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的农业现代化思想_农业论文

周恩来的农业现代化思想_农业论文

周恩来的农业现代化思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周恩来论文,农业现代化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出农业现代化任务

早在1949年12月,周恩来在分析刚刚成立的新中国经济的几种关系时就率先提出了农业现代化的概念。他说:“必须把城市工业组织起来发挥领导作用,才能使农业现代化、机械化。”

1954年9月23日,周恩来在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我国的经济原来是很落后的。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这里,与工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并列,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的农业”的任务。

60年代初,在总结“大跃进”的经验教训的过程中,周恩来指出,在我国农业没有过关的条件下工业不能超前发展,他明确地把实现农业现代化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并把实现农业现代化放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第一位,他认为,“今后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总的说来,就是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他批评了社会主义建设中苏联模式的重工轻农观点。斯大林曾强调,工业产值高就是工业国,农业产值高就是农业国,工业农业产值差不多就是工业农业国。周恩来指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他说:“我们的四个现代化,要同时并进,相互促进,不能等工业现代化以后再来进行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特别重要的是,周恩来提出实现农业机械化、水利化、化肥化、电气化,回答了什么是农业现代化的问题。1961年3月20日,他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必须从各方面支援农业,有步骤地实现农业的机械化、水利化、化肥化、电气化。1963年8月9日,他同来华访问的索马里总理舍马克谈话时说:为了发展农业,我们现在提出要实行“四化”:(1)机械化,包括耕种、收获、排灌、运输和加工。美国差不多在近40年才在这方面实现了机械化。所以这需要的时间很长;(2)化肥化,现在我们主要靠人畜粪肥、绿肥和河泥,但这些都不够;(3)水利化,我们有1.3亿公顷耕地,其中只有一半是有灌溉的,另一半是靠天收;(4)电气化,水利化、机械化都必须靠电力。现在我们农村许多地方都没有电力。为了使农业现代化,我们必须实行这“四化”。

为什么要实现农业现代化

把实现农业现代化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的构成部分,并放在四个现代化中的第一位,这是由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决定的。

周恩来在经济恢复、“一五”计划、经济调整和“文化大革命”等不同历史时期始终坚持了农业是基础的思想,而且善于结合不同时期的特定条件,不断深化和拓宽对农业是基础的认识,深刻地回答了为什么要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问题。周恩来关于农业是基础思想的主要观点有:

(1) 农业是粮食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来源。工业人口和其他城市人口所需要的粮食、油类和其它副食品都依靠农业。没有饭吃,其它一切就都没有办法。农业能够提供多少商品粮,不仅关系到城市人民生活的改善,而且直接影响到工业和其它事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

(2) 农业是发展工业和其它事业所需劳动力的主要来源。只有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才能从农业中抽出更多的劳动力输送到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其它部门,才能扩大工业的发展规模。

(3) 农业是工业特别是轻工业所需原料的重要来源。如果没有棉花,纱锭就得停转。农业能够为工业提供多少原料,决定着工业的发展规模。

(4) 许多工业产品的主要市场是农村,只有提高农民的购买力,增加他们对工业品的需要,才能促进工业的发展。

(5) 中国土地辽阔,工业发展要看农业能够为工业提供多大的运输力。

(6) 农业的稳定与发展是巩固国家财政的基础。我国的财政收入有一部分直接来自农村负担,有一部分城市负担,如盐税、货物税、屠宰税等还是要转嫁到农民身上。财政支出很大一部分用于积累,农业是国家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

(7) 农业的稳定与发展是搞活流通的基础。农业生产提高了,农民就要求出售农产品换回工业品,城乡交流,呆货就少了。“农民购买力的提高和对工业品需求的增加,势必会刺激市场的活跃”。

(8) 农业是出口物资的重要来源。50年代和60年代我国“工业所需要进口的机器大部分需要用出口农产品去交换。”发展农业、增加农产品出口,是我们发展中外经济交流,引进先进的工业设备和技术的重要手段。

对国外经验教训的分析

周恩来对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不同道路、不同状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他多次谈到美国农业的发展道路。1962年4月28日,他说:美国的农业过了关,它是先解决农业问题再解决工业问题的。林肯领导的南北解放战争以后,从1860年到1910年,美国用了50年的时间解决农业问题,然后用50年解决工业问题。在第一个50年里已经解决了农业的半机械化问题,平均每人达到1000公斤粮食,到第二个50年实现了农业的完全机械化和化学化。

对于中国的近邻日本,周恩来指出,中国在农业上要从六个方面向日本学习。在1957年11月28日接见日本社会党亲善使节团时,他说:中国的农业同日本比较,生产率日本比我们高得多,你们一公顷产6吨粮食,我们只能产2.2吨。我们研究了一下,你们农业有六个特点。第一是水利化;第二是肥料,你们化学肥料多;第三是农业进行了小型机器化;第四是你们70%的农田使用了改良品种;第五是消除了病虫害;第六是水土保持工作做得好,绿化占全部国土60%。如果我们不把这六点学好,产量就不能达到你们的水平。

