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结构施工图设计问题及应对策略论文_董倩

建筑工程结构施工图设计问题及应对策略论文_董倩

身份证号码:13098319880814xxxx

摘要:建筑工程结构的可靠性和合理性是保证建筑工程项目能够有效的实施,对于项目结构而言,由于建筑工程项目复杂难度不断提高,那么结构难度也会因此加大,需要注意更多的内容。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结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必须要从设计环节入手,在设计的同时就需要不断优化,需要特别重点关注施工图设计工作,从而保障建筑工程结构具有较好的结构性能,使建筑工程项目顺利实施并保证以后能够长期使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施工图;设计问题;应对策略

1应用建筑信息模型进行结构施工图设计优势

1.1可视化操作

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阶段,应用建筑信息模型后,设计工作人员以及施工工作人员在数据分析阶段,能够实现对图纸的可视化操作。同时,基于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平台上,能够对建筑施工结构实现立体化的设计操作,从而将施工结构以立体化的方式体现于施工设计工作人员面前。建筑信息模型所实现的立体化作业模式,能够大大地提升了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设计工作效率,促使施工设计工作人员更为高效地完成各项设计工作。

1.2高信息集成度

在传统CAD二维设计技术应用中,最大的问题在于设计资料无法集成共享。而将建筑信息模型深入应用于建筑结构施工图设计工作中,能够实现较高程度的施工数据集成,从而更为及时、高效地对建筑工程施工的各种数据进行横向、纵向的分析对比。同时,考虑到建筑工程结构与所使用的建材之间的关系,需要对二者之间进行综合性地分析对比处理。比如,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再加上不同的建材种类对数据化及模型化都有着相应的需求,这就要求建筑结构施工设计人员提供更为高效的建筑施工设计信息,以确保建筑施工作业的便捷性与高效性。

2建筑工程结构施工图设计存在的问题

2.1抗震性设计效果较差

抗震性设计效果较差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的因素:第一,设计人员对抗震原理基本上不了解,导致在设计过程中不知道抗震设计有哪些具体要求和设计需求,所以整个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能力就会特别差,很难形成有效抗震性效果;第二,部分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为了自身的经济效益,就没有按照实际要求对建筑结构进行抗震性设计,导致建筑结构不符合标准要求,不能有效落实国家对抗震的基本要求,从而影响整个建筑工程项目后期使用效果,必须要加以重视。

2.2安全等级及施工等级的问题

安全等级应当在施工图设计中得到充分的体现,然而在实际建筑施工图设计中设计人员经常忽略对建筑中构件以及整栋建筑安全等级的划分。设计人员应当明确影响承载力表达式中的重要机构系数γ0的值。按照有关规定我国对建筑的安全等级分为三级,对于破坏不会造成严重后果的建筑的等级定义为三级,破坏造成一般严重后果的建筑的等级定义为二级,破坏造成严重后果的定义为一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建筑工程结构施工图问题应对策略

3.1确定施工图设计所有要求

第一,必须要了解建筑工程结构的基本要求,比如力学方面的要求,目的是为了整体提高建筑工程结构具有较好的强度、承载力效果和稳定性,所以这个时候必须要充分掌握和了解力学的基本要求;第二,重点分析各种相关要求,由于建筑结构在不同作用下有不同的具体要求,目的是为了让整个建筑结构在各种环境作用下都能够更好的适应;第三,需要全面了解使用者对建筑工程结构的基本要求,虽然这不是一个重点因素,但是需要参考,然后在相关标准许可的情况下对建筑工程结构设计进行优化和完善。

3.2BIM模型设计

因为BIM模型相对特殊,要做好逻辑结构的全面分析,根据设计流程具体操作。导入IFC模型文件,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其涉及到多个专业,在结构构件模型对比分析时,要明确构件之间存在的属性关系,比如墙体和梁柱之间的关系。因为不同的关联体系,有着明确的联系,因此在设计时,要结合信息模型要求,比如混凝土材料,对BIM模型进行动态扩展,使其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考虑到工程对象具有多样化特点,建筑产业结构相对分散,对建筑工程信息,有着相应的要求,要利用当前的框架结构,对比分析数据信息。在IFC标准下,对三种模型扩展方式,有着具体的要求。具体包括实体扩展模式、属性扩展模式、ifc-Proz-y模式。其中,实体扩展模式超出原有架构形式,具有运行效率高的优势,能够有效识别软件。ifc-Proz-y模式灵活性较好,能够支持创新设计,实现大量模型信息扩展。

3.3强化抗震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是建筑抗震中一种重要手段,现阶段我国的抗震目标通常为“小震无碍、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设计人员通过对承载力计算就可以保证建筑物达到小震无碍的水准,而要想达到第二阶段,则需要利用结构可靠度标准及对风险系数进行计算,而达到第三阶段则需用设计人员利用概念设计来完成抗震构造设计。通俗的讲,概念设计就是将抗震原理和建筑抗震思想进行实际运用,并且对建筑提出了诸多要求。例如规则性要求:建筑需要采用多道防震结构防震,机构本身应当具有较高的耗能,吸能特性;规避刚度突变于竖向承载力,防治发生地震时建筑的塑性变化过度集中,导致结构薄弱环节遭到破坏而引起结构坍塌;在结构构件的选用上,应当尽量选用具有延展性的构件等。

3.4提高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将直接决定建筑工程结构施工图设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所以必须要重点控制人员因素,针对人为因素的改善措施只有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结构施工图设计更加可靠和安全,全面提升结构施工图设计的实用性和效果。那么就需要设计人员充分准确把握每个设计要求,并进行有效的监督,认真落实。提高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根据实际情况,不仅需要满足建筑工程结构的基本需求,还需要了解设计人员的建议,这样才能确保在设计过程中更好的落实相关要求,避免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相关设计规范文件、专业技能、计算机软件熟练度等等都需要对设计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

结论

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前期的结构设计阶段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后期的施工成本与施工质量,而相关图纸的绘制与设计更是最重要的资料之一。结构施工图是反映设计理念的最直观资料,如果此类图纸出现错误就有可能带来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建筑工程结构施工图设计进行研究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项仲贞.建筑工程结构施工图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中国科技信息,2017(40).

[2]庾爱华.建筑机构施工图设计中常见问题及其剖析[J].建设论坛,2017(12).

论文作者:董倩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9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结构施工图设计问题及应对策略论文_董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