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路桥设计中,过渡段的设计和施工质量会从根本上决定对整个系统的设计质量,所以需要重视对该区域的设计工作。基于对过渡段路基路面设计现状的了解与分析,本文指出了当前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提高这一系统的设计质量。
关键词:路桥系统;过渡段;路基路面;结构设计
引言:路桥系统设计中,由于过渡段的路基路面结构的力学性质与其余结构有很大不同,所以在具体的设计中,需要从这一角度出发完成对这一结构的合理设计。尤其是对于高架桥区域中,过渡段遭受的冲击效果明显,为了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质量,需要提高这一区域的承力性能,通过对这种方法的应用,可以延长过渡段的运行寿命。
一、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地形问题
在过渡段的设计中,要根据当地的地形条件确定是否需要补充该区域的强度,同时还需要做好对整个系统内的高度测量工作,让整个系统能够精确衔接。常用的方法为,采用深挖的方法,降低该区域的高度,向深挖的区域中填充路基骨料,以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强度。
在当前的一些公路设计中,过于重视施工中的成本控制工作,对挖掘深度的设计参数不足,在后续的施工中,导致该区域的高度过大,对排水系统的施工过程提出了过高的要求[1]。另外在地形勘探中,不同地质条件的承力效果不同,通过对地形的全面分析和研究,可确定系统的运行强度,在当前的一些工程设计中,对这一内容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系统容易出现相关问题。
(二)要求问题
在我国当前的公路设计和施工体系中,已经建成了新的设计标准,只有工作人员完全按照这些要求完成设计时,才可达到应用的设计效果。
在当前的一些路桥过渡段设计中,设计人员对这些新型标准的重视与了解程度不足,应用传统的标准体系完成各项设计工作,从整体上来看,这种方法取得的效果较差,导致整个系统的设计质量不足,降低了过渡段的运行寿命。
(三)结构问题
在当前的一些公路设计中,一个重要设计内容为在旧有的基础设施上增设相应的子系统,包括涵洞等内容,虽然这种方式能够在短时间提高公路系统的运行质量,但是在具体的运行中,可以发现这一区域容易出现晃动等问题,降低了系统的运行质量。
另外在一些过渡段设计中,设计人员对整个系统的搭配质量重视程度不足,最大的问题在于,在过渡段上设置涵洞等设施,导致整个系统的强度不足,降低了过渡段的运行寿命和稳定性。
二、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的设计设计方法
在过渡段的路基路面设计工作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为,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能够满足相关要求,尤其是对于当前出台的各项新的规章制度,只有在设计人员全面深度了解这些内容的基础上,才可让其参与到具体的设计工作中。具体的设计方法如下:
(一)提高设计人员素质
设计人员在设计中,涉及到的工作素养首先为对当前新型规章制度的了解程度,在设计单位的培训中,应用主动式学习和被动式培养的方法,可以让其更好了解这一内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主动式学习可以由单位建成相应的信息化学习系统,让设计人员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实现对个人素质的有效补足;被动式培养方法为,通过单位培训的方式,让其了解相应的工作内容,让其能够完全按照制定的标准完成设计工作。
其次为数据整合与分析能力,在具体的设计中,要求其能够全面了解当前的工作内容,通过对这种方法的应用,可以让其更好完成相应的设计工作,需要分析的内容包括道路的承重条件、车辆对过渡段的冲击力、不同地层的承力性能等,只有具备数据分析能力的基础上,才可让其参与到实际的设计工作中[2]。
最后为对各类结构的了解水平,保证其能够选用最佳的设计方案和承力结构,提高其对整个系统的设计质量。
(二)搭板桥头设计
搭板桥头设计为当前主要应用的方法,这一结构中,桥梁与水平道路之间存在接缝,可在接缝区域中设置排水设置等子系统,在具体的设计中,通过这种方法的应用可以实现对桥梁的有效衔接。
在搭板的设计中,需要从三个角度落实设计工作,其一为水平设计,要求水平道路与桥梁之间应用的搭板可以有效衔接,通常情况下,搭板的下部需要保证水平,所以在具体的设计中,要做好搭板的衔接面设计工作,实现对搭板的有效支撑。
其二为垂直方向的设计,由于在路桥的过渡段中,桥面系统通常有一定的坡度,为了防止在后续的施工中出现颠簸等问题,需要保证搭板的垂直面能够与桥面有效衔接,所以搭板本身需要有一定的坡度,要能够与与桥面对接,以提高整个系统的衔接强度。
其三为坡度参数设计,要求设计的搭板需要有一定的弧度,满足这一设计要求的基础上,可以提高整个系统的衔接性,提高行车舒适度。
(三)不搭板桥头设计
不搭板桥头设计的优势在于,可以降低施工成本,相较于搭板桥头设计,这种方法的设计难度较低,这种结构的设计方法为。首先确定该区域的挖掘深度,这一设计内容需要从过渡段的地质强度参数出发,确定需要向该区域中加入的骨料量,对于地质强度较低的区域,需要提高骨料的投入量,同时分析骨料投入后对地面的高度提高效果,从这两个角度确定挖掘深度,确保过渡段的承力性能满足相关要求。
其次为排水系统设计,除了需要在道路两旁设置排水渠,还需要对路基进行夯实处理,降低地基中含水量的同时,防止降水对地基造成的负面影响。
最后为材料选择工作,通常应用的方法为刚性与柔性材料结合的方法,通过对配比的合理分析,可以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
(四)排水系统设计
排水系统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为搭板桥头设计模式中的排水系统设计,另一种为不搭板模式下的排水系统设计,两个系统的排水系统的有较大区别。
前者的设计方法为,在过渡段中可以设置排水系统,将道路两旁的水分通过地下通道转移。在具体的设计中,需要在设置的管道以及系统中,应用高强度防渗混凝土完成浇筑工作。对于不搭板桥头设计方法,需要在道路两旁建成排水渠。
结论:综上所述,在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的设计中,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结构问题、要求问题和地形问题,导致过渡段的设计和运行质量不足。在今后的设计中,需要在提高设计人员专业素养的基础上,让其合理设计排水系统、搭板过渡段系统和不搭板过渡段系统,提高过渡段的运行强度,提高系统的运行寿命。
参考文献:
[1]王敏.路桥过渡段的路基路面结构设计方法[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21):71-73.
[2]叶小春.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J].交通世界,2018(20):36-37.
论文作者:刘希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
标签:系统论文; 路基论文; 这一论文; 板桥论文; 工作论文; 路面论文; 区域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论文;