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变迁中的农村社区党组织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组织建设论文,农村论文,社会变迁论文,社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我国社会的急剧变迁,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社区党组织建设,包括组织设置、活动内容、工作方式方法等各个方面都面临着诸多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出现了经济生产亲友组织化、生产经营分散化、思想观念多元化,农村宗族势力抬头,以及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而带来的“民工潮”现象。农村社区一些党员干部价值观受到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一心只想到个人发家致富,却忘记了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尤其是有些农村社区,党组织涣散,有的支部长期不过组织生活;有的支部虽然有组织生活,但过的多是有偿化的组织生活;有的党员干部作风不正,为政不廉,利用职权和工作之便,贪占挪用国家财产,挥霍浪费,甚至贪污腐化,违法乱纪。这些问题的存在,如不认真研究,采取有效措施,任其发展下去,势必降低党的威信,削弱党的工作基础,影响农村改革的进程、社会的稳定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我们认为,建立和健全农村社区党的组织,是党的组织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农村社区党组织建设面临新的矛盾
农村社区,即农村的乡镇和村民委员会,主要指农村村委会层次。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区党组织在贯彻中央关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实行双层经营的农业生产的政策中做了大量的引导、服务工作,发挥了党组织的重要作用,同时党组织自身也经受了考验。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发展,农村社区党的组织还面临着诸多矛盾,其主要的表现是:第一,新的农村分散的生产经营形式给党员管理、党的组织生活的内容和方式、村级党组织的设置等,提出了新课题和新要求,这方面的“不适应”问题在相当多的地方至今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第二,新的农业生产经营责任制及其组织形式弱化了农村社区党组织指挥生产的权力,相当一部分农村社区党组织在权力“失落”中软弱涣散,甚至处于瘫痪状态。第三,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强化了经济工作干部的权力,相当一部分农村社区党务干部不愿继续从事党务工作,从而使得农村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乏力。第四,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使农民有了自主权,他们对村级正式组织(包括党组织)的依赖程度大为减低,他们对加入正式组织(包括党组织)的动因不足,要求不强烈,因而党员后备力量和干部后备力量都相当缺乏。农村社区基层政权建设的合法性由国家授予,表现形式是良性的制度安排及其制度化,但是农村社区基层政权的有效运作本质上是中国体制性权力与农村内生性权力有机结合的结果。如果忽视农村社区内生性要素的权力建设在现实中是可能存在的,但那只能是合法性象征,成为“形式上组织起来的社会”(哈贝马斯)。形式上的合法性权力与实际支配资源的农村社区内生性权力二元运行,必然在农村社区人际互动层面的局部领域形成冲突。
市场经济对农村社区党组织建设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又有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问题在于,人们一度对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估计过高,对负面影响认识不足。实事求是地讲,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农村广大党员和农村干部思想解放的促进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商品观念、市场观念、科技观念、效益观念等等逐步入脑入心,劳作方式、生活方式的逐步更新,主要得力于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中某些消极东西在农村表现也很突出,对农村社区党组织建设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拜金主义迅速侵袭农村,农村社区党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加大;一些农村干部和党员富裕起来后,畸形消费问题很突出;资产阶级腐朽思想与沉渣泛起的封建主义思想一拍即合,在一些地方农村黄、毒、赌、拐泛滥,迷信活动蜂起,家族、宗族势力强劲,个别地方恶势力称王称霸,这些对农村社区党组织构成严重的威胁,影响农村社区党组织发挥核心领导作用;商品交换原则侵入党内政治生活,某些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淡化,信仰动摇。尽管这是支流,但问题的严重性不容低估,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新条件下解决问题的难度不容低估。一方面,农村市场经济的发育程度很低,必须加大发展速度和力度;另一方面,农村社区党组织、基层干部的素质还很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预见能力、解决能力都比较差。怎样在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加强农村社区党组织的建设,是党的建设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当前农村社区中存在一个普遍现象是,中青年党员、已致富的党员、相对固定在本村劳作的党员和有职党员的作用发挥较好;相反,老年党员、贫困党员、长期离土离乡的党员和无职党员的作用难以体现出来。特别是在新经济体制条件下,广大无职(未担任村社负责工作)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是不尽人意的,在许多地方,他们和普通老百姓没有多少差别,群众从他们身上看不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例如,对于老年党员,由于他们无论在家庭、在社会都处于受供养的地位,他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并且由于自然规律,他们不可能再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范围、程度、能力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对于贫困党员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期,在“经济是最大的政治”的新条件下,其先进性的光环已经消失。对于流动党员,虽然还可以在其他地方和岗位发挥作用,但目前情况下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的确是打了折扣的,因为其中的许多人其实只是寄回或交纳了党费,多数人并未在新的所在单位参加党组织生活。对于无职党员发挥作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看党员自觉性和党组织的管理力度,由于农村的特定条件,这部分党员的作用总的看发挥得不够理想。
