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尊岳词创作理论探究论文_杨邵

赵尊岳词创作理论探究论文_杨邵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郑州 450064

摘要:赵尊岳(1898—1965),字叔雍,号珍重、高悟、高悟主人等,室名珍重阁、高悟轩,江苏武进(今常州)人。早岁嗜好依声之学,1921年受词于蕙风先生况周颐,此后数年,“耳提面命,朝斯夕斯”。赵尊岳曾在汪伪政府屡就高位,抗战后远赴南洋。词至清季,出现词学创作和理论的一大高峰,赵尊岳作为晚清四大家之一况周颐的衣钵弟子,对常州词派和他老师的词学理论都有很大的借鉴吸收,同时也对这些理论进行了发展与充实。其词学基本理论以传统词话的形式主要分布在著作《填词丛话》中。该书着眼于为初学填词者提供指导,对于词的创作的论述详尽而完整。赵尊岳把词的创作分为三个阶段,创作的积累阶段,即创作的基础;创作的过程阶段,即创作中词的结构理脉的安排等;创作的结束阶段。

关键词:赵尊岳词;创作;理论研究

一 创作的基础

在词论方面,创作基础这一问题关注者甚少。在创作前需要有什么样的准备,况周颐认为“性灵关天分,书卷关学力”,对此赵尊岳进一步指出:

“词有精金美玉之作,亦有神味天生之作。一在学力,一在天分”

“天分高者,词多佳胜,非文藻笔墨胜也”

“学养俱深,信手脱口即出名句者,其得力在于平日之智慧日开,词心日沃,几于少触即发,不召自来。”

天分高者,的确能创作出好的作品,但是天分终究显得无可捉摸,没有途径可循,可自致而不可强求,因此,赵尊岳更多的注重日常的性灵培养,强调平日的涵养。在肯定天分对于创作的意义外,赵尊岳也指出了学力对词创作的重要意义。作为后天因素,学力则为填词指出了较为具体的门径。“时吟于口,时蓄于心,久之遂似长日置吾身于烟柳斜阳之间,偶拈韵令,风度必佳。”但是只强调学力,又会过于偏颇,“徒尚学力者,则不得不孜孜苦吟矣”,因此,赵尊岳将平日的性灵涵养与学力相结合,“平日涵养与学力兼尚”,来为词创作提供更好的准备。

在论述天分和学力的基础之上,赵尊岳进一步论述了词心与词笔的问题。清人冯煦在论宋词时拈出了“词心”一词来评价淮海词,“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之词,词心也”,并认为词心“得之于内,不可以传”。至赵尊岳,他对词笔与词心做了界定,对词笔和词心在填词方面的意义作了较为细致的分析:

“词笔易学,词心难求。词心非徒属诸词事也。文人慧解,发于中而肆于外,秉笔为黄绢幼妇,在词即谓之词心。”

“词笔佳则工于文字,词心慧则易见风度”

所谓词笔,主要指词创作中语言运用和组织结构的能力,是词比较外在的东西。所谓词心,则更强调创作主体在词中展现出来的主观体悟和精神境界。相比较而言,词笔作为创作技巧方面的能力,可以很容易的掌握,而词心则不同,它需要主体的涵养积累,“其所以涵养之者,要在平日去俗远而读书勤。读书之际,更体贴书中之情味,使即于读时之景物,久久则书与物与读者,融成一片,庶乎近之矣”。词心与词笔虽然甚不相同,但是两者关系又甚为密切,词心需要通过词笔来表达,而词笔又需要词心而得其神。“就词笔以求词心,不如舍词笔以求词心……其词心不慧,徒于文字上求风度者,学为生动之语,而无真才情以驱使之,必致流入浅滑一途,转见其弊。”词心作为创作者主观的体悟和精神境界,必然无法仅靠词笔来获得,因此赵尊岳提出以真才情来追求词心,通过情感的体悟深入词心。

二 词创作中章法理脉的安排

在创作过程中,词的结构理脉该如何安排,赵尊岳既进行了整体概括,又作了分别论述。

首先,关于词的章法理脉的安排。前人词论专门论述词之章法的不多或言而不详。如张炎在《词源》中说填词要“思量头如何起,尾如何结。”刘熙载说,“词之章法,不外相摩相盪,如奇正、空实、抑扬、开合、工易、宽紧之类是已。”蔡嵩云说,“章法须讲离合顺逆贯串映带,”具体该如何安排,皆无详论。赵尊岳则对词的章法结构作出了系统科学的论述。“填词之前,必先构思。拟定段落。”所谓章法为词的外在结构形式,而理脉则是词的内在结构,章法没有固定的规则,但必须为理脉的展开服务:

“章法无定则,要以理脉可通为主。一切操蛇灰线之隐现,布局者当自定之。何处应起,何处应伏,何处明写,何处暗写,能使之停匀妥顺,即章法之所在。”

而理脉作为词的内在结构,是以作者的思绪为依托,在词中展开。“理脉循思绪为蹊径,本无鹄的之可循”,由于思绪作为主观的体验认识,无法使初学者找到路径,因此赵尊岳具体指出了理脉的展开之法:“初学者当就枝干言之。由干生枝,自然不乱。著笔时先认定一意为骨干,然后就此以加出一意为枝叶,则理脉自在其中”,也就是说,理脉强调立意,以一意为骨干散而发之,从而形成全篇理脉。对于一些不局限于章法理脉规矩之中的至作,赵尊岳也认为,最为上乘者,则是“胡帝胡天,亦不失其理脉”,上乘之作,看似出于规矩之外,而又不摆脱规矩,依然顺乎事理。对于单篇词作的章法理脉的安排,大致如斯。

同时,赵尊岳还针对联章体词的结构安排,论述了自己的见解。

“小令之抒情或咏事者,每多至若干首,当使前后脉络贯通,合之成为一篇文字。其理脉所在,亦合若干首为脉络以贯通之,不能限于一首之中求之矣。”

对于联章体这样的组词,章法理脉就不再限于一篇词作之中,不仅要求单篇内部的章法理脉相通,整组词所有词作也要在章法理脉上构成一个整体。如其举例《杨柳枝》,“《柳枝》无论写禁闼,写青楼,述离别,述游冶,第一首总当提挈包举,末首当衬托得住。此亦词之章法。”可以说,套词

其次,对于词创作中具体各个部分方面的安排,赵尊岳也论述备至,包括词题与词序;词的起拍过拍及煞尾;词的其他创作技巧。

第一,关于词题与词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张炎说“做慢词,看是甚题目,先择曲名,然后命意。”沈祥龙认为“作词须择题”,但具体如何选如何展开,却无详论。赵尊岳正面指出了词题的选择:

“故题虽限于纤芥,要当发挥之,至于一切至情至性,山河大地,衡以物理,其中固无不有声应气通者在。”

词题的选择,不再仅仅是确立一个题目的问题,而和全篇的展开密切相关。赵尊岳为填词者指出了四种具体不同层次的展开路径:“高手当于起拍即以数语笼罩全题,不必犯,不必避,而题意已尽在其中。……次焉者先于题前徘徊瞻顾而不使见斧斤之迹。又其次者,始就题以立言,步骤不乱,层次井然。若求深周纳,或随意放过,意似有指,又绝无真意存焉者,斯为最下。”赵尊岳也提及词序,认为“词固不易为,小序尤不易为,盖楔子也。”词序本是说明作词源起的一段文字,但是处理不好,就会与词意相犯。因此,赵尊岳推重白石所做词序,“与词不得相犯,白石最长于此,使人先读,即为神往。”

第二,关于词的起拍过拍及煞尾。词之起拍过拍煞尾,前人论及颇多,到了词学理论成熟的清代,许多词人都有一定的共识,如清人沈祥龙,刘体仁,冯金伯都认为“词起结最难,而结尤难于起”。赵尊岳则首先强调了起拍对全词的意义:

“一词之纲要,全在起拍。须使笼罩全题,而又置身题外,自以浑成超脱为主。”

沈雄曾指出“从头起句,照管全章及下文”,也就是赵尊岳所言“笼罩全题”之意。但是赵尊岳又要求起拍要浑成超脱,对起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起拍章法,赵尊岳要求要视词调而异,“无对偶之律,无掇拾之事者,则必以笼罩全局入手。”另外起拍影响着全词的基本格调,“若起拍以轻笔,则全首当轻清。起拍作挚语,全首亦当作浓语。”关于过拍或者换头,张炎在《词源》中说到“最是过片,不要断了曲意,需要承上接下”,陆蓥也在《问花楼词话》中指出“换头最吃紧,高手于此,殊费经营”,赵尊岳对此做出了进一步的阐释,“词以换头为过变,故换头处或提之使高,或抑之使低。高者则别立新意,俾者得轩昂之致,低者或仍上意而深入,使益生隽永之思。”通过过拍得转折变化,从而使整个词作显得更为新致或隽永。赵尊岳也同时强调煞尾,认为煞尾是结束全篇画龙点睛之所在。“以秃笔收住者,虽无损于格,而不免少情。以俊语收者,虽跌宕有余,而慎防飘佚。以淡语收者,隽永无尽,而不易求工。以宕笔收者,推之使远,或可别立一新境界。以厚笔收者,谏果回甘,耐人寻味。”而煞尾最忌者就是“空无所有,凑韵落脚”,率意轻心。

