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探讨论文_吴英

关于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探讨论文_吴英

摘要: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也迅速的实施,于此同时发生了一些问题,比如对于城市的规划问题,还有建设用地的紧缺等等。为了迅速的解决这一问题,高层建筑就应运而生。然而因为地震这种自然灾害的产生,会给建筑物和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损失,而面对不能预测与预防地震来说,人们只可以从遇到地震时让损失降到最低方面入手实施控制,因为建筑结构设计在抗震设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要求以及设计应坚持的工作原则,分析了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还对未来的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设计;核心要素;问题;措施

1 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核心要素

建筑设计师在具体的建筑结构设计中,需要将抗震设计列入设计基本内容之一,作为至关重要的设计对象,设计师在进行具体的抗震设计规划时需要坚持承上启下的原则,具体来讲,设计师需要根据以往的建筑设计来总结归纳经验和教训,即对于以往处于地震灾害的建筑结构设计进行重新的观摩,对于建筑工程倒塌的设计以及具体关于抗震设计的规划方案,务必要总结其合理和不合理的地方,吸取成果和教训。其次,在此基础上,设计师需要保证其自我学习和更新的能力,即及时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抗震设计理念、抗震标准以及规则等内容。第三,结合上述两点内容,和项目业主方仔细沟通设计要求,仔细分析当地地震灾害对于建筑工程结构的影响,得出有效的相关数据,完善具体的抗震参数设计统计,从而建立有效的、全面的以及针对性的抗震设计方案,保证抗震设计方案能够实施,从而确保建筑结构能够在地震灾害中稳定和安全。

2 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要求

在进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时,设计人员需要充分掌握抗震的具体要求,不断提升设计质量和效率。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抗震的三个原则,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确保建筑物在遭遇小级别地震时可以保持稳固状态,在遭遇中级别地震时,通过维修能够继续使用,在遭遇严重地震灾害时可以保持不倾倒状态。另外,设计人员还需要全面分析其他因素的影响情况,确保抗震设计方案的科学有效性,保证建筑各项结构体系处于良好状态,从而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在具体设计时,要使结构设计的刚度和强度符合相关标准规定。同时,设计人员还要掌握建筑结构抗震构件连接点之间的受力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减震方法,并且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建筑結构的抗震性能,不断增强抗震质量,防止建筑物在遭遇到地震时受到破坏,出现崩塌,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 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选择的建筑抗震场地不恰当

在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中,抗震场地会影响整体抗震设计方案的质量,因此,一定要科学合理的选择建筑抗震场地。当出现地震灾害时,地表会出现振动和移动,不同的地震级别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也不同,而且建筑物因为结构和使用性质的不同,被破坏的程度也会有所差异。一般来讲,小级别地震的破坏力比较弱,中级别以上地震就会带来严重的破坏,不仅会破坏建筑结构,还有可能使建筑物出现塌陷。在选择建筑抗震地方时,如果地质结构比较稳定,就会增加建筑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如果地质构造以砂土层或者软土层为主,那么就不符合抗震要求。然而,在实际建设中,有时候必须在此条件下来施工,那么就必须对地质环境进行改良,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对地基进行加固和防护处理,确保满足抗震要求。

3.2 选择的建筑结构体系不合理

在进行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建筑结构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在设计过程中,会出现个别结构设计不到位的情况,这样就会影响建筑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为了有效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一定要做好整体抗震设计规划,确保建筑的各个结构完好,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第二,在设计过程中,工作人员对发生地震灾害时导致的传递路径不能准确把握,而且也欠缺建筑结构竖向设计垂直度和荷载条件等方面的知识,这就容易出现上部结构对竖向构件带来的垂直重力荷载不全面,降低了建筑结构的抗震质量。

3.3 平面布置缺乏规则性

建筑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和平面布置有很大的联系,一旦进行平面布置时不符合设计的规则要求,就会降低建筑结构的抗震质量。为了有效提高设计质量,必须使制定的方案符合规则要求。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一些设计人员经常忽略平面布置规则,这样就会导致建筑的空间结构不全面、不完善,一旦出现地震,会使建筑结构遭受严重破坏。

4 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抗震设计质量的主要措施

4.1 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建筑场地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里建筑场地的位置非常关键,选择合适的建筑场地可以有效避免建筑后期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利因素.降低施工人员的工作压力。在选择建筑场地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需要充分调查该区域内历年发生地震的情况,找到地震断裂带的大致范围,杜绝选择此区域。

第二,需要全面分析当地的地质环境特征,检测该地区的硬实程度以及密度,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提高地基基础的稳定性,避免发生地震时坑内出现开裂情况。

第三,优先选择路面平坦的区域,这样不仅方便施工,而且一旦发生地震,也会降低对建筑结构和周围事物的破坏力度。

第四,优先选择视野开阔,发展疏松的区域,这样不仅方便施工,而且一旦发生地震,也可以增强建筑的抗震性能。

4.2 选择合理的抗震结构体系

在进行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抗震结构体系的选择,科学合理的建筑结构设计方案可以增加建筑物的安全性能,还可以为建设单位节约大量成本。一个合格的建筑结构体系必须包含清晰的计算简图以及明确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同时,建筑结构还要设立多道抗震防线,这样即便一些结构部件在地震的影响下被破坏,也不会使整个建筑物丧失对重力荷载的承重能力以及抗震能力,这样就能有效增加建筑物的安全性能。另外,建筑结构体系需要有一定的承重能力,这样可以具备变形能力以及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此外,建筑结构体系需要具备合理的建筑基础形式。建筑基础的深度需要达到设计的相关标准规定,当建筑物的层数比较多时,需要设立地下室。如果地基比较软弱,可以使用筏片基础、箱形基础或者选用桩基。

4.3 合理设置抗震等级

在进行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过程中,需要全面分析建筑物的抗震等级。通过综合分析建筑物的使用类型、建筑物场地以及建筑物的抗震烈度等来得到建筑物的抗震等级。根据建筑物的使用类型来划分,可以把建筑物的结构分为甲、乙、丙、丁四类抗震设防类别。其中,住宅和写字楼通常划分为丙类建筑。

5 结束语

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是一个完整、体系的概念,从选择场址到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抗震设计贯穿了整个过程,并且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是衡量建筑结构设计是不是符合要求的关键指标。所以,为使建筑结构的抗震功能增加,不单单要依赖于精确定位抗震计算分析,更要关注建筑结构的设计方案。所以,在实施设计时,要多使用结构比较规则的系统,综合评定施工场地的地质条件,把地震设防工作做好,增强防震措施,确保建筑结构的抗震功能。

参考文献:

[1]何开俊.关于高层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探讨[J].新经济,2015,01:114.

[2]黄浙青,朱小德.浅谈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J].科技创新报,2013,28:247.

[3]陈教洪.谈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3,(5).

论文作者:吴英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1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5

标签:;  ;  ;  ;  ;  ;  ;  ;  

关于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探讨论文_吴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