二、围绕经济工作抓好农村社区党的组织建设
加强农村社区党的组织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围绕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奔小康这个农村工作的大局来进行,这是我们党的农村政策的出发点,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实现“三个代表”的具体行动。只有这样我们农村社区党的组织才能抓住党的要求与农民利益的结合点,从而增强党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召力,使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
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抓好农村社区党的组织建设,关键是建设一个好的党支部;而建设好一个党支部,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支部书记,这是农村社区党组织能否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农村政策、深化农村改革、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带领广大农民奔小康、实现共同富裕和共同进步、发挥党的核心领导作用的关键。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支部书记,其它再好的组织结构、制度、措施都会落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再好也难以贯彻执行。正因为如此,农村社区的群众们说得好:“不怕有个烂摊子,只要有个好班子,有了一个好班子,就能治好一个烂摊子”。于是就有“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的真实写照,这都说明农村社区一个好的支部和支部书记的重要性。
(一)认真选配好农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努力提高农村社区支部书记的素质。
在当前农村改革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条件下,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农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如何带领农民群众发展农村经济,解决好各类矛盾,成为摆在农村社区党支部书记面前的新课题。目前,农村社区支部书记的选配是个难题。农村特别是贫困山区选不出人才、留不住人才,是我们面临的客观现实。这些村由于没有一个较高素质的“带头人”,致使村级经济发展缓慢。因此我们要在选人机制上有所突破,要解放思想,拓宽识人选人视野。对于确实没有合适干部人选的村,可以从乡镇机关与县直机关下派干部回村任支部书记、支部副书记或支部书记助理,对于回村任职的干部,机构改革不作为精减对象。
村支部书记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1]。第一,要有选准发展思想之“识”。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是村支部书记的第一职责。支部书记一要善于学习,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学懂弄通党的方针、政策和市场经济知识,这样在选择方向上才不会偏向;二要立足本社区优势,瞄准市场需求,找准经济起飞的突破口和启动点,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牧则牧,宜果则果,大力发展“拳头”产品,努力形成规模效益。第二,要有创新创业之“胆”。创新,就是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办前人没有办过的事。创业,就是在自己任内办几件实实在在的事,敢于走新路、出新招、办新事。当然,敢干,还要巧干,还要科学决策,周密论证,尽量减少失误。第三,要有驾驭市场之“能”。支部书记要懂市场、信息、公共关系、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抓高效农业,要知道什么是高效农业,怎样抓;搞乡镇企业,要懂得招商引资,成本核算,使用能人,占领市场;发展第三产业,要知道怎样扩大商品知名度,怎样扩大商品覆盖面、吸引力等。这些本领只能从学习和实践中来,只要有干劲、有钻劲、有拼劲,虚心学习,就能提高自己的素质,就能熟悉市场、驾驶市场。第四,要有科技富村之“才”。农村要发展,科技是关键。脱贫致富快,要靠科技带,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已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谁的科技投入多,谁的经济发展就快。提高效益靠科技,占领市场靠科技,有学者在农村社区的调查中,发现不少关于这样的事例,有的村子原来很穷、很乱,在调整党的支部、换了一个好的支部书记以后,很快就旧貌换新颜。不仅仅是社会治安有了好转,不再有打架斗殴、赌博吸毒现象,而且还使全村百姓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由此可见,农村有一个好支部,有一个好书记,就会振兴一个村,富裕一批百姓;若是选错一个书记,就会垮掉一个村,坑了一片民。
搞好农村社区党的组织建设,就要把那些开放型、知识型、实干型、开拓型、廉政型等具有真本领和奉献精神的能人、精英选进农村社区的领导班子。同时,还要广开“才”路,解放思想,打破条条框框,不拘一格使用那些年富力强、觉悟高、威信大、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担任支部书记。一些县乡党委把农村社区党的组织建设的落脚点放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全面实现小康的模范带头作用上。一些党的组织在带领农民党员在发展市场经济中起了表率作用,他们大力推广以提高农村社区党员干部的科学文化素质、鼓励农民党员带头致富这一行之有效的形式,他们对农民党员、村组干部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在组织领导、培训规划、经费使用及其检查考评上抓落实,使许多农民党员不仅掌握了一二门实用技术,而且还能较好地在生产中起到科技示范的作用,推动了科技兴农事业的发展,并在发展农村经济中起排头兵的作用。他们把评选“先进社区支部”、“十佳农村社区党员”和共产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双带”活动相结合,使得广大群众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在模范党员的作用下,学科技、办企业,积极投身乡村经济建设之中。在农村社区党的组织带领下,广大农民积极努力,形成了多种经营并举、多种经济成份齐上的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发展战略,并逐步进入了“以农促工、以工带农、相互依存、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农村富裕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也就更加高涨了。