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中的意义论文_许霄瑜

诵读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中的意义论文_许霄瑜

海南省东方市民族中学 572600

摘 要:诵读是我国一种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在多样性的诸多教学手段中,诵读教学无疑是一种最常规、最有效的教学手段。但本人从从业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中,发现这种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经久不衰的教学方法却已是形同虚设,前景令人担忧,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诵读的重要性的认识程度都不容乐观。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本人想重申诵读法在语文课堂中的重要意义,希望能够引起广大一线语文教师对诵读的重视。

关键词:诵读 语文课堂 重要意义

一、诵读的缘由

2003年,我国颁布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诵读被提到了重要地位。首先,提出学生要“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这就明确指出学生在朗读时必须使用普通话准确地体会文本所传达的感情,并能够读出自己的风格;其次,针对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和古代诗词部分,提到 “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这一点要求学生在学习这些古代文化的精华时,必须采用诵读的方式,学生还要有一定量上的积累,需熟读成诵,这样才能对传统文化有更好地继承和发展;再次,还明确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这说明学生诵读兴趣的培养和诵读习惯的养成对诵读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诵读教学法作为我国最传统和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拥有丰硕的研究成果,而且也成为相对成熟的语文教学方法,但是在当前诵读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亦存在诸多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首先,学生记诵的内容太少,范围太窄,积累的量远远不够;其次,即使课堂上有诵读声,但老师也只是笼统地要求学生诵读“要有感情”,可怎样才算有感情?感情如何来传达?却缺乏对诵读的必要指导;最后,有些老师甚至走极端,以读代讲,认为语文课堂只要读就够了,一味地奉行古人的“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的信条,认为读就是讲解。一节课都是让学生在读书,个体读了整体读,男生读了女生读,然后还要分组读,这样读来读去,都是在一个层次上读,缺少对文本的讲解,学生不会有进步。

所以,不管是从新课程标准的理论角度出发,还是从当前语文课堂诵读教学的实践角度出发,都有必要提高对正确诵读的认识。

二、诵读的目的和现实意义

本人有多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经验,并且初中和高中都有承担过相应的教学工作。本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语文教学工作重要职责的重视,总觉得对诵读这一基本的教学方法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都说语文老师是幸福的,每天都能看到语文课本中的古今中外的那些文质优美的文章,能够尽情徜徉在文学的海洋,接受美的熏陶和感染。但同时也觉得那些优美的文章,古今中外的文化精髓也只有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才能有效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体验;才能使得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更加有效。但就本人对海南省东方市周边几所中学的学生和老师的了解,诵读根本不被重视或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

三、诵读的发展变化

诵读教学法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一种常规教学方法,它和语文教育一起产生。不过在最初,语文教育者主要就是通过简单的读和背,让学生自己感悟。诵读法到了宋元时期开始成熟,宋代朱熹最早提出和界定了诵读的概念,也就是要“熟读精思、熟读成诵”。到了近代,涌现出了一批著名的提倡诵读的教育学家,同时这一时期的诵读也有了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如黄仲苏著的《朗诵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朗诵学专著,它不仅对朗诵的分类和方法介绍得既全面又系统,而且对发音也做了相关的阐述,这对语文诵读教学当然具有极大的意义;此外,叶圣陶、朱自清先生也都通过相关著作对读进行了分类,朱自清先生的文章《论朗读》就对朗读、朗诵进行了详细区分,认为朗读能够运用到语文教学活动当中,但朗诵则是艺术;到了20世纪的80年代后期,诵读法开始复苏,张颂的《朗读学》《朗读美学》中提到朗读学并系统论述了朗读的高低快慢,节奏停顿;21世纪时,诵读教学法被提升到应有的高度,受到了足够重视,并且开始重新采用“诵读”这一名词。2003年我国正式颁布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大力提倡在语文教学中应采取诵读教学法,这是在语文教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跨越,至此之后,涌现出许多的学术论文纷纷重申和强调诵读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及其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诵读教学法从古至今经历了几个过程,它的理论和实践都逐渐走向系统化和成熟化。但相比较而言,对诵读教学实践的具体关注相对较少,因此提高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对诵读教学法的认识和正确运用才是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不二法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陈会琳 基于学生兴趣的高中语文诵读教学审视及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3]叶圣陶 叶圣陶论创作[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99。

[4]朱自清 朱自清论语文教育[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5,89。

[5]叶圣陶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下册)[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125。

论文作者:许霄瑜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月总第28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9

标签:;  ;  ;  ;  ;  ;  ;  ;  

诵读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中的意义论文_许霄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