后将这个书丢在地铁上,结果是一本两本更多本的书越来越多,人也更多地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共享自己的阅读。而这样的阅读一直在流动中进行着。但同样将这样的阅读活动照本宣科地移植到我国,却没有形成很好的反响而是更多的被评价为是作秀的活动,而其原因主要是国人的阅读载体的改变和挑选的书籍的质量。因此强制性的将这样的活动植入国内则会适得其反。
因此将浅阅读可以和我们的生活相结合,让它变成我们真正阅读的前奏—“试水阅读”。我们在内容所吸引前,肯定会首先注意到它的视觉形式所吸引。我们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阅读的时候都不希望被弹出窗口或其他所干扰。应该做到让使用者在短暂的时间中可以沉浸在在阅读之中,不被其他的东西所干扰。因此设计中应该注意阅读屏幕中出现的按键越少越好。笔者通过以上关于浅阅读的分析在设计中运用“浅阅读”具有科普的体验性做一个互动游戏让在参与过程中的参与者从兴趣-阅读-了解这样的一个过程。过程中的每一步骤,参与者都可以获得一定并且有效的讯息,如果他们对此感兴趣可继续进行深入阅读;如果觉得这已经满足她们足够希望了解到的讯息,即可以浅尝辄止。通过这个“浅阅读”的互动游戏希望参与者可以了解当下自己的情绪并且可以阅读自我的心情,并且改善当今人们阅读中存在问题。人们可以通过自我分析了解自己当下的一种情绪,从而在这种情绪下找到可以对自己的情绪进行一种阅读。去阅读一种自我的情绪,有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办法用欢乐、喜悦或者是愤怒来表述自己当下的状态,所以当我们了解目前我们的情绪之后再进行阅读可以作为一种缓解人们阅读焦虑的方式探索。
运营商的客户群大致分为普通家庭公众用户、政企客户,政企业务由于保密性和独立组网性的特殊性,本文不做重要阐述,仅对普通家庭用户的接入带宽需求进行分析。目前家庭光网用户宽带需求主要以上网业务和视频业务为主。
4 结论
随着阅读的发展,在不同的时代都有着不同的阅读方式,而在目前这个碎片化的生活当中,所以我们不能否定“浅阅读”给我带来了许多阅读上愉悦和便利,“浅阅读”是符合我们这个时代阅读习惯的,只不过在当下社会,它的弊端被无限的放大,以至于导致了人们开始抵触浅阅读这一形式,然而笔者通过以上的案例分析和我最后的毕业作品得出结论则是“浅阅读”是一种适合我们当今人们阅读习惯的一种方法,它可以让阅读变的更加有趣生动,如果将其应用在适合的地方在阅读上面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个大数据的时代中,如果浅阅读可以成为一种将复杂的讯息变的直接明了的形式,为何不是一个很好的体验。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阅读时代会继续不断变更,我们应该做的不是急于否定当前的阅读形式,而是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要将不同的适合人们阅读设计改良或是创造出来,找到适合每一个时代阅读者的阅读方式,所以不管是浅阅读或是未来的某一种阅读方式,我们都应该让它变为一种可以促进人们阅读的方式。
其次,相邻关系是最能凸显物权规范和生态环境保护内在关联性的制度领域之一。在私法学者看来,环境很大程度上就是相邻关系。[29]它是对所有权的私法限制,目的在于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对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传统相邻关系(《民法总则》第84-90条、《民法通则》第83条、《水法》第28条、第56-57条、《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第14条、第26条)的处理,皆是为此目的而存在。例如,“袋地”允许邻地权利人通行制度、相邻权利人采光制度等均可实现社会资源的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蔡虹,唐秀瑜,《浅阅读时代图书馆的深度选择》,载于《图书馆》,2007年第3期。
[2][美]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14年3月第一版。
[3][美]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娱乐致死》,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年5月第一版
[4][美]唐纳德·A·诺曼,《设计心理学3》(修订版),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年7月第二版
[5][日]斋藤孝,《深阅读》,江西:后浪出版公司·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9月第一版
[6][英]埃拉·伯绍德/[英]苏珊·埃尔德金,《小说药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10月第一版
[7]Talking Data移动数据研究中心,《2016自媒体行业洞察报告》2016年6月发布
[8][英]罗杰·弗莱《视觉与设计》,易英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1版。
[9][美]雪莉·贝尔吉《媒介与冲击:大众媒介概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
[10][斯洛文尼亚]阿莱斯·艾尔雅维茨《图像时代》,胡菊兰、张云鹏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2月第1版。
中图分类号: G23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10(2019)04(C)-0077-02
作者简介: 王梓伊(1991-),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