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深圳经济特区优势,辐射、带动京九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特区论文,沿线论文,深圳论文,经济社会发展论文,优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京九铁路沿线地区是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新的经济增长带之一。京九铁路开通运营,对缓解南北运输紧张状况,完善路网布局,充分发挥运输综合效益,适应扩大开放,发展经济和加快沿线革命老区脱贫致富,维护港澳地区稳定和繁荣,都具有重大意义。深圳要借助京九铁路沿线区域快速发展的契机,加快第二次创业步伐,力争早日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性城市。
一、建立经济特区以来深圳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
(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从1980年到1995年的16年间,从主要经济指标来看,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35.5%,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56.3%,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年均递增4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递增41.8%,外贸出口总额年均递增53.3%,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年均递增50%。从企业的发展来看,市属国有企业的总资产由1.61亿元增加到1195.7亿元,国有净资产由0.61亿元增加到266亿元,实现利润由0.15亿元增加到59.3亿元。 在创造和保持“深圳速度”的同时,产业结构逐步调整优化,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形成了良好的“深圳效益”。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的统计,1995年我市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总额在全国各省市列第23位,实现利润居第四位,五项主要效益指标均居全国第一位。其中,总资产报酬率为7.2%(全国平均3.7%),净资产利润率为12.9%(全国平均3.7%),资本收益率为21.5%(全国平均3.9%),销售利润率为9.8%(全国平均2.0%),获利倍数为2.17(全国平均1.31)。1996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中一、二、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7:49.3:49.0,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例达28.7%,工业产品销售率97.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54, 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按增加值计算)5.17万元/人。
1992年1月,邓小平同志再次亲临深圳视察,发表了重要谈话, 极大地推动了深圳特区的改革和发展。小平同志视察后的五年,是深圳发展得最快、最好的时期,主要经济指标大都翻了两番多。1996年,我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50亿元,为1991年236.66亿元的3.23倍,年均递增26.4%;工业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1062亿元,为1991年288.8亿元的3.68倍,年均递增2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2.27亿元,为1991年91.94亿元的3.7倍,年均递增30.1%;外贸出口总额212 亿美元,为1-991年的2.6倍,年均递增21.1%;实际利用外资24.22亿美元, 为1991年5.8亿美元的4.17倍,年均递增33.1%;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131.5亿元,按同口径比较,为1991年27.3亿元的6.18倍,年均递增43.9%。目前,我市国内生产总值居于全国大中城市第四位,外贸出口总额已连续第四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二)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市功能不断增强
建立经济特区以来,深圳用十多年的时间走完了世界上其他城市上百年的发展历程,初步形成了现代化城市的规模和格局,供水、供电、通讯、交通、环保等设施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不断改善。至1996年底,城市建成面积299.5平方公里(其中特区101平方公里),日供水能力328万吨,发电装机容量387.8万千瓦,电话装机容量140多万门, 是我国第五个电话装机容量超百万门的城市,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设施也日益配套。
作为我国目前唯一拥有陆、海、空口岸的城市,深圳已建成国家一类口岸13个。1996年,深圳口岸入出境人员6321万人次,约占全国的50%;入出境车辆853万辆次,约占全国的70%。 深圳机场1996年旅客吞吐量434.6万人次,居全国空港第四位。由东西部8个港区组成的深圳港已成为全国八大港口之一,1996年集装箱吞吐量58.9万标箱,由国内港口第七位跃居第四位。随着京九铁路的开通,我国纵贯南北的两条交通大动脉在深圳汇接,深圳作为交通运输枢纽和连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重要通道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三)坚持探索和试验,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我们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目标,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试验,概括地说,就是努力建立和完善十个体系:1、以市场为基础的价格体系;2、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国民经济核算和企业会计核算新体系;3、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4、包括各种生产资料、生产要素以及企业产权在内的市场体系;5、 多层次多形式的社会服务体系;6、社会共济与自我保障相结合的社会保障体系;7、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相互依存和融合的所有制体系;8、以按劳分配为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保持“两个低于”的企业自主分配体系;9、以宏观、间接管理为主, 面向全社会的政府管理和调控体系;10、适应特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法规体系,从而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近年来,我市紧紧抓住企业改革这个中心环节,积极推进各项改革,使之相互配套、互相促进,推动了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了特区发展从主要依靠优惠政策向提高整体素质、增创新优势的转变。
在开展企业改革的同时,我们还进行了住房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口岸改革、现代企业制度改革、金融财税改革等一系列改革。这些改革推动了我市第二次创业的步伐,保证了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
(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深圳的精神文明建设较早地面对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下大力气认真解决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一是努力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思想道德建设。二是优先发展教育,努力建设“教育强市”。三是繁荣文化事业,努力建设“现代文化名城”。四是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五是大力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六是创建安全文明小区成效显著。七是军警民共建精神文明活动不断深入。八是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积极推进“依法治市”。九是大力加强廉政建设,增强反腐保廉力度。