由于农村社区党的组织正在发挥重要作用,赢得了广大农民的信任,广大农民才会由衷地说:“金山银山,不如党组织这个靠山。”通过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使广大农民也深深地体验到:“要发家致富,全靠好支部”,农村社区党支部的一班人就是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只有这样,农村社区党的组织在大力发展村级经济,在带领广大农民治穷致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以及精神文明建设中,才能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二)全面提高农村社区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建设好农村社区党支部。
要增强农村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力,就必须努力提高农村社区党员干部的素质。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譬如,行政村合并后,管理范围扩大了,村干部减少了;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减轻的同时,化解村级债务、兴办集体公益事业的能力也相对减弱了;推行村务公开后,农民参与监督的要求提高了。农村干部责任重、任务多、工作量大,非常辛苦,他们工作主动性不强和积极性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劳动得不到充分的认可。应该说,这些年来广大的农村社区党的组织在贯彻党的农村政策、完成各项任务、带领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是党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尤其是许多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起到了模范作用。但是,由于处在社会大变迁的新时期,我们的社会面临的问题更复杂,面临的工作任务更艰巨,它对于我们党的干部素质要求也就更高。“第一,要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地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第二,努力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特别是工农群众,坚持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第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善于开拓前进,具有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第四,模范遵纪守法,保持清正廉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自觉拒腐防变,坚决反对消极腐败现象;第五,刻苦学习,勤奋敬业,不断加强知识积累和经验积累,具备做好本职工作的专业知识和能力。”[2](P221)特别要指出的是,近年来,有一些农村党员干部沉醉于物质享受,不思进取,甚至堕落为腐败分子。追求腐朽堕落的生活方式,都是从丧失艰苦奋斗精神开始的。因此,特别需要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党才能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三)增强农村社区党员教育,加大农村社区党员的管理工作。
我国广大农村社区地域辽阔,农村社区党的组织有近百万,有数百万农村党员,许多党员爱党爱国,思想健康,吃苦耐劳。但也有不少党员文化素质较低,科技知识贫乏,严重地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此,我们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形式,对农村党员进行必要的理论教育,进行党章的学习和党规党纪的教育,进行市场经济知识和科技文化知识的教育。通过教育,使广大党员树立远大理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模范地执行党的各项方针和政策,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我们还要加强农村社区党员的管理工作。农村党员从业的流动性和多样性,对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农村产权制度的改革和产业结构的重组和调整,以及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的逐步融汇,农村劳动力从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是由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许多家庭以农为主,兼营他业,形成了一家一户独立经营的特点,从而带来了党员工作的分散性。二是农村劳动力离乡离土、经商务工日益增多,而且这种分离趋势越来越明显,从而带来了党员活动的流动性。三是农村多种经济形式的发展,党员分散在不同性质的经济组织,其工作方式、发挥作用的途径呈现多元性。这些新的情况、新的特点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随着农村党员活动内容、活动场所、活动时间的变化来改变组织设置形式和活动方式,以适应变化了的形势。特别是在“民工潮”的今天,更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党员的管理制度,使党员教育与党员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制度的制约性和党员的自觉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从严治党的要求。
我们在进行农村社区调查中,发现有些地区结合“三个代表”的学习,开展做合格党员、做人民公仆的活动,把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务实创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贯穿到各项工作中。有的地市通过下派得力干部,充实农村社区党的组织队伍,建立并坚持领导驻村学习、调查研究制度、领导干部工作目标责任制度、地县领导挂村联系工作制度,这都是提高农村社区党组织干部队伍素质、增强农村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的好办法。有些高校发挥各自的特长,为农村社区党组织培训领导干部和后备力量,为农村社区培养有文化、会管理、善经营的农民大军。有的高校改善党员教育内容,由过去一律化转变为普遍教育和专业培训相结合,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从而丰富了农村社区党员的活动内容,增强了农村社区党员教育活动的吸引力,保证农村社区党员活动的质量和效果,提高了农村社区党员的专业技术和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