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勤, 庄严阵, 许东坡, 叶建新, 陈佩琼[1]2003年在《乳腺癌中PTEN蛋白表达及其与p27~(kip1)和cyclin D1表达的相关性》文中认为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TEN蛋白在人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 ,及其与抑癌基因p2 7kip1 、癌基因cyclinD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 P法 ,检测 6 1例乳腺癌组织石蜡切片中PTEN蛋白、p2 7kip1 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情况 ,比较PTEN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 ,及其与p2 7kip1 、cyclinD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PTEN蛋白表达定位于细胞质。PTEN蛋白阴性占6 .6 % (4 6 1) ,表达减低者占 4 1.0 % (2 5 6 1) ,阳性表达者占 5 2 .5 % (32 6 1)。PTEN与淋巴结状态、ER状态及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相关。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 ,PTEN蛋白高表达组的 5年生存率 (87.5 % )高于低表达组 (5 8.6 % ,P =0 .0 10 1)。PTEN蛋白表达与p2 7kip1 、cyclinD1表达未显示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乳腺癌患者PTEN蛋白低表达与预后不良有关 ,PTEN对乳腺癌有一定的预后价值。在人乳腺癌中 ,p2 7kip1 和cyclinD1可能不是PTEN的主要下游基因。
林勤[2]2003年在《人乳腺癌中PTEN蛋白的表达和意义及其与p27~(kip1)和cyclin D1表达的相关性》文中认为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 PTEN蛋白在人乳腺癌中的定位和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预后意义 ,以及与可能的下游基因、抑癌基因 p2 7kip1、癌基因 cyclin D1 的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SP方法 ,检测 6 1例乳腺癌组织石蜡切片 PTEN蛋白、P2 7kip1和 CyclinD1 蛋白的表达 ,比较 PTEN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 (组织学分级、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程度、TNM分期 )、激素受体(ER、PR)状态之间的关系 ,观察与 P2 7kip1 、Cyclin D1 蛋白表达是否相关。 结果 PTEN蛋白表达定位于细胞质 ,p2 7kip1的表达定位于细胞核 ,Cyclin D1 蛋白表达大多定位于细胞核 ,少数于细胞质。 PTEN蛋白阴性表达 6 .6 % (4 / 6 1) ,表达减低 4 1.0 % (2 5 / 6 1) ,阳性表达 5 2 .5 % (32 / 6 1) ;P2 7kip1阴性表达 19.7% (12 / 6 1) ,表达减低 4 4 .3% (2 7/ 6 1) ,阳性表达36 .1% (2 2 / 6 1) ;Cyclin D1 阴性 31.2 % (19/ 6 1) ,弱阳性37.7% (2 3/ 6 1) ,强阳性 31.2 % (19/ 6 1)。 PTEN与淋巴结转移程度、ER状态及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相关 ;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 ,PTEN蛋白高表达组 5年生存率 (87.5 0 % )优于低表达组 (5 8.6 2 % ,P<0 .0 5 )。 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未显示PTEN蛋白表达水平是独立的预后?
许晓阳, 吴淑华, 孙晨博, 温菲菲, 何双[3]2018年在《结直肠癌中PHLPP2、PTEN与p-Akt1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检测PHLPP2、PTEN与p-Akt1及其下游分子VEGF、BCL-2及Cyclin D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探讨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和RT-PCR法检测结直肠癌及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PHLPP2、PTEN、p-Akt1、VEGF、BCL-2及Cyclin D1的表达,并分析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PHLPP2和PTEN阳性率低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p-Akt1、VEGF、BCL-2及Cyclin D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P<0.05)。结直肠癌中PHLPP2与p-Akt1、VEGF、BCL-2、Cyclin D1表达均呈负相关(P<0.05)。PHLPP2、PTEN均阳性的结直肠癌组织中p-Akt1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组;PHLPP2、PTEN均阴性结直肠癌组中p-Akt1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分组(P<0.05)。PHLPP2、PTEN蛋白表达水平与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Akt1蛋白表达水平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PHLPP2、PTEN、p-Akt1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相关。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PHLPP2、PTEN、p-Akt1、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是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HLPP2与PTEN做为抑癌基因共同影响Akt1磷酸化,PHLPP2在结直肠癌中表达缺失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潜在分子标志物。