在实践中,我市逐步摸索出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三条路子:一是把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与安全文明小区的建设相结合;二是把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与农村股份合作制的奖惩制度相结合;三是把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企业文化相结合。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切实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落实到基层。
(五)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初步发挥了对内地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在深圳特区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服务全国、走共同富裕道路作为特区工作的基本方向、重要原则和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努力增强对内地的辐射和带动功效,逐步摸索出一条“帮带结合、以带为主”的路子,具体来说,就是“七帮七带”。
“帮”,就是发扬共产主义精神,力所能及地帮助和扶持“老、少、边、穷”欠发达地区增强“造血”功能和提高素质,脱贫致富。一是设立经济合作基金,二是为内地培训干部,三是对口扶持省内外部分市县,四是对口招工,五是援建希望小学,六是开展一个职工家庭资助一个失学儿童的“1+1”助学活动,七是灾害救助。目前,由市、区两级财政以每年可用财力的2%设立的经济合作基金, 已向省内外部分欠发达地区投放了6.2亿元,扶持了247个项目;在本市范围内,正在组织实施“同富裕工程”,扶持帮助416个欠发达自然村的经济社会发展。 通过有组织地开展“特区与老区、山区心连心活动”,全市已捐赠7000多万元,为延安、井冈山等11个地区援建希望小学142所,资助6万多名失学儿童复学。
“带”,就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推动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实现优势互补,带动内地共同发展。具体形式,一是深圳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向内地转移,二是专业化协作配套,三是到内地投资开发,四是通过参股控股改造内地老企业,五是深圳外贸企业到内地建立加工生产基地,六是与内地实施科技与智力的联合开发,七是积极参与“光彩事业”。随着深圳经济实力的增强,这种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带动作用将越来越大。
深圳建立经济特区以来在两个文明建设方面所取得成就和所产生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证明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创造性;向全世界显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与活力;证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兴办经济特区、赋予特区特殊政策的战略决策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是成功的。经济特区已成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象征,产生了巨大的国际影响。
二、深圳第二次创业的任务、目标和工作思路
随着全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经济特区的发展进入了提高整体素质、增创特区优势的新阶段。 1994年6月和1995年12月,江泽民同志两次亲临深圳视察,代表党中央重申了经济特区的“三个不变”,要求我们“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更好地发挥深圳特区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场”作用,对内地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对保持香港繁荣稳定的促进作用。按照党中央的要求,我市在1995年召开的第二次党代会提出,再用15年时间进行第二次创业,把深圳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更好地为全国、全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服务。
深圳第二次创业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以“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方针总揽全局,以增创新优势、提高整体素质为根本措施,以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优化经济结构、完善城市功能为重点,以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区域性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商贸中心、运输中心及旅游胜地为突破口,以加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为保证,把深圳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九五”期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1995年翻一番,全市实现宽裕的小康,部分区、镇达到比较富裕的水平,整体经济质量和效益有较大的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民主法制建设上新的水平。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下大力气增创各个方面的新优势,包括:增创改革开放的新优势,保护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增创基础设施新优势,实现城市功能现代化和国际化;增创依法治市新优势,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增创科技兴市新优势,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增创横向经济联合新优势,增强辐射和带动功能;增创深港合作新优势,促进香港的繁荣稳定;增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新优势,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等等。总之,要尽最大的努力,使深圳成为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先进城市。
“九五”期间,我们总的工作思路是:
(一)切实实行“三个转变”。在切实实行中央提出的“两个转变”的同时,结合深圳的实际,切实实行特区发展从主要依靠优惠政策向提高整体素质、增创新优势转变,把工作的立足点放在苦练内功、向内使劲上,努力从政策优势型转向体制优势型、功能优势型。
(二)把握三个工作要点。一是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按照国际惯例,大胆探索、大胆试验,在更高层次和更宽领域推进改革开放,二是要认真实行“科教兴市”战略,三是切实推进“依法治市”。
(三)贯彻“三个协调发展”的方针。努力实现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特区内、特区外协调发展和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四)实施“三个一批”和“三点一线”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体系、信息网络体系、商贸展览体系和海陆立体运输体系,加大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的比重,形成一批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培植发展一批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经营,有能力参与高水平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大型企业集团;加快产品结构的调整,重点扶持一批技术含量高、形成规模、信誉好、知名度高的名牌产品。同时,进一步实施内地、深圳和国际市场“三点一线”的发展战略,推动“外引内联”向更高层次发展。