第三,关于词的其他一些创作技巧。赵尊岳论述了词的转折深入之法。转折深入,前人也多所提及,如沈祥龙说“词贵愈转愈深”,刘熙载说“一转一深,一深一妙,此骚人三味。”但所言甚简。至赵尊岳,转折深入之法被进一步探讨,所论也详细起来。

“词中关键,端在转折。……其转折不用虚字而上下启承宛然者为暗转,斯为最上乘。以实字转之者为中,以虚字转之,已为凡品。”

赵尊岳指出词有明转和暗转之法,认为转折过明则浅,过暗则晦。相比之下,赵尊岳更为强调暗转。比暗转更为高妙者,则有“不若不承上文,仅假理脉,以大手笔拗转前意者”。关于深入,赵尊岳提出层层深入之法,“先立一意,复转入一境界。就境观来,则其意亦转深一层。如是数转,语尽平淡而意境无穷。”与刘熙载所言甚为相合。此外,赵尊岳指出用字先求合宜,再求精审,最后方求以神胜,论述了实字和虚字在词中的运用,认为虚字为词中最着重之用字,“词中最著重之用字,莫过虚字。……即求意义之深入,亦全藉虚字以达之”,因此在虚字的运用上,“先求其稳称,再进而精练深入,使能以一二字转一二前句,生一二新义。其更上者,即以一二虚字为暗转之关键”。论及炼字,赵尊岳首推梦窗,认为“梦窗有真情真意,以驱策此若干研炼之字面。又全篇气机生动,使实字不致质滞,此大笔力也。”关于词的用典,赵尊岳认为,要与题面合用,又能不见斧斤之迹,“能略其迹而存其神者为上”。

三 创作的结束阶段

赵尊岳认为词创作活动的结束不是一个时间点,而是一个时间段。词作完成之后就进入了这个阶段,也就是修改阶段。在这个阶段,作者需要对其所做之词长期不断的吟诵揣摩,将词中不妥之处进行修改。关于改词,前人论述颇少,明俞彦论到“好词不易改”,孙麟趾说“词须累改”,于具体的修改之法无所论及。赵尊岳则提出改词之法:

“首当求平贴易施,再进求精稳。其能于精稳之外,别立新意,而又不蹈纤佻者,更擅胜场。”

赵尊岳对改词提出了平贴和精稳的两个要求,并且平贴是改词最基本的要求,首先要求平贴,才能进一步追求精稳。如何做到平贴精稳,赵尊岳指出,一要理脉易求工而不可尽露迹相,草蛇灰线,喻其至妙。二要新意当运用而不可涉纤。改词往往会因改一字而改一句,乃至连改数句,势必会使词作理脉受到影响,因此改词,一定要保证词作理脉在全词结构中的顺畅。再者,词句的修改,往往会使原意发生改变,赵尊岳指出对此应当对新意加以应用。词作达到了平贴精稳的要求之后,才是词创作过程的结束。

总之,赵尊岳通过对词的创作基础,词的章法结构和具体创作技巧,以及词的修改三方面的论述,构成了一个关于词创作过程的完整论述,对前人关于词的创作理论作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和充实提升,同时对于初学填词者来说尤具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版

[2]《词学》第三辑、第四辑、第五辑,华东师大出版社。

[3]《中国词学大词典》,马兴荣等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4]《清代词学的建构》,张宏生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5]《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年版

[6]《清词史》,严迪昌著,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7]《中国词学史》谢桃坊著,巴蜀书社2002版

[8]《蕙风词话广蕙风词话》,况周颐著,孙克强辑考,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9]《清代词学》,孙克强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10]《词曲研究》,王小盾,杨栋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1]《明清词研究史》,陈水云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论文作者:杨邵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5

标签:;  ;  ;  ;  ;  ;  ;  ;  

赵尊岳词创作理论探究论文_杨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