林勤[4]2002年在《人乳腺癌中PTEN蛋白的表达和意义及其与p27~(kip1)和Cyclin D1表达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TEN蛋白在人乳腺癌中的表达定位、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其预后意义,及其分别与可能的下游基因:抑癌基因p27kipl、癌基因cyclin D1的蛋白表达的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方法,检测61例乳腺癌组织石蜡切片PTEN蛋白、p27kipl和cyclin D1蛋白的表达状况,比较PTEN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组织学分级、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程度、TNM分期,激素受体:ER、PR状态等之间的关系,以及观察与p27kipl、cyclin D1蛋白表达之间是否相关。 [结果] PTEN蛋白表达定位于细胞质,p27kipl的表达定位于细胞核,cyclin D1蛋白表达大多定位于细胞核,少数于细胞质。本组PTEN蛋白阴性占6.6%(4/61),表达减低者41.0%(25/61),阳性表达者占52.5%(32/61);p27kipl蛋白阴性表达占19.7%(12/61),表达减低者占44.3%(27/61),阳性表达者占36.1%(22/61);Cyclin D1阴性者占31.2%(19/61),弱阳性者占37.7%(23/61),强阳性者占31.2(19/61)。PTEN与淋巴结状态、ER状态及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相关;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PTEN蛋白高表达组5年生存率(87.50%)优于低表达组(58.62%)(P=0.0101)。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未显示 人乳E引全中门1’\劫”5的I过刊意义川L\巾几m]和L丫。】H;】)]的I辽川广忖PTEN蛋白表达水平是独立的预后指标;PTEN蛋白表达与 P27“’‘表达。cyclin DI表达未显示有明显相关性。 [结论」乳腺癌病人 PTEN蛋白低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ER受体阴性及预后不良有关;抑癌基因PTEN在乳腺癌中有一定的预后价值。在人乳腺癌中,p27“’‘和 cycl in DI可能不是 PTEN的主要下游基因。
张敏敏[5]2016年在《RSK4、LOX在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中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RSK4和LOX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在配对的乳腺癌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RSK4、LOX蛋白的表达,分析两者与乳腺癌主要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RSK4、LOX对乳腺癌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检测227例乳腺癌组织及227例配对的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RSK4、LOX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RSK4、LOX蛋白表达在乳腺癌主要临床病理特征参数及主要预后指标间的差异,并应用相关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在227例配对的乳腺癌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RSK4蛋白在乳腺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39.6%,90/227)显着低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72.7%,165/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25,P<0.01);RSK4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χ2=6.668,P=0.036)、原发肿瘤大小(χ2=29.018,P<0.01)、腋窝淋巴结状态(χ2=9.635,P=0.022)及临床分期(χ2=28.666,P<0.01)有关,在组织学分级差、原发肿瘤直径大、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晚的乳腺癌组织中RSK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较低;而与年龄(χ2=0.239,P=0.625)、月经状态(χ2=0.017,P=0.897)、体重指数(χ2=1.115,P=0.291)、ER(χ2=0.178,P=0.673)、PR(χ2=0.750,P=0.386)、HER2(χ2=2.184,P=0.139)状态和分子分型(χ2=1.468,P=0.850)未见明显相关。LOX蛋白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阳性率(64.8%,147/227)显着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31.7%,72/2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621,P<0.01);LOX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χ2=8.312,P=0.016)、原发肿瘤大小(χ2=6.183,P=0.045)、腋窝淋巴结状态(χ2=10.597,P=0.014)、临床分期(χ2=7.950,P=0.019)、ER(χ2=19.731,P<0.01)、PR(χ2=5.221,P=0.022)及HER2状态(χ2=16.648,P<0.01)有关,在组织学分级差、原发肿瘤直径大、有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晚、ER阴性、PR阴性及HER2过表达的乳腺癌组织中LOX蛋白的阳性表达率较高;而与年龄(χ2=0.779,P=0.377)、月经状态(χ2=0.633,P=0.426)、体重指数(χ2=0.276,P=0.599)和分子分型(χ2=8.469,P=0.076)未见明显相关。结论:RSK4蛋白的表达参与了乳腺侵袭转移的调控,可能是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抑癌基因。LOX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有关,LOX蛋白过表达的乳腺癌侵袭性更强,更容易发生转移,可能预后不良。