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我们根据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和深圳的实际,制定了《深圳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九五”规划》,主要内容是要努力搞好“十大工程”:一是理论建设工程,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研究和宣传不断引向深入,推动深圳第二次创业的实践;二是思想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弘扬开拓、创新、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三是文化建设工程,创作优秀作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四是教育建设工程,提高全体市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五是科技建设工程,推进“科教兴市”;六是环境建设工程,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环境综合治理,创造安全文明的工作生活环境;七是文明“窗口”建设工程,提高“窗口”单位和行业的服务水平,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和行业新风;八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程,深入开展“做文明市民、创文明单位、建文明城市”系列活动,提高城市文明程度;九是“双拥”共建工程,进一步密切军政、军警民关系;十是法制建设工程,全面推进依法治市。
三、发挥深圳经济特区的整体优势,进一步加强与京九铁路沿线地区经济技术合作
京九铁路是我国本世纪90年代最伟大的工程之一。京九铁路建成通车,对加快实现我国现代化战略目标,促进沿线广大地区的发展,调整地区产业布局,确保香港的繁荣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深圳特区经过17年的建设和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国大中城市前列,但是要实现第二次创业的宏伟目标,我们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还很多,特别是深圳的自然资源相对不足,各种生产要素对内地的依赖性强。因此,加强深圳与京九铁路沿线地区经济技术合作,既是促进京九沿线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实施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共同富裕”构想战略步骤的需要,同时,也是充分发挥深圳对内地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深圳第二次创业的需要。正是基于这些考虑,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深圳与京九沿线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工作,特别是京九线开通之后,我们组织市委政研室、市府办公厅、经协办和市综合开发研究院等单位就深圳与京九沿线地区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工作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调研,基本形成了加强深圳与京九沿线地区经济技术合作的一些设想。
(一)深圳与京九沿线地区经济技术合作的现状
从深圳特区建立到1996年,深圳与沿线省市的投资总额达到74.8亿元(不含中央部委在深投资)。其中,工业占52%,商贸业占17%,房地产业占18%。合作投资中,深圳在京九沿线省市投资24.9亿元,占67%。其中,工业占62%。商贸业占5%,房地产业占11%。 沿线省市在深投资49.9亿元,占67%。其中,工业占48%,商贸业占23%,房地产业占22%。这一方面表明,深圳特区的建立和高速发展得到了包括京九沿线地区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同时反映出沿线地区在利用深圳改革开放先行试验的优势带动自身经济发展,从而加强与深圳经济技术合作方面有强烈的愿望。另一方面,随着深圳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实施“三点一线”战略以来,深圳对沿线地区的投资逐年加大,经济技术合作水平明显提高,在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二)深圳今后与京九铁路沿线地区发展经济技术合作的指导思想
加强深圳与京九铁路沿线地区的经济与技术合作的总体设想是:以铁路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协调沿线地区的整体发展战略,培育和创新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和新机制,优化沿线地区资源配置,改善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形成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通畅互动的开放式市场环境,推动沿线各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缩小差距。同时,要以国家整体利益为本,用战略的眼光寻找京九沿线的产业发展方向,使京九沿线产业及经济带融入华南经济圈、长江流域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之中,成为京沪线与京广线产业带之间的第三个产业带。
加强深圳与京九沿线地区经济与技术合作,我们首先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照互惠互利和平等合作的原则,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共同发展。京九铁路穿越9省市、24个地区的84个县市, 辐射范围很广。因此,加强深圳与沿线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我们还要坚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分步推进、以点带面、逐步推开的方针,首先是在城市功能比较齐全的交通枢纽城市重点合作建设关联性、互利性强的产业项目,然后利用产业关联性和产业发展规律,逐步扩大合作,带动沿线广大地区在工农业及金融、科技、信息等各个领域的广泛深入的合作。
(三)深圳与京九沿线地区进一步合作的主要领域与前景展望
在现有合作基础上,深圳与京九沿线地区的未来经济技术合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交通运输。双方利用现有港口、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开展江河海联运、海陆空联运,调节沿线地区客货流量与流向,加强交通运输合作,使京九沿线地区借助深圳通道直接进入香港市场和国际市场。
——产业转移与合作。深圳要借助京九线,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将第一次创业中形成的一些传统产业、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等,逐步进行调整、优化和转移,加强与沿线地区合作,尽快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金融、贸易、旅游、信息、运输等六大支柱产业。
——市场开发。随着京九沿线经济带的形成和市场的发育和发展,加强沟通,互通有无,形成共同市场。
——相互投资。至1996年底止,深圳在内地的投资总额已达146 亿元。京九开通之后,深圳已有许多企业作出依托京九交通优势、抢占京九沿线经济发展制高点的决策,进一步发挥资金、技术、管理方面的优势,对口相互支持和帮助老区的经济发展,加强经济合作。
——资源开发。京九沿线地区约为50万平方公里,农业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丰富、旅游资源丰富,借助京九沿线丰富的自然、经济资源,使它与深圳的一些优势结合起来,将形成巨大的新的生产力。
——利用外资。据不完全统计,围绕京九铁路经济开发的招商项目已超过300亿元,这必将推动整个内地的对外开放, 同时也将推动深圳的改革开放和与沿线地区的合作再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