1962年9月16日,他同松村谦三会谈时说:根据我们的了解,日本农业战后确有很大发展。这和日本农民勤劳、耕作细致分不开,同时也和你当农林大臣提出了正确的方向,提倡使用化肥,提高技术,使用农业机械有关。周恩来赞扬松村谦三任农林大臣时日本实行的正确的农村政策,同时,他对60年代以后,日本政府瞧不起农业,认为进口粮食贱从而大量进口,使许多农户破产,男女壮工到城里打工,也提出了批评。

1965年8月28日,他说:农业,在欧洲,法国搞得最好,荷兰、比利时也好。同时,他指出:现在各社会主义国家,农业稳定的没有一个。究其原因,一是重工轻农,对农业投入过少而索取过多。二是像国营农场的经济形式脱离了生产力水平和农民的觉悟程度。1970年11月1日,他说,十月革命后半个世纪过去了,苏联的农业是最落后的;搞农业应注意苏联的经验教训。

中国怎样实现农业现代化

在广泛总结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周恩来对中国怎样实现农业现代化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1)通过总结“大跃进”人民公社“一大二公”左的教训,周恩来提出农业所有制和经营方式要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农民觉悟程度来决定。农民的积极性是关系农业现代化成败的重要因素,必须制定与执行正确的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1962年1月20日,周恩来向刘少奇建议,刘在七千人大会的书面报告中,应把所有制的改变要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农民觉悟程度来决定的意思补写进去,对自留地、家庭副业也补写几句为好。1962年2月7日,他批评,许多国营农场“社员因为拿固定工资,生产积极性反不如从前高,因而产量降低了,商品粮减少了”。

“文革”期间,他多次指出,国营农场不是农业的主要出路。1970年8月3日,他对来访的外宾说:过早办国营农场不好,不如先搞合作社。建立国营农场,农民拿工资,国家马上得支付一笔钱。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有经验教训。我们办了20年的国营农场,大多数农场都赔钱。同年11月1日,他批评“文化大革命”中强调集体养猪,忽视个人养猪,猪的头数曾下降过。他说:掌握政策很重要,掌握政策不稳就会引起摇摆。

(2)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应该按照农、轻、重的次序来安排,使农业机械化、水利化、化肥化、电气化以及良种化和水土保持的建设不断发展、提高。1962年4月16日,在二届人大三次会议闭幕会上,他说:我国是农业很落后的大国,人多地少。农业要真正过关,实现现代化,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在这个时期内,必须坚决实行农轻重的方针。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他提出“各行各业都应该面向农村,为农业服务。重工业部门应该首先为农业提供越来越多的机械、化学肥料、农药、燃料、电力、水利灌溉设备和建筑材料”。

(3)发展多种农业经济,走内涵式农业扩大再生产和集约经营的农业发展道路。

其一是正确处理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五业并举、共同发展。粮食是发展整个农业经济的基础,粮油棉是保证人民生活的基本必需品,必须重视粮油棉的增产。在粮食产区必须安排好以粮食为主的生产,但也要相应地安排好其它各业的生产。在畜牧区、林区和水产区应该分别以畜牧业、林业或者水产业为中心进行规划,同时根据可能的条件发展农业和其它副业。“各地方以至每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在规划自己生产的时候,都应该根据当地的历史情况和当前情况、自然条件和经济技术条件、农民的生产习惯和生活习惯等等,对农业的发展进行全面规划,以免发生单一化和片面化的倾向。”

其二是正确处理扩大耕地面积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之间的关系。我国在人多地少,可开垦的荒地不多,耕地面积一时难以扩大的条件下,把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作为增加农产品总量的主要途径。为此要兴修水利、增加肥料、改良土壤、保持水土、改良种子、使用机器、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推行先进经验等等。采取这些增产措施都必须发挥国家、地方和农民多方面的积极性。如兴修水利,“一方面,应该由国家和地方举办若干大、中型的水利工程”;“另一方面,应该由合作社大量地举办小型的水利工程”。再如增加肥料,“一方面,应该由国家积极发展肥料工业,并且争取多进口一些化学肥料,以增加肥料的供应”;另一方面,“应该由合作社和社员个人广泛地养猪积肥,有些地方是养羊积肥,并且制造绿肥和积聚其它的自然肥料”。

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正确地解决了农民问题。中国社会主义能够初有成效并立于不败之地的原因之一是比较好地解决了农业与农村问题。邓小平说:“农业问题要始终抓得很紧。农村富起来容易,贫困下去也容易,地—耕不好农业就完了。”重温周恩来的农业现代化思想,牢固确立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这对实现全面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标签:;  ;  ;  ;  ;  ;  

周恩来的农业现代化思想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