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的过程中,两者均参与了调控并起着不同的作用。第二部分RSK4、LOX与Cyclin D1、Ki-67、CXCR4、E-cadherin在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中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阳性组与腋窝淋巴结阴性组中RSK4、LOX蛋白的表达,比较两者在不同腋窝淋巴结状态间表达的差异,进一步分析两者与肿瘤增殖因子Cyclin D1、Ki-67及侵袭因子CXCR4、E-cadherin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探讨RSK4、LOX蛋白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影响、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27例乳腺癌组织中RSK4、LOX、Cyclin D1、Ki-67、CXCR4及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检测131例转移性淋巴结组织和96例慢性炎性淋巴结组织中RSK4、LOX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RSK4、LOX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与对应的淋巴结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并进一步分析RSK4、LOX分别与Cyclin D1、Ki-67、CXCR4及E-cadherin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RSK4蛋白的阳性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呈显着负相关(r=-0.235,P<0.01),而LOX蛋白的表达则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呈显着正相关(r=0.199,P=0.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SK4蛋白在转移性淋巴结中的阳性表达率(33.6%,44/131)显着低于在慢性炎性淋巴结中的表达率(82.3%,79/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937,P<0.01),而LOX蛋白在转移性淋巴结中的阳性表达率(72.5%,95/131)则显着高于慢性炎性淋巴结(14.6%,14/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499,P<0.01)。在腋窝淋巴结阳性组中,RSK4蛋白在乳腺癌组织及相对应的转移性淋巴结中的阳性表达相一致(r=0.593,P<0.01),LOX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亦是如此(r=0.188,P=0.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腋窝阴性组中,无论是RSK4蛋白(r=-0.062,P=0.548)还是LOX蛋白(r=-0.191,P=0.06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与在慢性炎性淋巴结中的阳性表达率无明显相关性。RSK4与LOX(r=-0.559,P<0.01)、Cyclin D1(r=-0.466,P<0.01)、Ki-67(r=-0.486,P<0.01)和CXCR4(r=-0.384,P<0.01)表达呈显着负相关,与E-cadherin(r=0.535,P<0.01)表达呈显着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X与Cyclin D1(r=0.476,P<0.01)、Ki-67(r=0.492,P<0.01)和CXCR4(r=0.539,P<0.01)表达呈显着正相关,与E-cadherin(r=-0.387,P<0.01)表达呈显着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SK4是乳腺癌转移的一个抑制因子,其低表达或表达缺失与乳腺癌转移有关,而LOX过表达促进了乳腺癌的发展、侵袭和转移。RSK4低表达或表达缺失促进乳腺癌侵袭转移的机制可能与Cycin D1、Ki-67、CXCR4高表达及E-cadherin低表达有关。LOX过表达则可能通过上调Cycin D1、Ki-67、CXCR4和下调E-cadherin表达来促进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发生。
刘莎[6]2016年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cyclinD1表达与临床内分泌治疗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yclinD1表达与临床免疫指标及其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2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标本中cyclin D1表达情况,应用Pearson卡方检验分析cyclinD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不同临床免疫指标中的表达,运用Kaplan-Meier检验cyclinD1不同表达及有无内分泌治疗对预后影响进行生存曲线分析,应用比例风险模型对cyclinD1及临床指标如淋巴结转移、放疗、化疗、月经状态及有无内分泌治疗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cyclinD1表达与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复发转移及ER表达水平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月经状态、临床分期、有无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以及PR,Her-2无显着相关性(P>0.05);cyclinD1不同表达时及有无内分泌治疗无瘤生存时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cyclinD1表达阳性时,有无内分泌治疗的无瘤生存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受累数目、内分泌治疗情况及cyclinD1表达状态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独立预后因素(P<0.05),淋巴结受累数目为危险因素(OR>1),内分泌治疗及cyclinD1则为保护因素(OR<1)。结论:CyclinD1阳性表达提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生存时间长,预后好,且其阳性表达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是否行内分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cyclinD1表达情况可作为评判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预后及是否对内分泌治疗敏感指标之一。
