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和森林利用关系的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证论文,经济发展论文,森林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利用1961~2004年期间126个国家的森林利用数据,本文对森林利用结构的演变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经济发展,森林利用结构会相继经历以燃料利用为主、以材料利用为主、以原料利用为主和以生态利用为主的阶段。也就是说,林业发展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森林利用结构的演变是经济发展的反映,是顺应经济发展的结果,因此,林业发展不能脱离经济发展的现实。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的林业发展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调整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计划经济时代,国家给林业的定位是为工业化提供材料和原料支持,这一时期的林业活动主要是砍伐木材;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林业进入了恢复和发展时期,国家对林业生态效益的关注日益提高,但是,依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林业的发展模式,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发展模式仍然起主导作用,林业为经济发展提供材料和原料支持的角色依然没有改变。直到20世纪末,中国林业开始产生巨变,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国家投入巨资启动了六大林业重点工程,这标志着中国林业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分析中国的森林利用结构可以发现:中国的森林利用结构并没有表现出从燃料利用到材料利用,再到原料利用的演变过程,而是从燃料利用阶段直接跨入了原料利用阶段。从人均消费量指标来看,中国人均森林消费总量、燃料利用和材料利用的人均消费量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原料利用的消费量则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中国森林利用的总体评价可以概括为低人均消费水平下的利用结构高度化。中国于20世纪末期开始进入森林原料利用阶段,相比较国际经验来说,已经表现出了极大的超前性;几乎是在同时期,中国林业也开始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巨变。能否同时实现这两个进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事实上,自从开展大规模的林业生态建设以来,中国木材供需缺口的确越来越大,这必将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产生影响。因此,在进行林业生态建设的同时,需要更加重视林业生产的发展,依靠经济发展和森林利用之间的内在机制,推动中国的森林利用从原料利用阶段顺利转向生态利用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