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特点与内镜下诊疗的效果研究论文_谌林杰,何林方(通讯作者),陈卫星

岳阳市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湖南岳阳 414000

摘要:目的 探究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各项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评价内镜应用于诊疗工作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5年9月至2018年4月间收入的所有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纳入68例患者到本次研究中作为实验对象。通过随机分组方案,将所有患者进行两组均分,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纳入34例患者进行研究。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诊疗方案,而实验组患者则应用内镜引导下肿瘤剥离术进行治疗,手术完成后记录所有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手术后住院时间。记录所有患者的病灶确诊率。结果 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病症均得到治疗,并且恢复较好,未见死亡或感染患者。而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输血量较对照组明显更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的病灶直径与距肛距离明显更加准确,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将内镜应用于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治疗中,不仅能够对患者进行治疗,起到有效的手术效果,还能够明确患者的病灶直径和距肛距离,对于患者病灶的诊断来说,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内镜诊疗;病症特点

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种在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异常影响下,而出现的异质性肿瘤。这种肿瘤的发展速度较为缓慢,但恶变潜力较高。在患者体内多个系统中,均有发病的可能,但主要会发病于胃肠道,而神经内分泌肿瘤多发于直肠,又被称作为类癌[1]。而在近年来医疗条件的不断发展下,将近手术和超声刀等微创技术的应用,逐渐改善了手术的进程,同时也为医师对患者的病灶进行明确,带来了便利[2]。而内镜手术在开展过程中,能够将内镜应用于手术视野的探查工作中,能够大幅降低手术创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3]。本次研究中,探究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各项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评价内镜应用于诊疗工作中的效果,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5年9月至2018年4月间收入的所有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纳入68例患者到本次研究中作为实验对象。通过随机分组方案,将所有患者进行两组均分,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纳入34例患者进行研究。对照组中男16例,女18例,年龄41-70岁,平均(51.6±7.2)岁。实验组中男17例,女17例,年龄40-71岁,平均(52.9±8.6)岁。所有患者术前检查其他组织功能均正常,无恶性肿瘤病史,且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切除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则应用内镜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手术进行治疗,具体方式如下:

首先采用插管麻醉方案,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并用三孔法对患者进行内镜切除术。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时,应当常规建立气腹,并将内镜由患者腹部置入,对患者的病灶进行探查,通过视野来对内镜手术的可行性进行判断。在对患者的腹腔病灶进行探查完毕后,根据患者肠道肿块位置再决定Trocar的位置,分别置入12mm以及5mm的Trocar,并将超声刀和抓钳由串口置入患者腹腔进行操作。取标本时,采用逐层切开的方式,打开患者腹壁各层,取除标本并应用无菌塑料,对患者的切口进行保护。

1.3 评价标准。记录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评价患者预后。

1.4 统计学分析。在本次研究中采用SPSS 19.0对所有涉及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结果中涉及到的各项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结果采用t检验方案,检验数据的统计学意义,若P<0.05,则证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病症均得到治疗,并且恢复较好,未见死亡或感染患者。而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输血量较对照组明显更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的病灶直径与距肛距离明显更加准确,组间差异明显(P<0.05)。

表1 两组患者创口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x±s)

3 讨论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往往缺乏较为明显的特异性和临床体征在进行临床诊断时,往往会由于各种原因出现漏诊和误诊的状况,尤其是对于病灶较小的患者,进行诊断时,容易将其误诊于息肉[4]。胃肠镜是一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诊断,这种病症对于直肠和结肠中的病症进行诊断能获得较好的效果[5]。同时在手术过程中,内镜治疗对患者造成的手术创口也较小,大大降低了手术操作难度,对于提高手术质量也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综上所述,将内镜应用于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治疗中,不仅能够对患者进行治疗,起到有效的手术效果,还能够明确患者的病灶直径和距肛距离,对于患者病灶的诊断来说,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昌越,肖冰.69例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特点及内镜下诊疗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7,22(01):20-23.

[2]王会丰,冯义朝,马莹.26例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EUS征象分析及临床价值[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6,22(03):246-249.

[3]杨根源,郭晓红,施茜,李楚滨.结扎装置辅助内镜下黏膜下层切除术与黏膜下层剥离术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对照研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6,25(02):155-158.

[4]吴林林,胡艳萍,刘凤阁.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G1内镜及病理学特征分析[J].疑难病杂志,2014,13(11):1143-1145+1148+1211.

[5]周鑫,谢海艇,谢凌铎,孙涛,修典荣,傅卫.腹腔镜下根治性手术切除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附7例报告)[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3,13(09):831-834.

论文作者:谌林杰,何林方(通讯作者),陈卫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8

标签:;  ;  ;  ;  ;  ;  ;  ;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特点与内镜下诊疗的效果研究论文_谌林杰,何林方(通讯作者),陈卫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