张璐璐, 谭欣, 孙虓, 何灏澜[7]2014年在《Survivin与Cyclin D1在大肠息肉及大肠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Survivin和Cyclin D1在大肠息肉及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二者与大肠癌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0例大肠息肉、80例大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Survivin、Cyclin D1的表达情况。结果:癌旁正常组织中Survivin、Cyclin D1无阳性表达。大肠癌组织中Survivin、Cyclin D1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大肠息肉中的表达,且大肠癌中Survivin、Cyclin D1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显着正相关。同时Survivin、Cyclin D1二者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呈显着正相关,P<0.05。结论:Survivin、Cyclin D1过表达可能与大肠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Survivin、Cyclin D1有望成为大肠癌的临床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的标志物。
胡红琳[8]2017年在《2型糖尿病脂联素表达水平与乳腺癌发生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 脂联素(Adiponection)是主要由脂肪组织分泌的一种细胞因子,参与调节糖脂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IR),脂联素水平的下降可加重胰岛素抵抗,从而导致相关的疾病如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发展[1]。西格列汀作为二肽基肽酶-4(DPP-IV)抑制剂之一,刺激胰岛β细胞产生和分泌胰岛素,改善胰岛β细胞对葡萄糖的反应性,抑制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糖素,抑制内源性葡萄糖的生成,综合作用从而降低血糖。目的 了解肥胖糖尿病大鼠血清脂联素水平及肾周脂肪、骨骼肌、肝脏组织脂联素表达水平,并观察西格列汀干预对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及脂联素在叁种组织中表达的变化。方法 将60只普通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高脂饮食喂养组(HD组,n=45)和普通饲料喂养组(NC组,n=15)。12周后,经高脂饮食喂养成功建立肥胖模型(n=35),随机留取肥胖对照组(OB组,n=8)。其余肥胖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5 mg/kg。肥胖DM大鼠造模成功(n=20)后,再随机分为2组:DM对照组(DM组,n=10),西格列汀干预组(SP组,n=10)。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干预前后各组大鼠血清脂联素水平和体质量(BW)、总胆固醇(TC)、甘油叁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再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β)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NC组、DM组和SP组的大鼠骨骼肌、肾周脂肪、和肝脏脂联素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成功建立肥胖大鼠模型和肥胖糖尿病大鼠模型。2.各组生化指标比较:⑴西格列汀干预前,与NC组相比,OB组BW、FINS、HOMA-IR、LDL-C均升高,HOMA-β降低(均P<0.05),但FBG、TG、TC无明显升高(P>0.05);DM组和SP组BW、FBG、FINS、HOMA-IR、TG、TC、LDL-C、FINS均升高,HOMA-β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OB组相比,DM组和SP组的FBG、HOMA-IR、TG升高(均P<0.05);但DM组和SP组两组之间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⑵糖尿病大鼠给予西格列汀干预后,与NC组相比,SP组大鼠FBG、FINS升高,HOMA-β下降,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与DM组相比,SP组大鼠的FBG、TG、LDL-C、FINS、HOMA-IR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OMA-β轻度升高,BW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OB组相比,SP组BW、FINS、HOMA-IR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⑴西格列汀干预前,与NC组相比,DM组、SP组和OB组脂联素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DM组和SP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⑵西格列汀干预后,SP组的脂联素水平上升,与DM对照组和OB组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与NC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OB组的脂联素水平与NC组和SP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与DM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4.组织脂联素表达水平的变化:与NC组相比,DM组与SP组大鼠肾周脂肪、肝脏组织、肌肉组织脂联素的表达量减少(均P<0.05);与DM组相比,SP组大鼠肝脏组织、肌肉组织的脂联素蛋白表达量增加(均P<0.05),肾周脂肪组织脂联素蛋白表达量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相关性分析显示西格列汀干预后脂联素与BW、TG、TC、LDL-C、FBG、FINS及HOMO-IR、HOMA-β始终独立相关(P<0.05)。结论肥胖大鼠及肥胖糖尿病大鼠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肾周、肝脏及肌肉组织脂联素蛋白表达水平下降。西格列汀干预可改善糖尿病大鼠的糖脂代谢,升高血清脂联素水平,且提高肌肉及肝脏组织中脂联素蛋白表达水平。背景:众多研究表明,在糖尿病女性人群中乳腺癌患病率明显增加,特别是在肥胖患者中。其确切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的多项研究表明脂肪因子表达分泌异常起重要作用。脂联素是一种重要的脂肪因子,目前认为脂联素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拟通过收集2型糖尿病伴乳腺癌和非糖尿病乳腺癌患者的血清和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标本及相关临床资料,观察正常血糖和糖尿病患者乳腺癌组织细胞周期相关指标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G1/S特异性周期蛋白-D1(Cyclin D1)和核转录因子(NF-κB)表达的差异,分析脂联素与它们表达的相关性,探讨脂联素参与2型糖尿病乳腺癌发病的可能机制。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伴乳腺癌与非糖尿病乳腺癌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差异;两组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脂联素、RAGE、Cyclin D1和NF-κB表达的差异,分析脂联素与叁种指标表达的相关性,探讨脂联素参与2型糖尿病患者乳腺癌发生的可能途径及机制,从而为降低2型糖尿病患乳腺癌风险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1.纳入20例2型糖尿病伴乳腺癌患者和30例非糖尿病乳腺癌患者,采集临床资料,抽取静脉血5ml,检测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血清胆固醇(TC)、甘油叁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脂联素(Adiponectin)、高分子量脂联素水平(HMW adiponectin),并计算HOMA-IR。2.2组患者手术时,切取适量癌组织及癌旁3cm以外的正常乳腺组织;合并糖尿病的乳腺癌患者癌组织归为DBCC组,正常乳腺组织为DBCN组,单纯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为BCC组,正常乳腺组织为BCN组。采用Western Blot和q RT-PCR检测脂联素、RAGE、Cyclin D1和NF-κB蛋白和m RNA表达水平。1.两组患者一般情况与肿瘤分期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之间年龄、体重指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合并糖尿病组患者年龄偏大;两组研究对象之间肿瘤大小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合并糖尿病的乳腺癌患者肿瘤大小的分期级别更高;但是两组之间肿瘤淋巴转移情况及远处转移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2.两组患者之间血清学指标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之间血清TG水平、HOMA-IR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合并糖尿病的乳腺癌患者血清TG水平及HOMA-IR更高;两组之间比较,合并糖尿病的乳腺癌患者血清HDL水平、血清脂联素水平及血清高分子量脂联素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血清TC水平与血清LDL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3.相关性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总脂联素水平与血清高分子量脂联素水平均与BMI及HDL水平无相关性(P>0.05),与HOMA-IR呈负相关(P<0.05),与血清TG水平呈正相关(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总脂联素水平、血清高分子量脂联素水平均与肿瘤大小呈负相关(P<0.05)。4.组织学指标检测结果: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技术用于四组不同组织RAGE蛋白表达量的检测,结果显示DBCC组RAGE蛋白表达量高于BCC组及DBC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N组RAGE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DBCN及BCC组(P<0.05)。Western blot和q PCR技术用于四组不同组织蛋白NF-κB和Cyclin D1蛋白及m RNA表达量的检测,结果显示DBCC组NF-κB和Cyclin D1蛋白及m RNA表达量均高于BCC组和DBC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BCN组与BCN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脂联素蛋白和m RNA表达量在DBCC组显着降低于DBCN、BCC和BCN组(P<0.05)。5.组织学指标RAGE、NF-κB及cyclin D1蛋白表达量线性相关分析:cyclin D1的表达量与RAGE表达量呈正相关(R=0.931,P<0.001),但NF-κB的表达量与RAGE表达量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6.血清总脂联素、高分子量脂联素与组织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总脂联素水平与RAGE、Cyclin D1、NF-κB表达水平显着负相关(P<0.05),血清高分子量脂联素水平与RAGE、NF-κB表达水平显着负相关(P<0.05),与Cyclin D1表达水平无明显相关(P>0.05)。7.乳腺癌组织脂联素表达与RAGE、NF-κB及cyclin D1表达量相关分析:肿瘤组织脂联素表达量与RAGE、Cyclin D1及NF-κB表达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1.合并糖尿病的乳腺癌患者肿瘤大小的分期级别更高。2.合并糖尿病的乳腺癌患者血清HDL-C水平、血清总脂联素水平及血清高分子量脂联素水平降低,提示脂联素可能是糖尿病患者乳腺癌发生的保护因素。3.糖尿病伴乳腺癌患者RAGE、Cyclin D1、NF-κB表达明显增高,脂联素的表达下降,提示细胞增殖周期的异常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而脂联素参与调控细胞增殖周期。4.血清总脂联素、高分子量脂联素水平与RAGE、NF-κB表达呈负相关,组织脂联素表达与RAGE、NF-κB和Cyclin D1表达负相关,提示脂联素可能通过调节RAGE-NF-κB信号通路调控糖尿病患者乳腺癌的发生发展。
刘利丹[9]2017年在《GPX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甲状腺癌是内分泌器官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病理类型有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滤泡癌、未分化癌和髓样癌等。其中PTC最为常见。一般而言,PTC发展缓慢,病程较长,预后较好,但也有很多PTC患者因没有临床症状,就诊较晚,一经发现,即伴随有淋巴结转移、被膜侵犯等情况,导致患者的预后不佳;故仍需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PTC。尽管多数文献报道,PTC的发病机制与BRAF基因突变、RET/PTC基因重排等有关,但目前有关PTC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因此深入研究PTC的发病机制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s)是机体内最主要的氧化还原酶,由8种GPX组成,分别命名为GPX1-GPX8,其中GPX1-GPX4以及GPX6为含硒代半胱氨酸的GPXs,GPX5、GPX7及GPX8则为非含硒代半胱氨酸的GPXs。通常,含硒代半胱氨酸的GPXs能够通过催化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来还原H2O2,以达到降低疾病氧化应激反应的作用。而非含硒代半胱氨酸的GPXs,不同于含硒代半胱氨酸的GPXs,其缺少GSH结合结构域,因此,它们引起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机制还存在争议。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包括氧离子和过氧化物等活性含氧分子,是机体正常代谢产生的内在产物。有学者提出氧化应激反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所谓的氧化应激反应是指机体遭受有害刺激时,体内的ROS产生过多,使机体氧化程度超出氧化物的清除,使得氧化系统与抗氧化系统失衡而引起的组织损伤。ROS包括O2-、H2O2、HO2-、-OH等的活性含氧分子。长期持续的氧化应激,会导致自身免疫异常、肿瘤发生、糖尿病、肥胖、神经变性和衰老等等多种疾病。甲状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合成甲状腺激素,其中的h2o2作为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关键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的必需底物,对甲状腺激素合成及发挥正常甲状腺生理功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当机体发生异常时,h2o2可在甲状腺中过度蓄积,使得甲状腺持续暴露在高浓度的h2o2及其附带效应产生的ros环境中,即氧化应激反应中,使甲状腺细胞受到氧化性dna损伤或基因低甲基化。已有研究证实,大量的ros可促进自身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及血管生成,并能逃避凋亡的发生。因此,氧化还原反应的异常可能与ptc的发生、发展有关。gpx7是gpxs家族成员之一,主要参与维持机体的氧化还原稳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gpx7异常表达与多种肿瘤(包括食管腺癌、乳腺癌、肝细胞癌等)的发生、发展相关,但有关gpx7在甲状腺癌中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已知nf-κb是一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控制dna转录的重要核转录因子,具有多向转录调节作用,已证实nf-κb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有文献报道gpx7在食管腺癌(eac)中的作用有可能是通过nf-κb信号通路来发挥作用的。cyclind1能够正性调控细胞周期,是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的指标之一,有报道cyclind1是nf-κbp65的重要下游靶基因。有关gpx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与nf-κb、cyclind1表达关系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目的是从组织和细胞水平分别研究gpx7在ptc中的表达,以及与ptc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探讨gpx7在pt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为进一步研究gpx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目的:1、从组织和细胞水平研究gpx7在ptc中的表达情况及对ptc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探讨gpx7在ptc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2、从组织和细胞水平分别研究gpx7与nf-κbp65、cyclind1表达的关系,探讨gpx7参与调控ptc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可能机制。3、研究gpx7蛋白在伴有桥本甲状腺炎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ht)组织中的表达,探讨桥本甲状腺炎的炎性微环境对gpx7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gpx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1、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ptc、1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结甲)组织中gpx7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gpx7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2、构建gpx7基因干扰慢病毒载体,用westernblot方法外源验证靶点有效后,用构建成功的gpx7基因干扰慢病毒载体感染甲状腺乳头状癌(k1)细胞,使用qt-pcr的方法检测基因敲减效果;并用多种细胞功能实验(celigo细胞计数、流式细胞仪检测、caspase3/7检测、mtt检测、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方法,观察gpx7基因敲减与未基因敲减的k1细胞的细胞增殖、凋亡、克隆形成的差异。3、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ptc、1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结甲)组织中nf-κbp65、cyclind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各指标与gpx7表达的关系。4、用gpx7基因干扰慢病毒载体感染k1细胞,并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gpx7基因敲减前后nf-κbp65、cyclind1蛋白表达情况。5、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9例伴有桥本甲状腺炎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ht组)、3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16例桥本甲状腺炎(ht组)以及1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结甲组)组织的gpx7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参数,探讨桥本甲状腺炎的炎性微环境对gpx7表达的影响及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所起的作用。6、免疫组化评判标准:每例均随机观察5个高倍视野,根据染色细胞百分率和染色强度进行评定和分析。阳性细胞百分率计分标准:<10%为0分,11%~25%为1分,26%~50%为2分,51%~75%为3分,>75%为4分;染色强度计分:无染色为0分,浅黄色为1分,棕黄色为2分,棕褐色为3分。将阳性细胞率得分和染色强度得分相乘即为最后得分,0分为阴性(-),1~4分为弱阳性(+),5~8分为中度阳性(++),9~12分为强阳性(+++)。7、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如方差不齐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gpx7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增殖、凋亡影响的研究(1)免疫组化结果:(1)gpx7表达于甲状腺细胞胞质中。gpx7在ptc组表达阳性率为100.0%,以中-强阳性为主;结甲组gpx7表达表达阳性率为30.0%,以弱阳性为主,ptc组gpx7表达明显高于结甲组(p<0.05)。(2)gpx7的表达与肿瘤最大径呈正相关关系(r=0.601,p<0.05),且gpx7高表达组肿瘤最大径(1.56±0.56cm)明显大于gpx7低表达组(0.56±0.13cm)(p<0.05)。(2)细胞实验结果:(1)选取两种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系tpc-1和k1。qt-pcr结果显示gpx7基因在tpc-1和k1细胞中都有较高的表达丰度。相比较k1细胞表达丰度更高,故选取k1细胞进行后续实验研究。(2)gpx7基因干扰慢病毒载体制备后,采用westernblot外源验证,发现gpx7基因敲减后gpx7的表达明显减少,说明靶点对gpx7基因的外源表达有敲减作用,是有效靶点。(3)gpx7基因干扰慢病毒载体感染k1细胞后通过普通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细胞感染效率达到80%以上,且细胞状态正常,采用qpcr的法证实经shrna慢病毒感染后,k1细胞中gpx7基因在mrna水平的表达量受到抑制,敲减效率达到81.5%,说明载体感染k1细胞效果好,可以进行后续的实验观察。(4)celigo细胞计数结果显示,gpx7基因敲减组细胞增殖数明显减少,培养第5天较第1天仅增殖(5.00±0.32)倍,与对照组的(8.44±0.26)相比较,增殖速率明显减慢。(5)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gpx7基因敲减组细胞凋亡百分比(24.08±0.28)%,与对照组的(4.33±0.15)%相比较,凋亡比例明显增多。(6)caspase3/7活性检测发现,gpx7基因敲减组的caspase3/7活性值为(257.82±21.28),与对照组的(100.00±5.38)相比较,明显增加。(7)mtt检测发现,gpx7基因敲减组培养第5天od490值较第1天增长(3.081±0.160)倍,与对照组(增长4.897±0.091倍)相比较,gpx7基因敲减组细胞增长倍数明显减少。(8)细胞克隆形成检测实验发现,gpx7基因敲减组克隆形成数(283±6)与对照组克隆形成数(710±10)相比较,明显减少。2、gpx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可能作用机制(1)免疫组化结果(1)nf-κbp65表达于甲状腺细胞胞质和(或)细胞核中。ptc组表达明显高于结甲组。ptc组nf-κbp65的阳性表达率达83.3%,以中度阳性为主。(2)cyclind1表达于甲状腺细胞核。ptc组表达明显高于结甲组。ptc组cyclind1阳性表达率达到96.7%,以中度阳性为主。(3)gpx7、nf-κbp65、cyclind1蛋白表达呈显着正相关(r值分别为0.721、0.589、0.703,p值均<0.05)。(4)ptc组gpx7与nf-κbp65联合检测阳性率为83.3%,与cyclind1联合检测阳性率为100.0%,叁者联合检测阳性率为83.3%。(2)细胞实验结果(1)慢病毒感染目的细胞效率较高,qpcr证实gpx7基因被有效敲减。(2)westernblot实验结果显示,敲减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k1细胞系)的gpx7基因后,nf-κbp65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变化,cyclind1蛋白表达量增高,与敲减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炎性微环境对gpx7在ptc中表达的影响结果(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伴桥本甲状腺炎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gpx7蛋白表达评分(6.21±2.29)低于甲状腺乳头状癌(8.52±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单因素分析发现影响gpx7表达的因素有合并ht、tg-ab、tpo-ab、肿瘤部位和被膜侵犯情况,其中gpx7与合并ht、tg-ab和tpo-ab水平呈负相关,与肿瘤部位、被膜侵犯情况呈正相关。(3)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影响gpx7表达的因素为有合并ht。(4)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发现合并ht炎性环境的ptc肿瘤多局限于单侧,被膜侵犯发生率低。结论:1、免疫组化和细胞实验结果显示GPX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高表达。2、免疫组化和细胞实验结果提示GPX7具有促进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增殖、减少细胞凋亡的作用。3、GPX7、NF-κB p65、Cyclin D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叁者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有关联。4、GPX7基因敲减后NF-κB p65蛋白表达无变化,提示GPX7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作用与NF-κB信号通路无关或不是通过调节其蛋白表达量来实现的。5、GPX7基因敲减后Cyclin D1蛋白表达增高,机制不清。6、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是否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是影响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GPX7表达的因素,提示桥本甲状腺炎的炎性环境能抑制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GPX7的表达。
苏静波[10]2013年在《中国鼻咽癌患者放射敏感性的蛋白标志物:meta分析》文中指出背景:我国鼻咽癌发病率占世界80%左右,尤其广东、广西等华南地区,鼻咽癌死亡率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率的2.81%,居第八位。放疗是目前治疗鼻咽癌的首要手段,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放射治疗效果考虑与肿瘤内在放射敏感性相关,放射敏感性理论上与细胞周期调控、DNA损伤修复、细胞凋亡及增殖、乏氧与血管生成等蛋白相关,但是目前尚缺乏快速、灵敏、准确预测肿瘤放射敏感性的蛋白标志物。关于鼻咽癌放疗敏感性与蛋白标志物的临床研究结果不一致,目前尚无鼻咽癌放射敏感性与蛋白标志物的meta分析。方法:检索1977年-2013年3月Pubmed、CNKI电子数据库查找文献,并通过对已纳文献的参考文献手工追溯查找遗漏的相关文献。文献纳入标准:⑴研究对象:①初治患者;②种族为中国人;③病理诊断为鼻咽鳞癌;⑵干预措施:根治性放射治疗,且近期疗效评估前未进行化疗或其它治疗;⑶有明确疗效指标;⑷排除综述性、重复发表及数据不全的研究。结果:共纳入96篇文献,近期疗效指标多为肿瘤完全缓解率,远期疗效指标多为5年总生存率,涉及12种蛋白,其中仅对研究数目较多的近期、远期疗效指标均有的5种蛋白(p53、Cyclin D1、PCNA、Ki-67、Survivin)进行meta分析。p53高表达的鼻咽癌患者根治性放疗后肿瘤完全缓解率低(OR=0.672(95%CI:0.455~0.992),P=0.046),5年总生存率低(OR=2.488(94%CI:1.749~3.539),P=0.000);Cyclin D1表达水平与鼻咽癌放疗后肿瘤完全缓解率无相关性(OR=0.575(95%CI:0.085~3.882),P=0.570),但其高表达的鼻咽癌患者放疗后5年总生存率低(OR=3.950(94%CI:1.638~9.524),P=0.002);PCNA高表达的鼻咽癌患者根治性放疗后肿瘤完全缓解率低(OR=0.347(95%CI:0.212~0.566),P=0.000),5年总生存率低(OR=2.564(95%CI:1.176~5.591),P=0.018);Ki-67高表达的鼻咽癌患者根治性放疗后肿瘤完全缓解率高(OR=5.597(95%CI:3.276~9.561),P=0.000),5年总生存率低(OR=2.747(95%CI:1.592~4.740),P=0.000);Survivin高表达的鼻咽癌患者根治性放疗后肿瘤完全缓解率低(OR=0.208(95%CI:0.112~0.386),P=0.000),5年总生存率低(OR=2.709(95%CI:1.974~3.716),P=0.000)。结论:p53、PCNA、Survivin高表达的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肿瘤完全缓解率低,5年总生存率低。Ki-67高表达者放疗后肿瘤完全缓解率高,但5年总生存率低。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前联合检测蛋白标志物可以实现个体化放射治疗,但需要高质量、大样本的病例对照研究证实,特别是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参考文献:
[1]. 乳腺癌中PTEN蛋白表达及其与p27~(kip1)和cyclin D1表达的相关性[J]. 林勤, 庄严阵, 许东坡, 叶建新, 陈佩琼. 中华肿瘤杂志. 2003
[2]. 人乳腺癌中PTEN蛋白的表达和意义及其与p27~(kip1)和cyclin D1表达的相关性[J]. 林勤.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3
[3]. 结直肠癌中PHLPP2、PTEN与p-Akt1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J]. 许晓阳, 吴淑华, 孙晨博, 温菲菲, 何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8
[4]. 人乳腺癌中PTEN蛋白的表达和意义及其与p27~(kip1)和Cyclin D1表达的相关性研究[D]. 林勤. 福建医科大学. 2002
[5]. RSK4、LOX在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中的相关性研究[D]. 张敏敏. 广西医科大学. 2016
[6].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cyclinD1表达与临床内分泌治疗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D]. 刘莎. 新疆医科大学. 2016
[7]. Survivin与Cyclin D1在大肠息肉及大肠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J]. 张璐璐, 谭欣, 孙虓, 何灏澜. 现代肿瘤医学. 2014
[8]. 2型糖尿病脂联素表达水平与乳腺癌发生相关性研究[D]. 胡红琳. 安徽医科大学. 2017
[9]. GPX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研究[D]. 刘利丹. 大连医科大学. 2017
[10]. 中国鼻咽癌患者放射敏感性的蛋白标志物:meta分析[D]. 苏静波. 吉林大学. 2013
标签:外科学论文; 肿瘤学论文; 乳腺癌论文; 脂联素论文; 淋巴结转移论文; 血清蛋白论文; 乳腺癌免疫组化论文; 糖尿病论文; 癌症论文; 淋巴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